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物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998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置物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物盒。
发达的工商业社会,每个人快速的生活步调,常在疲惫的工作之后,才知道休闲的重要,有些人偏好动态,而有些人则偏好静态。以静态而言,大多数的人以画画,或是写写文章、书法,亦有些人则喜爱收集一些物品,例如石头、模型、手工饰物等,而且人数为之不少。
以收集物品为例,不管是模型、石头、手工饰品、艺品及其它,对收集者而言,都希望将最爱永久保存,并使其可能受到的破坏降低最低,故针对此种需求,市面上就出现饰、物品保存的专用盒,其不但可置于其盒内,不使一般人随意接触,亦因其大都以透明材质为多,故亦具有观赏的效用,可置于醒目之处而不担心碰触造成的损坏。
但是就目前一般市面上所制造的置物盒而言,以立体四方形为例,除了底面为非透明之外,其余五个面均为透明,而在每两面相接的转折边上,均须透过一中继接边材A予以使其相接(如


图1所示),该中继边材A的材质均为非透明性,因此以其所框连的置物盒便存在了部份秀面为其遮掩的情况;这种被中继边材A所遮蔽的置物盒若仅是小体积,则其内置观赏物被完全观视将有所困难。
由于中继边材A的使用造成小型置物盒的可观视面积减少,使得其内置物被完全观视的可能降低,不但达不到烘托内置物的美感,且其实用价值也大打折扣,故市面上便出现以胶合的组接方式代之;此种方式,必须有准确对位粘接的技术,稍为偏差即可能变成不合格品,不但费时又亦造成材料的损耗与成本增加,故对制造者或自行组装的使用者而言实为困扰。对一些通用尺寸的置物盒而言,因需求量较大无法以胶合方法个别为之,故大都将五个面材直接一体射出制成一四方立体盒体,这种盒体固然无中继边材阻碍观赏视线以及个别胶合的耗时费材困扰;但由于其尺寸皆相同且无法重叠套合,故在库存时占去了相当多的空间;再者,在运送过程中也因其无法密实相叠,故常有碰撞破碎的情事而造成制造商的亏损。
有鉴于此,创作人乃基于长年来从事该项产品的产销与制造经验,潜心研究,经再三实验,终得本创作的产生。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置物盒,其具有透明的上盖以提供被纳置物能清晰的观赏并受到保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置物盒,是由上盖和底座所组装而成,其特征在于上盖为包括了顶板、面板和侧板三个独立存在的板片,其中顶板和面板的其中三端边具有凸条状的公榫,而剩余的一端边则形成与公榫相对互补形状的具有凹槽的母榫;侧板其中一面沿其外形形成一环形凹槽的母榫,该母榫在其外形各角隅形成一凸出的强固嵌片;底座为一个包括有中央部的置物台面和环绕其周围的箱框的一体成型座体,其中置物台面与箱框间相隔一环形槽沟;置物台面的两端侧中央处各设置一扳扣,该扳扣具有一横向凸条并从此处延伸接至置物台面的端侧面,使扳扣在置物台面处能微幅扳转的支轴状连接;上盖顶板、面板和侧板上的公、母榫互相嵌接,顶板、面板和侧板接成五面封闭、一面开放的上盖;上盖的开放端向下植盖于底座上,开放端各边植入底座的环槽沟中,并以底座的扳扣的横向凸条底端抵住侧板的母榫上方。
其上盖中的顶板四边分别和面板及侧板的其中一边成一体相连,该相连处的顶板四边及面板和侧板的其中一边均呈45度互补的楔形边;面板和侧板设楔形边的紧临两相对边亦为-45度楔形边,并在各该楔形边的一开放末端设互为嵌接形状的公、母榫,两相对公榫或相对母榫间的面板或侧板的最后一边为平直边;设在面板和侧板上的公、母榫以顶板为底向楔形边方向收折后使公、母榫互为嵌扣即形成五面封闭、一面开放的上盖,上盖再和底座结合。
上盖具透明的外观。
通过本实用新型置物盒,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易于组装、为不占空间的板片结构,能提供一种无框棂的超视角观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已知置物盒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的底座的扳扣的详细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公、母榫嵌接状态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盖与底座的装卸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盖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展开图;图7、8分别为图6的公、母榫的放大图。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了上盖1和底座2两部份,其中上盖1由顶板10、两面板11及两侧板12所组成;在上述的顶板10和面板11的其中三边上设有凸出边条的公榫100、110而另外一边则设相对配合的槽母榫101、111,侧板12的一面上形成一个环框凹槽的母榫121,并在凹槽的各角凸设一强固嵌片122。底座2为一个具有置物台面20和箱框21的座体,其置物台面20和箱框21间相隔一环形槽22,而置物台面20的两端侧中央各设置一扳扣23,该扳扣23具有一个横向凸条230并藉此和置物台面20形成支轴状的连接,以此为支轴让扳扣23得以在置物台面20的侧端面微幅的扳转。
请参阅图4、5所示,将顶板10、两面板11和两侧板12上的公、母榫100(110)、101(111、121)互相嵌榫即可组成五面封闭、一面开放的上盖1,再将上盖1的开放端植嵌于底座2的环形槽沟22中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在上述的组装结构中,在底座2中的扳扣23因具有微幅扳转的功能,故当上盖1的侧板12底边插置于底座2的环形槽沟22时会使扳扣23微幅前扳而使侧板12底边滑过扳扣23的横向凸条230,再于插置完成后以横向凸条230底端扣抵侧板12母榫121的上缘,使上盖1被稳固地安置在底座2上;同理,将扳扣23由底座2的空心底部24向前推扳,使扳扣23向后微倾并使其横向凸条230脱离对侧板12的母榫121上缘的抵顶,便可轻易将上盖1自底座2上脱出,从而提供方便的取物或置物于本实用新型时的操作。
通过这种独立的顶板10、面板11和侧板12上的公、母榫100(110)、101(111、121)装置,使得上盖1能够在使用时经由简单地组装而形成一种无视觉阻碍的展视框面;又其在未组装前的存放,也得以在各板面独立不连接的状态下保有最少空间占据的特色,对于精减贮放空间成效卓著,这尤其对于组装后为较大体积的置物盒,其片状贮存的方式更加能节省不论静态堆置或动态运输时的空间。
上述结构是针对一种较大尺寸的置物盒所设计成具有独立片状的组装结构,对于较小尺寸的置物盒,欲生产大量的大尺寸置物盒时尚有如下结构的选择;其是将上盖3同样规划为具有顶板30、两面板31及两侧板32的组合体(如图6、图7、图8所示);在此种形式的上盖3,其顶板30四边均与两多面板31和两侧板32的其中一边成一体的连接,而其连接处的各边均呈45度的楔形边300、310、320;另外,在两面板31上与先前楔形边310紧临的相对两边亦呈一45度的楔形边311,并在该楔形边311于面板31弯折组装后的开放端上设一凸出公榫312,而两公榫312间的面板31的其中一边为平直边313;两侧板32同面板31的结构,同样具有和顶板30连接的楔形边320紧临的另二个45度楔形边321,而其楔形边321的末端则设一对与上述在面板31上的公榫312相对配合的母榫322,两母榫322之间亦为一平直边323;将上述呈展开相连的顶板30、面板31和侧板32以顶板30为中心向内收折,并使在面板31和侧板32上的公、母榫312、322互为嵌接,即呈一种五面闭合、一面开放的盖体,此种盖体藉着各楔形边300、310、320、311、321的互为嵌补而能造就几近气密的组封效果使灰尘不致进入,其设于近开放端的一小段公、母榫312、322亦可达到方便组装拆卸的操作。
上述的上盖3同样可插置于上述的底座2中而构成一种透明无视觉障碍的置物盒,关于上述设在面板31上的公榫312及设在侧板32上的母榫322,亦可交换地在多面板31上设母榫及在侧板32上设公榫;同理,这种形态的上盖亦可能为一种立方形,故其顶板、面板和侧板均为同一尺寸或是一种长方形,其面板和侧板为同一尺寸,所以上述结构只为其中的一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其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置物盒,是由上盖和底座所组装而成,其特征在于上盖为包括了顶板、面板和侧板三个独立存在的板片,其中顶板和面板的其中三端边具有凸条状的公榫,而剩余的一端边则形成与公榫相对互补形状的具有凹槽的母榫;侧板其中一面沿其外形形成一环形凹槽的母榫,该母榫在其外形各角隅形成一凸出的强固嵌片;底座为一个包括有中央部的置物台面和环绕其周围的箱框的一体成型座体,其中置物台面与箱框间相隔一环形槽沟;置物台面的两端侧中央处各设置一扳扣,该扳扣具有一横向凸条并从此处延伸接至置物台面的端侧面,使扳扣在置物台面处能微幅扳转的支轴状连接;上盖顶板、面板和侧板上的公、母榫互相嵌接,顶板、面板和侧板接成五面封闭、一面开放的上盖;上盖的开放端向下植盖于底座上,开放端各边植入底座的环槽沟中,并以底座的扳扣的横向凸条底端抵住侧板的母榫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置物盒,其特征在于其上盖中的顶板四边分别和面板及侧板的其中一边成一体相连,该相连处的顶板四边及面板和侧板的其中一边均呈45度互补的楔形边;面板和侧板设楔形边的紧临两相对边亦为-45度楔形边,并在各该楔形边的一开放末端设互为嵌接形状的公、母榫,两相对公榫或相对母榫间的面板或侧板的最后一边为平直边;设在面板和侧板上的公、母榫以顶板为底向楔形边方向收折后使公、母榫互为嵌扣即形成五面封闭、一面开放的上盖,上盖再和底座结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置物盒,其特征在于上盖具透明的外观。
专利摘要一种置物盒,其上盖由具有公母榫结构的透明板片所嵌接而成,并与底座互相嵌合;本实用新型提供被纳置物免除灰尘污染的保存,易于组装,为不占空间的板片结构,亦提供人们一种无框棂的超视角观赏。
文档编号B65D25/00GK2470251SQ0120380
公开日2002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1日
发明者萧世昌 申请人:萧世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