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缆机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2886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裁缆机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裁缆机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纤裁缆机是通过齿轮传动将放缆装置传送过来的光纤传送至光 纤剪裁装置,这种齿轮传动方式存在的缺点是存在齿轮啮合间隙,使得裁 缆机工作噪音大、产品参数误差大、精度差、传送速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噪音 小、产品参数误差小、质量精度高且传送速度高的裁缆机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裁缆机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裁缆机的主机箱内用于传送 光纤,该传动机构与送缆主机连接,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由同步 齿带传动组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所述同步齿带传动组包括横向穿设在主机箱内垂直固定板上并相互平行 设置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以及分别固套在所述第一 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一端并同设在固定板一侧的主动轮、 上传动轮、下传动轮和从动轮以及环形第一同步齿带和环形第二同步齿带, 其中,所述主动轮与送缆主机以第一转轴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设置 在第一转轴左侧,第一同步齿带内齿分别与上传动轮和主动轮外表面贴合, 上传动轮通过第一同步齿带与主动轮同向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设置在位
于第二转轴正下方的第三转轴的左下侧,第二同步齿带内齿分别与从动轮和
主动轮外表面贴合,从动轮通过第二同歩齿带与主动轮同向传动连接;所述 第二同步齿带下边外齿紧贴下传动轮上表面前行,下传动轮通过第二同步齿带与主动轮反向传动连接;位于固定板另一侧的第二转轴另一端和第三转轴 另一端分别固设有上压轮和下压轮,所述上压轮和下压轮均为PU材料制成, 上压轮和下压轮相互压紧通过摩擦力将置于两者之间的光纤传送至主机箱内 的剪裁装置。
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两者另一端端部通过一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中 部与主机箱内压轮汽缸连杆连接,第二转轴通过压轮汽缸连杆带动可在设置 在固定板上的穿套孔内上下摆动。
所述第一同步齿带为T5单面齿同步皮带。 所述第二同步齿带为T5双面齿同步皮带。
所述第四转轴通过可调螺钉可左右调整其在固定板上的位置用于调整第 二同步齿带的松紧度。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这种裁缆机传动机构通过采用
同步齿带传动组传送光纤,使得光纤传动相比现有技术噪音小,产品参数误 差小、质量精度高且传送速度快。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裁缆机主机箱内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裁缆机主机箱内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裁缆机主机箱内结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同步齿带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同步齿带横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裁缆机的主机工作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l、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裁缆机传动机构,设置 在裁缆机的主机箱内用于传送光纤118,该传动机构与送缆主机连接,传动机构由同步齿带传动组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同步齿带传动组包括横向穿设在主机箱内垂直固定
板101上并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108、第二转轴109、第三转轴110和第四转轴111以及分别固套在第一转轴108、第二转轴109、第三转轴110和第四转轴111 一端并同设在固定板101 —侧的主动轮102、上传动轮103、下传动轮104和从动轮105以及环形第一同步齿带106和环形第二同步齿带107,其中,主动轮102与送缆主机以第一转轴108同轴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09设置在第一转轴108左侧,第一同步齿带106内齿分别与上传动轮103和主动轮102外表面贴合实现上传动轮103与主动轮102同向传动连接;第四转轴111设置在位于第二转轴109正下方的第三转轴110的左下侧,第二同步齿带107内齿分别与从动轮105和主动轮102外表面贴合实现从动轮105与主动轮102同向传动连接;第二同步齿带107下边外齿紧贴下传动轮104上表面前行实现下传动轮104与主动轮102反向传动连接;位于固定板101另一侧的第二转轴109另一端和第三转轴110另一端分别固设有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该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均采用PU (聚氨酯)材料制成。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相互压紧通过摩擦力将放置在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之间的光纤118传送至主机箱内的剪裁装置114。从动轮105的作用是用于拉紧第二同步齿带107防止第二同步齿带107松动,同时使上传动轮103与下传动轮104反向转动而带动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反向转动,并通过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之间的摩擦力带动光纤118向前运动达到传送光纤118的目的。更进一歩的,第四转轴111通过设置在固定板101上的可调螺钉可左右调整第四转轴111在固定板101上的位置,从而通过从动轮105调整第二同步齿带107的松紧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08和第二转轴109两者另一端端部通过一连接片119连接,该连接片119中部与主机箱内压轮汽缸连杆115连接,第二转轴109通过压轮汽缸连杆115带动可在设于固定板101上的穿套孔112内上下摆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第一同步齿带106为T5单面齿同步皮带;第二同步齿带107为T5双面齿同步皮带。采用这种带齿结构的皮带传动可以实现主动轮102与上传动轮103、主动轮102与下传动轮104之间的动力同步传动而不会产生皮带打滑现象,而且相比齿轮传动采用同步齿带传动噪音小,传动速度由原来的1. 3米/秒提高到现在的3米/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光纤裁缆机,是由主机和分别放置于主机两侧的放线装置、收线装置构成,在主机内部设有PLC控制模块、剪裁装置114、电磁阀和压轮汽缸等。由PLC控制模块控制,使压轮汽缸连杆115位于上止点位置,即让第二转轴109位于固定板101穿套孔112的上端,此时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分开,采用手动操作,将放缆装置中的光纤118头牵引至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之间并牵出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之外,然后通过PLC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而控制压轮汽缸动作,使压轮汽缸连杆115运动至下止点位置,即让第二转轴109位于固定板101穿套孔112的下端,此时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紧密贴合夹紧置于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之间的光纤118,然后通过PLC控制模块控制送缆电机使其运转,从而带动主动轮102转动,主动轮102通过第一同步齿带106将动力传递给上传动轮103,通过第二同步齿带107将动力传递给下传动轮104和从动轮105,上传动轮103与下传动轮104分别带动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转动并实现上压轮116与下压轮117反向转动,依靠上压轮116和下压轮117之间的摩擦力而将光纤118向前传送给光纤剪裁装置114。根据需要,可调整固定板101上的可调螺钉而调整第四转轴111在固定板101上的左右位置,从而通过从动轮105调整第二同步齿带107的松紧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裁缆机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在裁缆机的主机箱内用于传送光纤,该传动机构与送缆主机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由同步齿带传动组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裁缆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齿带 传动组包括横向穿设在主机箱内垂直固定板上并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以及分别固套在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 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一端并同设在固定板一侧的主动轮、上传动轮、下传动 轮和从动轮以及环形第一同步齿带和环形第二同步齿带,其中,所述主动轮与送缆主机以第一转轴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第一转轴左侧,第一同步齿带内齿分别与上传动轮 和主动轮外表面贴合,上传动轮通过第一同步齿带与主动轮同向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设置在位于第二转轴正下方的第三转轴的左下侧,第二同 步齿带内齿分别与从动轮和主动轮外表面贴合,从动轮通过第二同步齿带与 主动轮同向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齿带下边外齿紧贴下传动轮上表面前行,下传动轮通过第 二同步齿带与主动轮反向传动连接;位于固定板另一侧的第二转轴另一端和第三转轴另一端分别固设有上压 轮和下压轮,所述上压轮和下压轮均为PU材料制成,上压轮和下压轮相互压 紧通过摩擦力将置于两者之间的光纤传送至主机箱内的剪裁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裁缆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转轴和第 二转轴两者另一端端部通过一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中部与主机箱内压轮 汽缸连杆连接,第二转轴通过压轮汽缸连杆带动可在设于固定板上的穿套孔 内上下摆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裁缆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歩 齿带为T5单面齿同步皮带。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裁缆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齿带为T5双面齿同步皮带。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裁缆机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转轴 通过可调螺钉可左右调整其在固定板上的位置用于调整第二同步齿带的松紧 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裁缆机传动机构,其设置在裁缆机的主机箱内用于传送光缆,该传动机构与送缆主机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由同步齿带传动组构成。这种裁缆机传动机构通过采用同步齿带传动组传送光纤,使得光纤传动相比现有技术噪音小,产品参数误差小、质量精度高且传送速度快。
文档编号B65H51/10GK201428786SQ20092013460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5日
发明者黄超凡 申请人:黄超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