水上运动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631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上运动器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运动器材,供人作水上娱乐、运动或竞技之用,适用于游泳池、河川、湖泊及海洋上。确切地说,这种水上运动器材可让使用人以足部直接或间接地驱动该器材在水上移动。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种类的水上运动器材,诸如舟艇类的使用手划桨,或使用穿戴足翼划水使器具移动。然而还未见以人的四肢,特别是足部,经直接或是间接接触水中而使器具在水上移动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器材以支持人体浮在水上移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器材包括浮体可停泊于水上,结构体附着在浮体上以支持使用人身体。结构体内有足够空间以容纳使用人身体或至少其四肢,以便使用人可延伸其四肢在浮体之下。因此,使用人可用其四肢,尤其是足部,以驱动浮体及结构体在水上移动。
实施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设置的水上运动器材主要由浮体和结构体组成,其中浮体包括至少两具相隔的长形浮具,浮具之间以结构体连接。结构体包含至少两具相隔而且略呈圆形的支持架,支持架是横向置于浮体上而且以垂直方向与浮体连接。在两支持架之间设有支持杆,可选择性支持使用人的手臂,腋窝或手部。支持杆之间也可设置座椅,使用人可坐于其上以足部划水使器材移动。
此外,浮体可以设成一部分呈圆形270度的结构,支持架与浮体平行且相隔设置于浮体上。支持架上可设一个座椅或支撑物以支持使用人的手臂,上臂或手部。经由支持架内的空间,使用人可将其四肢,特别是足部或腿部的一部分突入水中划动而驱使器材移动。使用人也可在其脚上戴上足翼或蛙脚以辅助驱动力量。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功能及特征,请参阅以下附图及详细说明。有关的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侧视图,采用长形浮具结构,并显示一个使用人在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上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根据
图1的前视图,;图4A,4B,4C,4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组件分解图,主要显示结构体及浮体的组成元件;图4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浮具前段底视图;图4F,4G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浮具环形连接器透视及侧视图,并附有可移动的舵片;图4H,4I,4J,4K,4L及4M为本实用新型浮体采用不同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侧视图,采用圆形浮体结构,并显示一个使用人在其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上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端视图,并显示一个使用人延伸其足部至水中;图8A,8B,8C,8D至8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组件分解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另一种变化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横向并列上视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纵向并列上视图;
图1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浮具包括三个中间段分解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三立体视图是在浮体上设置网形平板并装置马达推进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请参阅
图1至图3,该器材包含两具长形且相隔的浮具12a,12b以支持一个使用人10在水面11上。在浮具12a,12b之上,设有两具相互相隔的支持架13,14,各略呈圆形,对浮具12a,12b呈横向置放,且以垂直方式与浮具连接。
浮具12a,12b各有呈尖角的一个前端15及一个尾端16。前端及尾端在水面下的部分则呈圆弧形以利在水中移动。其它不同形状的设计也可使用以减低水中的阻力。
在支持架13及14间设有两对长杆17及18彼此上下相隔。在水平的两支长杆18之间设一个座椅19供使用人10乘坐。座椅19可视需要前后调整其位置。两支长杆17上设有扶手20以支撑使用人10的前臂21,前端并设有握杆22供手23抓持使用,另于其上设枕杆24且覆以套袖25供使用人10腋窝26枕靠之用。
结构体包括两具大体呈部分圆形的支持架13,14各用两支垂直支柱26,27支撑,长杆17,18即分别装设在一对支柱26,27上,支柱26,27的下端分别连接一个径向杆28,29。径向杆28,29的圆心大约与支持架13,14的圆心一致。径向杆往外延伸至与支持架13,14圆周上的点30,31的切线交点处。自此一交点处向下延伸成一个短柱32,33各与浮具12a及12b连接。短柱32,33的中心轴线大致与穿越浮具12a,12b的径向直径线相重合。
请参阅图4A,支持架13,14是由数个元件组成,包括一个局部形成圆弧的支架13,垂直支架26,27,径向支柱28,29,垂直短柱32,33。在垂直支架26,27上设有横向突柱34用于连接空心长杆17,18如图4C所示。许多不同的连接物可以用来连接突柱34与长杆17,18,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用一个螺栓35与一个蝶形螺帽36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则以一个可推拉的插销38插入销孔39中于以连接。短柱32,33的另一端40,41则分别与环形连接器43上的垂直短柱42连接,其连接方式也如图4C所示。环形连接器43横向方向另设有横向短柱44自浮具12a,12b侧边向外延伸。
图4D是浮具12a的一个实施例,包含前段45有一个前端15,中段46及后段47有一个尾端16,一个环形连接器43分别套合于前、中段之间的环管48,49及中、后段之间的环管50,51之间。可采用摩擦力套合或其他适宜的锁合方式使前、中、后段连接成一个长形浮具12a及12b,前端15及尾端16上层形成一个尖端52,往下形成一个弧形外缘53至54处则与浮具12a,12b之上层表面呈轴向平行。浮具12a,12b在尖角端52下方内缩一小段后形成另一个尖角区55,自前缘54往两边56展开成一个尖锥形状。
请参阅图5至图8D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浮体60呈一个局部的圆形,以垂直轴线61为中心约展开270度。包含一个可充气橡皮内管62也呈局部圆形,经充气后形成浮体外壳63,内管62的两端64及65连接球囊66,67如图8E所示。一个气泵68经由一个接阀69可对内管62及球囊66,67充气。球囊66,67经充气后形成球形外壳70,如图6,图7所示;内管62前方下半部另设有一个上缩缺口601经充气后,上缩缺口601形成一个上凹缺口可让水流自缺口601流向两个球体70间空隙83,以利排水,同时减少水流阻力。在浮体60的上方设有两具相隔而且与浮体60平行的圆周形支架71,72,下支架71的直径约等于浮体60圆周中心点的直径,上支架72则内缩,其直径约等于浮体60内圈的直径。在支架71,72之间,设有一个杆体73其下连接一个垂直短柱74并经由一个环圈75依附于浮体60上。短柱74上端76连接一个倾斜的杆体77,其上端连接另一个垂直短柱78,短柱78的上端79与上支架72连接,在杆体77与短柱78连接处附近,设有两个相对于垂直圆心61成水平的杆体79,80,分置于两边。
在杆体79与80之间设有一个座位81供使用人82乘坐,使用人82是自浮体60两端球形外壳70之间的空隙83进出本器材,也可让其他运动器材如球类自空隙83流入浮体60内,以便使用人容易取得使用。使用人82在器材内的容纳空间是支架71,72与浮体60所围绕形成的空间84限定的。也可视需要增设适宜的足踏依附在下支架71上。另一个替代选择是使用人82可将其足部85搁置于圆周形下支架71或浮体60上。使用人82还可使用手握杆85,86即一对水平杆设置于两个垂直柱78之间,水平杆86可进一步增加整体结构体稳定性,而足踏是由水平杆179跨设于圆周形支架71上。
如图8A所示,结构体是由多数个别元件组成。圆形支架71,72是分开的,其组成结构包括可分离的短柱74,倾斜杆体77与短柱78。短柱78的上端与上支架72的下行短柱186连接,而短柱74的下端与下支架71的上行短柱185连接。下支架71还设有下行短柱187分别与环圈90,91的上行短柱88,89相连接。环圈90,91围绕浮体60,环圈90另设有水平凸柱92分别与来自水平足踏杆179,180的下行杆柱93相连接。水平杆179,180上设有衬垫193以供足踏之用。衬垫193也可作成如图9所示的足踏平板603形式供使用人踏脚及拍球之用。
如图8B所示,座椅81是挂设于水平杆85,86上,可以支撑架95上的相隔孔94调整其高低。座椅81也可以沿水平杆85,86前后移动调整。如图8C所示,短柱186是连接于上支架72之下与垂直柱78接合,并以螺栓95与蝶形螺帽96固锁。
如图8D所示,下支架71与短柱185,187的交叉连接处分别以螺栓97,蝶形螺帽96及螺栓98与蝶形螺帽99固锁。
请参阅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变化图示。下支架71是依附在浮体60上的,并以四具橡皮固定器602固定下支架71于浮体60上以增加浮体60的稳定性。下支架71两边各设有一个足踏平板603供使用人脚踏之用,也可兼作拍球反弹之用。上支架72与下支架71之间以杆体77连接,杆体77与下支架71以橡皮固定器602连接,上支架72与杆体77以连接管604连接并形成一个大圆弧角度,以利使用人进出本器材,同时减少碰撞伤害,可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浮体两端的球体70其直径略大于浮体60的截面直径,借此可获得较大的浮力,以弥补浮体缺口空隙83处减少的浮力。

图1至图4所示,长形浮具12a,12b的外侧设有横向凸柱44,借此可与左右相邻的同样器材连接并列,如
图10所示。也可使浮体位于两个器材中间形成一个共通区,另一种配置方式是将凸柱44设于浮体的前后端,于是可将两具以上的器材前后连成一个纵列如
图11A所示。
本实用新型可以许多其他方式形成,仅其细节有所不同而已。图示中的人体10或82以四肢作为器材的驱动力,如图5至图7所示为其足部85,而
图1至图3所示则为其足部100,使用人10或82也可在其足部85或100戴上足翼或蛙脚以协助及增加器材在水中的推进力。
图示的浮体12a,12b及60虽然都呈现圆形截面,也可以其他任何合适的截面形状形成如多边形。又如椭圆形或其他圆弧形也可适用,如图4H至图4M所示。浮体可以是实体或空心,部分充气或全部充气,浮体需具有适宜的浮力以支持结构体及使用人的重量。结构体可以用PVC管或其他合宜的结构材料形成。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三的立体视图,图中是在浮体60上装设一个网形平板605,供使用人立于其上及拍球之用,平板605后方靠近浮体空隙83处设一个缺口606,其下装设一个马达推进器(图中未显示),其上连接一个控制杆607,上有把手608,供使用人把持以稳定身体及操纵马达推进器之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长形浮体形式,也可装设马达推进器以驱动本器材。
上述的实施例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对于熟悉此类技艺的人士而言,根据上述说明,可能对该实施例作部分变更及修改,而并不脱离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仅是由权利要求来加以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水上运动器材主要由浮体和结构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浮体包括至少两具相隔的长形浮具,浮具之间以结构体连接,结构体包含至少两具相隔而且略呈圆形的支持架,支持架是横向置于浮体而且以垂直方向与浮体连接,在两支持架之间设有可选择性地支持使用人手臂、腋窝或手部的支持杆,支持杆之间也可设置使用人坐于其上以足部划水使器材移动的座椅。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长形浮具包括一个前端及一个尾端,该前端及尾端呈利于在水中移动的尖角形。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长形浮具包含多数个可分离的元件及连接装置可连接结构体到至少每一个长形浮具的一个元件上。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浮体至少可部分充气。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浮体至少是部分圆形。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浮体延伸成一个圆形约与中心轴线呈270度,而形成一个利于使用人在水上取球的缺口空隙,该中心轴线与浮体所在平面垂直,浮体相对于空隙的前方水面下设一个利于排水及移动的上凹缺口。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结构体包含一个至少部分呈圆形用以围绕至少使用人部分的支架。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中结构体是以垂直及横向方式设置于间隔的浮体间,支持物包含至少两具部分呈圆形的支架,支架是间隔分开的,支架间以支持使用人的长形杆连接。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浮体是部分呈圆形且形成于一个水平面上,结构体包含大致呈圆形的支架且与浮体所在平面平行,支架是间隔设置于浮体之上,至少有两具支架以间隔方式设于浮体之上,两具支架之间设有支撑杆相互连接。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设置于浮体的上方且与之相连,其直径约介于圆形浮体的内圈与外圈直径之间,第二支架则设于第一支架的上方间隔处,其直径小于浮体内圈直径。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上设有供使用人踏脚及拍球用的足踏平板。
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结构体包含直立支架及一个设置于直立支架之间供使用人乘坐的座位。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结构体包含大致呈水平供支撑使用人于腋下的延长杆。
1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结构体包含可用以支持使用人前臂的物件。
1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结构体包含可用以支持使用人手部的物件。
1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结构体可与浮体分离,且结构体包含多数个利于与浮体组合或自浮体拆解的分离元件。。
1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结构体上附带一个可驱动浮体及结构体移动的马达推进器。
18.一种器材可供多数具相邻的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器材形成并列关系,且并列关系至少是一个前与后,或侧边对侧边的形态。
19.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延伸成圆形约270度的浮体两端各形成一个圆球,两个圆球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圆球直径大于浮体直径,浮体相对于间隙的另一边下方设一个上凹形缺口,浮体圆形的中心轴线与浮体平面垂直。
20.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器材,其特征在于,在浮体上装置一个支持体,该支持体是一个大致呈圆形、可供使用人立于其上及拍球的网状平板物,支持体的直径约介于浮体外圈及内圈直径之间,支持体中央设有一个可通往水中的凹槽,支持体凹槽下设有一个马达推进器,其上连接一个控制杆,控制杆上端设有供使用人支撑稳定的握把及可让使用人操纵马达推进器,器材移动方向的控制键钮。
专利摘要一种水上运动器材,分成直式与圆式两种,直式用于水上赛跑,圆式用于水上打球等运动,其特征是可用光脚在水上运动跑步,把水划向身后,使身体向前进行,而这种水上运动器材主要在支撑身体,使身体悬吊在水上,因此可用于水上做各种运动及球赛。
文档编号B63B35/73GK2272769SQ9520142
公开日1998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95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5年2月25日
发明者朱绍军 申请人:朱绍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