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式无人机油箱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5058发布日期:2018-08-04 14:21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独立式无人机油箱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在飞行时,其内部的油料会不断消耗、减少,因此,剩余的油料可在油箱内自由流动,当无人直升机进行一些较大幅度的动作时,油料在惯性、重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上下颠簸的运动,当油料较少时则会出现吸油管无法吸取油或供油不足的情况,这些都会直接威胁到无人机的安全,造成安全事故。

为防止此类情况发生,目前无人机的油箱大多为一个大油箱,其内用隔板将大油箱隔离成防气泡油箱和副油箱,防气泡油箱的体积小于副油箱,防气泡油箱的油始终保持充满状态。但防气泡油箱对密封性要求很高,由于无人机油箱体积较小、内部不容易粘接等原因,很难保证防气泡油箱始终处于高的密封性状态。另外,燃油的腐蚀性较大,长时间工作中容易腐蚀隔板的粘接剂,使防气泡油箱的密封性变差,造成副油箱的油抽不到防气泡油箱中,使发动机无法供油,无人机发生事故。

因此,需要一种独立式无人机油箱,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立式无人机油箱及无人机,能够解决现有无人机油箱的密封性差且抽不出油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独立式无人机油箱,包括主油箱、副油箱和虹吸管,所述主油箱内装满燃油,所述主油箱与所述副油箱分体设置,所述副油箱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油箱的外侧壁,所述主油箱的侧壁与所述副油箱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副油箱内设置有多个竖直平行设置的隔板,多个所述隔板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虹吸管的进油端位于所述副油箱的底部,所述虹吸管的出油端穿设于所述通孔且穿设处密封,所述出油端位于所述主油箱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独立式无人机油箱还包括油泵,其通过油管与所述主油箱相连,所述油管伸入至所述主油箱的底部。

由于主油箱通过虹吸管与副油箱相连通,且虹吸管的出油端位于主油箱的上部,则在外部油泵的作用下,副油箱中的油能够源源不断地通过虹吸管进入到主油箱内。也就是说,若油泵将主油箱内的油抽走一部分,则虹吸管会从副油箱中吸油,主油箱中的油始终保持充满状态。

优选地,所述主油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主油箱之间固定有所述副油箱,所述副油箱与两个所述主油箱之间分别设置有所述虹吸管。

两个主油箱能够分别对无人机供油,或者双发动机设置时,两个主油箱分别为两台发动机供油,当一个主油箱出现故障无法供油时,另一个主油箱可以继续供油,最大限度地防止飞机失事。

优选地,所述副油箱的顶部开设有加油口。由于副油箱中的油并不需要时刻保持在充满状态,因而可以在副油箱油量较低时再对副油箱进行加油。

优选地,所述虹吸管的进油端设置于所述副油箱靠近机头的一侧。

由于无人机在正常飞行的状态下,机头会稍稍向下倾斜,因此副油箱靠近机头的一侧会具有较多的油,在副油箱中油量较少时,油也会汇集到副油箱靠近机头的一侧,将进油端设置在该处,从而可以保证进油端处不会进入空气。

优选地,所述隔板下部的连通口口径大于所述虹吸管的外径。

由于虹吸管的进油端会尽量设置于靠近机头的一侧,那么虹吸管需要从隔板下部的连通口穿过;又因为隔板下部的连通口需要起到连通油的作用,所以连通口不能被虹吸管完全堵死,故将二者设计成间隙配合的状态,用于副油箱内部油的连通。

优选地,所述主油箱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格栅,所述格栅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油管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孔。

油管在主油箱内需要进行固定,防止油管大幅度晃动或上下窜动,产生无法吸入油的情况。故利用格栅和其上固定孔的设置,将油管固定在一个较小的晃动范围内,保证油管的一端时刻位于主油箱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油管与所述固定孔间隙配合。

间隙配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主油箱上下部分的油能够进行流通,从虹吸管的出油端流出的油能够顺着固定孔的侧壁流入主油箱的下部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其采用上述的独立式无人机油箱。

本实用新型中独立式无人机油箱及无人机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独立式无人机油箱通过分体设置的主油箱和副油箱,不会产生油箱内部燃油腐蚀主油箱与副油箱之间隔板的现象,从而不会使主油箱和副油箱之间因隔板被腐蚀而发生连通,导致主油箱内无法充满燃油的情况;

2)该独立式无人机油箱的虹吸管将副油箱的底部至主油箱上部的油路连通,利用虹吸原理将副油箱中的油吸入到主油箱内,从而使主油箱中始终充满油;

3)采用该独立式无人机油箱的无人机,主油箱内始终保持满油状态,不会因油管内进入空气或缺少燃油而使发动机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独立式无人机油箱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独立式无人机油箱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独立式无人机油箱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油箱的剖视图。

图中:

1、主油箱;11、油管;12、格栅;13、固定孔;2、副油箱;21、隔板;22、加油口;23、连通口;3、虹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独立式无人机油箱,包括两个主油箱1、副油箱2和虹吸管3,其中,两个主油箱1内均充满有油,主油箱1与副油箱2相互独立,为分体设置的油箱,两个主油箱1的外侧壁之间固定有副油箱2。将主、副油箱分体设置,能够防止燃油腐蚀传统的两个油箱之间的隔板,而造成燃油泄漏。这样单独制作的两个油箱即便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也仅会通过虹吸管3进行连通。而设置两个主油箱1,能够分别对无人机供油,当一个主油箱1出现故障无法供油时,另一个主油箱1可以继续供油,最大限度地防止飞机失事。

如图3所示,主油箱1的侧壁与副油箱2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通孔,用于穿过虹吸管3;副油箱2内安装有多个竖直平行设置的隔板21,本实施例中隔板21数量为三个,三个隔板21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连通口23。副油箱2内设置三个隔板,能够防止油箱中的燃油在无人机的颠簸下发生振荡,引起无人机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大幅变化,从而对无人机造成不利影响。设置隔板21后,可以视为将副油箱2内分割成四个小空间,保证在无人机非水平飞行时,油不会一下子全部涌到一起,解决了无人机重心不稳的问题。

副油箱2与两个主油箱1之间分别设置有虹吸管3,虹吸管3的进油端位于副油箱2的底部,虹吸管3的出油端穿设于通孔且穿设处密封,出油端位于主油箱1的上部。一般来讲,虹吸管3的进油端设置于副油箱2靠近机头的一侧,由于无人机在正常飞行的状态下,机头会稍稍向下倾斜,因此副油箱2靠近机头的一侧会具有较多的油,在副油箱2中油量较少时,油也会汇集到副油箱2靠近机头的一侧,将进油端设置在该处,从而可以保证进油端处不会进入空气。

若两个虹吸管3的进油端均设置于副油箱2靠近机头的一侧,那么虹吸管3需要从隔板21下部的连通口23穿过;又因为隔板21下部的连通口23需要起到连通油的作用,所以连通口23不能被虹吸管3完全堵死,故将二者设计成间隙配合的状态,也就是使隔板21下部的连通口23口径大于虹吸管3的外径,用于副油箱2内部油的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独立式无人机油箱还包括油泵,其通过油管11与主油箱1相连,油管11伸入至主油箱1的底部。由于主油箱1通过虹吸管3与副油箱2相连通,且虹吸管3的出油端位于主油箱1的上部,则在外部油泵的作用下,副油箱2中的油能够源源不断地通过虹吸管3进入到主油箱1内。也就是说,若油泵将主油箱1内的油抽走一部分,则虹吸管3会从副油箱2中吸油,主油箱1中的油始终保持充满状态。

由于副油箱2中的油并不需要时刻保持在充满状态,因而可以在副油箱2油量较低时再对副油箱2进行加油,故在副油箱2的顶部开设有加油口22。参见图4和图5,主油箱1的内部水平设置有格栅12,格栅12上开设有固定孔13,油管11的一端穿过固定孔13。由于油管11在主油箱1内需要进行固定,以防止油管11大幅度晃动或上下窜动,产生无法吸入油的情况。故利用格栅12和其上固定孔13的设置,将油管固定在一个较小的晃动范围内,保证油管11的一端时刻位于主油箱1的底部。为了保证主油箱1上下部分的油能够进行流通,从虹吸管3的出油端流出的油能够顺着固定孔13的侧壁流入主油箱1的下部分,将油管11与固定孔13设置为间隙配合。

该独立式无人机油箱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将充满油的主油箱1与副油箱2通过虹吸管3连通,向副油箱2中加注飞机用燃油直至其标定线,当发动机运行时,油泵会通过油管11从主油箱1向发动机输送燃油,此时副油箱2中的油根据虹吸现象流至主油箱1内,主油箱1内始终被燃油充满。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其采用上述的独立式无人机油箱,主油箱1内始终保持满油状态,不会因油管11内进入空气或缺少燃油而使发动机发生故障。

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