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化学反应式即时充气水中救生浮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779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化学反应式即时充气水中救生浮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中救生浮体技术领域。
目前,人们在水上与水中活动所携带的救生浮体(救生衣、救生袋、救生圈、救生垫等)有固体式的,如软木、泡沫塑料等;有预先充气式的,如充气轮胎,充气塑料或橡皮救生圈、垫、袋、球等。其共同特点都是预先具有产生救生浮力所需的相应体积。这类救生浮体,人在水中可以始终浮起,安全可靠,但活动很不方便,更无法在水中做潜泳等各种运行。因此,不出现危险时总是碍事,丢弃它,又怕万一出危险。这些就是目前救生浮体所存在的共同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弥补现有救生浮体的上述缺陷而设计的。其原理是把化学反应时能快速产生足量气体的两种或多种化学组份用阀或其它机关隔离开,在需要时启动阀(或机关)使化学组份混合,反应快速进行,释放出足量气体,对救生浮体充气膨胀产生浮力,达到救生目的。因此,在启动阀(或机关)前,其体积很小,携带方便,启动后,在很短时间内即可达到预定救生体积而起救生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图中1为救生浮体主体,可用橡胶或塑料薄膜或其它不透气的化学制品制成衣状、袋状、垫状或圈状均可,充气后可膨胀达到救生浮力所需的体积。图中2为气体发生器(发生容器),在发生器中,所贮存的化学反应组份用阀(或机关)隔离开来,如附图中所示,发生器中的化学组份NaHCO3和Al2(SO4)3+H2O用阀隔开。气体发生器和浮体主体则用管道相连结,两者亦可直接连在一起。
转动气体发生器上的阀门,使NaHCO3和Al2(SO4)3水溶液相混合,反应猛烈进行,气体通过联通管道对救生浮体主体充气,使之膨胀,产生浮力起救生作用。其化学方程式如下84克×6克分子342克×1克分子 22.4升×6克分子504克 342克 134.4升56.25克38.2克 15升根据有关资料,人体比重通常为1.02~1.05g/cm3(呼气时),而水的比重通常为19/cm3,仅差0.02~0.05g/cm3。换言之,100Kg重的人体在水中处于平衡状态时仅需多排开5000cm3(ml)~2000cm3(ml)水就够了。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人在水中头部露出水面,化学反应不充分等因素,取各组份的用量使反应能产生15升气体,则如上式所示,需NaHCO356.25克,Al2(SO4)338.2克,Al2(SO4)3用适量水溶解成水溶液,以利于反应的进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用途所需要救生浮体体积,适当增减各化学组分用量。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化学反应式即时充气水中救生浮体(衣、圈、袋等),其特征在于救生浮体由救生浮体主体和气体发生器组成,气体发生器内贮有化学反应时能快速产生足量气体的两种或多种化学组份,各化学组份之间用阀(或机关)隔开;浮体主体和气体发生器之间用联通管使之相连接,两者亦可直接连在一起。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化学反应式即时充气水中救生浮体(衣、圈、袋等),由救生浮体主体和气体发生器组成,气体发生器内贮有化学反应时能快速产生足量气体的两种或多种化学组分,各化学组分间用阀或其它机关隔开。启动阀门(或机关)使化学组分混合,反应快速进行,释放足量气体,对救生浮体主体充气膨胀产生浮力,达到救生目的。
文档编号B63C9/00GK2319319SQ9821312
公开日1999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6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6日
发明者张茂俊, 张伟杰 申请人:张茂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