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8880发布日期:2020-08-14 18:52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捕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人机黑飞带来的低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反无人机技术主要有毁伤技术和干扰技术。毁伤技术通过运用飞行器、激光、微波等方式摧毁无人机。干扰技术运用数据链干扰等技术对无人机实施有效干扰,使无人机的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失效,迫使无人机自行降落或返航。这两种技术存在成本高、机动性弱、目标无人机的捕获及完整性无法保证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状况,而设计了一种可搭载于现有成熟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搭载无人机平台成本低,可实现高机动性、高灵活性地跟踪目标无人机。在搭载该网捕装置的无人机靠近目标无人机时,火工品工作将网捕装置内置的柔性网向目标无人机发射,柔性网张开并缠绕目标飞行器桨叶让目标无人机失去动力后降落,大大提高对目标无人机的捕获概率及其完整性。

(2)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详细写明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

这种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主要由壳体、柔性网、质量块、堵盖、转接支架和火工品等组成。转接支架通过螺栓将网捕装置与无人机平台连接。网捕装置总体呈“莲蓬”形,内置8个质量块,沿轴向360°均匀分布,且与轴线呈30°向外倾斜。火工品工作后产生大量高压气体通过内部通道推动质量块冲破堵盖飞出,质量块牵引柔性网张开缠绕目标无人机桨叶,目标无人机失去动力后降落地面即完成捕捉。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包括:

主体(1)、壳体(2)、堵盖(3)、火工品(4)、转接支架(5)、螺栓(6)、螺钉(7)、质量块(8)、钢衬套(9),其中:

主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柔性网;

钢衬套(9)旋接于主体(1)中;

可分离的质量块(8)设置在钢衬套(9)内;

柔性网的线头与质量块(8)连接;

螺钉(7)将堵盖(3)固定于主体(1)上;

壳体(2)与主体(1)后端的外螺纹旋接;

火工品(4)与壳体(2)后端的螺纹旋接;

壳体(2)的圆柱段用螺栓(6)夹在转接支架(5)之间;

转接支架(5)上预留有连接孔,螺栓连接于无人机平台。

在一些示例中,钢衬套(9)外壁有螺纹,安装时旋入主体(1)预先制的螺纹孔,且钢衬套(9)的轴向与主体(1)轴线设计有预设夹角。

在一些示例中,预设夹角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35度。

在一些示例中,预设夹角为32.3度。

在一些示例中,堵盖(3)上开有剪切槽,待腔体压力达到压力阈值时,质量块(8)顶着堵盖(3)使其剪切破坏,质量块(8)飞出。

在一些示例中,火工品(4)为产气火工品,工作时产生高压气体,推动质量块(8)顶开堵盖(3)后带动柔性网展开。

在一些示例中,质量块(8)材料为钢。

在一些示例中,质量块(8)的中间为通孔,通孔直径大于柔性网的牵引绳的直径。

(3)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搭载于多种无人机平台,成本低、高灵活性、高机动性,可提高对无人机的捕获概率及其完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装配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剖面示意图。

其中,主体1、壳体2、堵盖3、火工品4、转接支架5、螺栓6、螺钉7、质量块8、钢衬套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意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设置和方法,而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结构、方法、器件的任何改进、替换和修改。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各个实施例可以相互参考和引用。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装配图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剖面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可以包括:主体1、壳体2、堵盖3、火工品4、转接支架5、螺栓6、螺钉7、质量块8、钢衬套9。

其中:主体1的内腔中设置有柔性网;钢衬套9旋接于主体1中;可分离的质量块8设置在钢衬套9内;柔性网的线头与质量块8连接;螺钉7将堵盖3固定于主体1上;壳体2与主体1后端的外螺纹旋接;火工品4与壳体2后端的螺纹旋接;壳体2的圆柱段用螺栓6夹在转接支架5之间;转接支架5上预留有连接孔,螺栓连接于无人机平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钢衬套9外壁有螺纹,安装时旋入主体1预先制的螺纹孔,且钢衬套9的轴向与主体1轴线设计有预设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夹角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3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夹角为32.3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堵盖3上开有剪切槽,待腔体压力达到压力阈值时,质量块8顶着堵盖3使其剪切破坏,质量块8飞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火工品4为产气火工品,工作时产生高压气体,推动质量块8顶开堵盖3后带动柔性网展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块8材料为钢。

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块8的中间为通孔,通孔直径大于柔性网的牵引绳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主要由主体1、壳体2、堵盖3、火工品4、转接支架5、螺栓6、螺钉7、质量块8、钢衬套9和柔性网等组成。

柔性网折叠后放入主体1的内腔中,柔性网线头与质量块连接。钢衬套9外壁有螺纹,安装时旋入主体1预先制好的螺纹孔,且钢衬套轴向与主体1轴线设计有一定夹角,保证质量块8发射出去后牵引柔性网能张开。质量块8材料为钢,中间为通孔,通孔直径略大与柔性网牵引绳直径,安装时装入钢衬套9,可满足多次使用的要求。堵盖3上开有剪切槽,作用为憋压,待腔体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质量块8顶着堵盖3使其剪切破坏,质量块8飞出。火工品4为产气火工品,工作时产生高压气体,推动质量块8顶开堵盖3后带动柔性网展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的安装步骤可以如下所示:

s11,将钢衬套9旋入主体1中,将折叠好的柔性网塞入主体1的空腔内,将柔性网的牵引绳穿过质量块8的通孔并打结,使绳不能脱离。将质量块8塞入钢衬套9后,用螺钉7将堵盖3固定于主体1上,完成主体安装。

s12,将壳体2旋入主体1后端的外螺纹,火工品4旋入壳体2后端的螺纹。此时,网捕装置完成装配。

s13,用螺栓6将转接支架5夹住壳体2圆柱段。转接支架5上预留有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即可连接至无人机平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可搭载于无人机平台的网捕装置捕获无人机步骤可以如下所示:

s21,操控无人机靠近目标无人机,进入射程范围;

s22,控制网捕装置火工品工作,将柔性网发射出去;

s23,目标无人机桨叶被柔性网缠绕进而失去动力着陆,完成捕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流程操作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应用,为了简明,不再赘述各种组合的实现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按实际需要将上述的操作步骤的顺序进行灵活调整,或者将上述步骤进行灵活组合等操作。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者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