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地貌航空拍照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7625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地貌航空拍照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程地貌航空拍照无人机,属于无人机领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垂直起降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自备的无线电遥控装置设备和程序控制装置来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从技术角度我们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垂直起降机、无人飞艇、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伞翼机等。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在民用方面,无人机在航拍、古建,塘河沿岸环境、农业、植保、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气候、污染)、测绘地貌、突发新闻报道、电力巡检、突发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现场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也都在积极扩展无人机的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自身技术。

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在无线遥控下,根据拍摄的目的需求,在GPS定位和遥控操纵下从空中进行任意角度的拍摄。目前无人机实现了高清实时传输,其距离可长达5公里,而标清传输距离则长达10公里;无人机拍摄机位灵活机动,低至几公分,高至四五千米,可以追随目标兴趣点(如实现追车、兴趣点绕飞等)、升起和拉低、左右旋转,甚至贴着马肚子拍摄等,极大地拓宽了拍摄视角,也降低了拍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工程地貌航空拍照无人机,通过设置圆锥体形状的摄像装置,在摄像装置四周至少设置五个摄像头,在摄像装置底端设置一个摄像头,可以实现无死角拍摄,通过第二升降电机控制第二升降杆升降,使起降支架可以180°旋转,从而不影响摄像头的拍摄,第一升降电机使摄像装置可以调整高度,得到更加有利的拍摄角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工程地貌航空拍照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舱,所述无人机机舱一端连接机头,所述无人机机舱顶端连接主螺旋桨,所述无人机机舱另一端连接控制仓,所述控制仓内腔设有发动机、GPS定位装置与控制器,所述控制仓一端连接机尾,所述机尾上设有尾螺旋桨,所述无人机机舱底端连接第一升降电机,所述第一升降电机底端通过第一升降杆连接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四周及底端均连接摄像头,所述第一升降电机两侧设有起降支架,所述起降支架顶部一侧铰接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顶部贯穿无人机机舱并连接第二升降电机;所述起降支架与所述无人机机舱铰接,所述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电机与所述第二升降电机。

进一步而言,所述发动机为活塞式发动机。

进一步而言,所述摄像头数量至少为五个。

进一步而言,所述摄像装置的形状为圆锥体。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圆锥体形状的摄像装置,在摄像装置四周至少设置四个摄像头,在摄像装置底端设置一个摄像头,减少了拍摄时的死角,通过第二升降电机控制第二升降杆升降,使起降支架可以180°旋转,从而不影响摄像头的拍摄,第一升降电机使摄像装置可以调整高度,得到更加有利的拍摄角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工程地貌航空拍照无人机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工程地貌航空拍照无人机摄像装置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工程地貌航空拍照无人机起降支架结构图。

图中标号:1、无人机机舱;2、机头;3、主螺旋桨;4、控制仓;5、发动机;6、GPS定位装置;7、控制器;8、机尾;9、尾螺旋桨;10、第一升降电机;11、第一升降杆;12、摄像装置;13、摄像头;14、起降支架;15、第二升降杆;16、第二升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工程地貌航空拍照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机舱1,所述无人机机舱1一端连接机头2,所述无人机机舱1顶端连接主螺旋桨3,所述无人机机舱1另一端连接控制仓4,所述控制仓4内腔设有发动机5、GPS定位装置6与控制器7,发动机5为该无人机提供动力,GPS定位装置6为该无人机定位,所述控制仓4一端连接机尾8,所述机尾8上设有尾螺旋桨9,所述无人机机舱1底端连接第一升降电机10,所述第一升降电机10底端通过第一升降杆11连接摄像装置12,第一升降杆11可以伸缩,而当第一升降电机10工作时,第一升降电机10可以驱动第一升降杆11伸缩,从而使摄像装置12可以调整高度,从而得到更加有利的拍摄角度,所述摄像装置12四周及底端均连接摄像头13,四周及底端设置摄像头13,减少了拍摄时的死角,所述第一升降电机10两侧设有起降支架14,所述起降支架14顶部一侧铰接第二升降杆15,所述第二升降杆15顶部贯穿无人机机舱1并连接第二升降电机16,第二升降电机16工作时,可以驱动第二升降杆15伸缩,从而使起降支架14可以180°旋转,不影响摄像头12的拍摄。所述起降支架14与所述无人机机舱1铰接,使起降支架14可以180°旋转,从而不影响摄像头12的拍摄。所述控制器7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电机10与所述第二升降电机16,控制器7控制第一升降电机10与所述第二升降电机16开启与关闭。

更具体而言,所述发动机5为活塞式发动机,为无人机提供动力。

更具体而言,所述摄像头12数量至少为五个,可以实现无死角拍摄。具体的,摄影头可以为广角或者鱼眼镜头。

更具体而言,所述摄像装置12的形状为圆锥体,在摄像装置11四周至少设置四个摄像头13,在摄像装置12底端设置一个摄像头13。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通过设置圆锥体形状的摄像装置12,在摄像装置11四周至少设置四个摄像头13,在摄像装置12底端设置一个摄像头13,第一升降杆11可以伸缩,而当第一升降电机10工作时,第一升降电机10可以驱动第一升降杆11伸缩,从而使摄像装置12可以调整高度,从而得到更加有利的拍摄角度,减少了拍摄时的死角,通过第二升降电机16控制第二升降杆15升降,第二升降电机16工作时,可以驱动第二升降杆15伸缩,从而使起降支架14可以180°旋转,不影响摄像头12的拍摄,第一升降电机10使摄像装置12可以调整高度,得到更加有利的拍摄角度。在具体实践应用中,能大大提高拍摄质量和拍摄效率。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