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运动专用码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1871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水上运动专用码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运动设施领域,尤其是一种静水湖泊水域的水上运动专用码头。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富氧水上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游艇、快艇、摩托艇、龙舟、皮划艇、钓鱼艇等多种水上运动项目在静水湖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水上运动的开展对码头设施产生了较大的需求,目前在已有的码头设施中有固定结构式、有木制式、有泡沫浮台式、有浮桶式等很多种类,这些结构形式在适应水位变化、安装拆运、使用寿命、使用整体性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廉的水上运动专用码头。
[000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包括主平台、延接廊桥和两个以上副平台,所述延接廊桥连接于主平台后端,所述各副平台间隔排列于主平台前端,所述主平台与各副平台围成的开口构成船艇停靠泊位;
[0005]所述主平台和副平台均包括钢骨框架、防滑面层和浮力体,所述防滑面层铺设于钢骨框架上方,所述浮力体连接于钢骨框架下方。
[0006]优选地,所述主平台由多个主平台单元连接组合而成。
[0007]优选地,所述浮力体外围包裹有玻璃钢蒙皮。
[0008]优选地,与所述船艇停靠泊位周边对应的主平台和副平台边缘设置有防擦橡胶带。
[0009]优选地,所述主平台上设置有支架立柱和横撑杆,所述横撑杆通过活动连接螺栓连接于支架立柱顶端,所述延接廊桥前端与主平台相铰接,延接廊桥后端通过廊桥缆绳与支架立柱以及横撑杆相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主平台和副平台外周均设置有吊环螺钉,所述吊环螺钉通过定位缆绳与岸边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主平台和副平台外周均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通过活动连接螺栓与主平台以及副平台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主平台和副平台之间也通过活动螺栓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具有结构牢固的刚性钢骨框架,辅以浮力体构成浮力体复合结构,从而大大地简化了结构;组成码头的主副平台以及延接廊桥等部分单元均可根据实际需要面积灵活设计,能够满足不同水面条件、各类运动船艇的活动需求,而这种模块化的结构为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现场安装难度小、组装效率高,建造使用成本低,方便拆卸转运,可以在不同水域共用一个平台。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的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主平台11、副平台12、延接廊桥13、吊环螺钉14、防擦橡胶带15、钢骨框架21、防滑面层22、浮力体23、玻璃钢蒙皮24、护栏31、支架立柱41、横撑杆42、廊桥缆绳51。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8]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包括主平台11、延接廊桥13和两个以上副平台12,所述延接廊桥13连接于主平台11后端,所述各副平台12间隔排列于主平台11前端,所述主平台11与各副平台12围成的开口构成船艇停靠泊位;
[0019]所述主平台11和副平台12均包括钢骨框架21、防滑面层22和浮力体23,所述防滑面层22铺设于钢骨框架21上方,所述浮力体23连接于钢骨框架21下方。
[0020]主平台11是船艇停靠及人员上下的主体部分,也是副平台12、延接廊桥13的连接主体,因为主平台11面积相对较大,为便于拆装模块运输,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主平台11由多个主平台单元连接组合而成。各主平台单元的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例如2 X 2m。副平台12连接于主平台11前端,即主平台11面向水面的一端,各副平台12间隔排列并与主平台11连接可构成船艇停靠泊位,副平台12的长度及各副平台12之间的间距可根据所停靠的船艇的尺寸需求确定,而宽度为1.5m左右即可满足人员的上下通行。为了便于主副平台的拆装,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主平台11和副平台12之间也通过活动螺栓连接。延接廊桥13用于连接主平台11和岸边,位于主平台11朝向岸边的一端。
[0021]主平台11和副平台12均包括钢骨框架21、防滑面层22和浮力体23。钢骨框架21是由矩管无缝焊接经防腐处理后形成的网状框架,其结构匀称、大面平直、框架结构强度高,为浮力体单元提供可靠的整体性,避免了传统木结构、单纯钢结构的不足,大大简化了材料尺寸,减轻了重量。浮力体23的主要作用是为平台提供浮力,通常采用发泡材料制成,因此材料本身强度不足,易出现破损,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浮力体23外围包裹有玻璃钢蒙皮24。如此,浮力体23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杜绝了对水体造成的白色污染,由于玻璃钢蒙皮24的防腐增强功能大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保证产品的持久使用,传统的木结构、浮桶结构、开放式轻质浮力体23结构根本无法实现这些功能只能短期临时使用,使用时对水体还会造成影响。防滑面层22为人员提供可靠的通行平面,其材质可以是防腐木、防滑铝板、玻璃钢复合材料等。
[0022]船艇停靠时主副平台碰撞摩擦易造成平台和船艇受损,因此作为优选方式,与所述船艇停靠泊位周边对应的主平台11和副平台12边缘设置有防擦橡胶带15。设置防擦橡胶带15可有效保护主副平台以及船艇安全,减少其受损可能,延长主副平台使用寿命。
[0023]延接廊桥13是主平台11与岸边之间的连接通道,由于靠近岸边水深不确定等因素,不宜采用浮力体23为其提供浮力,而粧基固定式结构成本高昂且不便于拆装移位,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主平台11上设置有支架立柱41和横撑杆42,所述横撑杆42通过活动连接螺栓连接于支架立柱41顶端,所述延接廊桥13前端与主平台11相铰接,延接廊桥13后端通过廊桥缆绳51与支架立柱41以及横撑杆42相连接。支架立柱41、横撑杆42和廊桥缆绳51构成了延接廊桥13的悬吊支撑系统,为其提供悬吊拉力,在水位变化和码头位置调整的情况下为人员提供方便的通行条件,延接廊桥13可以在不同地理变化下调整角度满足人员通行要求,同时保证安全可靠,这是现有的其他类型的码头所不具备的优势。横撑杆42与支架立柱41通过活动连接螺栓连接以易于拆装。
[0024]为进一步固定主副平台,防止其随水流偏移,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主平台11和副平台12外周均设置有吊环螺钉14,所述吊环螺钉14通过定位缆绳与岸边连接。
[0025]而为保证主副平台上人员安全,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主平台11和副平台12外周均设置有护栏31,所述护栏31通过活动连接螺栓与主平台11以及副平台12连接。护栏31起到安全防护作用,通过活动连接螺栓连接,以便于护栏31的拆装。
【主权项】
1.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平台(11)、延接廊桥(13)和两个以上副平台(12),所述延接廊桥(13)连接于主平台(11)后端,所述各副平台(12)间隔排列于主平台(11)前端,所述主平台(11)与各副平台(12)围成的开口构成船艇停靠泊位; 所述主平台(11)和副平台(12)均包括钢骨框架(21)、防滑面层(22)和浮力体(23),所述防滑面层(22)铺设于钢骨框架(21)上方,所述浮力体(23)连接于钢骨框架(21)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11)由多个主平台单元连接组合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体(23)外围包裹有玻璃钢蒙皮(2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船艇停靠泊位周边对应的主平台(11)和副平台(12)边缘设置有防擦橡胶带(1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11)上设置有支架立柱(41)和横撑杆(42),所述横撑杆(42)通过活动连接螺栓连接于支架立柱(41)顶端,所述延接廊桥(13)前端与主平台(11)相铰接,延接廊桥(13)后端通过廊桥缆绳(51)与支架立柱(41)以及横撑杆(42)相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11)和副平台(12)外周均设置有吊环螺钉(14),所述吊环螺钉(14)通过定位缆绳与岸边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11)和副平台(12)外周均设置有护栏(31),所述护栏(31)通过活动连接螺栓与主平台(11)以及副平台(12)连接。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台(11)和副平台(12)之间也通过活动螺栓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运动设施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上运动专用码头。该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包括主平台、延接廊桥和两个以上副平台,所述延接廊桥连接于主平台后端,所述各副平台间隔排列于主平台前端,所述主平台与各副平台围成的开口构成船艇停靠泊位。所述主平台和副平台均包括钢骨框架、防滑面层和浮力体,所述防滑面层铺设于钢骨框架上方,所述浮力体连接于钢骨框架下方。该水上运动专用码头具有结构牢固的刚性钢骨框架,辅以浮力体构成浮力体复合结构,从而大大地简化了结构;模块化的结构为产品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现场安装难度小、组装效率高,建造使用成本低,方便拆卸转运,可以在不同水域共用一个平台。
【IPC分类】B63B35/44
【公开号】CN205203299
【申请号】CN201520956307
【发明人】李东和, 钟勇, 罗放, 彭渝, 吴绍华
【申请人】四川百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