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9173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原稿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稿读取装置,其中,堆叠在原稿盒上的原稿在原稿传送路径上通过原稿读取区域被传送到排出盒。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成像装置中的原稿读取装置将若干要连续地读取图像的原稿纸张从原稿盒自动送到原稿读取区域。在此类原稿读取装置中,供送到原稿读取区域的原稿在成形为从原稿盒通向原稿台的原稿传送路径上传送。
此类原稿读取装置中的某一些设有大致为C形曲线的原稿读取路径。该曲线容许在大致水平的位置上将原稿供送到原稿台上。并且,该曲线有助于使原稿传送装置小型化。在该情况下,原稿传送路径具有上部、弯曲部和下部。因而,即便在开启原稿传送装置的顶盖时,也不可能将卡在下部里的原稿取出。
为了应付上述问题,JP H11-5659A公开了一种原稿固定器,其固定住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使之不动,绕着平行于原稿传送方向的枢转轴枢转,从而露出刚好位于原稿固定器上方的一部分原稿传送路径。
不过,现有技术中的原稿固定器需以一个大角度枢转来正确地取出卡在原稿传送路径中的原稿。原稿固定器枢转角小使得难以到达卡在原稿读取装置背面的原稿,从而防碍所卡原稿的正确取出。
从上述问题看来,提议这样的原稿读取装置,即在其中,刚好位于原稿传送路径下部下方的其一部分底面充当一个活动件,该活动件可绕着垂直于原稿传送方向的枢转轴枢转。该活动件在垂直于原稿传送方向的方向上枢转,以露出全长的原稿传送路径下部。
不过,在原稿读取装置的底面上,一个用以将原稿压靠在原稿台上的原稿固定器被设置成在原稿台的整个长度和宽度上延伸。该原稿固定器是一块白色有柔性的板,设置成相对于活动件向外。
如果原稿固定器完全固定在底面上的话,当活动件枢转之时,刚好位于活动件枢转轴下方的一部分原稿固定器便折起。活动件的重复枢转运动使得该部分具有弯折,以致防碍该部分将原稿平压在原稿台上。因而,在原稿固定器与原稿台之间或原稿固定器与原稿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容许照射在原稿上来扫描其图像的光线漏光。漏光导致在自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上产生不希望有的图像噪声。并且,防止了将一部分原稿平压在原稿台上。因此,不能精确地从原稿读取图像数据。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在于,提供一种能精确读取原稿图像的原稿读取装置。该原稿读取装置具有一个活动件和一个原稿固定器,活动件枢转而露出原稿传送路径的一部分,原稿固定器相对于该活动件向外定位。原稿固定器被构造成即便在活动件重复枢转运动后也不会有弯折。该构造防止了在从原稿读取的图像数据上出现不希望有的图像噪声。并且,该构造容许原稿平压在原稿台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包括一个活动件和一个原稿固定器。该活动件可枢转地绕着一根在原稿传送路径上垂直于原稿传送方向的枢转轴支撑。该活动件可从覆盖原稿传送路径一部分的位置枢转到朝着原稿台露出该部分的位置。原稿固定器包括一块有柔性的板并定位成在原稿台的整个长度和宽度上延伸。原稿固定器被固定于原稿读取装置底面的除了刚好位于枢转轴下方部分的部分上。


图1是一视图,示出了装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读取装置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构造;图2是一横截面图,示出了原稿读取装置的构造;图3是一横截面图,示出了装在原稿读取装置中的活动件的开放状态;图4是一横截面图,示出了装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原稿读取装置中的活动件的开放状态;图5是一横截面图,示出了装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原稿读取装置中的活动件的开放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原稿读取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一视图,示出了装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读取装置1的成像装置100的示意性构造。成像装置100包括图像读取部110、成像部210以及给纸部250。该成像装置还装有后处理装置260和多层给纸单元270。
成像部210具有感光鼓222、充电装置223、激光写入单元227、显影装置224、转印装置225、分离装置229以及清洁装置226。充电装置223对感光鼓222的圆周表面进行充电,这样圆周表面就具有预定的电位。激光写入单元227利用根据图像数据调节的激光光线辐射感光鼓222的圆周表面,从而在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24通过将色粉施加到静电潜像上而将潜像显影成色粉图像。转印装置225将形成在感光鼓222圆周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分离装置229将纸张从感光鼓222的圆周表面上分离开。清洁装置226去除并收集感光鼓222圆周表面上的剩余色粉。
原稿读取装置1可活动地装在图像读取部110的上方。原稿读取装置1移动以露出第一原稿台12和第二原稿台16相应的项面。图像读取部110从原稿读取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传递到成像部210。图像数据在装于成像部210内的图像处理部中经受预定的图像处理。接着,图像数据被暂存在成像部210的存储器中。一旦收到输出指令,就自存储器中读出图像数据并传递到激光写入单元227。
值得注意的是,可用采用发光元件如LED或EL阵列的光学写入头单元来替换激光写入单元227。
给纸部250位于成像部210的下方。给纸部250包括给纸盒251、手动给纸盒254、双面打印单元255以及多层给纸单元270。单元270具有给纸盒252和253。在给纸部250中,设有一条纸张传送路径,经由感光鼓222与转印装置225之间来传送存储在给纸盒251至254中任何一个的纸张。
双面打印单元255用来在纸张的两面上打印。双面打印单元255与一之字形路径221连接。之字形路径221被设置用来使纸张的前后边缘反转。双面打印单元255可用普通的给纸盒或能存储几千张纸的大容量给纸单元替换。
在成像部210的排出侧装有定影单元217、之字形路径221、后处理装置260以及排纸辊219。定影单元217对承载有转印的色粉图像的纸张加热并施压,这样色粉图像便固定在了纸张上。之字形路径221反转纸张的前后边缘,这样图像就形成于纸张的反面。具有一个升降盒261的后处理装置260对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进行比如装订的后处理。当色粉图像在定影单元217中固定之后,纸张就按需送往之字形路径221。接着,纸张由排纸辊219导入后处理装置260,在该处纸张经受预定后处理。最后,纸张被排出到升降盒261上。
图像读取部110具有电荷耦合装置(CCD)扫描单元11、光源单元13以及镜单元14。CCD扫描单元11固定在一个预定位置。原稿被平放在第一原稿台12上。光源单元13和镜单元14用来在CCD扫描单元11上生成原稿图像。由此执行图像读取工序。CCD扫描单元11具有成像透镜和CCD图像传感器。
光源单元13具有光源、反射器、狭缝和反射镜。光源照射照明光。反射器将照明光聚焦在第一原稿台12上的预定图像读取区域。狭缝仅容许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穿过。反射镜以90度的角度偏转穿过狭缝的反射光。镜单元14具有一对反射镜来以180度的角度偏转反射光。
在静止的读取模式中,光源单元13和镜单元14分别以速度V和V/2沿着慢扫描方向在第一原稿台12的下方往复运动。因而,在原稿图像承载面的整个长度和宽度上照射的反射光聚集在CCD扫描单元11中,光程长度保持不变。
图像读取部110的构造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构造。在可供选择的构造中,作为CCD扫描单元11的替代者,图像读取部110具有设置了CCD图像传感器、成像透镜以及光源的光学单元。在静止的读取模式中,光学单元以速度V沿着慢扫描方向在第一原稿台12的下方往复运动。
图像读取部110具有第二原稿台16,其在慢扫描方向上与第一原稿台12相隔预定的距离。在采用了原稿读取装置1的传送读取模式中,光源单元13保持静止,从而横过第二原稿台16面向第一图像读取区域P1。
图2是一示出了原稿读取装置1构造的横截面图。原稿读取装置1具有原稿盒2和原稿排出盒3。原稿堆叠在原稿盒2上。当读取了其图像之后,原稿被排出到原稿排出盒3上。原稿传送路径H1大致成形为字母C的形状,从而经过第一图像读取区域P1和第二图像读取区域P2从原稿盒2通向原稿排出盒3。沿着原稿传送路径H1布置有拾取辊4、给送辊5A、分离辊5B以及辊子R1至R6。
辊子R1、R2、R4以及R5是用来以预定速度在原稿传送路径H1上传送原稿的传送辊。辊子R3是与两图像读取区域P1和P2的任一个中执行的图像读取工序同步受驱动的校准辊。给送自原稿盒2的原稿由处于未驱动状态下的校准辊R3通过其前端保持固定以进行扭曲校正。接着,校准辊R3受到驱动以按预定的时间将原稿传送给图像读取区域P1和P2。辊子R6是一排出辊以将读取了图像的原稿排出到原稿排出盒3。
在原稿传送路径H1上,原稿台10在第一图像读取区域P1中与第二原稿台16相隔预定的距离。CCD扫描单元11读取原稿第一面的图像,同时原稿被传送通过位于第二原稿台16与原稿台10之间的第一图像读取区域P1。
玻璃台21装在第二图像读取区域P2的上部。第二图像读取区域P2与本发明的图像读取区域相对应。区域P2位于原稿传送方向上的第一图像读取区域P1的下游。在原稿读取装置1的内部,CCD8、反射镜22至25以及透镜26被布置在一个由原稿传送路径H1包围的空间中。反射自第二图像读取区域P2的光线通过玻璃台21、透镜26以及反射镜22至25到达CCD8。CCD8读取原稿第二面的图像,同时原稿被传送通过第二图像读取区域P2。
下面对在单一图像读取模式中执行的图像读取工序进行描述,在单一图像读取模式中,读取原稿单面的图像。拾取辊4转动以拾取堆叠在原稿盒2上的原稿顶部纸张。给送辊5A转动以将纸张送入原稿传送路径H1。分离辊5B在与给送辊5A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转动。如果顶部纸张是与下部纸张一起拾取的,下部纸张便与顶部纸张分离并通过分离辊5B返回到原稿盒2。因而,仅仅顶部纸张被送入原稿传送路径H1。
纸张通过转动的传送辊R1和R2被传送到路径H1上。纸张通过转动的校准辊R3按预定时间被传送到第一图像读取区域P1。当通过区域P1的同时,纸张第一面的图像由CCD扫描单元11读取。当读取了图像之后,纸张通过各自转动的传送辊R4和R5以及排出辊R6排出到原稿排出盒3。
接下来,描述在双面图像读取模式中执行的图像读取工序,在双面图像读取模式中,读取原稿两面的图像。当在第一图像读取区域P1中读取其第一面的图像之后,通过传送辊R4和R5将原稿纸张传送给第二图像读取区域P2。当纸张被传送通过第二图像读取区域P2的同时,CCD8读取纸张第二面的图像。接着,纸张通过转动的排出辊R6被排出到原稿排出盒3上。
面板20被设置成覆盖原稿传送路径H1的外部。面板20包括一个盖子9,其覆盖原稿传送路径H1的上侧和左侧部分。盖子9铰接在下左侧端。盖子9与传送导向器31形成为一体。大致为L形状的传送导向器31沿着原稿传送路径H1上侧和左侧部分的外侧定位。
面板20具有一个用作原稿读取装置1底面的部分,在下文将只称作底面。第一活动件6用作面向原稿传送路径H1下部的底面的一部分。第一活动件6绕着枢转轴6A可枢转地支撑,从而向下即朝着第一原稿台12开放。枢转轴6A垂直于原稿传送方向。在原稿读取装置1内,第二活动件7相对于第一活动件6向内。第二活动件7绕着枢转轴7A可枢转地支撑,从而向下开放。枢转轴7A垂直于原稿传送方向定向。
在底面装有一个原稿固定器15,其至少在第一原稿台12的整个长度和宽度上延伸。原稿固定器15是一块有柔性的板,有弹性从而容易通过外力变形。原稿固定器15包括一块白板和一块缓冲垫。白板与将放置在第一原稿台12上的原稿相接触。缓冲垫包括一种泡沫材料比如聚氨酯泡沫。原稿固定器15从上将所放置的原稿平压在第一原稿台12上。
图3是一横截面图,示出了装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原稿读取装置1中的第一活动件6和第二活动件7各自的开放状态。自由端6B朝着第一原稿台12(未示出)移动,这样第一活动件6就绕着装在枢转端6C的枢转轴6A枢转。与此同时,自由端7B朝着第一原稿台12移动,这样第二活动件7就绕着装在枢转端7C的枢转轴7A枢转。因而,通过图像读取部分P2从图像读取区域P1通向排出辊R6附近的原稿传送路径H1的一部分(下文仅称作该部分)在原稿读取装置1的底部向外露出。此种暴露就使得所卡原稿容易从原稿传送路径H1中取出了。
在第一实施例中,原稿固定器15中的第一端15A固定于第一活动件6的自由端6B上。此外,原稿固定器15中的第二端15B固定于底面右侧端的附近。刚好位于枢转轴6A下方的原稿固定器15的一部分并不固定在底面上。
当第一活动件6枢转以露出该部分原稿传送路径H1时,除了固定在底面上的端部15A和15B之外,原稿固定器15下垂。因而,原稿固定器15不会在其一部分尤其是在刚好位于枢转轴6A下方的部分有弯折,即便是在第一活动件6重复枢转运动之后。
上述构造防止了在原稿固定器15与原稿台12之间或原稿固定器15与原稿之间留有会让照射在放置于第一原稿台12的原稿上的光线漏光的间隙。因而,该构造防止了在图像数据上产生图像噪声。上述构造还容许了将原稿平压在原稿台12上,从而能够精确地读取图像数据。
图4是一横截面图,示出了装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原稿读取装置1中的第一活动件6和第二活动件7相应的开放状态。在第二实施例中,原稿固定器15中的第一端15A固定于自由端6B上。此外,原稿固定器15中的一中间部15C固定于除了自由端6B和枢转端6C的底面的一部分上。此外,原稿固定器15中的第二端15B固定于底面右侧端的附近。刚好位于枢转轴6A下方的原稿固定器15的一部分不固定在底面上。
当第一活动件6枢转以露出该部分原稿传送路径H1时,原稿固定器15从中间部15C朝向第二端15B的较小一部分下垂。因而,原稿固定器15不会在其一部分尤其是在刚好位于枢转轴6A下方的那部分有弯折,即便是在第一活动件6重复枢转运动之后。此外,上述构造容许当活动件6和7枢转时在底面与原稿固定器15之间形成有较小的间隙。该间隙足够小以防止外物进入。
图5是一横截面图,示出了装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原稿读取装置1中的第一活动件6和第二活动件7相应的开放状态。在第三实施例中,原稿固定器15中的第一端15A固定于自由端6B上。此外,原稿固定器15中的中间部15C固定于除了自由端6B和枢转端6C的底面的一部分上。自由端15B接附在该底面右侧端的附近,以便于沿着平行于底面的方向移动。刚好位于枢转轴6A下方的原稿固定器15的一部分并不固定于底面。
第二端15B例如以如下所述的方式接附在底面右侧端的附近。具有与下边缘相连的凸缘的销子向下从底面凸出。纵向狭缝在第二端15B形成于原稿固定器15的上表面。凸缘装入狭缝中。
当第一活动件6枢转以露出该部分原稿传送路径H1时,从中间部15C朝向第二端15B的原稿固定器15的一部分在平行于底面的方向上移动而不下垂。因而,原稿固定器15不会在其一部分尤其是在刚好位于枢转轴6A下方的部分有弯折,即便是在第一活动件6重复枢转运动之后。而且,上述构造容许当活动件6和7枢转时底面与原稿固定器15之间形成有很小的间隙。因此,就防止了外物进入底面与原稿固定器15之间。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构造为示范性的示例。满足原稿固定器15至少刚好位于枢转轴6A下方的一部分并不固定于底面的条件,其他构造亦是可行的。
虽然本发明是如此描述的,但是显而易见地,本发明可以多种方式改变。这样的改变并不认为是脱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所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此类改变都将包括在所附技术方案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被构造成读取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包括一个用来在其上堆叠原稿的原稿盒;一个用来接收读取其图像之后排出的原稿的排出盒;一传送原稿的原稿传送路径,该原稿传送路径经过一图像读取区域从原稿盒通向排出盒;一个活动件,其用作原稿读取装置底面的一部分,该活动件可枢转地绕着一枢转轴支撑,该枢转轴在原稿传送路径上垂直于原稿传送方向,且该活动件具有一自由端和一枢转端;一个原稿固定器,其包括一块有柔性的板,该原稿固定器被定位成在原稿台的整个长度和宽度上延伸,其中,该活动件可从覆盖原稿传送路径一部分的位置枢转到朝着原稿台露出该部分的位置,该原稿固定器被固定于原稿读取装置底面的除了刚好位于枢转轴下方部分的部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原稿固定器在原稿传送方向上的各个端固定于原稿读取装置的底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原稿固定器具有面向所述自由端的一第一端、面向除了所述自由端和枢转端的活动件一部分的一中间部以及一第二端,原稿固定器中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中间部固定于原稿读取装置的底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原稿固定器具有面向所述自由端的一第一端、面向除了所述自由端和枢转端的活动件一部分的一中间部以及一第二端,原稿固定器中的第一端和中间部固定于原稿读取装置的底面,且原稿固定器中的第二端接附在该底面上,以便于沿着平行于原稿传送方向的方向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包括一个活动件和一个有柔性的原稿固定器。该原稿固定器中的第一端固定于活动件的自由端。该原稿固定器还在第二端固定于原稿读取装置底面一右侧端的附近。刚好位于活动件一枢转轴下方的原稿固定器的一部分并不固定于底面。当活动件枢转以露出原稿传送路径的一部分时,除了固定于底面的第一和第二端之外,原稿固定器下垂而不折叠。
文档编号B65H1/00GK1774026SQ20051011948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1日
发明者伊藤哲嗣, 平冈伸一郎, 山中久志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