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震式信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580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震式信封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封袋,特别是一种能够吸收冲击振动的吸震式信封袋。
背景技术
传统用于缓冲包装物品的方式,系以一塑胶膜片上突设若干个凸起小气囊泡,将该塑胶膜片包复于物品外周,借由该小气囊泡产生吸震缓冲的作用,以避免物品于运输途中破裂或损坏。但是,这种小气囊泡的吸震能力有限,对于较小的冲击勉强可以产生缓冲作用,而对于较大的振动或冲击负荷就无法达到缓冲吸振的目的,容易造成物品的破裂损坏。
传统的具有吸震功能的信封袋,如图1所示,其信封袋100内铺设前述具有若干个小气囊泡110的塑料膜片,将物品置于该信封袋100内,封好信口120,若于运送途中受到冲击,借由该小气囊泡110缓冲保护,可避免物品直接受到冲击而损坏。而其缺点与前述相同,仍是吸震能力不足,对于较大的冲击负荷就无法达成缓冲吸震的目的。因此对于运送途中需要受到较完善保护的精密物品,也就无法以此方式加以包装运送。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震式信封袋,主要是针对传统信封袋吸震效果不良所作的创新改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震式信封袋,其由信封纸袋纸层及粘贴在其上的吸震装置构成,其中,吸震装置从内向外依次包括上膜、上气阀膜、下气阀膜、下膜,所述下膜粘贴在信封纸袋纸层上;吸震装置的整个周边设有将上膜、上气阀膜、下气阀膜、下膜热压印在一起的热封线;信封纸袋纸层和吸震装置一起被对折,二者的两侧边分别被粘合成型;该吸震装置由若干个连接的气室组成,各气室之间以热封线加以分隔;各气室均有进气道,各进气道互相连通,在信封袋开口处还设有一与进气道连接的进气口,气体经进气口、进气道而进入各气室。
所述上膜、上气阀膜、下气阀膜、下膜是由塑料或塑胶所制成的薄膜,厚度在30μm~35μm。
所述上膜、上气阀膜、下气阀膜被两条不平行的热封线(32)热封在一起,上、下气阀膜及两条热封线围成入气口。
在所述上、下气阀膜之间设有一耐热印刷。
在对折成型的所述吸震装置的上部设有将所述上膜、上气阀膜、下气阀膜、下膜热压印在一起的进气道热封线,所述进气道热封线与吸震装置顶端之间形成有薄膜带。
所述信封纸袋纸层的上部留有预定宽度的封口。
所述上、下气阀膜从进气道位置处向下延伸有一预定的宽度,充气结束后,上、下气阀膜偏向上膜的一侧并紧贴于上膜上。
信封袋内充填的气体是空气或惰性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各气室独立设计,即使有一个气室破裂,仍能维持吸震功能。多条热封线的设置加强了气室和吸震薄膜的密封,避免漏气。耐热印刷的设置,能避免上、下气阀膜被热压印在一起,并形成一入气口,使气体快速灌入各气室。信封袋开口处的进气道及薄膜带在充气后不会膨胀,方便物品的取出或装入。进气口介于上下气阀膜之间,未受粘合剂影响总维持开口状态。收容物被收容在由气室围成的空间内,避免了因振动或冲击而遭受损害。当充气结束时,上下气阀膜紧贴于上膜,封闭了入气口,防止气室内的气体逃逸。


图1为传统的信封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震式信封袋未粘贴,未充气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2单一气室在A-A处的断面示意图;图4为图2在B-B处的断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吸震式信封袋粘贴完成,未充气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吸震式信封袋充气时单一气室的断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吸震式信封袋结束充气时,单一气室的上、下气阀膜压贴于上膜而关闭入气口的断面示意图;图8为图7吸震式信封袋结束充气时,气室的横向断面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吸震式信封袋结束充气,膨胀成形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吸震式信封袋1,是由若干个气室10、10…连接而成,所述的气室10与气室10间以热封线31加以分隔。该吸震式信封袋1的一适当处设有一进气口2,连接该进气口2设有一进气道14,该进气道14设有气路与个个气室10连通。当气体由吸震式信封袋1的进气口2进入后,即可循着进气道14对个个气室10、10…进行充气操作。如图3所示,该图是取单一气室10,对于图2在A-A处所绘制成的断面示意图。现在由吸震式信封袋1的上面往下看,第一层为上膜21,第二层为上气阀膜25,第三层为下气阀膜26,第四层为下膜22,最后一层为信封袋纸层27。其中,上、下膜21、22,上、下气阀膜25、26皆为塑胶材质等所制成的薄膜,每一层塑胶薄膜的厚度仅约30~35μm,而信封袋纸层27则为一般制作信封袋的用纸,将其粘贴于最下层。另外由上、下气阀膜所组成的气阀,是以适当的宽度夹置于前述的上、下膜21、22之间。将所述薄膜的周边分别以铜模加以热压印形成热封线35,使吸震式信封袋1内部的吸震薄膜能密封,气体不会外泄。接着热压印气室10与气室10间的热封线31,而形成若干个气室10,使每一个气室10分别独立,即使有任一个气室10破裂,其他未破裂的气室10仍可以维持吸震的功能。
如图2、图3所示,该气阀装置设有两条不平行的热封线32,其将上膜21、上气阀膜25、及下气阀膜26三层热封在一起,使上、下气阀膜25、26及两条不平行的热封线32所围成的空间界定出一个入气口36。为避免上、下气阀膜25、26在压制热封的制造过程中热封在一起,因此在上、下气阀膜25、26间设一耐热印刷33,使入气口36不会热封在一起,以方便充气操作的进行。另外,为了加强气室10的密封,于前述两条不平行的热封线32处,向外侧斜向设立两条斜向热封线39、39,以加强气室10的密封,避免漏气。前述的热封线32、39及耐热印刷33等是构成气体进入气室10的流路。而上、下气阀膜25、26所组成的气阀装置由吸震式信封袋1的一端,即进气道14位置处,向下延伸一预定的宽度,该宽度仅须配合前述气室10流路的长度即已足够,并不需要与上、下膜21、22等长。
如图2所示,该吸震式信封袋1的上部设有一进气道热封线37,其将第一层上膜21,第二层上气阀膜25,第三层下气阀膜26,及第四层下膜22热压印在一起,以避免充入气室10内的气体泄露,而上、下气阀膜25、26之间的耐热印刷33,则可以避免上、下气筏膜25、26在该处热压印在一起,而形成一入气口36,以供充气时气体可由进气道14经该入气口36进入每一个气室10。该吸震式信封袋1的下部亦设有一道热封线38,该热封线38是将第一层上膜21,及第四层下膜22热压印在一起,因此吸震式信封袋1的下部形成一相对应进气道14未充气的薄膜带15,使该吸震式信封袋1充气之后,利用该薄膜带15及进气道14不能充气膨胀的特性,而于信封袋的开口处形成较薄的厚度,使该开口较宽,以方便物品从信封袋取出或装入。
如图2、图4所示,图4为图2在B-B处的断面示意图。该吸震式信封袋1是将四层薄膜21、25、26、22组成的若干个气室10、10…的吸震装置粘贴于信封袋纸层27上所组成,且信封袋纸层27上留有预定的宽度不粘贴所述薄膜,以作为信封袋的封口12。接着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5,将该吸震式信封袋1沿着折叠线42对折,即可将一展开的吸震式信封袋1折叠成型。然后在两侧边的热封线35处涂上粘合剂,将吸震式信封袋1的两侧边对接粘结,即完成图5所示的吸震式信封袋1。该吸震式信封袋1是在信封袋纸层27内部铺设由四层薄膜所组成的吸震装置,其具有若干个气室10,可于充气后膨胀。而信封袋开口处的进气道14及薄膜带15,则是充气后亦不会膨胀,以方便物品的取出或装入。值得一提的是,信封袋虽然以粘合剂粘结,但其进气口2是介于上、下气阀膜25、26之间,所以并未受粘合剂的影响,仍维持开口状态。
当利用充气嘴由该吸震式信封袋1的进气口2充入气体后,气体会沿着进气道14进入个个气室10、10…,气室10即会膨胀,膨胀成型的信封袋即于其围成的空间内形成一容纳空间,以收容物品。该收容物品受到各气室10于其四周的充气保护,即可避免因振动或冲击而遭受损害。如图6所示,为单一气室10充气时的断面示意图。当气体由吸震式信封袋1的进气口2充入,气体会沿着各气室10的入气口36进入(请同时参阅图3),该入气口36因为设置有耐热印刷33,可防止上、下气阀膜25、26的两层薄膜粘附在一起,使气体能快速由入气口36灌入各个气室10。又各气室10的进气道14互相连通,因此气体由吸震式信封袋1一端的进气口2循进气道14进入个个气室10并不会遭到阻碍。参阅图7及图8,当气室10充气完成,结束进气操作,则气室10内部的高压气体将推压上气阀膜25及下气阀膜26的两层膜片偏向上膜21一侧,并使上、下气阀膜25、26紧密贴压于上膜21上。因上、下气阀膜25、26,及上膜21等皆是由塑胶材质所制成的薄膜,因此当气室10内的气体压力推压上、下气阀膜25、26紧贴于上膜21时,将封闭气室10的入气口36,而形成气密,防止气室10内的气体逃逸。
如图9所示,为吸震式信封袋1结束充气,膨胀成型的立体示意图。该吸震式信封袋1内部形成若干个膨胀的气室10,将收容物置放入所述气室10所围成的空间,即可受到气室10的保护,避免于运送途中遭受冲击振动而损坏。
另外,该吸震式信封袋1的个个气室10独立,因此即使有一、二个气室10于搬运过程中破裂,气体泄露出来,其他未破裂的气室10仍会维持气密状态,一样具有缓冲保护收容物的功效。而本设计以充气的气室10保护收容物品,较传统仅以小气囊泡保护的方式,具有十足的功效增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吸震式信封袋1借由若干个独立气室的设计,于充气后可对信封袋内收容物产生缓冲保护的功效,具有工业上的实用性;而该充气的气室可对收容的物品提供完善周全的保护,避免收容物品于运送途中遭受冲击振动而损坏,具有增进功效的显著进步;另外本设计在本申请日之前并未见于刊物,具有新颖性。所以,本申请符合专利法各项的规定。
权利要求1.一种吸震式信封袋,由信封纸袋纸层(27)及粘贴在其上的吸震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吸震装置从内向外依次包括上膜(21)、上气阀膜(25)、下气阀膜(26)、下膜(22),所述下膜(22)粘贴在信封纸袋纸层(27)上;吸震装置的整个周边设有将上膜、上气阀膜、下气阀膜、下膜热压印在一起的热封线(35);信封纸袋纸层(27)和吸震装置一起被对折,二者的两侧边分别被粘合成型;该吸震装置由若干个连接的气室(10)组成,各气室之间以热封线(31)加以分隔;各气室(10)均有进气道(14),各进气道(14)互相连通,在信封袋开口处还设有一与进气道(14)连接的进气口(2),气体经进气口(2)、进气道(14)而进入各气室(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式信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膜(21)、上气阀膜(25)、下气阀膜(26)、下膜(22)是由塑料或塑胶所制成的薄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震式信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膜(21)、上气阀膜(25)、下气阀膜(26)、下膜(22)的厚度在30μm~35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式信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膜(21)、上气阀膜(25)、下气阀膜(26)被两条不平行的热封线(32)热封在一起,上、下气阀膜及两条热封线围成入气口(3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式信封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下气阀膜(25、26)之间设有一耐热印刷(3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式信封袋,其特征在于,在对折成型的所述吸震装置的上部设有将所述上膜、上气阀膜、下气阀膜、下膜热压印在一起的进气道热封线(37、38),所述进气道热封线(37、38)与吸震装置顶端之间形成有薄膜带(1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式信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封纸袋纸层(27)的上部留有预定宽度的封口(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式信封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气阀膜(25、26)从进气道(14)位置处向下延伸有一预定的宽度,充气结束后,上、下气阀膜偏向上膜的一侧并紧贴于上膜(21)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震式信封袋,其特征在于,信封袋内充填的气体是空气或惰性气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震式信封袋,由信封纸袋纸层及粘贴在其上的吸震装置构成,吸震装置从内向外依次包括上膜、上气阀膜、下气阀膜、下膜,所述下膜粘贴在信封纸袋纸层上;吸震装置的整个周边设有将上膜、上气阀膜、下气阀膜、下膜热压印在一起的热封线;信封纸袋纸层和吸震装置一起被对折,二者的两侧边分别被粘合成型;该吸震装置由若干个连接的气室组成,各气室之间以热封线加以分隔;各气室均有进气道,各进气道互相连通,在信封袋开口处还设有一与进气道连接的进气口,气体经进气口、进气道而进入各气室。本实用新型的吸震式信封袋能收容物品,并有效地避免物品因振动或冲击而遭受损害。
文档编号B65D81/03GK2774978SQ20042008700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3日
发明者陈黛华 申请人:佳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