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压缩式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294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移动压缩式车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中转运垃圾的车厢,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压缩垃圾以提高垃圾填实程度、减少垃圾转运抛撒泄露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
背景技术
目前,城镇人口聚居区的垃圾处理一般是由垃圾桶(塑料或铁制)收集运送到垃圾站,再由垃圾运输车运送到专门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或填埋。为了方便,垃圾站收集垃圾的容器一般就是可以被垃圾运输车装载的车厢。现有的此种装运垃圾的车厢多为普通的车厢,底部装有滚轮,以方便移动。这种结构的车厢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车厢后端的厢门为平板式,垃圾不易向上翻起,车厢残留空间过大,使车厢的填充率过低,不能充分利用垃圾车的装运能力,垃圾的运输成本增加;二是厢门采用一般机械锁紧方式,厢门的密闭程度不够,易造成垃圾抛撒、污水易漏;三是没有设置翻转机构,或是翻转机构的适用性较差,只能适用一种垃圾桶,使垃圾的收集装运人工劳动强度大;四是只是自然装填垃圾,垃圾的填实程度较差,浪费了垃圾车的有效运力;五是没有设置污水处理机构,易造成垃圾中实际存在的污水乱流、泄漏,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垃圾车厢存在的装填垃圾程度过低、运输成本高、没有污水和翻转机构或是翻转机构适用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垃圾装填度,降低垃圾运输成本,避免垃圾污水泄漏造成二次污染,其翻转机构在翻转垃圾过程中不会抛撒垃圾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包括有厢体、设置在厢体后端的厢门、设置在厢体前端的弧形上车吊环,厢体后端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的厢门为外凸的弧形门;所述的厢体前侧底部设置有压缩机构;所述的压缩机构下方两侧的厢体前部设置有污水箱;所述的厢体前部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通过其两侧的摆杆的侧杆与厢体的前侧顶部连接,摆杆为“∏”形,两个侧杆可绕其横杆旋转。厢门设置有为外凸的弧形状,可以在装填垃圾时,使垃圾向厢门的弧形向上翻动,上升到车厢的上部,减小车厢上部的残留空间,提高垃圾的装填度。厢体前侧底部设置的压缩机构可以横向压缩推进垃圾向车厢的后方运动,以提高垃圾的填实程度。压缩机构下方的污水箱位于厢体前部的两侧,其底部为斜坡状,可以收集垃圾中的污水,避免其从厢体中泄漏乱流,在装载、运输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形的摆杆的横杆固定在厢体上侧前部,其两侧的侧杆与横杆转动连接,可以绕其横杆转动,侧杆为向下倾斜状,与厢体的前端斜面相适应,避免占用过多的空间。摆杆的侧杆的下端与翻转机构转动连接,翻转机构的部件可随侧杆转动。
上述厢门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上销轴和下销轴,厢体的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锁门油缸,锁门油缸的上端与厢门转动连接,其下端与上锁扣转动连接,上锁扣的中部与厢体转动连接,厢体的后端与下销轴位置相应处设置有下锁扣。厢门向下闭合时,下销轴扣入厢体上的下锁扣内,上锁扣在锁门油缸拉紧力作用下上扣在厢门的上销轴上,由于上锁扣和下锁扣都为弯钩状,其扣合在上销轴和下销轴时,不但对厢门有上下扣压作用,而且还有向内拉紧的作用,并且厢门的上端两侧分别与锁门油缸连接,锁门油缸对其有向内的拉紧作用,再加上厢门上的密封条,可有效防止垃圾中的污水自厢门处泄漏。
上述翻转机构包括有转动连接在厢体前部两侧的大臂,大臂的中部分别与摆杆的两个侧杆转动连接;还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厢体前端、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大臂前端的翻转油缸;还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厢体前端、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大臂中部的气缸,气缸的内腔通过气管与吸盘相通,吸盘位于两侧大臂之间的中部下侧;还包括有一端转动连接在厢体前端、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导料板上的拉杆,导料板靠近拉杆连接端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大臂的前部,导料板的上端为倾斜面。厢体前部两侧固定有支座,大臂与支座转动连接,其连接方式如铰链,这样,可使大臂绕支座旋转。大臂的中部分别与摆杆的侧杆转动连接,向上翻转侧杆时,可拉动大臂向上抬起。翻转油缸的一端也转动连接在支座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大臂前端,在翻转油缸受令前伸时,会把大臂前端带动绕支座向上翻转,然后拉动与大臂转动连接的气缸活塞杆伸长,气缸内通过与其连接的气管使吸盘吸气,产生吸引力,同时,与导料板转动连接的拉杆长度不变,拉动导料板向下翻转,使导料板与垃圾桶平行接触,避免垃圾桶内的垃圾在翻转过程抛撒在翻转机构上或厢体前面的地面上。
上述厢体的前端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摆杆的两个侧杆位置对应的锁柱,锁柱上设置有卡槽。在不使用时,可将摆杆的侧杆自大臂上取下,卡入锁柱上的卡槽内。
上述污水箱的后部设置有污水排放阀,方便将污水箱内的污水自此排放。
上述吸盘上方、位于两侧大臂之间设置有塑料桶挂齿,塑料桶挂齿两侧设置有铁桶挂钩。塑料桶挂齿可以将塑料的垃圾桶挂住进行翻转倾倒垃圾;铁桶挂钩适用于钩挂特制的铁制垃圾桶进行翻转倾倒垃圾。
上述厢体前部顶侧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口顶板,进料口顶板的后边沿与厢体的上侧板转动连接,进料口顶板下设置有与摆杆的侧杆联动的顶杆。不使用或运输过程中,将摆杆的侧杆卡入锁柱的卡槽内,可使进料口顶板封闭,防止臭味散逸和垃圾抛撒;翻转机构翻转倾倒垃圾桶时,带动摆杆的侧杆绕其横杆旋转,再带动顶杆支起进料口顶板,使之打开,便于垃圾倾倒入车厢内。
上述压缩机构包括压缩油缸和与压缩油缸固定连接的竖直放置的推板。
上述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前部设置有油泵和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油泵连接,油泵与翻转油缸、压缩油缸连接,还设置有电源接口。电动机和油泵为上述各种油缸提供动力来源,电源接口使车厢可以外接电源。
本实用新型采用弧形厢门和可横向压缩推进垃圾的压缩机构,可有效提高车厢的厢体内装填垃圾的填实程度,提高车厢的垃圾装载率,充分利用垃圾车的有效运力,降低了垃圾的运输成本;采用上述的锁门油缸、上销轴、下销轴、上锁扣、下锁扣的厢门结构,提高了厢门的密闭程度,有效避免了垃圾中污水乱流和垃圾抛撒,避免了装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设置污水箱和污水排放阀结构,可以收集和有选择地排放垃圾中的污水,避免装运过程中的污水乱流和泄漏造成的二次污染;设置导料板结构,避免了垃圾桶翻转倾倒过程中的抛撒;设置与摆杆的侧杆和翻转机构联动的进料口顶板结构,可以密闭运输垃圾,避免垃圾运输过程中的臭味散逸和垃圾抛撒;采用塑料桶挂齿和铁桶挂钩结构,扩展了翻转机构的适用范围,可以收集各种垃圾桶装载的垃圾。可见,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压缩上翻装填垃圾以提高垃圾装填度,降低垃圾运输成本,避免垃圾装运过程中的垃圾抛撒和污水泄漏造成的二次污染,翻转机构适用范围广,运输过程中可以避免臭味散逸和垃圾抛撒的优点,可广泛适用于城镇人口聚居区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部的局部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厢体,实线表示摆杆和翻转机构);图3是摆杆和翻转机构的正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部的正视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厢体,实线表示摆杆和翻转机构);图5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机构翻转中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翻转机构翻转到上位时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铁桶弯钩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铁桶弯钩的正视示意图;图9是特制铁垃圾桶的正视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侧视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在垃圾车上的状态示意图;图中标号,1是厢体,2是厢门,21是锁门油缸,22是上锁扣,23是下锁扣,24是上销轴,25是下销轴,3是摆杆,4是翻转机构,40是支座,41是大臂,42是拉杆,43是导料板,44是翻转油缸,45是气管,46是吸盘,47是铁桶弯钩,48是塑料桶挂齿,49是气缸,5是上车吊环,6是污水箱,61是污水排放阀,7是压缩机构,8是锁柱,9是进料口顶板,10是滚轮,11是特制铁垃圾桶,110是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包括有厢体1、设置在厢体1前端上部的上车吊环5、设置在厢体1底部的滚轮10、厢体1后端的厢门2。运输垃圾的汽车底盘上的液压钩可以钩挂在上车吊环5上将可移动压缩式车厢拖上底盘。厢门2为外凸的弧形门,其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上销轴24,在上销轴24下方的厢门2两侧还设置有下销轴25。厢门2的上端两侧分别与锁门油缸21转动连接,锁门油缸21的另一端分别与上锁扣22转动连接,上锁扣22为弯钩状,其中部转动连接在厢体1的后端两侧,其位置与上销轴24的位置对应。厢体1的后端两侧下部还分别设置有向上呈弯钩状的下锁扣23,其位置与下销轴25的位置对应。
厢体1的前部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置有可以开合的进料口顶板9,进料口顶板9的后边沿与厢体1的上侧板转动连接,进料口顶板9的下侧设置有顶杆。厢体1的前面上侧设置有“∏”形的摆杆3,其横杆横跨厢体1,固定在厢体1的上侧,其两个侧杆与横杆转动连接,呈向下倾斜状,与厢体1的前部形状相适应。
如图1、图5、图6所示,厢体1前端还设置有翻转机构4。翻转机构4包括支座40、大臂41、拉杆42、导料板43、翻转油缸44、气管45、吸盘46、铁桶弯钩47、塑料桶挂齿48、气缸49。支座40、大臂41、拉杆42、翻转油缸44、气管45、铁桶弯钩47、塑料桶挂齿48、气缸49各为一对,呈两侧分布。支座40固定在厢体1的前端正面两侧,大臂41的一端与支座40转动连接,大臂41的另一端与翻转油缸44转动连接,翻转油缸4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支座40上,摆杆3的侧杆下端转动连接在大臂41的中部(如图3、图4所示,不是直接连接,而是通过一个凸出于大臂41外侧的过渡支座连接),气缸49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支座40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大臂41的中部,气缸49的内腔通过气管45与吸盘46相通。导料板43与拉杆42转动连接,拉杆4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厢体1的前端正面上,导料板43的一端转动连接在大臂41上,另一端(上端)呈斜面状。如图3、图4所示,导料板43的下方设置有塑料桶挂齿48,塑料桶挂齿4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铁桶弯钩47,铁桶弯钩的形状如图7、图8所示。吸盘46位于塑料桶挂齿48下方的中部。
摆杆3的侧杆与进料口顶板9下的顶杆联动。
厢体1内的前部下侧设置有压缩机构7,压缩机构7由压缩油缸和与压缩油缸固定连接的竖直放置的推板构成。压缩机构7下方的厢体1前部两侧设置有污水箱6,污水箱的底部为前高后低的斜坡挡板,其后侧设置有污水排放阀61。压缩机构7上方设置有电动机、油泵、电源接口(插座或插头)以及控制部分。
图9、图10表示的是特制铁垃圾桶11的结构形状,其两端设置有中空的吊耳。
如图3、图4所示,厢体1的前端两侧下部还分别设置有锁柱8,锁柱8上设置有竖向的卡槽。
工作时,先将塑料垃圾桶挂在塑料桶挂齿48上(或将特制铁垃圾桶11的吊耳110挂在铁桶弯钩47上),再将垃圾站的电源引入电源接口,电动机转动启动油泵,操作控制部分,使翻转油缸44伸长,带动大臂41绕支座40向上旋转,同时大臂41带动气缸49的活塞杆自气缸49内伸出,气缸49内腔吸气,通过气管45使吸盘46产生吸力,吸盘46吸附在垃圾桶上使其保持稳定。大臂向上旋转过程中,由于拉杆42的长度保持不变,其带动导料板43的上端向下翻转,始终挡在垃圾桶与翻转机构4其它部件之间,避免垃圾桶内的垃圾在翻转过程中倾倒在翻转机构4上或抛撒在厢体1前面的地面上。大臂41向上旋转过程中,带动摆杆3的侧杆向上旋转,同时使进料口顶板9下的顶杆联动旋转支起进料口顶板9,打开进料口,便于垃圾桶倾倒垃圾。
垃圾被倾倒入厢体1内后,压缩机构7开始工作,其推板将垃圾不断地压缩推进到厢体1的后部,由于后部的厢门2为弧形,垃圾沿其弧面向上翻动,堆积在厢体1的上方,一方面减小了车厢的残留空间,另一方面压缩装填提高了垃圾填实度,充分利用了垃圾运输车的有效运力。
大臂41向下旋转放下垃圾桶时,气缸49的活塞杆被压缩向外排气,通过气管45使吸盘46失去吸力,吸盘46逐步放开垃圾桶。
垃圾装填过程中,厢体1的后面厢门2处于闭合状态,下销轴25扣入厢体1上的下锁扣23内,上锁扣22在锁门油缸21拉紧力作用下上扣在厢门2的上销轴24上,由于上锁扣22和下锁扣23都为弯钩状,其扣合在上销轴24和下销轴25时,不但对厢门2有上下扣压作用,而且还有向内拉紧的作用,并且厢门2的上端两侧分别与锁门油缸21连接,锁门油缸21对其有向内的拉紧作用,再加上厢门2上的密封条,可有效防止垃圾中的污水自厢门2处泄漏。压缩装填过程中,垃圾中的污水被集聚在污水箱6内,到可以排放的区域时,可以通过污水排放阀61将其排出。
垃圾倾倒装填完毕后,摆杆3的侧杆自翻转机构4上取下,扣入锁柱8的卡槽内将其固定,进料口顶板9将厢体1封闭。翻转机构4向上翻转,放置在车顶,不影响主车钩臂拉厢或放厢,不增加车厢长度尺寸,如图11所示。
采用上述结构后,垃圾装填的填实度高,垃圾运输车的运力提高,垃圾运输的成本降低,而且是封闭运输,不会散逸臭味、抛撒垃圾和污水乱流,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权利要求1.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包括有厢体(1)、设置在厢体(1)后端的厢门(2)、设置在厢体(1)前端的弧形上车吊环(5),厢体(1)后端底部设置有滚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厢门(2)为外凸的弧形门;所述的厢体(2)前侧底部设置有压缩机构(7);所述的压缩机构(7)下方两侧的厢体(1)前部设置有污水箱(6);所述的厢体(1)前部设置有翻转机构(4),翻转机构(4)通过其两侧的摆杆(3)与厢体(1)的前侧顶部连接,摆杆(3)为“П”形,两个侧杆可绕其横杆旋转,侧杆的下端与翻转机构(4)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厢门(2)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上销轴(24)和下销轴(25),厢体(1)的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锁门油缸(21),锁门油缸(21)的上端与厢门(2)转动连接,其下端与上锁扣(22)转动连接,上锁扣(22)的中部与厢体(1)转动连接,厢体(1)的后端与下销轴(25)位置相应处设置有下锁扣(2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转机构(4)包括有转动连接在厢体(1)前部两侧的大臂(41),大臂(41)的中部分别与摆杆(3)的两个侧杆转动连接;还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厢体(1)前端、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大臂(41)前端的翻转油缸(44);还包括一端转动连接在厢体(1)前端、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大臂(41)中部的气缸(49),气缸(49)的内腔通过气管(45)与吸盘(46)相通,吸盘(46)位于两侧大臂(41)之间的中部下侧;还包括有一端转动连接在厢体(1)前端、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导料板(43)上的拉杆(42),导料板(43)靠近拉杆(42)连接端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大臂(41)的前部,导料板(43)的上端为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其特征在于厢体(1)的前端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摆杆(3)的两个侧杆位置对应的锁柱(8),锁柱(8)上设置有卡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污水箱(6)的后部设置有污水排放阀(61)。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其特征在于吸盘(46)上方、位于两侧大臂(41)之间设置有塑料桶挂齿(48),塑料桶挂齿(48)两侧设置有铁桶挂钩(4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其特征在于厢体(1)前部顶侧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口顶板(9),进料口顶板(9)的后边沿与厢体(1)的上侧板转动连接,进料口顶板(9)下设置有与摆杆(3)的侧杆联动的顶杆。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7所述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构(7)包括压缩油缸和与压缩油缸固定连接的竖直放置的推板。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5或7所述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前部设置有油泵和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油泵连接,油泵与翻转油缸(44)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移动压缩式车厢前部设置有油泵和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油泵连接,油泵与翻转油缸(44)、压缩油缸连接,还设置有电源接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压缩式车厢,涉及一种集中转运垃圾的车厢。解决了现有垃圾转运车的车厢存在的填实度不高、浪费运力、污水乱流和垃圾抛撒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该车厢采用与翻转机构联动的进料口顶板、锁门油缸拉紧锁闭的厢门、厢体前部下侧的压缩机构和污水箱结构,其厢体后端的厢门为弧形,翻转机构上设置有翻转油缸及与其转动连接的大臂,与大臂转动连接的有气缸、导料板、摆杆,与气缸连通的有气管,与气管连通的有吸盘。采用上述结构的该车厢,具有可压缩上翻装填垃圾以提高垃圾装填度,降低垃圾运输成本,避免垃圾装运过程中的垃圾抛撒和污水泄漏造成的二次污染的优点,可广泛适用于城镇人口聚居区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中。
文档编号B65F3/00GK2905707SQ20062003413
公开日2007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1日
发明者秦代俊, 吴良洛, 杨世平, 汪应铭 申请人:四川新路环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