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纱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566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纱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管,特别是一种安装在纺织设备锭子上用于收卷纱线的新型纱管,属于纺织设备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纱管,其结构非常简单,通常为一个无边筒管,管体表面也相对平滑,在收卷纱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纱线收卷不紧现象,特别是在收卷单纱的时候,由于单纱的断面为一个固定的圆型状,其纱线彼此组叠接触面只是单点,产生的固持力较差,单纱极难收卷固在纱管上,而且收卷纱线过程中不能收卷的太满,太满了容易使纱管两端的纱线从纱管上滑脱,造成乱纱。以上现象都会影响到后序的加工,使得纱线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较低,产量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收卷纱线过程中,容易收卷纱线、纱线收卷紧凑、不易乱纱的新型纱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纱管,包含管体;所述管体由中间自两端管体直径逐渐变大;所述管体上间隔相等的设有凹槽;所述管体的下端设有底座;所述管体的上端设有端盖;所述底座、端盖的直径大于管体的端部直径。优选的,所述端盖上端到底座的下端间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安装在纺织设备的锭子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纱管,由于管体由中间自两端管体直径逐渐变大,且管体上间隔相等的设有凹槽,使得纱线在收卷过程中更容易收卷,收卷的纱线更见紧凑;又由于管体上间隔相等的设有凹槽,所述管体的下端设有底座,使得纱线在收卷过程中不会因太满了容易使纱管两端的纱线从纱管上滑脱。本实用新型纺织了纱线收卷过程中的落纱、乱纱现象,使得纱线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增加了,产量提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纱管的立体图;其中1、管体;2、凹槽;3、底座;4、端盖;5、定位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
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纱管,包含管体1 ;所述管体1由中间自两端管体直径逐渐变大;所述管体1上间隔相等的设有凹槽2 ;所述管体1的下端设有底座3 ;所述管体1的上端设有端盖4 ;所述底座3、端盖4的直径大于管体的端部直径;所述端盖4上端到底座3的下端间设有定位通孔5 ;所述定位通孔安装在纺织设备的锭子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纱管,由于管体由中间自两端管体直径逐渐变大,且管体上间隔相等的设有凹槽,使得纱线在收卷过程中更容易收卷,收卷的纱线更见紧凑;又由于管体上间隔相等的设有凹槽,所述管体的下端设有底座,使得纱线在收卷过程中不会因太满了容易使纱管两端的纱线从纱管上滑脱。本实用新型纺织了纱线收卷过程中的落纱、乱纱现象,使得纱线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增加了,产量提高。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或任何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平板的移动方式,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纱管,包含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由中间自两端管体直径逐渐变大; 所述管体上间隔相等的设有凹槽;所述管体的下端设有底座;所述管体的上端设有端盖; 所述底座、端盖的直径大于管体的端部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纱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上端到底座的下端间设有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安装在纺织设备的锭子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纱管,包含管体;所述管体由中间自两端管体直径逐渐变大;所述管体上间隔相等的设有凹槽;所述管体的下端设有底座;所述管体的上端设有端盖;所述底座、端盖的直径大于管体的端部直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纱管,由于管体由中间自两端管体直径逐渐变大,且管体上间隔相等的设有凹槽,使得纱线在收卷过程中更容易收卷,收卷的纱线更见紧凑;又由于管体上间隔相等的设有凹槽,所述管体的下端设有底座,使得纱线在收卷过程中不会因太满了容易使纱管两端的纱线从纱管上滑脱。本实用新型纺织了纱线收卷过程中的落纱、乱纱现象,使得纱线加工设备的生产效率增加了,产量提高。
文档编号B65H75/26GK202214101SQ201120281870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浦火荣 申请人:苏州市富艺纺织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