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密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1883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潮密封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潮密封袋,尤指一种可供收纳物品,且令其达到防潮、密封效果的袋子。
背景技术
公知的袋子作收纳物品用,如内存置的物品如食品、食材用品、狗粮、化学原料、塑料原料等;当开封后,即有开口不易确实密封及袋内尚有残余空气的困扰,如此即易造成袋内物品的气味外泄而影响周遭空气品质及袋内物品因袋内残留空气含有水气而有易受潮变质的现象。
公知排气阀的结构,通常将阀本体实施成包含上、下二阀件结构,令下阀件贴合于袋体内面,再将上阀件结合于袋体外面,使上、下阀件夹持固定于袋体;如此设计则造成元件太多及结构太复杂而影响其成本,且局限于结构,当排气阀结合于袋体时,其上阀体会裸露出袋体外,而影响袋子折收时的材积及有触碰磨损之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潮密封袋,以作存置物品,可非常便利地重复作开口及密封的动作,且其能透过一般吸尘器的应用,即可由排气阀吸干袋内残余空气,而形成近真空状态,以达到缩减袋子体积,及避免袋内物品受潮或变质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潮密封袋,其排气阀隐藏在袋体内,而令袋体外观保持平顺且无任何凸出块体存在,以令袋子折收时有效地减少材质及避免碰触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潮密封袋,而令其开封后,仍可有效地密闭封口,而令其储存的物品的气味不会扩散出袋体外,而致影响周遭的空气品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潮密封袋,其包括一袋体,是一袋状体,唯其袋体上具有一开口端,选定开口端适当处设有单封条或双封条式的游韧带;所述袋体的游韧带下缘选定处设有一排气阀;一排气阀,包括一阀本体、一排气件、一阀门片及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阀本体,于端部设有一结合面,于结合面凹设有一容室,于容室底部垂设有一凸环,凸环内底部设有贯穿至阀本体另一面的第一排气孔;所述排气件,埋设于阀本体的容室中,并覆盖住凸环端部,于排气件选定处设有第二排气孔与第一排气孔呈可相通;所述阀门片,置设于阀本体的凸环内呈可升降状态,并呈可覆盖住第一排气孔上端口;所述弹性元件,置设于排气件及阀门片之间,通过弹性张力使阀门片持续紧密贴覆第一排气孔上端口周围,以组成阀本体的结合面可贴合于袋体内面的排气阀;通过将排气阀以结合面黏合于袋体的内面,且利用游韧带而作封闭袋体的开口,且可通过排气阀排出袋体内残留空气,而令袋体内形成真空状态,从而保存袋内物品免受潮变质及有效减缩袋体的材积。
较佳地,该袋体是以尼龙材质、聚脂材质、PE材质、铝铂材质或纸材质采用单层或复合层制成。
较佳地,该阀本体可为塑料一体成型所构成的圆形盘体、矩形盘体或其它形状盘体。
较佳地,该排气阀的阀本体的凸环于外周围设有一扣环,该排气件周围设有一环壁的ㄇ形圆盖,于环壁内面设有一圈扣槽与上述扣环卡嵌,所述排气件与凸环固定结合。
较佳地,该排气阀的排气件于内顶端设有一定位环,该弹性元件是螺旋弹簧套设于定位环,该弹性元件二端分别顶抵于排气件及阀门片。
较佳地,该凸环包括于内环面设有数肋片,于各肋片之间形成导气道,并通过多个肋片限制所述阀门片呈可升降状态。
较佳地,该第一排气孔包括于孔底端设有一隔板,于隔板设有多个细孔,且该隔板周围的阀本体表面可设有多个凸肋。
因此,本实用新型即可简便地通过游韧带封闭袋体开口,再利用排气阀排出袋体内残留空气,而达到防潮密封效果,从而保存袋内所收纳的物品。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阀俯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阀仰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阀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阀的排气件仰视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排气阀与袋体结合的断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呈排气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配合吸气装置作排气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首次拆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为『防潮密封袋』,包括一袋体1及一排气阀2,其中袋体1,是一袋状体,可以尼龙材质、聚脂材质、PE材质、铝铂材质或纸材质采单层或复合层制成,唯其袋体上具有一开口端11,选定开口端11适当处设有单封条或双封条式的游韧带111;又,袋体1的游韧带111下缘选定处设有一排气阀2;排气阀2,包括一阀本体21、一排气件22、一阀门片23及一弹性元件24,其中阀本体21,如图2至图4所示,可为塑料一体成型所构成的圆形盘体、矩形盘体或其它形状盘体,其包含端部设有一平面状的结合面211,于结合面211中间凹设有一容室212,于容室212底部垂直设有一中空状凸环213,该凸环213的内环面设有多个肋片214,以于各肋片214之间形成导气道215,另于凸环213内底部设有贯穿至阀本体21另一面的第一排气孔216,由此构成结合面211可贴覆于袋体1内面的阀本体;其中,该第一排气孔216可于其孔底端设有一隔板217,并于隔板217设有多个细孔218,以预防袋体1的内容物通过;且该隔板217周围的阀本体1表面可设有数凸肋219,用以防止细孔218被袋体封闭,增进确实排汽的功能;另该凸环213外周围可设有一扣环2131,供与下述的排气件22结合;排气件22,如图2及图5所示,可为塑料一体成型所构成,并形成对应上述凸环213形状,而实施为周围设有一环壁221的ㄇ形圆盖,其是埋设于阀本体1的容室212中,并覆盖住凸环213端部,于排气件22端部选定处设有多个第二排气孔222可与上述第一排气孔216呈相通(参见图6所示),并于内顶端设有一定位环223供下述弹性元件24装设,且所述环壁221内面可设有一圈扣槽2211供上述扣环2131卡嵌,使排气件22与凸环213固定结合;阀门片23,如图4及图6所示,可为塑料、橡胶或其它材质的软性片体,呈水平置设于阀本体21的凸环213内,被数肋片214限制呈可升降状态,由此可覆盖住凸环213内底部的第一排气孔216上端口;弹性元件24,如图4及图6所示,可实施为一种螺旋弹簧,乃套设于排气件22的定位环223的外环壁,使其二端分别顶抵于排气件22及阀门片23,利用弹性元件24的弹性张力使阀门片23持续紧密贴覆第一排气孔216上端口周围;
本实用新型的排气阀2是以结合面211黏合于袋体1的内面,而隐设于袋体1中。由袋体外观之,仅可见其排气件22的上缘面,而其阀本体21等构件则被隐藏在袋体1中(参阅图6所示),并提供密封状态下的袋体1可将袋体1内的残留空气作进一步排出袋体外。
本实用新型「防潮密封袋」的实施状态及应用情形为;当首次装填物品后,除将袋体1的游韧带21闭合,亦可将游韧带21上方的开口予以作黏合等密闭措施。如图11所示,当使用者将其开封后,则可通过袋体1上所设的游韧带111作非常简便且有效地密闭封口,而不会有袋内物品的气味外泄。然当一般重复封闭开口后,其袋体1内往往积存有残留空气,此残留空气往往含有水气,而易使袋内物品有受潮或变质。对此,可简易压缩该袋体1,令内部多余空气经由第一排气孔216推升阀门片23(如图7所示),使空气通过导气道215及排气件22的第二排气孔222排出袋外;或可将一吸气装置(例如吸尘器等)的吸气管30接设于阀本体1的容室212(如图8所示),通过吸力使阀门片23上升开启,进而抽吸袋体1内部多余的空气,而令袋体1内形成真空状态,从而保存袋内物品免受潮变质及有效减缩袋体1的材体。
权利要求1.一种防潮密封袋,其特征是,包括一袋体,是一袋状体,唯其袋体上具有一开口端,所述开口端处设有单封条或双封条式的、可封闭袋体开口的游韧带;所述袋体的游韧带下缘设有一排气阀;一排气阀,包括一阀本体、一排气件、一阀门片及一弹性元件,其中所述阀本体,于端部设有一结合面,于结合面凹设有一容室,于容室底部垂设有一凸环,凸环内底部设有贯穿至阀本体另一面的第一排气孔;所述排气件,埋设于阀本体的容室中,并覆盖住凸环端部,于排气件设有第二排气孔与第一排气孔呈可相通;所述阀门片,可升降地置设于阀本体的凸环内,并可覆盖住第一排气孔上端口;所述弹性元件,置设于排气件及阀门片之间,所述阀门片通过弹性张力而持续紧密贴覆第一排气孔上端口周围,所述阀本体的结合面可贴合于袋体内面的排气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密封袋,其特征是,该袋体是以尼龙材质、聚脂材质、PE材质、铝铂材质或纸材质采用单层或复合层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密封袋,其特征是,该阀本体为塑料一体设置所构成的圆形盘体或矩形盘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密封袋,其特征是,该排气阀的阀本体的凸环于外周围设有一扣环,该排气件周围设有一环壁的ㄇ形圆盖,于环壁内面设有一圈扣槽与上述扣环卡嵌,所述排气件与凸环固定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密封袋,其特征是,该排气阀的排气件于内顶端设有一定位环,该弹性元件是螺旋弹簧套设于定位环,该弹性元件二端分别顶抵于排气件及阀门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密封袋,其特征是,该凸环包括于内环面设有多个肋片,于各肋片之间形成导气道,并通过多个肋片限制所述阀门片呈可升降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密封袋,其特征是,该第一排气孔包括于孔底端设有一隔板,于隔板设有多个细孔,且该隔板周围的阀本体表面可设有多个凸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潮密封袋,由一袋体及一排气阀所组成;袋体上具有一开口端,开口端设有游韧带,而在袋体的游韧带下缘选定处设有一排气阀;该排气阀隐设于袋体内部,包括一阀本体、一排气件、一阀门片及一弹性元件;如此,本实用新型即可简便地通过游韧带封闭袋体开口,再利用排气阀排出袋体内残留空气,而达到防潮密封效果,从而保存袋内所收纳的物品。
文档编号B65D30/24GK2813502SQ20052010891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7日
发明者陈汉龙 申请人:陈汉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