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驱鸟弹的机场驱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3871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驱鸟弹的机场驱鸟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驱鸟弹的机场驱鸟系统。



背景技术:

驱鸟是指军民用机场为了保护飞行器起降安全,防止飞机高速起降时飞鸟被吸入飞机发动机,或撞击飞机机体、起落架、尾翼、挡风玻璃等,从而在机场关键飞行区、尤其是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跑道或滑行道上采取的一定手段防止鸟类入侵。包括听觉恐吓、视觉震慑、直接捕杀、化学、生态或雷达预警等。

驱鸟弹是驱鸟手段的一种,主体装填发射药和爆响药,引燃发射升空产生爆响和闪光效果来惊吓鸟类,达到驱赶目的。受弹体发射半径的限制,现有驱鸟弹发射机构必须在机场范围内多点设置,或者设置车载移动发射平台。不但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对于弹体发射半径之外的高空区域无能为力,实现不了驱鸟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受弹体发射半径限制的驱鸟弹驱鸟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驱鸟弹的机场驱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飞机的机腹下方吊装发射舱,发射舱内设置音频控制器控制的点火装置,发射舱内装置驱鸟弹,驱鸟弹发射管的开口指向发射舱的发射开口,驱鸟弹连接所述点火装置。

所述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以无人机作为驱鸟弹的发射平台,驱鸟工作范围和高度不再受驱鸟弹发射半径的限制;可以任意调节发射角度;操作方便,工作可靠;大幅减少了机场驱鸟工作的人力物力消耗;驱鸟效果更好。

为了有效减少对无人机的冲击,优选地,所述无人驾驶飞机的机身与发射舱的连接处设有柔性缓冲垫层

为了有效提高空中发射平台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驱鸟弹的发射管底端口设有封闭纸层,封闭纸层上方为发射药层,发射药层装置点火发热管,点火发热管连接所述点火装置;

发射药层上方为设有第一中心通孔的下隔离纸层,下隔离纸层上方装置内筒,内筒上方为上隔离纸层;

所述内筒的下端口由设有第二中心通孔的下泥层封闭;内筒的内腔装置效果药层,效果药层内设有开爆药团,内筒的上端口由上泥层封闭;

定时引线通过第一中心通孔、第二中心通孔连接发射药层和开爆药团。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驱鸟弹的机场驱鸟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驱鸟弹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驱鸟弹内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反映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所述基于驱鸟弹的机场驱鸟系统包括机身1、螺旋桨2、起落架3等构成的无人机。无人机的机腹下方吊装发射舱8,发射舱8内设置音频控制器7控制的点火装置2,发射舱8内装置驱鸟弹6,驱鸟弹6发射管的开口指向发射舱8的发射开口,驱鸟弹6连接所述点火装置2。机身1与发射舱8的连接处设有柔性缓冲垫层4。

所述驱鸟弹6的发射管601底端口设有封闭纸层606,封闭纸层606上方为发射药层605,发射药层605装置点火发热管607,点火发热管607通过导线608连接所述点火装置2。

发射药层605上方为设有第一中心通孔604的下隔离纸层609,下隔离纸层609上方装置内筒602,内筒602上方为上隔离纸层610。

所述内筒602的下端口由设有第二中心通孔614的下泥层613封闭;内筒602的内腔装置效果药层611,效果药层611内设有开爆药团612,内筒602的上端口由上泥层615封闭。

定时引线603通过第一中心通孔604、第二中心通孔614连接发射药层605和开爆药团6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面人员遥控无人机起飞至目标空域,地面人员通过音频控制器7控制点火装置2工作,通过导线608启动点火发热管607工作。点火发热管607引燃发射药层605,发射药层605燃烧产生大量烟火气体托举内筒602发射,同时点燃定时引线603。在空中定时引线603引燃开爆药团612、效果药层611。内筒602爆炸粉碎,同时产生爆响、闪光或异味等驱鸟效果。

上述的实现方式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做出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技术领域具有公知的多种替代或者变形,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意义的前提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