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直升机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2659发布日期:2021-01-23 10:2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直升机操纵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升机调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型直升机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轻型直升机相比其他运输工具,优势在于它可以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这一点使得它不需要特定的公路(相对汽车)、机场(相对固定翼飞机)、码头(相对轮船)、轨道(相对火车)等辅助设施,只需要一块稍微大于机身尺寸的平地即可实现起飞和降落,也就是说,地理地形对轻型直升机的使用基本不构成任何限制,因此轻型直升机有时候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运输工具,然而市场对轻型直升机方向调节的灵活度存在一定的要求,但目前倾转旋翼机的控制系统结构复杂不易调节,为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能高,加工制造容易,同时方便精确控制旋翼的调节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轻型直升机操纵机构,解决了目前直升机方向操纵机构调节不便的问题。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轻型直升机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固定套接有连接轴,该安装支架两侧还分别对称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上固定套接有套环,所述安装支架上方设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边缘沿径向均匀分布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分别套接在套环上,所述转盘活动套接在连接轴上,所述转盘上固定连接有机翼安装支架,所述机翼安装支架通过铰链系统活动套接在连接轴上,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安装有前后调节系统,所述第二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上分别安装有左右调节系统。
[0006]
优选的,所述前后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操作手柄,所述第一操作手柄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向板和第二转向板,所述第一转向板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远离第一螺栓的一端焊接在连接柱上,所述连接柱焊接在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转向板远离横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螺栓活动连接在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第二螺栓的一侧焊接在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转向板的一侧还固定套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固定套接有第一连接框,所述第一连接框上固定套接有第一牵引杆,所述第一牵引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套接。
[0007]
优选的,所述左右调节系统包括第二操作手柄,所述第二操作手柄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有旋转臂,所述旋转臂远离第二操作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远离旋转臂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框一侧外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框上固定套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位于第一连杆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六连接杆远离旋转臂的一端固定套接,所述第一连接框的两侧外壁分别通过螺接的方式对称设有第二连接框和第三连接框,所述第二连接框和第三连接框上分别设
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上套接有第二牵引杆,所述第二牵引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套接,所述第二横梁上套接有第三牵引杆,所述第三牵引杆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杆固定套接。
[0008]
优选的,所述横杆远离第一操作手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键,所述凸键与第二操作手柄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杆。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五连接杆下方通过卡环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二加强杆的一端与旋转臂固定套接,所述第二加强杆位于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之间。
[0010]
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架上焊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第四连接杆贯穿腰型孔。
[0011]
本实用新型具备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第一加强杆,避免第一操作手柄与控制横杆连接的地方因长时间的操作容易造成断裂,因此在第一操作手柄和凸键之间安装有第一加强杆,可以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通过设计第二加强杆可以对第二操作手柄和第五连接杆之间形成一定的加强作用;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支架上焊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上开设有与第四连接杆形成限位的腰型孔可以有效的避免前后调节系统调节过度,从而造成一定的安装隐患问题。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0016]
图5为图4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
图6为图4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1、安装支架,11、连接轴,12、气缸,13、伸缩杆,14、套环,2、转盘,21、第一连接杆,22、第二连接杆,23、第三连接杆,24、第四连接杆,3、机翼安装支架,31、铰链系统,4、前后调节系统,41、第一操作手柄,42、横杆,43、第一转向板,44、第二转向板,45、第一螺栓,46、第一安装板,47、连接柱,48、第二螺栓,49、第二安装板,410、一连杆,411、第一连接框,412、第一牵引杆,413、凸键,414、第一加强杆,5、左右调节系统,51、第二操作手柄,52、旋转臂,53、第五连接杆,54、第六连接杆,55、第二连杆,56、第二连接框,57、第三连接框,58、第一横梁,59、第二横梁,510、第二牵引杆,511、第三牵引杆,512、卡环,513、第二加强杆,6、限位板,61、腰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
如图1-6所示的一种轻型直升机操纵机构,包括安装支架1,该安装支架1主用于安装转盘2、机翼安装支架3、连接轴11、前后调节系统4和左右调节系统5的安装结构,安装支架1上固定套接有连接轴11,该安装支架1两侧还分别对称固定安装有气缸12,气缸12的伸缩杆13上固定套接有套环14,通过设计气缸12可以对前后调节系统4和左右调节系统5在调节时便于构件的支撑和调节,安装支架1上方设有转盘2,转盘2的边缘沿径向均匀分布有第
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第三连接杆23和第四连接杆24,所述第二连接杆22和第三连接杆23分别套接在套环14上,转盘2和机翼安装支架3与连接轴11外壁套接处,分别留有一定的间隙,便于它们在调节时前后左右的倾斜,避免套接太紧连接轴11对转盘2和机翼安装支架3形成干涉,机翼安装支架3通过铰链系统31活动套接在连接轴11上,所述第一连接杆21上安装有前后调节系统4,所述第二连接杆22和第四连接杆24上分别安装有左右调节系统5。
[0021]
操作时,前后调节系统4通过第一操作手柄41,控制横杆42,横杆4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向板43和第二转向板44,该第一转向板43和第二转向板44通过第一螺栓45和第二螺栓48为支撑点旋转,在旋转的同时第一转向板43和第二转向板44一侧抬高,第二转向板44在位置发生变化的同时带动第一连杆410上升,第一转向板43和第二转向板44一侧下压,第二转向板44在位置发生变化的同时带动第一连杆410下降,所述第一连杆410的下端固定套接有第一连接框411,该第一连接框411上固定套接有第一牵引杆412,该第一牵引杆412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21固定套接,因此在调节第一操作手柄41时可以控制机翼安装支架3的前倾或是后仰,以此来控制机翼前后方向的调节,为了避免第一操作手柄41与控制横杆42连接的地方因长时间的操作容易造成断裂,因此在第一操作手柄41和凸键413之间安装有第一加强杆414,可以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
[0022]
左右调节系统5通过第二操作手柄51,控制旋转臂52,所述旋转臂52远离第二操作手柄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连接杆53和第六连接杆54,所述第五连接杆53远离旋转臂52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框411一侧外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框411上固定套接有第二连杆55,所述第二连杆55位于第一连杆410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连杆55与第六连接杆54远离旋转臂52的一端固定套接,该第五连接杆53和第六连接杆54主要用于控制第一连接框411的左右旋转,在第一连接框411的左右旋转的同时带动第二连接框56和第三连接框57的垂直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所述第二连接框56和第三连接框57上分别设有第一横梁58和第二横梁59,所述第一横梁58上套接有第二牵引杆510,所述第二牵引杆510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22固定套接,所述第二横梁59上套接有第三牵引杆511,所述第三牵引杆511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杆24固定套接,在第二连接框56和第三连接框57的垂直方向的位置发生变化的同时带动第二牵引杆510和第三牵引杆511,在第二牵引杆510和第三牵引杆511的牵引下带动转盘2和机翼安装支架3向左或右倾斜。以此来控制机翼左右方向的调节,
[0023]
所述第五连接杆53下方通过卡环512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杆513,所述第二加强杆513的一端与旋转臂52固定套接,所述第二加强杆513位于第五连接杆53和第六连接杆54之间,通过设计第二加强杆513可以对第二操作手柄51和第五连接杆53之间形成一定的加强作用,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支架1上焊接有限位板6,限位板6上开设有与第四连接杆24形成限位的腰型孔61可以有效的避免前后调节系统4调节过度,从而造成一定的安装隐患问题。
[0024]
上述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