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7999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氢燃料电池微动力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0002]四旋翼无人飞行器是近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人飞行器技术,四旋翼无人飞行器与其他飞行器相比,其机械结构简单紧凑,行动更为灵活,起降环境要求较低,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可以小范围实现起飞、悬停、降落。由于这些特点,四旋翼飞行器广泛应用于电力巡线、航拍、监视、侦查、应急救援等诸多领域。
[0003]目前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主要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设备,电力容量有限,续航时间短,不能执行长航时的任务,影响了其在很多领域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四旋翼无人飞行器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设备存在的供电时间短等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携带、飞行稳定、全自动程度高、噪声小、能在野外环境下作业,具有超长的续航时间,能长期在控制作业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它由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构成的“十”字形悬架本体、电机、螺旋桨、GPS和保护罩组成,在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交位置的上方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边缘设有GPS,在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螺旋桨,在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交位置的下方连接有氢燃料电池,所述氢燃料电池与电机电连接。
[0007]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交位置的下方连接氢燃料电池,通过氢燃料电池替换现有技术中采用锂电池供电的方式,由于氢燃料电池容量增加,从而增加了飞行器的续航时间,使飞行器能够长时间在空中作业。
[000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氢燃料电池采用悬挂的方式安装在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交位置的下方。
[0009]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悬挂的方式将氢燃料电池安装在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交位置的下方从而使飞行器整体的重新下沉,增加了飞行器整体抗风飞行能力。
[0010]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悬架两端设有支撑脚架。
[0011]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悬架两端设有支撑脚架。
[001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悬架两端设置支撑脚架,在第二悬架两端设置支撑脚架,通过四个支撑脚架形成一个支撑平面,便于飞行器降落过程中的平稳摆放。
[0013]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0014]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碳纤维材料具有质量比金属铝轻,强度却高于钢铁的性能,所以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的质量减轻,达到使飞行器整体的重量降低,从而是飞行器在飞行过程的载重降低,增加了续航时间。
[001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保护罩为半球形。
[0016]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保护罩能在雨天或湿气大的天气中飞行从而保护其中机载的电子设备,通过将保护罩设置成半球形,减少了风阻,使飞行器受到风力影响小。
[001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GPS通过支撑架与保护罩连接。
[0018]本技术方案中将GPS通过支撑架与保护罩连接,从而提高了 GPS的高度,减低磁场对其造成的影响。
[0019]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氢燃料电池包括电源供电模块,所述电源供电模块由相互电连接的电池保护模块、锂聚合物电池、5v供电模块、12v供电模块和28v供电模块组成。
[0020]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提供锂聚合物电池,可以在大电流情况下作为辅助动力输出。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实用新型不仅便于携带、飞行稳定、全自动化程度高、噪声小、能在野外环境下作业,还具有超长的续航时间,能长期在空中作业。在电力巡线、应急抢险、救灾勘察等工作中使地面人员获得空中视角图像,提高工作效率,减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如图1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0025]I螺旋桨,2第一悬架,3氢燃料电池,4支撑脚架,5第二悬架,6支撑架,7 GPS,8保护罩。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供电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如图2所示,其中对应的附图标记名称为:
[0028]31锂聚合物电磁,32 5V供电模块,33 12V供电模块,34 28V供电模块,35电池保护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0030]如图1所示的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它由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构成的“十”字形悬架本体、电机、螺旋桨1、GPS7和保护罩8组成,在所述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相交位置的上方设有保护罩8,所述保护罩8边缘设有GPS7,在所述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螺旋桨I,在所述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相交位置的下方连接有氢燃料电池3,所述氢燃料电池3采用悬挂的方式安装在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相交位置的下方,同通过采用悬挂的安装方式,从而降低了飞行器的重心,提高了抗风力,所述氢燃料电池3与电机电连接,通过氢燃料电池3为电机转动提供动力,由于氢燃料电池3的电容量大,从而使电机工作时间延长,从而增加了飞行器的巡航时间。
[0031]根据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悬架2两端设有支撑脚架4,所述第二悬架5两端设有支撑脚架4,所述支撑脚架4为四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的两端,支撑脚架4具体位置在第一悬架2或第二悬架5上靠近电机的位置。
[00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为内部中空的管,并且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通过将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采用上述结构和材料制成,从而减轻了飞行器整体的重量,从而提高了飞行器续航的时间。
[00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罩8为半球形,通过半球形形状减少了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所述GPS7通过支撑架6与保护罩8连接,GPS7采用上述结构从使GPS7设置的高度增加,避免了电磁场对GPS7的影响。
[0034]如图2所示的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的供电部分结构,所述的氢燃料电池3包括电源供电模块,所述电源供电模块由相互电连接的电池保护模块35、锂聚合物电池31、5v供电模块32、12v供电模块33和28v供电模块34组成。
[0035]它的作用是为了避免在无人飞行器进行大动力机动时避免氢燃料电池3的输出电流不足,因此采用锂聚合物电池31作为部分,电源模块根据用电器件的电流需求,酌情使用锂聚合物电池31作为补偿电力来源。
[0036]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0037]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主权项】
1.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它由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构成的“十”字形悬架本体、电机、螺旋桨(1)、GPS(7)和保护罩⑶组成,在所述第一悬架⑵和第二悬架(5)相交位置的上方设有保护罩(8),所述保护罩(8)边缘设有GPS (7),在所述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螺旋桨(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相交位置的下方连接有氢燃料电池(3),所述氢燃料电池(3)与电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氢燃料电池(3)采用悬挂的方式安装在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相交位置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架(2)两端设有支撑脚架(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架(5)两端设有支撑脚架(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架(2)和第二悬架(5)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8)为半球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GPS(7)通过支撑架(6)与保护罩(8)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氢燃料电池(3)包括电源供电模块,所述电源供电模块由相互电连接的电池保护模块(35)、锂聚合物电池(31)、5v供电模块(32)、12v供电模块(33)和28v供电模块(34)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它由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构成的“十”字形悬架本体、电机、螺旋桨、GPS和保护罩组成,在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交位置的上方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边缘设有GPS,在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连接有螺旋桨,在所述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相交位置的下方连接有氢燃料电池,所述氢燃料电池与电机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具有超长的续航时间,能长期在空中作业。
【IPC分类】B64C27-08, B64D47-08
【公开号】CN204489177
【申请号】CN201420820746
【发明人】邓创, 王圣伟, 王彬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应急中心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