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变柔度的输送带和构造该输送带的方法

文档序号:434055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可变柔度的输送带和构造该输送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送带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输送带,其中在输送带的整个宽 度上关注柔度,并且可特别用于当形成带管时边缘重叠的管输送带。
背景技术
对于还被称为软管型带输送器的管式输送器,或管输送器,机械机构可被用于将 输送器形成在输送区域中的封闭管中。输送区域是装载区域下游和卸载区域上游的区域。 在使用这些类型的输送器时,使这些带在整个使用中保持闭合是困难的。现有技术具有钢 线或其它加强件,例如整个带上的织物。这样,使得带需要被弯曲得足以重叠用于密封时, 柔性是个问题。其它类型的输送带中,为了将材料保持在输送带中,并且将输送带在带的整个长 度上保持在适当位置上,在宽度方向上的柔性也是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期望一种构造输送带的方法,其在带的宽度上允许区域特定柔性变化,同时保持 制造简单和使费用最小化。该结构应该还允许在管式输送带上进行良好密封。并且,期望 一种管状输送带,其在水平和竖直弯曲期间抗扭曲。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管状输送带组件的剖视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管状输送带的剖视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输送带的剖视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输送带的剖视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管状输送带的等距视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输送带的剖视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管状输送带的剖视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具有不同密度的织物的剖视图。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纺织品纤维规格的样本。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各方面示出在图1-5中,图1-5不是按比例画出的,图中类似的部件被类 似的数字标出。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用于输送带系统20的输送带10具有宽度12和长度 14,以及纵向中心线16。输送带宽度12由四个区域构成重叠区域30、第一柔性区域40、第二柔性区域42 和载荷区域50。输送带10具有第一纵向边缘32和相对的第二纵向边缘34,在使用时,第 一端32和第二端34重叠,以形成重叠区域30,因此将带10形成为管状形状。输送带还具3有至少一个织物层60。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织物层60具有与带长度14对应的长度61和与带宽度12 对应的宽度62。织物层具有沿带的宽度62改变的密度。载荷区域50在带的长度上关于带纵向中心线16被均勻定位。第一柔性区域40被定位在第一纵向边缘32和载荷区域50之间,第二柔性区域42 被定位在第二纵向边缘34和载荷区域50之间。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织物层60在第一纵向边缘32和第二纵向边缘34以及载荷 区域50中具有较高密度(较高密度区68),织物层60在第一柔性区域40和第二柔性区域 42中具有较低密度(较低密度区63)。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第一柔性区域40和第二柔性区域42每个跨越带宽度12的 10%至30%之间。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每个柔性区域可为(带宽度12的)5%至35%, 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个柔性区域可为(带宽度12的)15%至25%。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重叠区域30具有宽度36,重叠区域宽度36在带宽度12的 5%至10%之间。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重叠区域可在带宽度的10%至20%之间。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载荷区域50跨越带宽度12的65%至80%之间。在本发明 的另一实施例中,载荷区域可跨越带宽度的50%至85%之间。织物层60的密度可由于织纹的改变而改变。织物层60的密度可由于织物每英寸 经纱数(印i)的改变而改变。沿带的宽度改变的密度还可通过在不同的区域放置多层织物 来实现。例如,带的整个宽度可具有1个织物层60,而另外的织物层65仅在非柔性区域中。通过改变织物宽度上的织物编织的epi,带结构可通过之前使用的简单构造技术 实现期望的柔性区域。带10具有内表面17和外表面18,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带10包括在外表面18上 的外织物加强层7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外织物加强层70覆盖重叠区域30、第一柔 性区域40和第二柔性区域42和载荷区域50。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带在形成时的直径80等 于或小于250mm时,外织物加强层70覆盖第一柔性区域40和第二柔性区域42和载荷区域 50,但不覆盖重叠区域30。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带在形成时的直径80等于或小于250mm时, 外织物加强层70部分地覆盖第一柔性区域40和第二柔性区域42,并覆盖载荷区域50,但 不覆盖重叠区域30。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当直径80大于250mm时,带10还包括在内表面17上的内 织物加强层72,其中该内织物加强层72覆盖第一柔性区域40和第二柔性区域42和载荷区 域50。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当直径80大于250mm时,带10还包括在内表面17上的内织 物加强层72,其中内织物加强层72部分地覆盖第一柔性区域40和第二柔性区域42,并覆 盖载荷区域50。织物加强层70和/或72覆盖的量可根据情况调节,以便调节带的整体刚 度以适应不同的操作条件,例如管状形状的最终直径80和/或在输送系统中的弯曲的数量 和紧密度。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第一纵向边缘32和第二纵向边缘34中的织物层密度在密 度和宽度上相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纵向边缘32和第二纵向边缘34中的织物 层密度在密度或宽度上不相等。已经针对管状输送带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还可被应用于其它输送带。在关注宽度方向上的柔度的任何输送带中,上述的织物(由于织物的宽度上的印i织 纹而不同的密度)可被设计和使用以简化这些带的结构。之前,制造中可能有多得多的步 骤,例如在整个构造中层叠很多不同尺寸的织物。这不仅更为劳动密集,而且可能导致质量 下降,因为层可能会沿带的长度偏移。这种偏移随后可导致柔性区域偏移,因此导致带不适 当地磨损,或者偏移出来而不与带路径对齐。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管状输送带系统的输送带,其中所述输送带具有宽度和长度,以及纵向中 心线,所述输送带包括第一纵向边缘,和相对的第二纵向边缘,其中在使用期间,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重 叠,以形成重叠区域,从而将所述带形成管状形状;载荷区域,其中所述载荷区域在所述带的整个长度上关于所述带纵向中心线被均勻地 定位;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区域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纵向边缘和 所述载荷区域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柔性区域被定位在所述第二纵向边缘和所述载荷区域之 间;至少一个织物层,具有与所述输送带宽度对应的宽度,并具有与所述输送带长度对应 的长度,其中所述织物层具有在所述织物层宽度上改变的密度;并且其中所述织物层在所述第一纵向边缘和第二纵向边缘以及所述载荷区域中具有较高 密度,而所述织物层在所述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中具有较低密度。
2.一种输送带,其中所述输送带具有宽度和长度,以及纵向中心线,所述输送带包括第一纵向边缘,和相对的第二纵向边缘;载荷区域,其中所述载荷区域在所述带的整个长度上关于所述带纵向中心线被均勻地 定位;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区域被定位在所述第一纵向边缘和 所述载荷区域之间,并且所述第二柔性区域被定位在所述第二纵向边缘和所述载荷区域之 间;至少一个织物层,具有与所述输送带宽度对应的宽度,并具有与所述输送带长度对应 的长度,其中所述织物层具有在所述织物层宽度上改变的密度;并且其中所述织物层在所述第一纵向边缘和第二纵向边缘以及所述载荷区域中具有较高 密度,所述织物层在所述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中具有较低密度。
3.—种构造具有长度和宽度的输送带的方法,其中所述输送带需要沿所述输送带的所 述宽度改变的至少一个较高柔性的区域和至少一个较低柔性的区域,所述方法包括编织具有与所述输送带的长度和宽度对应的长度和宽度的织物,带有织纹,使得所述 织物具有与所述输送带中的期望区域对应的至少一个较高柔性的区域和一个较低柔性的 区域;和使用标准材料构造所述输送带,所述织物作为织物层。
4.一种构造具有长度和宽度的输送带的方法,其中所述输送带需要沿所述输送带的所 述宽度改变的至少一个较高柔性的区域和至少一个较低柔性的区域,所述方法包括编织具有与所述输送带的长度和宽度对应的长度和宽度的织物,使得所述织物具有与 所述输送带中的期望区域对应的至少一个较高密度的区域和一个较低密度的区域;和使用标准材料构造所述输送带,所述织物作为织物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密度变化通过改变所述织物的宽 度上的每英寸经纱数来实现。
全文摘要
一种输送带具有宽度和长度,以及纵向中心线,还具有第一纵向边缘,和相对的第二纵向边缘和载荷区域。载荷区域在所述带的整个长度上关于所述带纵向中心线被均匀地定位。输送带还具有第一柔性区域和第二柔性区域,其中第一柔性区域被定位在第一纵向边缘和载荷区域之间,第二柔性区域被定位在第二纵向边缘和载荷区域之间。输送带还包括至少一个织物层,具有与输送带宽度对应的宽度,并具有与输送带长度对应的长度,其中织物层具有在织物层宽度上改变的密度;并且其中织物层在第一和第二纵向边缘以及载荷区域中具有比在第一和第二柔性区域中更高的密度。
文档编号B65G15/30GK102040074SQ20101050814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9日
发明者T·D·格雷伯, W·J·比卢普斯 申请人:维扬斯科技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