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0016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运输业,更具体地说,关于一种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世界航空业的不断发展,全世界的航空运输量的不断增加,航空客运也 在不断的增多,新型的大型客机也在不断的增加,在飞机为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旅行同时, 也不无遗憾的看到,因为飞机的各种故障和事故而造成许多次的机毁人亡的惨剧发生。对 于我们现在人类的文明社会来讲,保障人类生命是第一位的,各种可靠性较高的飞行器,再 安全也是有一定的安全系数的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安全,而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命来讲只有 百分之百的人身安全,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安全,而现有人们对各种飞行器的安全观念,都 是对飞行器的各项设备的可靠性在不断的提高,对乘客在空中缺氧,飞机在降落时的紧急 迫降和飞机落地后的紧急逃离飞行器本身,有一定的防护措施,而没有针对飞行器在空中 失去控制后,也能够在百分之百确定乘客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急解救的措施和方法,只能 是通过地面联络来挽救和弥补,当这一切都不可能时,只能是任其飘泊,一个新的坠机事件 发生,到处寻找黑匣子,找出事故原因,进行各种“亡羊补牢”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通过本 技术方案,在飞机失控而多种办法也无助的情况下,以救人为本,百分之百的将全体乘客和 机组人员安全返回陆面,从而能够有效的弥补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 的飞机,它包括有机身、机翼、发动机、起落架和后尾翼组成,后尾翼由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 构成,所述后尾翼连接在客舱的后部,所述驾驶舱由仪表舱和驾驶座舱构成,仪表舱与机腹 连接为一体,驾驶座舱与客舱连接为一体,在驾驶座舱和客舱的下缘设置有若干个卡钩,在 机腹上缘设置有相对应的卡槽,通过向前推装客舱和驾驶座舱,使驾驶座舱与仪表舱对接, 并且使每个卡钩卡装在所对应的卡槽中,在机腹的后部还设置有限制机腹与客舱产生相对 位移的限位锁销,在所述限位锁销上和水平尾翼上分别设置有分离伞和减速伞,在驾驶座 舱和客舱的上部设置有安全伞,所述分离伞、减速伞和安全伞上分别设置有自动放伞装置 或自动弹射装置;驾驶座舱上部和每节客舱上部分别安装有安全伞。所述每个充气保护框内设置有充气气囊,并且与相对设置的充气保护框内的充气 气囊相配合一起从四周和底部形成保护。所述位于驾驶座舱和客舱前后两侧的充气保护框,通过充气气囊向前或向后的包 覆,形成从四周和底部的保护。所述每个充气气囊上分别设置有充气单向截止阀。所述后尾翼中的垂直尾翼通过控制螺栓固定在后尾翼中的水平尾翼上,在所述垂 直尾翼上安装有带自动放伞装置或自动弹射装置的尾翼伞。
3[0009]当遇到紧急情况,确定飞机无法保证安全降落时,打开分离伞,开启限位锁销,由 分离伞带动限位锁销脱离飞机机身,打开减速伞,利用速度差带动飞机整体客舱和驾驶座 舱向后位移,使卡钩脱离位于机腹上的卡槽固定,打开位于驾驶座舱和每节客舱顶部的安 全伞,安全伞将驾驶座舱和客舱从位于机腹上的卡槽中拖出,并与机腹相脱离,驾驶座舱和 每节客舱的充气保护框开始工作,对充气气囊进行充气,形成从四周和底部的保护,驾驶座 舱和每节客舱顶部的安全伞分别打开,每对相邻的充气保护框,通过连接释放装置,从两侧 依序进行释放分离,驾驶座舱和每节客舱分别由各自的安全伞作用下安全着陆。为了进一步的保证人身的安全,以避免在打开分离伞对限位锁销脱离飞机机身 时,尾翼中垂直尾翼对脱离伞、安全伞及驾驶座舱和每节客舱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在打开分 离伞前,首先打开尾翼伞,释放控制螺栓,使垂直尾翼先行脱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 机,通过本技术方案,在确定飞机无法着陆的情况下,可以非常有效的挽救全体飞行员和所 有乘员的生命安全,并且能为以后的飞行事故调查提供目击者和当事人,尽快找出事故原 因,进一步的提高飞行安全,同时也让坠机后几乎无人生还的这样一个事实成为一个历史。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尾翼伞打开后的机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分离伞打开后的机尾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减速伞打开后的机尾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K向局部剖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驾驶座舱和客舱与机腹脱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中充气气囊工作时截面示意图。图中,1仪表舱、2驾驶座舱、3安全伞、4客舱、5充气保护框、6机翼、7尾翼伞、8垂 直尾翼、9控制螺栓、10水平尾翼、11减速伞、12分离伞、13限位锁销、14发动机、15机腹、16 卡槽、17卡钩、18充气气囊、19充气单向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5所示,本发明涉及的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它包括有机身、机 翼6、发动机14、起落架和后尾翼组成,所述机身是由驾驶舱、客舱4和机腹15构成,发动机 14设置在机翼6上,起落架设置在机腹15下方内部,后尾翼由垂直尾翼8和水平尾翼10构 成,所述后尾翼连接在客舱的后部,所述驾驶舱由仪表舱1和驾驶座舱2构成,仪表舱1与 机腹15连接为一体,驾驶座舱2与客舱4连接为一体,在驾驶座舱2和客舱4的下缘设置 有若干个卡钩17,在机腹15上缘设置有相对应的卡槽16,通过向前推装客舱4和驾驶座舱 2,使驾驶座舱2与仪表舱1对接,并且使每个卡钩17卡装在所对应的卡槽16中,在机腹15 的后部还设置有限制机腹15与客舱4产生相对位移的限位锁销13。如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限位锁销13上和水平尾翼10上分别设置有分离伞12 和减速伞11,在驾驶座舱2和客舱4的上部设置有安全伞3,所述分离伞12、减速伞11和安
4全伞3上分别设置有自动放伞装置或自动弹射装置。所述驾驶座舱2和客舱4之间设置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充气保护框5,两个相邻设置 的充气保护框5通过连接释放装置相连接为一体,在驾驶座舱2上部安装有带自动放伞装 置或自动弹射装置的安全伞3。所述客舱4分为数节,在相邻的节与节之间设置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充气保护框5, 两个相邻设置的充气保护框5通过连接释放装置相连接为一体,在每节的客舱4上部分别 安装有带自动放伞装置或自动弹射装置的安全伞3。所述每个充气保护框5内设置有充气气囊18,并且与相对设置的充气保护框5内 的充气气囊18相配合一起从四周和底部形成保护。所述位于驾驶座舱2和客舱4前后两侧的充气保护框5,通过充气气囊18向前或 向后的包覆,形成从四周和底部的保护。所述每个充气气囊5上分别设置有充气单向截止阀19。所述后尾翼中的垂直尾翼8通过控制螺栓9固定在后尾翼中的水平尾翼10上,在 所述垂直尾翼8上安装有带自动放伞装置或自动弹射装置的尾翼伞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它包括有机身、机翼、发动机、起落架和后尾翼组成,所述机身是由驾驶舱、客舱和机腹构成,发动机设置在机翼上,起落架设置在机腹下方内部,后尾翼由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构成,所述后尾翼连接在客舱的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由仪表舱和驾驶座舱构成,仪表舱与机腹连接为一体,驾驶座舱与客舱连接为一体,在驾驶座舱和客舱的下缘设置有若干个卡钩,在机腹上缘设置有相对应的卡槽,通过向前推装客舱和驾驶座舱,使驾驶座舱与仪表舱对接,并且使每个卡钩卡装在所对应的卡槽中,在机腹的后部还设置有限制机腹与客舱产生相对位移的限位锁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销销上和 水平尾翼上分别设置有分离伞和减速伞,在驾驶座舱和客舱的上部设置有安全伞,所述分 离伞、减速伞和安全伞上分别设置有自动放伞装置或自动弹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座舱 和客舱之间设置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充气保护框,两个相邻设置的充气保护框,通过连接释 放装置相连接为一体,在驾驶座舱上部安装有带自动放伞装置或自动弹射装置的安全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舱分为 数节,在相邻的节与节之间设置有两个相邻设置的充气保护框,两个相邻设置的充气保护 框,通过连接释放装置相连接为一体,在每节的客舱上部分别安装有带自动放伞装置或自 动弹射装置的安全伞。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中所述的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充 气保护框内设置有充气气囊,并且与相对设置的充气保护框内的充气气囊相配合一起从四 周和底部形成保护。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中所述的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驶 座舱和客舱前后两侧的充气保护框,通过充气气囊向前或向后的包覆,形成从四周和底部 的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充气 气囊上分别设置有充气单向截止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尾翼中的 垂直尾翼通过控制螺栓固定在后尾翼中的水平尾翼上,在所述垂直尾翼上安装有带自动放 伞装置或自动弹射装置的尾翼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应急解决飞机空难的飞机,它包括有机身、机翼、发动机、起落架和后尾翼组成,在驾驶座舱和客舱的下缘设置有若干个卡钩,在机腹上缘设置有相对应的卡槽,通过向前推装客舱和驾驶座舱,使驾驶座舱与仪表舱对接,并且使每个卡钩卡装在所对应的卡槽中,在机腹的后部还设置有限制机腹与客舱产生相对位移的限位锁销,通过本技术方案,在确定飞机无法着陆的情况下,可以非常有效的挽救全体飞行员和所有乘员的生命安全,并且能为以后的飞行事故调查提供目击者和当事人,尽快找出事故原因,进一步的提高飞行安全,同时也让坠机后几乎无人生还的这样一个事实成为一个历史。
文档编号B64D17/80GK201737160SQ20102017646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
发明者赵天泽 申请人:赵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