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扒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5593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扒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粮食输送运粮车配套使用的扒谷机,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扒谷机。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粮库或粮食收购加工企业等,对地面上堆积的散粮运送所使用的扒谷机,仍然比较笨重,不能灵活地同时调整扒谷机与粮堆的距离和高度,在操作中很不方便,特别是将带输送机的扒谷机与运粮车配合使用时,需要多个人工协调,基本上没有摆脱主要靠人工控制的较落后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操作不方便、不灵活等不足,发明了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经济实用的全自动扒谷机,它包括扒谷部分、输送部分、行走部分,尤其还包括升降部分及控制台;所述升降部分的塔式可伸缩液压柱(31)固定在行走底座(41)上,其上端与输送部分塔架(21)固定连接,并通过油路与液压油泵(32)连接;所述控制台固定在行走底座(41)的一侧,控制台上的升降操纵杆(51)通过连杆与液压油泵(32)杠杆连接,行走离合器操纵杆(52)及油门(54)分别与减速箱(44)上的离合器杠杆连接,导向轮(1C)由转向操纵杆(53)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1、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控制台可轻松实现对扒谷部分、输送部分、行走部分以及升降部分的操作控制。
2、省时、省力、省人,经济实用;原来需要几个人共同操作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只要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实现,中间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
3、使操作者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尤其是采用液压升降部分,改变了原来采用的通过人工起落单索来完成扒谷机的升降操作;现在通过控制台控制各部分的操作,改变了原来由人工跑动完成各种操作的落后状态。
4、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地面上的散粮做近距离的异地加工、仓储等运送工作,变得更加顺畅、快捷,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全自动扒谷机,它包括扒谷部分、输送部分、行走部分,尤其还包括升降部分及控制台;所述升降部分的塔式可伸缩液压柱31固定在行走底座41上,其上端与输送部分塔架21固定连接,并通过油路与液压油泵32连接;所述控制台固定在行走底座41的一侧,控制台上的升降操纵杆51通过连杆与液压油泵32杠杆连接,行走离合器操纵杆52及油门54分别与减速箱44上的离合器杠杆连接,导向轮1C由转向操纵杆53控制。
所述扒谷部分包括主动轴12、被动轴13、两张紧轮14及减速电机11,所述主动轴12和被动轴13作为两环形链条16的支撑轴分别旋转固定在底座18上,主动轴12位于扒谷部分的输出端,被动轴13位于扒谷部分的输入端,主动轴12与减速电机11上的链条传动连接,被动轴13通过环形链条16与主动轴12上的两链轮15传动连接;一组扒谷刮板1B均匀垂直固定在两链条16上;所述固定在底座18上的两个张紧轮14,通过两环形链条16带动刮板1B,刚好与主动轴12、被动轴13,形成一个三角形传动回路;位于扒谷部分外壳17底部的接存粮槽19靠近扒谷部分的输出端,该输出端应与输送部分的输入端位置搭接相对;所述扒谷部分底座18与输送部分塔架21固定连接。
所述扒谷部分底座18靠近被动轴13一端的两侧,设有链条16的调节杆19及护粮挡板1A。
所述输送部分,包括置于输送部分塔架21上的环形输送带22及支撑输送带的两滚动轴23以及与滚动轴23传动连接的电机24;所述塔架21分别与固定在行走底座41上的支撑柱25轴连接以及与塔式可伸缩液压柱31固定支撑连接。
所述行走部分包括行走底座41、行走轮42、电机43及减速箱44,电机43及减速箱44分别固定在行走底座41上,所述行走轮42通过转动轴固定在行走底座41两侧,所述电机43通过减速箱44减速传到行走轮42上,与控制台上的行走离合器操纵杆52杠杆连接。
操作时,可与运粮车配套使用。首先通过控制台操作,对行走部分和升降部分进行控制,实现扒谷部分和输送部分的前进、后退、转向、升降等操作,可随时使扒谷部分和输送部分处于合适的位置和高度,将配套使用的运粮车车厢对准输送机的输出端。接通输送机的电源,使其正常运转起来,再接通扒谷部分的电源,通过扒谷部分的刮板,将粮食扒入接存槽内,随时从扒谷部分的输出端流出,流到输送机的输入端,再经输送带传向输送机的输出端,最后流入运粮车车厢。
权利要求1.全自动扒谷机,它包括扒谷部分、输送部分、行走部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部分及控制台;所述升降部分的塔式可伸缩液压柱(31)固定在行走底座(41)上,其上端与输送部分塔架(21)固定连接,并通过油路与液压油泵(32)连接;所述控制台固定在行走底座(41)的一侧,控制台上的升降操纵杆(51)通过连杆与液压油泵(32)杠杆连接,行走离合器操纵杆(52)及油门(54)分别与减速箱(44)上的离合器杠杆连接,导向轮(1C)由转向操纵杆(53)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扒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扒谷部分包括主动轴(12)、被动轴(13)、两张紧轮(14)及减速电机(11),所述主动轴(12)和被动轴(13)作为两环形链条(16)的支撑轴分别旋转固定在底座(18)上,主动轴(12)位于扒谷部分的输出端,被动轴(13)位于扒谷部分的输入端,主动轴(12)与减速电机(11)上的链条传动连接,被动轴(13)通过环形链条(16)与主动轴(12)上的两链轮(15)传动连接;一组扒谷刮板(1B)均匀垂直固定在两链条(16)上;所述固定在底座(18)上的两个张紧轮(14),通过两环形链条(16)带动刮板(1B),刚好与主动轴(12)、被动轴(13),形成一个三角形传动回路;位于扒谷部分外壳(17)底部的接存粮槽(19)靠近扒谷部分的输出端,该输出端应与输送部分的输入端位置搭接相对;所述扒谷部分底座(18)与输送部分塔架(2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动扒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扒谷部分底座(18)靠近被动轴(13)一端的两侧,设有链条(16)的调节杆(19)及护粮挡板(1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扒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分,包括置于输送部分塔架(21)上的环形输送带(22)及支撑输送带的两滚动轴(23)以及与滚动轴(23)传动连接的电机(24);所述塔架(21)分别与固定在行走底座(41)上的支撑柱(25)轴连接以及与塔式可伸缩液压柱(31)固定支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扒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分包括行走底座(41)、行走轮(42)、电机(43)及减速箱(44),电机(43)及减速箱(44)分别固定在行走底座(41)上,所述行走轮(42)通过转动轴固定在行走底座(41)两侧,所述电机(43)通过减速箱(44)减速传到行走轮(42)上,与控制台上的行走离合器操纵杆(52)杠杆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操作不方便、不灵活等不足,设计了全自动扒谷机包括扒谷部分、输送部分、行走部分,尤其包括升降部分及控制台;升降部分的塔式可伸缩液压柱(31)固定在行走底座(41)上,其上端与输送部分塔架(21)固定连接,并通过油路与液压油泵(32)连接;控制台固定在行走底座(41)一侧,其上的升降操纵杆(51)通过连杆与液压油泵(32)连接,行走离合器操纵杆(52)及油门(54)与减速箱(44)上的离合器杠杆连接,导向轮(1C)由转向操纵杆(53)控制。特点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省人,经济实用;使操作者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变了人工跑动操作的落后状态;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文档编号B65G65/06GK2923608SQ20062009189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6日
发明者赵绵松 申请人:赵绵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