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飞机的进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778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进入飞机的进入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进入飞机的进入设备。由现有技术已知了例如从停泊的客车或建筑物部分进入飞机的所谓的进入通道。在下述情况下使用这种进入通道:希望乘客能从相对于滑行区/飞机跑道(rollfeld)处于平地/底层的、例如建筑物的出口进入飞机,而不会受到天气影响。



背景技术:

由根据pct/de2013/000513的现有技术已知进入通道,该进入通道具有多个通道元件,由此进入通道能匹配于必要的长度。该文献详细地记载了,为了使各个通道元件一起防止污染以及天气影响,两个通道元件伸缩移动(即一个通道元件移动到另一个通道元件中)。此外在此规定,基本上刚性的通道元件作为基本部件连接有一个另外的手风琴状的用于延长的通道元件,其中基本上刚性的通道元件作为基本部件可以按照车库的方式本身接纳手风琴状的通道元件。

由fr2886624a已知了进入飞机的进入通道,该进入通道不仅具有多个能伸缩的通道元件,而且还在端侧具有两个刚性的通道元件,它们在进入通道移位时被用作引导元件。因此,在那里描述的进入通道的长度可变。也就是说,进入通道在机场停机坪(rollflughafenvorfeld)上的位置需求可变。

由wo01/88274a1同样已知了进入飞机的进入通道,其中各个通道元件彼此能伸缩地连接。在此不利之处在于,当多个这种通道元件能伸缩地彼此连接时,过道净宽在通道元件的长度上持续减小。也就是说,以这种方式连接的通道元件的数量完全受限。此外,下述情况也被证明是不利的:由于各个通道元件相对彼此的缩进而需要显著的力需求,才能拉开各个通道元件以用于形成进入通道。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如上所述,各个通道元件的支座彼此插入地连接。

此外在所有前述的进入通道中不利的是,这些进入通道在运送通过滑行区时难以操作,即在这个意义上,由于形成进入通道的通道元件的滚子/滚轮的较小的直径,这些通道元件在移位时难以在停机坪上引导。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特别是使得形成进入通道的多个通道元件能毫无问题地在滑行区或停机坪上被运送任意位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设置有进入飞机、客车或建筑物的进入设备,其中进入设备包括车辆,其中该车辆具有与车辆连接的装载面,其中在该装载面上布置用于乘客的防护装置。

由此实现了如下的可能性:防护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包括至少一个、然而优选多个特别是能通过滚子移位的通道元件,该防护装置首先在装载面上被移位至预先给定的地点、例如行驶至飞机,然后才使得各个通道元件从装载面移位并且实现在例如机场客车与飞机之间的进入通道。

根据另一个有利的特征规定,车辆设计成自行式飞机乘客舷梯车。也就是说,飞机乘客舷梯车具有装载面,在该装载面上设置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然而优选多个通道元件。此外由此明确了,由各个通道元件形成的进入通道例如在机场客车和飞机乘客舷梯之间延伸。根据另一个有利的特征,通道元件在装载面上以能相对彼此伸缩的方式支承,上述情况尤其能通过下述方式实现:通道元件本身锥形地构成。由此明确了,利用进入设备——其在开头已有所描述——能毫无问题地将多个通道元件运送到停机坪的任意位置处,以便能在那里现场拉开通道元件,并随之形成进入通道。

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装载面在此可以悬伸地(即部分伸出车辆外地)布置在车辆上。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型方案,此外规定,装载面能以可水平摆动的方式、尤其以可水平摆动180°的方式安装在车辆上。上述情况基于以下背景。在飞机较小时,登上飞机通常通过存在于飞机中的登机悬梯(bordtreppe)来实现。也就是说,在那里由于尺寸比例不能使用飞机乘客舷梯。尽管如此为了能使用飞机乘客舷梯车来运送防护装置,并且使乘客即使在小型飞机时也能通过进入通道进入飞机,则规定了,装载面能摆动尤其180°到达车辆旁侧。如果进入通道位于飞机乘客舷梯车旁侧,这意味着,乘客能直接从由各个通道元件构成的进入通道、例如从机场客车到达飞机,而不承受天气影响。

在这方面此外规定,装载面能被降低,以便能使各个通道元件滚动,该通道元件具有滚子/滚轮。

根据另外第二种实施方式规定,装载面具有车架,从而装载面可以作为挂车起作用。为了在此还能使各个通道元件从装载面移位,规定了,装载面以能下降的方式构成,即就此而言,车架本身能下降。

此外下述情况被证明为有利的,在多个通道元件时,前面的通道元件固定在装载面上,从而能以简单的方式和方法拉开尤其缩进地支承的通道元件以用于形成进入通道。

根据第三种实施方式规定,飞机乘客舷梯车具有舷梯设备,其中舷梯设备能通过升降装置至少在一个端部处对高度进行调节,其中在飞机乘客舷梯车的装载面上方建立自由空间。通过建立自由空间实现了,在停机坪上运送通道元件期间可以将通道元件置于舷梯设备之下。不需要如根据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分开的、例如能转动的装载面,更确切地说装载面可以直接处于车辆上,其中如已经阐述的那样,为了运送通道元件,在装载面上的通道元件局部看处于高度调节的舷梯设备之下。也就是说,车辆例如不需要拖车,即相对短地且就此而言容易地驾驶。

根据该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项特征规定,升降装置布置在飞机乘客舷梯车的后部上。有利地,升降装置包括两个升降柱,该升降柱接纳舷梯设备从而在高度上引导其移动。在此,例如可以以液压或气动的方式,或者也可以以纯机械的方式例如通过环形的链传动装置,在升降柱中实现舷梯设备的后端部的升高。在前端部上、即在朝向飞机的端部上,在考虑车辆驾驶室的高度的情况下已经可以将舷梯设备放上去,其中例如规定,舷梯设备在飞机乘客舷梯车的这个区域中放置在支座上。因为不同的飞机类型具有不同高度的进入门,所以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规定,支座——在其上支承舷梯设备的前端部——的高度可调。支座在此尤其可以具有彼此并行地布置的、在车辆上铰接的、在长度方面能改变的伸缩柱,所述伸缩柱通过横梁连接。有利地,横梁能围绕水平轴转动地布置在伸缩柱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规定,舷梯设备在入口侧的后部区域中具有接口舷梯区段。在此,接口舷梯区段能伸缩地布置在舷梯设备中,由此确保了,通过延长舷梯设备能使舷梯设备匹配于具有不同高度的入口的飞机类型。

从舷梯设备拉开或收回接口区段在此可以通过例如齿条传动装置或链传动装置来实现。在此,舷梯设备在支座的横梁上滑动。替选地,齿条传动装置或链传动装置也可以设置在支座的横梁和舷梯设备的下侧面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规定,舷梯设备以形成通道的方式构成,其中接口舷梯区段同样优选也形成通道。在此,这种形成通道的接口舷梯区段在能下降的端部上可以具有连接框架,该连接框架在舷梯设备的下降状态下基本上竖直地延伸,该连接框架用于连接在停机坪上放置的通道元件,从而在通过通道元件形成的防护装置与形成通道的舷梯设备之间形成了基本上无缝隙的过道。也就是说,乘客在舷梯设备和防护装置之间的过道区域中不受天气影响。下降状态理解成人员能登上舷梯设备的状态。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示例性地详细阐述本发明。

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飞机乘客舷梯车的透视图,该飞机乘客舷梯车具有用于接纳防护装置的悬伸的装载面;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视图,其中装载面被降低;

图4示出了具有悬伸装载面的飞机乘客舷梯车,其中装载面以能侧向地摆动180°的方式铰接在飞机乘客舷梯车上;

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视图,其中防护装置的各个通道元件在装载面的下降和转动的位置中被彼此拉开以形成进入通道;

图6示出了具有挂车的飞机乘客舷梯车,在该挂车上支承包括多个通道元件的防护装置;

图7示出了具有布置在舷梯设备之下的带有多个通道元件的防护装置的飞机乘客舷梯车;

图8示出了根据图7的示图,其中舷梯设备的朝向防护装置的端部被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5,飞机用1来标注。在飞机1上对接或者说停靠(andocken)具有飞机乘客舷梯5的飞机乘客舷梯车3,其中飞机乘客舷梯5能实现进入飞机。根据第一实施例,在飞机乘客舷梯车3上悬伸地铰接有用10标注的装载面(图1至图3)。装载面10接纳用12标注的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包括多个通道元件15。就此而言,锥状构成的通道元件15可以布置成以相对彼此可伸缩的方式支承在装载面10上。可以利用总体上用20标注的升降装置将装载面10下降到地面上(图3),以便使得各个通道元件15分开以用于形成进入通道,为此各个通道元件在其下侧上具有轮子15a。装载面10在此包括两个彼此并行、特别是平行地延伸的导轨。

在第一实施例的一变型方案中,根据图4和图5规定,装载面10以能水平摆动的方式铰接在飞机乘客舷梯车3上,从而如图5所示,装载面在摆动180°之后侧向地平行于飞机乘客舷梯车3。在这个位置中,整面地画出的装载面被降低,以便能拉开位于其上的通道元件15以形成例如进入机场客车的进入通道。如上所述,通道元件在此也锥状地构成并且具有轮子15a。

在根据图6的第二实施例中,在飞机乘客舷梯车3上悬挂挂车17,其中挂车17包括装载面10和车架13,其中车架13能下降地构成,从而挂车的装载面10能至少以后端部放置在地面上,以便能使防护装置12的各个通道元件15从装载面10移出,该情况在上述实施例中已有说明。

为了能将各个通道元件从装载面上拉开以形成进入通道,有利地前通道元件固定在装载面上,例如通过锁定直接面对飞机乘客舷梯5的通道元件的轮子15a来实现固定。

用3标注的飞机乘客舷梯车按照根据图7和图8的第三实施例同样包括特别是能下降的装载面10,其用于接纳防护装置12,该防护装置包括多个通道元件15。飞机乘客舷梯车3在后端部上具有升降装置40,其中升降装置40包括两个彼此间隔开地布置的升降柱45,该升降柱用于引导用30标注的舷梯设备的、后面的、进入侧的端部。为了舷梯设备30的接纳,接口舷梯区段34在两侧分别具有凸出部35,其中每个凸出部35被引导穿过升降柱45。为了接纳相应的凸出部35,升降柱在横截面中大致c形地构成。例如可以通过活塞缸驱动装置以液压的方式或以气动的方式,或者例如也可以通过布置在每个升降柱45中的相应链传动装置,来实现在车辆的后端部区域中对舷梯设备30升降。

此外,飞机乘客舷梯车3在前端部具有支座50用于支承舷梯设备30的前端部。支座50包括在飞机乘客舷梯车3两侧布置的、长度可变的伸缩柱52,所述伸缩柱在上端部处通过横梁55彼此连接。横梁在此能围绕水平轴转动地支承在伸缩柱上。在横梁55上放置舷梯设备30的前端部。伸缩柱52分别具有支承臂58,该支承臂在一个端部处布置在飞机乘客舷梯车3上,并且在另一个端部处布置在伸缩柱52上。具有舷梯的舷梯设备30——其形成通道(getunnelt)——具有接口舷梯区段34,其同样具有舷梯台阶且同样形成通道。在舷梯设备中能伸缩地支承接口舷梯区段34。也就是说,由此为了匹配于不同的飞机高度而能改变舷梯设备的长度。舷梯设备的长度变化在此通过支座的高度调节和/或通过接口舷梯区段以伸缩的方式从舷梯设备中移出或移入到该舷梯设备中引起。此外,接口舷梯区段34具有在舷梯设备30的下降状态下基本上竖直取向的连接框架37,该连接框架用于与通道元件15的相应的框架连接。

在朝向飞机的前端部的端部上,舷梯设备30具有拱顶模块32,该拱顶模块在其自由端部上可以具有未示出的折纹式遮棚。

根据本发明的飞机乘客舷梯车3的工作原理在此说明如下: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飞机乘客舷梯车3驶近飞机。然后从飞机乘客舷梯车3的装载面10拉出具有各个通道元件的防护装置12。为此,必要时可以降低装载面。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则舷梯设备30在后端部处、即在接口舷梯区段的区域中在两个升降柱45处下降,直至到达根据图8的位置。然后,舷梯设备30的前端部与拱顶模块32一起可以利用支座50的伸缩柱52被一直提高,直到拱顶模块32到达飞机的入口区域。如果由舷梯设备没有实现到达飞机入口必需的高度,则可以通过舷梯设备30的接口舷梯区段34的伸缩性提供必要的长度。可以通过布置在舷梯设备和接口舷梯区段之间的齿条传动装置或链传动装置36,使接口舷梯区段34从舷梯设备30移出。替选地,这种齿条传动装置或链传动装置还可以位于横梁和舷梯设备之间。为了确保在支座50的高度调节中横梁55能整面地抵靠在舷梯设备的下侧上,提出:横梁以能在水平轴上摆动的方式与伸缩柱连接。

附图标记列表

1飞机

3飞机乘客舷梯车

5飞机乘客舷梯

10装载面

12防护装置

13车架

15通道元件

15a轮子

17挂车

20升降装置

30舷梯设备

32拱顶模块

34接口区段

35凸出部

36链传动装置/齿条传动装置

37连接框架

40升降装置

45升降柱

50支座

52伸缩柱

55横梁

58支承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