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料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8448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饮料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 种铝制的饮料罐,其可以用来储存用于消费的饮 料,包括啤酒、汽水、糖浆以及其它类似的饮料。本发明对包括拉环 且开启后拉环仍然附着于罐体的饮料罐结构做了改进。
背景技术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铝制饮料罐一直在被改进,包括降低成本、 减少铝材的用量,以及为了保护环境而将开启部件的所有部分保留在 罐体和罐盖上。通过将原本使用后即与罐体分离的拉环改进为保留后 仍然附着与罐体的拉环,使得拉环能够和罐体一起回收,从而垃圾得 以减少。起先,这些饮料罐的罐盖与罐体的直径是相等的。现在一些饮料 罐会提供尖细的罐颈。在减小罐颈部分的尺寸以节省铝材的同时,当前制造这些更小的 饮料罐的制造工艺需要多道工序,并且需要仔细地设计或制造饮料罐 的罐壁。目前美国每年消耗约2千亿片铝材用于制造两片型铝罐。如果每 一千片铝材可以节省1.00美元,那么每年可以节省2亿美元。 如下专利文献构成了现有技术的例子 美国专利号396775437953403858754401445545508518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2/0139800 2004/0056032专利号为3967754的美国专利揭示了 一种包括拉环的饮料罐盖结 构,其在正常情况下被所述罐盖上的直立邻接物互锁,可以防止不经 意地转动拉环而导致开启饮料罐。专利号为3795340的美国专利揭示了 一种包含可部分旋转的拉环 的饮料罐,其可以避免罐盖的过早撕裂。专利号为3858754的美国专利揭示了一种拉环以及与一横向折痕 (L)连接的突起状罐盖,其可以减少罐盖在压力增大时膨胀的趋势。专利号为3934750的美国专利描述了 一种包含突起的闭合片的饮 料罐盖,该闭合片与所述罐盖的剩余部分连接为一体。当拉环被拉起 时,所述拉环迫使所述突起物向下开启所述饮料罐。专利号为4014455的美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罐盖、 一种拉环,以及 一个或多个直立柱状物,其可以防止饮料罐在储存的过程中所述拉环 被误拉起而导致所述饮料罐被开启。专利号为4550851的美国专利包括一种罐盖,以及一种带有延长 的凹槽的拉环,该拉环被铆钉固定在所述罐盖上。该铆钉位于罐盖的 中心,凹槽允许所述拉环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或旋转。公开号为2004/0056032的美国专利申请涉及一种与较早打开饮 料罐相关的改进的饮料罐结构。最后,公开号为2002/0139800的美国专利申请揭示了 一种饮料罐 以及拉环,其包括加宽的拉环,这使得使用者通过一个简单的拉环拉 开两个刻痕区i或(scored area)。图1以及图2示出现一个在被应用的、典型的饮料罐的结构示意 图,该々欠料罐包括一侧壁202、 一罐盖301以及所述罐盖301的边框 或边缘101。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通常边框或边缘101为巻边连接 (crimp connection )或压条(bead )。所述先前的罐盖301包括一个易拉拉舌(area of weakness )或者刻痕线304以及一个带活动端305的拉环302和一个突出部306。所 述拉环302被位于罐盖301中心的锚状装置或者铆钉303所固定,当 所述4i环302的一端305 ^皮^是起时,所述突出部306刺穿并压迫所述 易拉拉舌,从而完成通常的开启过程。在这个先前的设计中,在所述拉环302的一端305与所述罐盖301 的所述边框101的内侧之间有间隙L4 (参见图1 ),以使得使用者可 以将手指甲放入所述拉环302的一端305下面并拉起所述拉环。参考 图1,目前罐盖的边框101的内径至少不小于Ll+L2+L3+L4。因为所 述拉环302已经很短了,由所述刻痕线304确定的刺穿区域的空间已 经被最低限度地考虑了 ,这些都是进一步减小罐盖尺寸的限制因素。本发明考虑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目标提供一种新的改进的饮料 罐结构,其包括一个较小的罐颈/罐盖表面以节约铝材并降低成本。发明内容实现现有罐盖设备可以被用于将饮料罐盖装配至饮料罐。通过在饮料罐开启后仍然附着于饮料罐的开启结构实现环保。这样的开启结构所附带的铝能够和空饮料罐一起被自动回收。通过降低开启饮料罐所需的最小拉力来方便使用者开启饮料罐。 实现在制造的多个过程中的方便操作,例如饮料罐的堆叠,以及自动化装置的使用。在一定尺寸下,通过阶梯状或逐渐缩小的罐颈部分来减少铝材的使用量。在一个优选例中,通过独立权利要求l,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 效果通过之前陈述的结构特征予以实现。在第 一实施例中, 一个罐盖的外径可以被大约减小到现有技术中 罐盖外径的一半。所述本发明的改进罐盖的表面积可以减小75%。这 样,每一千个罐盖可以节省3.00美元至5.00美元的铝材,从而每年 可以节省成本6亿美元到IO亿美元。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包括阶梯状的罐颈部分被采用,并且被证明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厚度即可达到与饮料罐的 侧壁相同的强度。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中变得明显。


在描述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的多幅附图中,以及根据申请人所考虑的方案,构成了如下描述的用于实施本发明思想的最佳模式图1示出现有饮料罐的一个俯视图,其中描述了包括通常的锚状 拉环机制的罐盖,并且示出一个典型的用于开启饮料罐的刻痕区域。图2示出图1所示现有饮料罐的一个主视图,其示出一个以圓周、 防漏巻边连接方式连接罐盖和罐体的边框(rim)。 图3示出对应图4中线3 — 3的俯一见图。 图4示出图3所示改进的饮料罐的主视图。图5a示出本发明的饮料罐的罐盖的俯视图,其示出一个包括一 存储状态时位置的以及使用之前的拉环,该俯视图对应图4中的线5a 一5a。图5b示出图5a所示改进的饮料罐的罐盖的俯视图,其示出所述 拉环在预备打开所述饮料罐时在图5a所示位置的基础上转动180度。图5c示出对应图5a中的线5C—5C的剖^L图。图6示出类似于图5b的、但假设除去拉环的情况下罐盖剩余部 分结构的俯视图。图7a示出一个修改后的罐盖的俯视图,还示出用于图4所示容 器的改进后的拉环的结构。图7b示出对应图7a中的线7b—7b的剖一见图。图8示出图7a以及图7b中的拉环部件的俯视图。图9a示出图8所示所述拉环的透^L图,其中,所述拉环处于平 躺状态、并处于覆盖所述罐盖的位置。图9b示出另一个类似图9a的透视图,但未描述当准备打开所述 容器且所述拉环的部分处于刚使用时的情况。ii图9c示出又一个透视图,其中描述所述拉环的连续动作,且拉 环刚好处于将被拉起时的情况。图9d示出又一个透视图,其中描述所述饮料罐被开启后所述拉 环的最终结构。图10示出可使用于图4或图14所示饮料罐的改进后的拉环的俯视图。图11示出一个进一步改进的可使用于图4或图14所示饮料罐的 所述4i环的俯;f见图。图12示出另一个进一步改进的可使用于图4或图14所示饮料罐 的所述拉环的俯—见图。图13示出安装于图4或图14所示饮料罐的罐盖的所述拉环的俯 视图。图14示出可使用上述多种拉环的饮料罐的主视图。 图15示出两种类型的饮料罐堆叠时的部分正面以及部分纵向区 域的视图。图16示出图15所示位于上方的饮料罐的仰视图,其中描述了其 不同结构特征。图17示出另一个两种不同饮料罐以改进后的方式堆叠时的部分 正面以及部分纵向区域的浮见图。图18示出图17所示位于上方的饮料罐的仰视图,其中描述了其 不同的结构特征。标号说明10、 124饮料罐 12罐体14, 50, 140罐盖16阶梯状罐颈18, 54锚状装置或者锚状规柄 20, 56, 56b, 102, 116拉环1222, 52罐盖的外围或者边框 24, 58罐盖的外围凹槽 26, 66, 66b, 104, 118 4立扣 28, 70, 70b,110, 130突出部 30罐盖的凹陷部 30a,凹陷部30的末端32, 79, 79b, 112, 131拉环上的锚状固定孔34罐盖的弓形凹陷部34a弓形凹陷部34的末端36, 92刻痕线38刻痕线的起始端40刻痕线的尾端42铰链结构22, 52, 129罐盖的外围44, 60外围凹槽的内径64新月形开口68新月形开口74, 74b, 106, 120金属条76, 76b, 107, 122金属条77连接条78, 78b连接条80, 80b连接条81缺口83, 83b, 105, 119金属基带^85, 85b, 85c, 126辄状物部分86箭头88, 142凹槽94箭头96箭头98箭头100箭头106, 107连接条120, 122连接条127饮料罐平滑尖细的罐颈101现有技术中饮料罐的边框结构202现有技术中饮料罐的侧壁结构301现有技术中的罐盖302现有技术中的拉环303现有技术中的锚状装置304现有技术中的刻痕线305现有技术中的拉环末端306现有技术中拉环的突出部或者前端具体实施方式
才艮据本发明的图3、 4、 5a、 5b、 5c以及图6示出的, 一种新的 改进的饮料罐一般以数字IO表示,所述饮料罐优选地与包括一个具 有长度匹配的管状结构的罐体以及较小直径的罐颈部分配合使用,其 中,所述罐颈部分用于在所述饮料罐保证一定容积的条件下节省金属 或铝材的使用量。图4描述了 一个包括罐体12以及边框22的饮料罐。优选地,还 包括一个阶梯状的罐颈部分16。根据本发明, 一个新的改进的节省空 间的开启结构位于所述罐盖14上,例如图3所示,其包括一锚状装 置18以及一个拉环20。优选地,所述锚状装置为罐盖向上延伸所形 成的规柄,如图5所示提供一个密封的不漏的罐盖。所述罐盖14包 括一个外围凹槽(peripheral groove) 24,其完全围绕所述罐盖14。 图5C示出的边框22作为一个在所述罐颈部分16以及所述罐盖14之 间的巻边连接。上述巻边连接是气密的,因此也是密封的。所述拉环20包括一个拉扣26,以及一个穿刺或用于穿刺的突出部28,所述突 出部28在所述饮料罐10储存过程中以及使用之前都覆于所述罐盖14 之上。根据本发明,所述锚状装置18相对于所述罐盖14处于非中心或 者非对称的位置。如图5c所示,所述拉环中的固定孔32用来以适当 的松紧程度接受所述锚状装置18的规柄。然而,上述松紧程度不能 太紧以使得所述拉环20能够以所述锚状装置18为枢轴旋转,例如, 从图5a示出的第一或者嵌入位置转动至图5b以及图6所示的第二或 者操作位置。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拉环尽量地长,其 用于穿刺的锚状装置28在一个位置上尽可能靠近所述外围凹槽24的 内径44,如图5c所示。相似地,所述长拉环的拉扣26在另一个位置 上尽可能靠近所述外围凹槽24的内表面,其中,所述另一个位置与 所述第一位置在直径方向上相对,换句话说,两者的夹角呈180度。 所述拉环20的长度与图1以及图所示的常规拉环302的长度相近。图5c示出所述罐盖的两个凹陷部(recess)。凹陷部34为使用 者用手指甲勾住所述拉环的拉扣提供了空间。若所述拉环被提起,并 假设所述拉环相当坚硬,则所述锚状装置18的规柄作为杠杆的支点 4吏所述突出部28的向下曲巻(undercurl)结构向下往所述罐盖转动。 所述第二凹槽部30用于在提起所述拉环时给所述突出部28的向下曲 巻结构以空间。如图5c所示,所述第二凹陷部30的中间较深,在反 方向的端末变浅,其中一个所述端末用30a来指示,其最终并入所述 罐盖所在的平面。基于这样的结构,因为所述向下巻曲结构够自由地 进入所述第二凹陷部30,提起所述拉环所需的最小拉力被减小。当所 述拉环被转动时,所述向下曲巻结构仅能够慢慢地拱上所述凹陷部的 端末30a,其中,所述端末30a实质上是一个斜坡。本领域技术人员 理解,本实施例的这种结构可使得对所述拉环的开始阶段的操作变得简单。接下来参考图5B和图6,其示出所述拉环20被使用者从所述第 一位置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此时所述拉扣26覆盖于所述阶15梯状罐颈16和所述侧壁之上。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使用者轻易地通过所述拉扣26勾住所述拉环20并轻易地向上^是起。于是,如前所述 那样坚硬的所述拉环20以所述锚状装置18为杠杆的支点转动,且所 述拉环20上的突出部28沿所述刻痕线36刺穿所述罐盖14。所述刻 痕线36包括一个起始端38以及一个尾端40。所述尾端40连接一个 铰链结构42,通过所述铰链结构42由所述刻痕线36确定的纟皮切断的 部分仍连接所述罐盖14,仅仅是驱使进入所述饮料罐的内部。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所述开启结构不与所述饮料罐分离,因 此可以避免掉落的拉环,从而减少垃圾并因此获得更清洁的环境。第 二,由于开启结构仍然附着于所述饮料罐上,因此其可以随着饮料罐 被自动回收而 一起被收集到合适的回收中心。又如图5a以及图5c示出的处于存储状态的饮料罐,所述拉环20 整个位于由所述边框22确定的平面Pl之下。也就是说,所述拉环不 会延伸出所述边框22。相反,所述拉环20的部件26以及部件28位 于紧靠所述外围凹槽24的内径凹槽壁44。通过这样的结构,相比现 有饮料罐中的相应部分,所述罐盖14的直径较小。进一步地,由于 所述拉环20的直立部分没有突出部分,所以当自动化设备处理所述 饮料罐时可以避免被挤爆。毫无疑问上述结构是饮料罐领域的 一个突破,通过减小罐盖的直 径实现了铝材节约,与此同时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丝毫地不便,因为使 用者只需一扭、 一提即可开启饮料罐。图7a、 7b、 8以及9a至9c共同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在上述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饮料罐包括减小尺寸的罐颈, 例如图4以及图14中所示。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所述々大料罐的 减小尺寸的罐颈16以通常的巻边方式机械地、密封地连接一个罐盖 50。所述巻边包括一个外表面,其构成一边框52,且所述边框52位 于一个水平面P2内。如下将描述的所述开启结构的所有部分位于所 述平面P2以及边框52之下。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罐盖50包 括一个锚状装置54,其位于表示为56的拉环的非中心位置。所述拉环56可以是如图8示出的环型形状,其通常在储存过程中以及使用 之前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覆盖于所述罐盖50之上。所述罐盖50包括一个包括外径(图中未标号)以及内径60的外 围凹槽58。如图所示,最大的用处是通过所述拉环56使得所述罐盖 50的尺寸可以较小。所述拉环56的边界接近罐盖上所述凹槽58的内 径60。与所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所述拉环56和锚状装置54 之间的滑动或转动连接不是必须的。参考图8,所述拉环56包括一个新月形的第一开口 64、第二开 口 68,所述第一开口 64由所述拉环56的一个拉扣66确定,所述第 二开口 68与所述第一开口 64相对。锚状固定孔79临近所述第二开 口 68,其用于与罐盖上的锚状装置54相契合。合起来一并考虑,所 述两个开口 64、 68围绕着所述锚状固定孔79所在的位置。所述拉环 5包括一个金属基带83以及一对实质上分开的金属条74、 76,所述 金属条74、 76与所述金属基带83连成一个整体且两者也彼此构成一 个整体。所述拉环56还包括一个突出部70。在图7a以及7b示出的 第一或者正常位置,所述拉环56实质上平躺于所述罐盖50上。如图 8所示,连接所述拉扣66和所述突出部70的是所述金属条74、 76 以及中间的连接条78、 80,分别地,如同一连接条77。这些连接条 将施加于所述拉扣66的力传输到所述突出部70。所述连接条78、 80 以及突出部70共同构成了所述拉环的轭状物部分85,其中,所述轭 状物部分85连接所述金属条74、 76的非邻接区域并将其固定。如图 8所示,所述锚状固定孔79位于所述轭状物部分85上。基于这样的 结构,所述突出部70位于所述锚状固定孔79 (其附于所述罐盖的锚 状装置54上)与所述拉扣66的金属基带83之间。在图7b中,所述拉环56是扁平的,完全位于所述平面P2以及 所述边框52之下。此外,参考图7b,所述拉环56完全位于所述外围 的凹槽58的内径60之内,如同上一个结构一样。图9a至9d分别示出了拉开拉环的过程。图9b示出了所述拉扣 66刚被使用者提起的状态。大箭头86示出了使用者施力的方向。图7a以及图7b示出的在所述罐盖50上的一个凹陷部88可以方便使用 者将其手指曱穿过所述新月形开口 64伸入所述^i扣66下面。图9c 示出一个进一步的步骤,其中,所述拉扣66被提起至一个垂直的位 置,并且,所述锚状装置54的转动动作使得所述突出部70从图7a 示出的所述刻痕线92穿破所述罐盖50。最后,如图9d所示,所述拉 扣66可以被整个折起,这样便在由图7a所示刻痕线92确定的区域 处形成开口 。在图9c中,箭头94示出了持续施加于所述拉扣66的力,而箭 头96示出施加于所述罐盖50的由所述刻痕线92确定的易拉拉舌的 所述突出部70的力。如图9d所示,箭头98示出所述连接条74、 76 分别施加的力,箭头100示出使用者将所述拉扣66折起时所施加的 力的方向。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对各结 构的标号加之后缀"b"以示与图7a、 7b以及8所示实施例的区别。 特别地,所述拉环56b包括一个拉扣66b,所述拉扣66b包括一金属 基带83b以及与所述金属基带83b分别连接的金属条74b、 76b。所述 金属条74b、 76b的另一端与额外的连接条78b、 80b相连接,构成所 述拉环56b的轭状物部分85b。所述轭状物部分85b进一步地包括突 出部70b以及锚状固定孔79b,如上一个实施例所描述。在图8所示 连接条77的部分,包括一个位于所述拉环的缺口 81。本领域技术人 员至少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以及开启所述料罐的步骤实现本实施 例。图11示出#4居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 环102包括一个拉扣104,所述拉扣104包括一个中心金属条105, 且连接条106、 107分别连接所述金属条105。同样地,还包括轭状物 部分85c,其包括突出部110以及锚状固定孔112。所述專厄状物部分 85c连接并在饮料罐被开启之前固定所述连接条106、 107。本领域技 术人员至少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实现本实施例示出的所述拉环的开 启过程,在此不予赘述。图12以及图13共同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图12示 出一个变化的所述拉环,其包括拉扣118,所述拉扣118包括一个中 心金属条119以及分别连接所述金属条119的金属条120、 122。还包 括轭状物部分126,其与金属条120、 122非邻接的末端连接。所述轭 状物部分126包括突出部130以及与所述罐盖上的所述锚状装置54 相对应的固定孔131。在图13中,用标号140来指示所述罐盖。 一个 小凹陷部142位于所述^i扣118的中心金属条119的下方,如同图7 所示实施例,其中的凹陷部用标号88表示。如图10、 11以及12分别示出拉环被增加的部件的实施例,这样 的拉环结构可以:帔应用图4以及图14所示实施例中的包括较小尺寸 的罐盖以及阶梯状罐颈类型的饮料罐,或者应用图14所示实施例中、 标号为124的所述饮料罐,其中的罐颈127具有不均匀宽度且逐渐变 细。图14所示的饮料罐的边框表示为129。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所述罐体与罐盖之间的适当的罐颈并不 限于所示的实施例。相反,其他形状的饮料瓶也能被用来实施本发明并可以获得同样好的技术效果。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 述附图所示的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 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总体来说,所述饮料罐的外径可以被减d、为现有饮料罐的外径的 大约一半。因此所述饮料罐罐盖的表面积可以减少75%。而且,通过 减小罐盖的直径,铝片的制备量可以相应地减少。通过本发明可以使 每千片罐盖的制造成本下降3.00美元至5.00美元,也就是说,每年 可以减少成本6亿美元到十亿美元。通过所述罐盖14、 50或者140在任何时间内分别地保留所述拉 环20、 56、 102或者106,可以防止掉落的拉环污染环境,也可以防 止掉落的拉环伤害脚或脚趾。进一步地,因为在所述饮料罐被使用后 所述拉环仍然被保留在所述饮料罐上,所以所述拉环可以随着所述饮 料罐一起被回收利用。图15以及图16示出与所述饮料罐相关的进一步的创造性概念。尤其是示出了堆叠饮料罐或罐体结构的布置,其中,位于底下的饮料 罐为图7所示的罐颈较罐体直径较小的所述饮料罐。这样的一个饮料 罐可以被很方便地置于另 一个饮料罐之上,这对于生产以及灌装领域很重要。所述位于底部的饮料罐400类似于图7b所示,其包括一侧 壁以及一罐盖50,其中,所述罐盖50包括一边框52,其通过巻边连 接将所述侧壁和罐盖50机械地密封地连接起来。所述第二个饮料罐 404包括一侧壁406以及一罐底,所述罐底包括位于中央的凹陷或中 空的官顶状部分408,所述穿顶状部分408由环状的余下的罐底部分 410构成,当饮料罐被堆叠时,所述余下的罐底部分410可与边框52 上的巻边连4妻(crimp connection)相契合。所述々欠料罐404进一步地 还包括一个环形的突出条(projecting bead ) 412,其围绕着所述罐底 部分410,用于引导一个饮料罐404的底部被放置于另 一个饮料罐400 的巻边连接之上,其中,所述突出条412包括内表面414以及外表面 416。图17以及图18描述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堆叠的饮料罐的结构,其 中, 一个々大料罐430包括一侧壁以及一罐盖434,其中,所述罐盖434 包括巻边连接436,其将所述侧壁和罐盖50机械地密封地连接起来。 第二个4t料罐442包括一侧壁444以及一罐底,所述罐底包括一个位 于中央的凹陷或中空的f顶状部分448,其中,所述宵顶状部分448 由环状的余下的罐底部分450围绕,且当饮料罐被放置时,所述余下 的罐底部分410可与所述巻边连接436相契合。所述第二饮料罐进一 步包括一对环状的突出条452、 454,其中所述突出条452包括内表面 456以及外表面458,所述突出条454包括内表面460以及外表面462。 上述突出条被布置于所述罐底部分450相对的内外位置,其有助于饮 料罐442正确地放置于所述另一个饮料罐430的巻边连接上。这样的 布置结构可以防止饮料罐442在任何径向上发生相对所述饮料罐430 的巻边连接436的不希望的移动。对堆叠的饮料罐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自动化生产非常重要,同时 对于顺序地向饮料罐内灌装液体也很重要。通过上述内容能够理解,本发明提供了新型的、改进了的饮料罐, 所述饮料罐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并能节省铝材的使用量,经济效益 可观。所述开启机构已经被非常广泛地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无歧 义地实现本发明。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案能够给液体存储罐领域带来显著明显的进 步和启示。每一项权利要求定义了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其独立且与其他权利 要求相区别,在新颖性或者有效性判断中,每一项权利要求都应该这 样被理解。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 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 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饮料罐,包括a)一管状罐体,其包括一侧壁,b)所述管状罐体进一步包括直径小于所述侧壁的罐颈部分,c)一个用于从顶部密封所述侧壁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罐盖,其包括外围的凹槽和外部的边框,其中,所述罐盖包括用于确定易拉拉舌的刻痕线,d)所述罐盖包括位于其上、偏离中心且与中心非对称位置的锚状装置,e)一个包括相对两端的拉环20,其中,所述拉环20的一端为能够被使用者的手指勾住并向所述拉环施加拉力的拉扣26,f)所述拉环20的另一端为用于穿刺的突出部28,其被正常地覆盖在所述罐盖上,g)所述锚状装置进一步在所述拉环与罐盖之间提供可转动的轴承连接,以使所述拉环可以在所述罐盖上不同角度的位置之间手动转动,h)其中一个所述位置相当于所述拉环完全位于所述罐盖的边缘之内,i)其中所述另一个位置相当于所述拉环在相反方向且所述拉环的拉扣完全位于所述罐盖的边缘之外,以有助于使用者的手指勾住所述拉扣,j)当所述拉环位于所述另一个位置时,所述拉环的突出部上覆于所述易拉拉舌,以便当所述拉扣被提起时允许所述突出部刺穿所述易拉拉舌以打开所述饮料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所述饮料罐被打开后,所述拉环仍然附着于所述罐盖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当所述拉环位于所述另一个位置时,其拉扣至少覆盖所述罐体侧 壁的一部分。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 所述罐盖是圆形或近似圆形,b) 所述拉环的长度大于所述罐盖直径的6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所述罐侧壁与所述罐颈部分通过一阶梯状罐壁被连接在一起,b)当所述拉环位于所述另一个位置时,所述拉扣悬挂于所述阶梯状 罐壁。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当储存过程中以及使用所述饮料罐之前,所述锚状装置正常地位 于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立扣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当储存过程中以及使用所述饮料罐之前,所述拉环的所述相对两 端正常地4姿近于所述外围凹槽直径方向上的两端。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 所述罐盖的所述外部的边框位于一个水平面内,b) 实质上所述拉环的所有部分位于所述外部的边框所在平面的下方。
9. 一种饮料罐,包括a) —管状罐体,其包括一侧壁,b) 所述管状罐体进一步包括直径小于所述侧壁的罐颈部分,c) 一个用于从顶部密封所述侧壁的近似圆形的罐盖,且所述罐盖包 括位于偏离中心位置的锚状装置以及一外围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由一 内径和一外径确定,d) —个在所述锚状装置上的拉环,其中,所述拉环有相对两端,所 述一端接近于所述凹槽的内径,所述另一端在相对于所述拉环首次提到 的的一端相反的一点上接近于所述凹槽的内径,e) 所述拉环的所有部分实质上完全位于所述罐盖的外围凹槽的边 界内。 .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所述饮料罐被打开后,所述拉环仍然附着于所述罐盖上。
11. 一种用于饮料罐的罐盖结构,包括a) —个包含位于偏离中心位置的锚状装置的盖体,且所述盖体包括 被槽面向上的外围凹槽所确定的表面区域,以及b) —个附着于所述锚状装置上的拉环,所述拉环有相对两端,所述 拉环的一端在第一位置接近于所述外围凹槽的内径,所述拉环的另 一端在第二位置接近于所述外围凹槽的内径,其中,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在直径方向上相对,C)所述拉环的所有部分实质上位于所述罐盖的外围凹槽的边界内。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a)所述饮料罐被打开后,所述拉环仍然附着于所述罐盖上。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a)所述盖体的表面包括一个位于所述拉环一端下方的弓形凹陷部, 所述拉环一端包括一个覆盖于所述弓形凹陷部之上的向下巻曲结构,通 过其使得当所述拉环的另 一端被提起时,所述向下巻曲结构进入所述弓 形凹陷部使得所述拉环能在被施加以最小力的情况下被提起。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 a)所述弓形凹陷部的中心处较其末端处深。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罐盖,其特征在于a)所述弓形凹陷部较浅的末端并入所述盖体的平面区域。
16. —种饮料罐,包括a) —管状罐体,其包括一侧壁,b) 所述管状罐体进一步包括直径小于所述侧壁的罐颈部分,c) 一个固定于所述侧壁顶端的罐盖,其包括一刻痕区域,d) 所述罐盖包括位于非中心位置的锚状装置,e) —个附于所述罐盖上的锚状装置的拉环,所述拉环包括一个在第 一位置的可以让使用者用手指勾住施力的拉扣,所述拉扣在所述饮料罐 被打开前覆盖于所述罐盖的刻痕区域之上,f) 所述拉环包括一个在第二位置的、位于所述锚状装置与所述拉扣 之间的邻接部,通过其当使用者的手指拉所述拉扣时所述拉扣拉动所述 邻接部刺穿所述刻痕区域以开启所述饮料罐,g) 所述罐盖进一步地包括一个外围凹槽,以及h) 所述拉环包括位于所述外围凹槽的径向范围之内的外围部分。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所述饮料罐在开启后所述拉环仍附着于所述饮料罐。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饮料罐,进一步包括a) —个位于所述罐盖上的用于手指勾住的浅凹陷,其位于所述拉扣 的内侧下方,其用于帮助使用者将其手指曱^v所述罐盖的中心伸向所述 4立扣的下面。
19.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所述用于手指勾住的拉扣和所述邻接部共同确定所述拉环上的 一个新月形开口的相对的边缘区域。
20.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所述拉环包括一个具有外围部分的总体上呈环状的结构,其接近 于所述外围罐盖凹槽、且呈放射状地位于所述外围罐盖凹槽内。
21.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所述拉环包括 一 个位于所述锚状装置以及所述拉扣之间的新月 形开口。
22.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 所述罐盖包括一外围边框,以及b) 所述拉环的所有部分位于所述罐盖的边框所在的平面之下。
23.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所述突出部在所述饮料罐处于存储状态以及使用之前正常地位 于所述锚状装置与所述拉扣之间。
24. —种饮料罐,包括a) —管状罐体,其包括一侧壁,b) 所述管状罐体进一步包括直径小于所述侧壁的罐颈部分,c) 一个固定于所述侧壁顶端的罐盖,所述罐盖包括用于确定易拉拉 舌的刻痕线,d) 所述罐盖包括锚状装置,以及e) —个位于所述罐盖的锚状装置上的拉环,f) 所述拉环进一步包括一对实质上分离的新月形的开口,g) 所述两块新月形开口相对地位于所述锚状装置的两侧并且通常 相向i殳置,h) 所述罐盖进一步地包括一外围凹槽,以及i)所述拉环进一步地包括一个具有外围部分的总体上呈椭圆形的 结构,其接近于所述外围罐盖凹槽、且呈放射状地位于所述外围 罐盖凹槽内,j)所述拉环包括一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被用于当所述拉环被施力 时刺穿所述易拉拉舌以开启所述饮料罐。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所述饮料罐在开启后所述拉环仍附着于所述饮料罐。
26.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饮料罐,其特征在于a)所述突出部在所述饮料罐处于存储状态以及使用之前正常地位 于所述锚状装置与所述拉扣之间。
27. —种协助使用者开启饮料罐盖的拉环,所述类型的罐盖包括一 个易拉拉舌以及配合所述拉环的锚状装置,所述拉环包括a) —个拉扣,其包括一个金属基带以及一对通过所述金属基带被连 接为一整体的金属条,b) —个金属轭状物部分,其连接所述两块金属条的非邻接区域并保 持所述金属条稳固地连接,c) 所述轭状物部分进一步地包括一个用来接受所述罐盖上的锚状 装置的固定孔,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锚状装置和所述拉扣中间的即 时邻接的突出部片,其中,所述突出部片用于开启所述饮料罐时压 迫所述罐盖的易拉拉舌,通过其在用户拉所述拉扣时所述突出部被 驱使入所述罐盖并刺穿所述易拉拉舌。
28. —种饮料罐结构,其允许第一饮料罐堆叠于第二饮料罐之上, 其特征在于a) 所述第一饮料罐包括一侧壁以及一罐盖,且所述罐盖包括一个连 接至所述侧壁的巻边连接,且所述巻边连接以物理方式密封地连接所述 侧壁与罐盖,b) 所述第二饮料罐包括一侧壁以及一罐底,所述罐底包括一个位于 中央的凹陷的官顶状部分,所述官顶状部分被环状的余下的罐底部分所 包围,所述余下的罐底部分用于在放置饮料罐时契合所述巻边连接,C)所述第二饮料罐进一 步地包括一个包围所述环状的余下的罐底 部分的环状突出条,其中,所述突出条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饮料罐的罐底 适当地与放置于所述第二饮料罐的巻边连接上。
29. —种饮料罐结构,其允许第一饮料罐堆叠于第二饮料罐之上,其特征在于a) 所述第一饮料罐包括一侧壁以及一罐盖,且所述罐盖包括一个连 接至所述侧壁的巻边连接,且所述巻边连接以物理方式密封地连接所述 侧壁与罐盖,b) 所述第二饮料罐包括一侧壁以及一罐底,所述罐底包括一个位于 中央的凹陷的常顶状部分,所述t顶状部分被环状的余下的罐底部分所 包围,所述余下的罐底部分用于在放置饮料罐时契合所述巻边连接,c) 所述第二饮料罐进一 步地包括一 对分别位于所述环状的余下的 罐底部分相对两侧的环状的突出条,其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饮料罐的罐底 置于所述巻边连接上从而防止所述第二饮料罐在任何径向上发生相对 于所述巻边连接的不希望的移动。
30. —种饮料罐,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一密封底端和一开口顶端的 侧壁,所述侧壁的较上部分包括直径较小的罐颈部分,所述罐颈部分被 物理地密封地连接所述开口顶端,所述侧壁的较下部分的圓周要长于所 述罐颈部分的圓周。
31. —种饮料罐,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一密封底端和一开放顶端的 侧壁,所述侧壁的较上部分包括较上部分的直径较'j、的罐颈部分以及较 下部分的直径较小的罐颈部分,所述较上部分的罐颈部分通向所述侧壁 的顶端,且被物理地密封地连接所述侧壁的顶端,所述侧壁的较下部分 的圓周要长于所述罐颈部分的圆周。
全文摘要
一种饮料罐(10)包括一个具有侧壁的罐体(12)、一个具有直径缩小的罐颈部分(16)、一个闭合的罐盖(14)以及所述罐盖(14)上的锚状装置(18)。所述锚状装置(18)位于相对于所述罐盖(14)偏离中心的位置。一个拉环(20)包括一个与所述锚状装置相适应的固定孔(32)。所述拉环(20)的一端包括一个拉扣(16),另一端包括一个用于刺穿的突出部(28)。所述拉环(20)在所述锚状装置(18)上是能够转动的,因此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封闭罐盖(14)进行转动。所述拉环(20)正好与位于所述封闭罐盖(14)之上的外围凹槽(24)的相对位置相适应。
文档编号B65D21/00GK101568474SQ200780039381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6日
发明者C·常 申请人:上海精准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