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潮药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1513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潮药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潮药瓶,属于药品包装类。
背景技术
药瓶是药品的一个重要包装,具有良好密封效果的药瓶,不仅可以防止药品在转运,使用过程中被污染,而且可以确保药品的药效,延长药品的有效期。根据药瓶材料的不同,药瓶分为玻璃药瓶和塑料药瓶;按药瓶的密封形式,药瓶可分为瓶塞密封,塑料盖密封和瓶贴密封,瓶塞密封和塑料盖密封这两种密封,通常需在瓶塞或塑料盖的外面涂上一层腊,而封腊的存在容易在启封时污染药品,瓶塞密封的另一缺陷是密封瓶塞不易取出,必须借助工具。瓶贴密封的缺点是对粘胶和瓶贴的强度要求较高,而且在开启后失去了密封作用,不能继续保持药品的药效。药品的防潮措施通常是在药瓶内放置干燥剂,其缺点是干燥剂和药品混装占用装药容积使用不便,也会造成儿童将其当作药品服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药瓶密封效果欠佳,特别是药瓶瓶封开启后药品易受潮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潮药瓶。
本防潮药瓶包括瓶体1,瓶盖2和一个底面有小通孔7的内盖3,内盖外缘直径不小于瓶体1瓶口外径,瓶盖2内侧中间有一圆环4,圆环4与内盖3固定密封连接,其间形成空腔5用于放置干燥剂。
上述防潮瓶1的瓶盖2还可以是方形,其与圆形瓶盖不同之处在于瓶盖2内有一过度环6,它位于瓶盖2内缘与圆环4之间,过渡环6内侧有内螺纹与瓶体1瓶口处的外螺纹配合,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药瓶。
以上两种防潮药瓶内盖3的底面可以采用具弹性的软塑料采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适用于中西药的储藏,特别适合容易受潮药品的包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瓶盖结构示意图图3为内盖结构示意图图4为内盖底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防潮瓶包括瓶体1,瓶盖2和底面有小通孔7的内盖3,内盖3外缘直径不小于瓶体1瓶口外径,瓶盖2内有一圆环4,圆环4与内盖3固定密封连接,圆环4与内盖3之间形成空腔5;所述内盖2内侧还包括过渡环6,它位于瓶盖2内缘与圆环4之间,过渡环6内侧有内螺纹与瓶体1瓶口处的外螺纹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药瓶。
所述内盖3与圆环4之间形成的空腔5用于放置干燥剂,内盖底面开有小通孔7,可与瓶体内保持通畅,内盖底面采用软质弹性塑料,当拧紧瓶盖后其两面分别受到圆环4和瓶体1瓶口的挤压实现密封作用。
装药时,先将药品装入瓶体1中,然后将瓶口用瓶贴密封,在瓶空腔5内装入干燥剂,把内盖3压在圆环4上,拧紧瓶盖2后,内盖3底面的小通孔7对瓶体1内的药品吸潮,这样对保存在瓶体1中的药品起到良好的防潮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防潮药瓶,包括瓶体(1),瓶盖(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个底面有小通孔(7)的内盖(3),所述内盖(3)外缘直径不小于瓶体(1)瓶口外径,瓶盖(2)内侧中间有一圆环(4),圆环(4)与内盖(3)固定密封连接,其间形成空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潮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为方形,瓶盖内有一过渡环(6),过渡环(6)内侧有内螺纹与瓶体(1)瓶口的外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潮药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3)的底面为具有弹性的软塑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潮药瓶,包括瓶体(1),瓶盖(2)和底面有小通孔的内盖(3),内盖(3)外缘直径不小于瓶体(1)瓶口的外径,瓶盖(2)内侧中间有一圆环(4),圆环(4)与内盖(3)固定密封配合,其间形成的空腔(5),在空腔内放置干燥剂,干燥剂可通过内盖(3)底面的小通孔(7)对瓶内药品吸湿,内盖(3)底面采用软质弹性材料,当拧紧瓶盖后,内盖(3)底面受到圆环(4)和瓶口的夹紧力作用,能紧密地密封瓶口,这样对保存在瓶体中的药品起到了良好的防潮作用。瓶盖(2)还可以是方形,在其内缘与圆环之间有一过渡环(6),过渡环(6)内侧有内螺纹与瓶体(1)瓶口处外螺纹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药瓶。
文档编号B65D41/00GK2787211SQ20052005714
公开日2006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8日
发明者王顼瑞 申请人: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