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1054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包括第一漂浮板和第二漂浮板;可折叠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一漂浮板与第二漂浮板之间并与第一漂浮板与第二漂浮板连接;帐篷布的一端与第一漂浮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漂浮板连接;储物板内设置有储物腔,储物板设置在第一漂浮板与第二漂浮板之间。在需要其实施救援任务时,只需要将其从船舶、舰艇上抛下即可,质量较轻,通过人力直接将其抛入水中较容易;并且设置了储物腔,可以在其内存在救生及应急装备和食物等;当船员及乘客安全转移至陆地后,可将可折叠支撑装置展开,进而将帐篷布展开,形成临时帐篷;此时可以将储物板置于底面上,做为地板使用,防潮隔湿。
【专利说明】
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设置在船舶、舰艇上的救生船在使用时,需要先借助动力系统将救生艇从船舶、舰艇上放入水中;然而在需要使用救生艇时一般都是在船舶、舰艇遭遇紧急事态(例如沉船),此时的动力系统有可能已不能在使用,而且还紧急事态下,人员慌乱,就算此时动力系统还可用,也必定不能安全有序的将救生艇从船舶、舰艇上放入水中,以安全转运船员及乘客。
[0003]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在救生艇内除了乘坐空间外,一般不设置其他辅助设施以备安全转移的船员及乘客后续安身。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动力既可以安全快速的放入水中、又能为安全转移的船员及乘客提供后续安身居住场所的多用途救生浮岛。
[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包括第一漂浮板、第二漂浮板、可折叠支撑装置、帐篷布和储物板;所述第一漂浮板与所述第二漂浮板相对设置,所述可折叠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板与所述第二漂浮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漂浮板与所述第二漂浮板连接;所述帐篷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漂浮板连接,所述帐篷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漂浮板连接;所述储物板内设置有储物腔,当所述可折叠支撑装置收紧时,所述储物板夹设在所述第一漂浮板与所述第二漂浮板之间;当所述可折叠支撑装置张开时,所述储物板与所述述第一漂浮板平行或垂直布置。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其实施救援任务时,只需要将其从船舶、舰艇上抛下即可,由于需要其漂浮在水面上,那么其密度必然小于水,质量较轻,通过人力直接将其抛入水中较容易;并且设置了储物腔,可以在其内存在救生及应急装备和食物等;当船员及乘客安全转移至陆地后,可将可折叠支撑装置展开,进而将帐篷布展开,形成临时帐篷;此时可以将储物板置于底面上,做为地板使用,防潮隔湿。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还包括卡扣和卡扣座,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板上,所述卡扣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漂浮板上,所述第一漂浮板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扣座的卡接以实现其与所述第二漂浮板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可折叠支撑装置为多根支撑杆,所述第一漂浮板和/或所述第二漂浮板上设置有用于存放多个所述支撑杆的存放槽。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漂浮板和所述第二漂浮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支撑杆插接的插接槽。
[0011 ]进一步,还包括多个限位杆,多个所述限位杆沿所述第一漂浮板至所述第二漂浮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帐篷布上。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漂浮板和所述第二漂浮板为矩形结构,所述帐篷布展开为矩形,所述帐篷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漂浮板的三个边连接,所述帐篷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漂浮板的三个边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储物板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储物腔的舱门,所述帐篷布上与所述舱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拉链。
[0014]进一步,还包括救生缆绳,所述救生缆绳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板和/或所述第二漂浮板的外侧。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漂浮板远离所述第二漂浮板的一面和/或所述第二漂浮板远离所述第一漂浮板的一面的边沿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柱;所述救生缆绳依次与多个所述支撑柱连接。
[0016]进一步,还包括气垫,所述气垫设置在所述储物板上。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的主视图;
[0019]图3为本发明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中的第一漂浮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展开后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发明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展开后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第一漂浮板,2、第二漂浮板,3、帐篷布,4、储物板,5、储物腔,6、支撑杆,7、存放槽,8、插接槽,9、限位杆,10、救生缆绳,11、支撑柱,12、气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包括第一漂浮板I和第二漂浮板2。第一漂浮板I和第二漂浮板2均为矩形结构的板体,采用密度小于水的非金属材料制成,比如挤塑板、苯板或新型航空材料等。
[0026]第一漂浮板I和第二漂浮板2相互平行设置,在两者中间还夹有一个储物板4,一般情况下,储物板4的材料与第一漂浮板I相同。
[0027]储物板4内设置有储物腔5,并在储物板4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储物腔5的舱门;可在储物腔5内放置应急食物和救援工具等。
[0028]在第一漂浮板I上、且靠近其四个角的位置处设置了卡扣,而在第二漂浮板2上设置了卡扣座,卡扣座与卡扣的位置相对应。当卡扣与卡扣座卡合时,可以将第一漂浮板I和第二漂浮板2连接起来,并将设置在两者之间的储物板4紧紧的夹住(卡扣和卡扣座未在图中示出)。
[0029]在使用时,一般都是处于紧急事态,那么通过卡扣和卡扣座的连接,在打开时,方便、容易;降低使用难度。
[0030]第一漂浮板I和第二漂浮板2的形状相同,使本装置不分正反面;在使用时,不需要分反正面去使用,使用起来更简单,提高救援效率。
[0031]如图3所述,第一漂浮板I的顶面上、且靠近其三个边设置有用于连接及放置帐篷布3的第一 U形凹槽;在第一漂浮板I上、且相比这个凹槽更加靠近第一漂浮板I的中心位置又设置了一个矩形结构的存放槽7,可以在存放槽7内放置四根支撑杆6。在靠近第一漂浮板I的四个角、并且相比这个凹槽更加靠近第一漂浮板I的中心位置又设置了四个插接槽8,用于插接支撑杆6。
[0032]在第二漂浮板2的底面上、且靠近其三个边设置有用于连接及放置帐篷布3的第二U形凹槽,第一 U形凹槽与第二 U形凹槽相对应。
[0033]帐篷布3展开后为矩形,帐篷布3的一端与第一漂浮板I顶部设置在凹槽的底部连接,帐篷布3的另一端与第二漂浮板2底部设置在凹槽的底部连接;当卡扣和卡扣座连接时,帐篷布3处于折叠状态,可使一部分的帐篷布3存在在凹槽内;而且帐篷布3是连接在凹槽的底部,避免连接位置外漏。
[0034]当需要将本装置展开时,第一漂浮板I和第二漂浮板2水平放置,只需要通过人手将第一漂浮板I抬起,然后将支撑杆6从存放槽7中取出,将其一端插入第一漂浮板I上的插接槽8,另一端插入第二漂浮板2上的插接槽8即可。此时,储物板4可以作为地板使用,而气垫12可以作为床垫使用,起到隔水防潮的作用,还能提高舒适度。
[0035]为了便于存取储物腔5内的物品,在帐篷布3上与舱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拉链。
[0036]而折叠时,只需要将支撑杆6拆下来并放入存放槽7即可。为了使帐篷布3在折叠时基本保持垂直运动,尽量堆叠在第一U形凹槽内,在帐篷布3上、且沿第一漂浮板I至所述第二漂浮板2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限位杆9,限位杆9为U形结构,与第一 U形凹槽的形状相对应。限位杆9可以是粘接在帐篷布3上,也可以是缝合在帐篷布3上,或者其他方式均可。
[0037]除了上述使用方法和状态以外,还可以将上述展开状态的装置翻转90°,使没有帐篷布3的一面朝向底面,然后将储物板4置于底面上;由于漂浮板的强度大于帐篷布3,可以提尚使用时的抗风等效果。
[0038]当刚将本产品投入水中时,为了便于人员的攀爬、救助更多人,在第一漂浮板I的外表面和第二漂浮板2的外表面、且沿边沿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柱11; 一条救生缆绳10依次与多个第一漂浮板I上的支撑柱11连接,另一条救生缆绳10依次与多个第二漂浮板2上的支撑柱11连接。
[0039]在舰船遇到危险(比如炮弹攻击)时,可以将本装置堆叠在舰岛的周围,起到缓冲作用。并且被攻击后的本装置,如果碎片相对较大,还能够用来做紧急救援用。
[00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1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4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漂浮板(I)、第二漂浮板(2)、可折叠支撑装置、帐篷布(3)和储物板(4);所述第一漂浮板(I)与所述第二漂浮板(2)相对设置,所述可折叠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板(I)与所述第二漂浮板(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漂浮板(I)与所述第二漂浮板(2)连接;所述帐篷布(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漂浮板(I)连接,所述帐篷布(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漂浮板(2)连接;所述储物板(4)内设置有储物腔(5),当所述可折叠支撑装置收紧时,所述储物板(4)夹设在所述第一漂浮板(I)与所述第二漂浮板(2)之间;当所述可折叠支撑装置张开时,所述储物板(4)与所述述第一漂浮板(I)平行或垂直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扣和卡扣座,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板(I)上,所述卡扣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漂浮板(2)上,所述第一漂浮板(I)通过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扣座的卡接以实现其与所述第二漂浮板(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支撑装置为多根支撑杆(6),所述第一漂浮板(I)和/或所述第二漂浮板(2)上设置有用于存放多个所述支撑杆(6)的存放槽(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漂浮板(I)和所述第二漂浮板(2)上设置有用于所述支撑杆(6)插接的插接槽(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限位杆(9),多个所述限位杆(9)沿所述第一漂浮板(I)至所述第二漂浮板(2)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帐篷布(3)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漂浮板(I)和所述第二漂浮板(2)为矩形结构,所述帐篷布(3)展开后为矩形,所述帐篷布(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漂浮板(I)的三个边连接,所述帐篷布(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漂浮板(2)的三个边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板(4)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储物腔(5)的舱门,所述帐篷布(3)上与所述舱门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拉链。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救生缆绳(10),所述救生缆绳(10)设置在所述第一漂浮板(I)和/或所述第二漂浮板(2)的外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漂浮板(I)远离所述第二漂浮板(2)的一面和/或所述第二漂浮板(2)远离所述第一漂浮板(I)的一面的边沿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柱(11);所述救生缆绳(10)依次与多个所述支撑柱(11)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用途救生浮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垫(12),所述气垫(12)设置在所述储物板(4)上。
【文档编号】B63C9/08GK106081021SQ201610696549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9日 公开号201610696549.8, CN 106081021 A, CN 106081021A, CN 201610696549, CN-A-106081021, CN106081021 A, CN106081021A, CN201610696549, CN201610696549.8
【发明人】徐昌东, 马行宇, 李连山, 钱君烨
【申请人】北京中海远航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