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1612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能广泛适用于一般人士,让使用者迅速轻易的自行建置输送设备,并使各相异输送设备间的元件能交互使用,以缩减输送设备所耗用的建置时间,备具有降低产业成本的实益。
输送设备是采具推送作用的多数轨道,用以推送承载有如电脑、电子荧幕、冰箱或引擎等待运物品的多数载体(Conveyer),例如栈板(Floor),使大量的待运物品能经载体自一处迅速传递至另一指定处,备具有可取代人力递运大量物品的作用,有效提增物品的递运效率,以达到产业自动化的目的,是为产业极其重要的一环。
然知,现有采用输送设备的建置方式,是采相关专业设计员亲自基地(Field)现场勘验,了解雇主所期望的待运物品运送需求,以规划及绘制输送设备的配置图,并进行其相关的各项细部设计,经设计员与雇主协商确认相关图面后,将该些图面交由工厂制造与局部组装,再用车辆载运输送设备的半成品至基地现场进行整合配置,完成输送设备的建置作业,但是,此方式尚存有下列诸多缺点其一,输送设备的设计、制造与组设均需熟悉该项技术者才可达成,造成雇主需担负较高的建置成本。
其二,雇主与设计员须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多次协商与确认,以确保输送设备的设计趋近雇主的要求,导致其建置效率缓慢,促使雇主需担负较高的人事费用,并造成产业投入时机的延误。
其三,单一输送设备是仅针对单一特定需求所设计建置,回此多数相异输送设备间的元件均有些差异,导致该些输送设备的个别元件不能交互替补使用,造成雇主需负担较高的维护成本。
所以,现有输送设备及其建置方式已对产业造成极大的不便与困扰,本发明人乃集多年专门从事自动化机械的开创经验,特以研创解决该问题,研发出一种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利用主线的定义衍生出极为简易的配置设计流程,让使用者能迅速轻易的自行建置输送设备,并使相异输送设备间的元件能交互替补使用,以降低产业的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是包括让使用者能迅速轻易的自行建置输送设备,并使各相异输送设备间的元件能交互使用,且遵循模组化输送系统的个别模组间的关连性,衍生定义出主线配置设计流程,让使用者能迅速轻易的在一已知大小的基地上,自行建置所需载体输送流程的输送设备,其中,该模组化输送系统至少包括有输送部门、升降部门与转移部门等,用以输送载体,且配合动力部门与控制部门,使输送系统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而运作,该主线是定义为输送部门的载体流程路径,且该主线上是标予符号代表载体的输送方向,绘出足以代表实际模组化输送系统的主线图;该输送部门是定义为负责线性(X轴或Y轴)递运载体的相关机构集合,备具有将载体自输送部门的一端递运至另一端的作用,以定义多数输送机构;该升降部门是定义为负责垂直(Z轴)递运载体的相关机构集合,备具有将载体自升降部门的底端递运至其顶端的往复递运作用,以定义多数升降机构;该转移部门是定义为负责平面(X轴与Y轴所构成的面域)转运载体的相关机构集台,能将载体自一输送机构转运至另一输送机构(X轴→Y轴或Y轴→X轴),使载体产生90度转向的作用,以定义多数转移机构。
其中该主线上是以符号个别标示输送、转移与升降部门的个别机构与单元的建置位置。
其中该输送部门具单一方向或相对方向的输送能力,以定义单层输送机构或双层输送机构。
其中该输送部门延伸定义有制动单元,其定义为阻挡载体前进的相关组构,具有控制输送机构上的载体停止或前进的作用,使输送部门具有逻辑配送载体的能力。
其中该输送部门延伸定义有定位单元,其定义为在同一输送机构上能挺举并放置载体的相关组构,具有暂时变更载体垂直(Z轴)位置的作用,使输送部门备具有选择定位载体的逻辑能力。
其中该升降部门可定义出水平向(0度)与垂向(90度)等设置型式的升降机构。
其中该转移部门设置于多数输送机构垂向(90度)交会处的一选定的输送机构上,并形成有L形、T形或十形等交会形态,而具有有合并、转向、集合或分散等输送需求,以定义多数单列转移机构。
其中当转移部门在二输送机构平行并列时,产生有转送或回送等载体输送形态,以定义多数串列转移机构。
其中该输送、升降及转移部门均具同一规格的动力供给元件,使其能与动力部门相连接,以获得所需的动力。
其中该输送部门、升降部门及转移部门均具有其专属的模组化控制元件,且该些控制元件均能遵循同一作动命令讯号,用以连接控制部门。
其中该控制部门是定义为命令输送部门、升降部门、转移部门与动力部门的作动的相关控制机构集合,并供给其所需的相关电力,备具有同时操控该些部门的个别单位模组作动的能力,以定义多数控制机构。
其中该动力部门是定义为供给输送部门、升降部门与转移部门的所需动力的相关机构集合,备具有同时供给该等部门的个别单位模组所需动力的能力,以定义多数动力机构。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为达本发明上述的目的,于实施上,自所了解80~90%的多数现有输送设备中,取用其整体的共同作用与功能作为模组化的依据,进而定义出输送部门(Conveyor)、升降部门(Lift)与转移部门(Transport),并自该等部门衍生定义出所必须配合的动力部门(Power)与控制部门(Control);其中,该输送部门是定义为负责线性(X轴或Y轴)递运载体的相关机构集合,备具有将载体自输送部门的一端递运至另一端的作用,同时,输送部门亦需具有单一方向或相对方向的输送能力,进而可义出单层(Single Layer)输送机构及双层(Double Layer)输送机构,该输送部门另衍生有动力围栏(Powerrail)、不绣钢传动件(Stainless steel chain)以及防尘盖(Dust cover)等周边选配辅助装置,使输送部门的多数输送机构能获得更佳的递运效率与耐用性,同时,该输送部门另延伸定义有制动单元(Stopper)与定位单元(Positioner)等,其二者使输送部门所递运的载体能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该升降部门是定义为负责垂直(Z轴)递运载体的相关机构集合,备具有将载体自升降部门的底端递运至其顶端的往复递运作用,使模组化输送系统能大幅缩小其占置空间,进而使基地能获得更佳的应用效益,据此定义多数升降机构;该转移部门是定义为负责平面(X轴与Y轴所构成的面域)转运载体的相关机构集合,能将载体自一输送机构转运至另一输送机构(X轴→Y轴或Y轴→X轴),使载体产生90度转向的作用,进而使模组化输送系统备具有载运分配(Allot)多数载体的能力,据此定义多数转移机构;该动力部门是定义为供给输送部门、升降部门与转移部门的所需动力的相关机构集合,备具有同时供给该等部门的各别单位模组所需动力的能力;该控制部门是定义为命令输送部门、升降部门、转移部门与动力部门的作动的相关控制机构集合,并供给其所需的相关电力,备具有同时操控该些部门的各别单位模组作动的能力,据此定义控制机构,同时,控制部门亦另需针对相异的输送要求定义具高重复使用率的多数输出入延伸控制单元(I/Oextension unit)及多数侦测单元(Sensor unit),让使用者能轻易完成优异的输送系统配电设计,并提增模组化输送系统的自由应用。
该主线(Jumbo Line)是定义为代表输送部门输送载体的流程路径,且该主线上是标予符号以代表载体的输送方向,在尚未建置一个实际应用的模组化输送系统前,经由确定已知的建置基地大小与载体输送流程等二项先决条件,即可绘制出足以代表实际模组化输送系统的主线图,完成输送系统的建置作业,借此亦可遵循模组化输送系统的各别部门模组间的关连性,衍生定义出极为简易的配置设计流程,使模组化输送系统的配置设计作业可经电子计算机(Computer)加以程序化(Program),进而使本发明能更广泛的适用于一般人士,让使用者能轻易按其所需,迅速建置理想适用的输送设备,以大幅缩减其设计所耗用的时间,降低产业的建置成本。
为能更加阐述本发明,例举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结构组态,并请配合下列图示详加说明如后图示说明

图1是揭示本发明模组化输送系统的配置图。
图2是揭示本发明载体的实施例立体图。
图3是揭示本发明单层输送机构的一实施例正视图。
图4是揭示本发明双层输送机构的一实施例正视图。
图5是揭示本发明制动单元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揭示本发明定位单元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揭示本发明升降机构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揭示本发明图7的A-A剖示图。
图9是揭示本发明升降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揭示本发明图9的B-B剖示图。
图11是揭示本发明多数输送机构T形交会处的合并输送示意图。
图12是揭示本发明多数输送机构L形交会处的转向输送示意图。
图13是揭示本发明多数输送机构另一T形交会处的集台输送示意图。
图14是揭示本发明多数输送机构十字形交会处的集合输送示意图。
图15是揭示本发明多数输送机构又一T形交会处的分散输送示意图。
图16是揭示本发明多数输送机构另一十字形交会处的分散输送示意图。
图17是揭示本发明多数输送机构并列的转送输送示意图。
图18是揭示本发明多数输送机构并列的回送输送示意图。
图19是揭示本发明转移机构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0是揭示本发明图19的C-C剖示图。
图21是揭示本发明动力机构的实施例配置图。
图22是揭示本发明控制机构的实施例配置图。
图23是揭示本发明配置法的实施例主线图。
图24是揭示本发明图23的实际模组装置图。
图25是揭示本发明配置法的主流程图。
图26是揭示本发明图25的副流程图。
首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是包括让使用者能迅速轻易的自行建置输送设备,并使各相异输送设备间的元件能交互使用,其中,该模组化输送系统至少包括有输送部门2、升降部门3与转移部门4,用以输送载体1,且配合动力部门5与控制部门6,使输送系统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而运作。
该载体1是定义为承载待运物品的输送媒介(Conveyer),于应用时是可实施呈板状(Tabulate)、箱盒状(Box)或专用的格子架(Trellis)等,以利载体1承载待运物品,现有泛用的输送设备的载体1是采板状者为较多,所以,本发明即采呈栈板10形态的载体1作为实施例(配合图2所示),详加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如后该模组化输送系统的各别部门,是源自于现有所泛用的已有输送设备,自所了解80~90%的多数已有输送设备中,取用其整体的共同作用与功能作为模组化的依据,进而定义出输送部门2、升降部门3与转移部门4,并自该等部门衍生定义出所必须配合的动力部门5与控制部门6(配合图1所示);其中,该输送部门2是定义为负责线性(X轴或Y轴)递运载体1的相关机构集合(配合图1所示),备具有将载体1自输送部门2的一端递运至另一端的作用,同时,为符合承载待运物品的载体1的输送需求,输送部门2亦需具有单一方向或相对方向的输送能力,据此便可定义出用以单一方向递运载体1的单层输送机构21(配合图3所示),以及用于相对方向递运载体1的双层输送机构22(配合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些输送机构21及22是采本发明人日前已获发明第147347号专利的「模组化滚子链条输送装置主体」;再者,该输送部门2亦可衍生定义有供选配使用的动力围栏27、不绣钢传动件28以及防尘盖29等周边辅助装置(配合图1所示),使输送部门2的多数输送机构能获得更佳的递运效率与耐用性,该动力围栏27是能辅助输送部门2递运重量较大的待运物品,该不绣钢传动件28使输送部门2可采用较大的动力递运待运物品,而防尘盖29则能保护待运物品与输送部门2,以防止待运物品遭受污染,并使输送部门2能借此提增其耐用性;同时,当输送部门2应用于较复杂的输送需求时,另可延伸定义有制动单元25与定位单元26等(配合图1所示),使输送部门2对其所递运的载体1具有更优异的操控性,该制动单元25是定义为阻挡载体1前进的相关组构,具有控制输送机构21及22上的载体1停止或前进的作用(配合图5所示),使输送部门2备具有逻辑配送载体1的能力;该定位单元26是定义为在同一输送机构上能挺举并放置载体1的相关组构,大多应用于生产线上需加工或组装待运物品11的产制设备261设置处(配合图6所示),具有暂时变更载体1垂直(Z轴)位置的作用,使输送部门2亦能备具有选择(Select)载体1的逻辑能力;
该升降部门3是定义为负责垂直(Z轴)递运载体1的相关机构集合(配合图1所示),备具有将载体1自升降部门3的底端至顶端间往复递运的作用,使模组化输送系统能大幅缩小其输送部门2的占置空间,进而使建置模组化输送系统的基地能获得更佳的应用效益,据此即可定义出以水平向(O度)或垂向(90度)设置的升降机构31及32(配合图7及图8与图9及图10所示)等,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些升降机构31及32是采铝挤形材组构形成一架台311与一可上下垂直位移的平台312(配合图8及图10所示),该平台312上组设有可递运载体1的皮带313,利用压力为4.5巴(Bar)的压缩空气推动一组设于架台311的气压缸314,经气压缸314带动可挺举或沉降平台312,进而达到升降递运载体1的目的。
该转移部门4是定义为负责平面(X轴与Y轴所构成的面域)转运载体1的相关机构集合(配合图1所示),是能将载体1自一输送机构转运至另一输送机构(X轴→Y轴或Y轴→X轴),备具有使载体1产生90度转向的作用,进而使模组化输送系统备具有分配多数载体1的能力,因此,该转移部门4必设置于多数输送机构21、23及24垂向(90度)交会处的一选定的输送机构21、23或24上,形成有L形、T形或十形等交会形态,而具有合并(配合图11所示)、转向(配合图12所示)、集合(配合图13、14所示)或分散(配合图15、16所示)等输送需求,据此即可定义出如图1所示的转移机构411、412、413、414、415及416等单列转移机构41(Single Transfer),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前述该些转移机构均能实施为如图19及图20所示的转移机构40,借气压缸402举起输送机构23上的载体1(配合图11至图16),并经皮带401推动载体1转移至另一邻近的输送机构24上,使转移部门4备具有分配转送载体1的逻辑能力;再者,在二输送机构21及24平行并列的情况下(配合图17所示),一输送机构21上的载体1,亦具有转送至另一输送机构24上的需求,此种需求大多应用于结束一个输送循环(Loop),由此确知转移部门4必设置于一输送机构上,且该转移部门4必须横跨另一输送机构,才能使载体1转送至该输送机构上,进而形成有转送(配合图17所示)与回送(配合图18所示)等输送需求形态,据此便可定义出转移机构421及422等串列转移机构42(DoubleTransfer,配合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将二转移机构421及422分别对应组设于平行并列的二输送机构21及24上(配合图17、18所示),借一转移机构421举起所在输送机构21上的载体1,经皮带推动载体1转移至另一邻近的转移机构422上,待该转移机构422完全接收载体1后,再将该载体1置放于其所在的另一输送机构24上,即可使转移部门4另具有转送与回送载体1的逻辑能力。
上述输送部门2、升降部门3与转移部门4的各别模组机构或单元,其规格均应配合载体1制作,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栈板10型式的载体1是呈长方形(配合图2所示),其侧边分别具有长边101(Long side)及短边102(Short side),所以,该些部门的各别机构及单元,均须分别采以该长边101或短边102作为输送载体1的导引边(Leading side)并配合其制作,以利递运载体1。
该动力部门5是定义为供给输送部门2、升降部门3与转移部门4的所需动力的相关机构集合(配合图1所示),备具有同时供给该等部门的各别单位模组所需动力的能力,回此,在上述该些单位模组上均设有同一规格的动力供给元件52,使其能与动力部门5相连接,以获得所需的动力,据此便能根据该等部门的单位模组使用量,而定义出适用的动力供给机构5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动力供给机构51是采压力为4.5巴的压缩空气作为输送系统的运作动力(配合图21所示),其压缩空气容量是按上述该些部门的单位模组使用量而设定,同时,动力部门5另采电力作为递运载体1的动力,但为求实施上的简便性,是将电力供应单元并入控制部门6,以简化动力部门5的复杂性。
该控制部门6是定义为命令输送部门2、升降部门3、转移部门4与动力部门5的作动的相关控制机构集合(配合图1所示),并供给其所需的相关电力,备具有同时操控该些部门的各别单位模组作动的能力,因此,上述该些部门的各别模组机构或单元均具有其专属的模组化控制元件62,且该些控制元件62均能遵循同一作动命令讯号,以个别控制其所属模组机构或单元的独立运作,亦能随时回馈一状况讯号,使控制部门6能以模组化方式,掌控该等部门的运作,据此即可定义出控制机构61,用以连接并控制该些控制元件62;同时,是选择一个能符合大多数输送需求的控制模组以定义控制机构61,且另可归纳整合多数相异场合的应用实例,选择能符合大多数实际输送需求的控制模组,使该些控制模组能与控制机构相串接,进而扩充控制机构的控制能力,据此即可定义出具高重复使用率的多数输出入延伸控制单元611(配合图1及图22所示),让使用者能依其所需而自由选配,而轻易完成优异的输送系统配电设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采用已有ET200S模组作为控制机构610(配合图22所示),其至少能同时连接3个输送机构21、22及23的控制元件62、一电力供应机构610及多数输出入延伸控制单元611、612及613等,以精简输送系统的配电设计;另,该控制部门6应根据上述方式定义有手动控制单元64(Manualcontrol unit),以防止控制机构发生故障时产生作业上的困扰,同时,控制部门6亦需针对相异的输送要求定义多数侦测单元63,举如检知载体1有无承载待运物品的侦测单元、或检知某指定待运物品是否通过该处的侦测单元等,借以扩增控制部门6的掌控范围,进而提增模组化输送系统的应用自由性。
经由上述过程,即可定义出包括有多数模组化输送、升降、转移、控制与动力供给等机构、单元及元件的模组化输送系统(配合图一所示),让使用者能轻易迅速的建置理想适用的输送设备,为了使本发明能更广泛的适用于非熟悉此项技艺的一般人士,是可遵循模组化输送系统的个别模组间的关连性,衍生定义出极为简易的主线配置设计流程,使模组化输送系统的配置设计作业可经电子计算机加以程序化,以迅速完成模组化输送系统的配置作业,大幅缩减其所耗用的设计时间,降低产业的建置成本,系举图24所示的配置实施例详加说明如下该主线是定义为输送部门的载体流程路径,在尚未建置一个实际应用的模组化输送系统前,是确定已知建置基地的大小以及载体1输送流程等二项先决条件,因此可以立即绘制基地与代表载体1输送流程路径的主线,并于该些主线7上标予符号代表载体1的输送方向,举如符号《或》代表单一方向输送,符号《》代表相对方向输送,据此即可绘制出足以代表实际模组化输送系统的主线7(配合图23所示)。
再者,转移部门4的转移机构41必设置于输送部门2的多数输送机构交会处,且升降部门3的升降机构31及32未必设置于双层输送机构22的端点处,但例外的是,串列转移机构42并非设置在多数输送机构的交会处,且升降机构31及32未必仅使用于双层输送机构22,因此,必须以符号额外标示该二者的建置位置,举如以符号 代表升降机构31或32,符号 代表转移机构411或412(配合图23所示),据此原则即可决定转移机构411及412与升降机构31及32的建置位置,并经由其个别所在周边的主线7输送方向,决定所需选用的配置类型,进而迅速完成转移部门4与升降部门3的配置作业。
当所输送部门2、转移部门4与升降部门3配置完成后,使用者能视其需要,配置制动单元25或定位单元26等,或增设动力围栏27或防尘盖29等选配模组,并经由该些部门的模组化定义基准,配合载体1的规格条件,以及待运物品的体积、尺寸与重量等相关考量,快速的绘制出实际模组化输送系统的设计图(配合图24所示)同时亦能迅速整合计算出该等部门所需的动力,并遵循模组化定义基准的相关适用系数加以安全计算后,即能轻易决定该实际应用的模组化输送系统所需的动力供给总量,再者,基于该等部门的机构或单元均设置有可相互串接的摸组化动力供给元件52,因此,使用者仅需决定动力供应机构的建置位置,即能顺利完成动力部门5的配置。
随后,依据载体1所需的输送流程,于个别部门的周边选配相关的侦测单元63(配合图24所示),并定义个别部门的机构与单元的作动方式,举如定位单元26遇到A物品时作动30秒,或转移机构412遇到A物品时左送,遇到B物品时直送等,使用者仅需经由控制部门6的模组化定义基准,便可轻易选用符合需求的控制机构61,并适切搭配相关的输出入延伸控制单元611、侦测单元63,以及设置手动控制单元64等,简易达成实际应用的模组化输送系统所需的的控制要求,且基于该等部门的机构或单元均设置有可相互串接的模组化控制元件62,因此使用者仅需决定控制机构61、侦测单元63、输出入延伸控制单元611及手动控制单元64等的建置位置,便能迅速完成控制部门6的配置设计。
经由上述的过程,使用者即可于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实际应用模组化输送系统的配置设计作业,并可随时调配所需的相关模组,迅速建置所需理想适用的输送设备,同时,依据上述过程是能绘制出如图25及图26所示的流程图,利用Visual Basic、C、post Script或AutoLlSP等电脑语言,配合Access、Excel、Oracle、Informix或Paradox等资料管理系统,撰写并(或)编泽为自动化应用程序,且能配合电脑辅助设计系统(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同步使用,取代使用者快速完成遵循定义基准的翻阅绘制动作,促使规划、配设、整合、估算等模组化输送系统的实际设计作业能一次完成,进而使本发明能更广泛的应用于非输送相关的一般人士。
综上所陈,本发明的一种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是遵循模组化输送系统的个别模组间的关连性,衍生定义出极为简易的配置设计流程,使其配置设计作业可经电子计算机加以程序化,让使用者能迅速轻易的自行建置输送设备,亦可广泛应用于非输送相关的一般人士,以大幅缩减其设计所耗用的时间,降低输送设备的建置成本,确具产业上的利用实益,本发明是已符台专利法理所需的要件,故依法提请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
1.一种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是包括让使用者能迅速轻易的自行建置输送设备,并使各相异输送设备间的元件能交互使用,且遵循模组化输送系统的个别模组间的关连性,衍生定义出主线配置设计流程,让使用者能迅速轻易的在一已知大小的基地上,自行建置所需载体输送流程的输送设备,其中,该模组化输送系统至少包括有输送部门、升降部门与转移部门等,用以输送载体,且配合动力部门与控制部门,使输送系统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而运作,其特征为该主线是定义为输送部门的载体流程路径,且该主线上是标予符号代表载体的输送方向,绘出足以代表实际模组化输送系统的主线图;该输送部门是定义为负责线性递运载体的相关机构集合,备具有将载体自输送部门的一端递运至另一端的作用,以定义多数输送机构该升降部门是定义为负责垂直递运载体的相关机构集合,备具有将载体自升降部门的底端递运至其顶端的往复递运作用,以定义多数升降机构;该转移部门是定义为负责平面转运载体的相关机构集台,能将载体自一输送机构转运至另一输送机构,使载体产生90度转向的作用,以定义多数转移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其特征是其中该主线上是以符号个别标示输送、转移与升降部门的个别机构与单元的建置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其特征是其中该输送部门具单一方向或相对方向的输送能力,以定义单层输送机构或双层输送机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其特征是其中该输送部门延伸定义有制动单元,其定义为阻挡载体前进的相关组构,具有控制输送机构上的载体停止或前进的作用,使输送部门具有逻辑配送载体的能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其特征是其中该输送部门延伸定义有定位单元,其定义为在同一输送机构上能挺举并放置载体的相关组构,具有暂时变更载体垂直位置的作用,使输送部门备具有选择定位载体的逻辑能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其特征是其中该升降部门可定义出水平向与垂向等设置型式的升降机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其特征是其中该转移部门设置于多数输送机构垂向交会处的一选定的输送机构上,并形成有L形、T形或十形等交会形态,而具有有合并、转向、集合或分散等输送需求,以定义多数单列转移机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其特征是其中当转移部门在二输送机构平行并列时,产生有转送或回送等载体输送形态,以定义多数串列转移机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其特征是其中该输送、升降及转移部门均具同一规格的动力供给元件,使其能与动力部门相连接,以获得所需的动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其特征是其中该输送部门、升降部门及转移部门均具有其专属的模组化控制元件,且该些控制元件均能遵循同一作动命令讯号,用以连接控制部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其特征是其中该控制部门是定义为命令输送部门、升降部门、转移部门与动力部门的作动的相关控制机构集合,并供给其所需的相关电力,备具有同时操控该些部门的个别单位模组作动的能力,以定义多数控制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其特征是其中该动力部门是定义为供给输送部门、升降部门与转移部门的所需动力的相关机构集合,备具有同时供给该等部门的个别单位模组所需动力的能力,以定义多数动力机构。
全文摘要
一种模组化输送系统配置法,该模组化输送系统至少包括有输送部门、升降部门与转移部门,输送承载待运物品的载体,且配合动力部门与控制部门,输送系统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而运作,并遵循该等部门模组间的关连性,以主线代表输送部门的载体流程路径,绘制代表实际模组化输送系统的主线图,进而衍生出简易的配置设计流程,模组化输送系统的配置设计作业经电子计算机程序化,让使用者迅速自行建置输送设备,缩减耗用的时间,降低输送设备的建置成本。
文档编号B65G47/00GK1332109SQ0010987
公开日2002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0日
发明者黄全财 申请人:模冠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