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桨装置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5575发布日期:2019-08-13 21:0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桨装置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桨装置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当今军事科技发展迅速,无人机作为信息化武器装备,在近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人机的发射平台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现今无人机发射系统已经成为无人机作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逐步发展为既能执行紧急任务,又具有良好适应性的先进武器装备。

目前的无人机在飞行时,有时会出现螺旋桨被缠住的情况,而多旋翼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很难摆脱。需要人工进行解救,在人工救援无法到达的情况下,将舍弃无人机,带来了较高的成本,因此需要一种快速将螺旋桨抛掉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桨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机螺旋桨被缠住难以摆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抛桨装置,应用于无人机,包括:螺旋桨、螺旋桨固定座、电源接线管、驱动组件、反接机构和阻挡机构;

所述电源接线管中设置有电源连接线;

所述螺旋桨设置于所述螺旋桨固定座上且与所述电源连接线相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反接机构和所述阻挡机构相连接;

所述反接机构与所述电源连接线相连接;

所述阻挡机构设置于所述电源接线管上;

其中,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反接机构与所述电源连接线正接,所述阻挡机构低于所述螺旋桨所形成的平面;

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反接机构与所述电源连接线反接,所述阻挡机构高于所述螺旋桨所形成的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接线管包括第一接线管和第二接线管;

所述第一接线管和所述第二接线管中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

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螺旋桨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通过所述反接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转动件;

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电源接线管中且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相连接;

所述转动件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且所述反接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反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二电源线连接的一侧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正极相接触,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的负极相接触;

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的负极相接触,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正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反接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连接的一侧的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

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的正极相接触,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的负极相接触;

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的正极相接触,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的负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固定部和阻挡部;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转动件固定连接;

所述阻挡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

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阻挡部低于所述螺旋桨所形成的平面;

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阻挡部高于所述螺旋桨所形成的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固定部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抛桨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该抛桨装置包括螺旋桨、螺旋桨固定座、电源接线管、驱动组件、反接机构和阻挡机构,电源接线管中设置有电源连接线,螺旋桨设置于螺旋桨固定座上且与电源连接线相连接,驱动组件分别与反接机构和阻挡机构相连接,接机构与电源连接线相连接,阻挡机构设置于电源接线管上,实现无人机的抛桨行为是通过两个动作同时动作实现的,在螺旋桨处于第一状态即正常飞行状态时,反接机构与电源连接线处于正接状态,为螺旋桨供能,此时的阻挡机构低于螺旋桨所形成的平面,在螺旋桨被缠住情况下,用户向螺旋桨控制器发出信号,该控制信号到达驱动组件,使驱动组件驱动反接机构转动,实现反接机构与电源连接线反接,反接后,螺旋桨将接受新的电信号输入,进行反转,在反接机构从正接状态转动至反接状态的过程中,螺旋桨与电源脱离,旋转速度迅速降低,反接后,螺旋桨从低速开始反转,便于螺旋桨进行速度切换,此时,与驱动组件相连接的阻挡机构转动至伸入螺旋桨所形成的平面,此时为第二状态即抛桨状态,卡住螺旋桨阻止其继续旋转,在反转信号持续输入至螺旋桨却因阻挡机构的不能转动的条件下,即在反转信号和阻挡机构的共同作用下,将螺旋桨拧下,实现抛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机螺旋桨被缠住难以摆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无人机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抛桨装置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抛桨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抛桨装置的去掉第二接线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抛桨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螺旋桨;2-螺旋桨固定座;3-电源接线管;4-转动件;5-反接机构;6-阻挡机构;31-第一接线管;32-第二接线管;51-第一触点;52-第二触点;61-固定部;62-阻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抛桨装置,包括螺旋桨1、螺旋桨固定座2、电源接线管3、驱动组件、反接机构5和阻挡机构6;

所述电源接线管3中设置有电源连接线;

所述螺旋桨1设置于所述螺旋桨固定座2上且与所述电源连接线相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反接机构5和所述阻挡机构6相连接;

所述反接机构5与所述电源连接线相连接;

所述阻挡机构6设置于所述电源接线管3上;

其中,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反接机构5与所述电源连接线正接,所述阻挡机构6低于所述螺旋桨1所形成的平面;

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反接机构5与所述电源连接线反接,所述阻挡机构6高于所述螺旋桨1所形成的平面。

该抛桨装置包括螺旋桨1、螺旋桨固定座2、电源接线管3、驱动组件、反接机构5和阻挡机构6,实现无人机的抛桨行为是通过两个动作同时动作实现的,在螺旋桨1处于第一状态即正常飞行状态时,反接机构5与电源连接线处于正接状态,为螺旋桨1供能,此时的阻挡机构6低于螺旋桨1所形成的平面,在螺旋桨1被缠住情况下,用户向螺旋桨1控制器发出信号,该控制信号到达驱动组件,使驱动组件驱动反接机构5转动,实现反接机构5与电源连接线反接,反接后,螺旋桨1将接受新的电信号输入,进行反转,在反接机构5从正接状态转动至反接状态的过程中,螺旋桨1与电源脱离,旋转速度迅速降低,反接后,螺旋桨1从低速开始反转,便于螺旋桨1进行速度切换,此时,与驱动组件相连接的阻挡机构6转动至伸入螺旋桨1所形成的平面,此时为第二状态即抛桨状态,卡住螺旋桨1阻止其继续旋转,在反转信号持续输入至螺旋桨1却因阻挡机构6的不能转动的条件下,即在反转信号和阻挡机构6的共同作用下,将螺旋桨1拧下,实现抛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机螺旋桨1被缠住难以摆脱的问题。

请继续参照图1,其中,所述电源接线管3包括第一接线管31和第二接线管32;

所述第一接线管31和所述第二接线管32中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源线和第二电源线;

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螺旋桨1相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线和所述第二电源线通过所述反接机构5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电源接线管3分为第一接线管31和第二接线管32两部分,管内分别设置有电源线,第二电源线为无人机的总供能连接线,第一连接线与第二电源线之间通过反接机构5相连接,再向螺旋桨1进行供能,在螺旋桨1被缠住情况下,用户向螺旋桨1控制器发出信号,该控制信号到达驱动组件,使驱动组件驱动反接机构5转动,实现反接机构5与电源连接线反接,使第二电源线的输出信号变为相反状态再输入至第一电源线中,此时,与驱动组件相连接的阻挡机构6转动至伸入螺旋桨1所形成的平面,卡住螺旋桨1阻止其继续旋转,在反转信号持续输入至螺旋桨1却因阻挡机构6的不能转动的条件下,即在反转信号和阻挡机构6的共同作用下,将螺旋桨1拧下,实现抛桨。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转动件4;

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电源接线管3中且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相连接;

所述转动件4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且所述反接机构5设置于所述转动件4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动件4之间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阻挡机构6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件4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同轴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件选用电机,电机的操作性强、使用和控制方便,具有自起动、加速、制动、反转、掣住等能力,能满足各种运行要求,运行可靠,电机有两个作用,第一是驱动反接机构5转动,第二是驱动阻挡机构6转动,因此电机的输出轴与阻挡机构6和反转机构均为固定连接,以保证在抛桨的过程中的稳定性,即保证电机与转动件4和阻挡机构6之间实现同步转动,具体的,反接机构5设置于转动件4上,即转动件4与电机的输出轴相固定连接,此固定连接即保证两者之间在抛桨的过程中没有相对运动,可通过螺纹连接、销轴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或焊接、一体制造等不可拆卸连接方式实现,阻挡机构6与输出轴的连接方式与上述连接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保证抛桨过程中的稳定性,不仅限于上述连接方式,转动件4与阻挡机构6之间也可为上述连接方式。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其中,所述反接机构5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件4与所述第二电源线连接的一侧的第一触点51和第二触点52;

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51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正极相接触,所述第二触点52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的负极相接触;

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触点51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的负极相接触,所述第二触点52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正极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要实现第二电源线原信号的相反输出,可通过在转动机构与第二电源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用于反接电信号的触点,即第一触点51和第二触点52,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触点51和第二触点52作为正信号的传输,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件4转动,第一触点51与第二电源线的正极脱离,第二触点52与第二电源线的负极脱离,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触点51与第二电源线的负极接触,第二触点52与第二电源线的的正极接触,将反转信号继续传输至第一电源线,实现螺旋桨1的旋转。

其中,所述反接机构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件4与所述第一电源线连接的一侧的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

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的正极相接触,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的负极相接触;

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的正极相接触,所述第四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的负极相接触。

进一步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51电连接;

所述第四触点与第二触点52电连接;

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51电连接;

所述第四触点与第二触点52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反接后的电信号的顺利传输,第三触点与第一触点51电连接,第四触点与第一触点51电连接,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电源线的正极信号输出给第一触点51,第一触点51输出给第三触点,负极信号输出给第二触点52,第二触点52输出给第四触点,第一电源线将信号传输至螺旋桨1,第二状态时,第二电源线的负极信号输出给第一触点51,第一触点51输出给第三触点,正极信号输出给第二触点52,第二触点52输出给第四触点,第一电源线将反接后的信号仍传输至螺旋桨1,使其反转,只需要通过电机带动转动件4转动即可完成电信号的反向输入,结构简单,亦可在原有无人机的结构上进行改装。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其中,所述阻挡机构6包括固定部61和阻挡部62;

所述固定部61与所述转动件4固定连接;

所述阻挡部62与所述固定部61固定连接;

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阻挡部62低于所述螺旋桨1所形成的平面;

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阻挡部62高于所述螺旋桨1所形成的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固定部61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61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同轴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处于第一状态时,固定部61套设于第一接线管31和第二接线管32的连接处,电机的输出轴与固定部61相固定连接,实现电机与阻挡机构6的同步运动,但要实现电机与阻挡机构6的同步运动,不仅限于上述一种设置方式,在进行抛桨的过程中,电机、转动件4和阻挡机构6三者之间为同步运动,只需彼此之间为固定连接即可,阻挡部62的一端与固定部61之间为不可拆卸连接,此种设置方式,增强了阻挡部62与固定部61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抛桨的有效,阻挡部62可为沿固定部61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也可为固定部61上任一点向外延伸形成,当处于第一状态时,阻挡部62低于螺旋桨1所形成的平面,当处于第二状态时,在电机的带动下,阻挡部62以固定部61的轴线方向为中心向螺旋桨1方向进行转动,直至高于螺旋桨1所形成的平面,卡住任一螺旋桨1阻止其继续旋转,在反转信号持续输入至螺旋桨1却因阻挡机构6的不能转动的条件下,即在反转信号和阻挡机构6的共同作用下,将螺旋桨1拧下,实现抛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机螺旋桨1被缠住难以摆脱的问题。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抛桨装置。

该无人机所具有的优势与上述是实施例1中的抛桨装置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