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919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该集装箱包括用于支承卷筒的斜槽(1),斜槽包括底部(13)、下壁区(11)和上壁区(12)、以及用于支承斜槽的支承框架(29)。为了让集装箱适合各种目的,允许不仅卷筒的不同种类的货物被运输,其包括斜槽(1)的两侧兼有的水平支承平面(9)、通过放置在支承平面(9)上的楔形的支承构件(10)的第一支承面(14)形成上壁区(12),当支承构件在第一使用位置中时抵靠支承平面(9)布置的支承构件(10)的第二支承表面(15);枢转机构(28)允许支承构件(10)以关于斜槽的支承框架(29)转动从而使得支承构件的第一支承表面(14)抵靠斜槽(1)的下壁区(11)安置、并且支承构件的第二支承表面(15)在与支承平面(9)同样高度水平上安置,以便形成均匀的负载平面并且将支承构件放置于第二使用位置,该枢转机构(28)包括两个枢轴(22和23),其中第一枢轴(23)位于支承构件(10)中并且第二枢轴(22)在支承平台(9)的下方与支撑平台相隔距离(B),枢转臂(24)将第一枢轴(23)连接至第二枢轴(22)。
【专利说明】集装箱
【背景技术】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container),该集装箱包括用于支承例如卷筒和管材的圆柱形物体的斜槽(chute),该斜槽包括底部和壁结构,所述壁结构从斜槽的底部在其两侧向上和向外延伸并且在斜槽的两侧由两部分组成,该壁结构具有下壁区和作为下壁区的延伸部分的上壁区,以及用于支承斜槽的支承框架。
[0002]这种类型的集装箱在专利申请W02009/118459A1中已知。本领域现有集装箱的问题是不适合运送圆柱形货物以外的物品。当用于从A点向B点运送圆柱形物品时,圆柱形物品在B点卸载,集装箱对于连续的运送没有用处,除非其他圆柱形物体要被从B点运送。因此,从B点返回的集装箱通常是空的,直至在具有圆柱形货物的A点(或某些其他点)再次
重新装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的集装箱,该集装箱可以容易地修改成适应运送圆柱形物品或理论上任何其他物品。集装箱允许圆柱形物品被运送至目的地并理论上在返回的途中运送任何货物,反之亦然。集装箱甚至能同时运送圆柱形货物和其他货物。
[0004]本发明的集装箱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1中的公开被限定。
[0005]优选地,在楔形支承构件的尖端部处具有第一枢轴,并且在接近下壁区的顶边缘、位于下壁区的表面下方处具有第二枢轴。这种类型的布置使得支承构件能够以这种方式确定尺寸:下壁区和上壁区之间的距离,即,过渡区,可以设计成小的并且斜槽尽可能的均匀/均质,当支承构件在第一使用位置中且当作斜槽的上壁区使用时没有宽的干涉过渡或不连续。
[0006]支承构件的端部两侧均优选地具有枢转机构,因为这种类型的枢转增加了结构的坚固性。
[0007]支承构件优选地具有布置成当支承构件在第二使用位置时放置于斜槽的底部的第三支承表面。支承构件抵靠斜槽底部的放置被极力推荐,因为斜槽的底部易于使其结构性地强壮。
[0008]集装箱优选地包括互相间隔一定距离的多个支承构件,它们的两端均有枢转机构,支承构件的端部还可以优选地成形为止动装置以便防止圆柱形物体在斜槽的纵向方向上滑动。由于具有多个支承构件,集装箱提供非常多的修改选择,支承构件的重量保持相对较低,这使得支承构件易于手动旋转。推荐避免卷筒和滚筒在斜槽中滑动,因为滑动导致在结构上发生高的冲击负载。当支承构件被转到下方,其侧面被当作卷筒或滚筒的止动装置使用。当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受到高的加速力时卷筒滑动和移动的风险上升。
[0009]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的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
[0010]本发明的集装箱的主要优势是其对各种实施例的适应能力以及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极度简单:其不仅适合运送圆形货物,而且适合运送其他类型的负载。此外,当运输重的卷筒时,质量中心是低的。具有两个枢轴和连接两个枢轴的枢转臂的枢转机构使得能够形成均匀的斜槽,其中枢转机构不从斜槽突出。这种突出可能在装载或运输过程中形成障碍并因此造成损坏。此外,枢转机构允许斜槽具有增加摩擦的材料,目的是改善与需要运送的圆柱形物体之间的摩擦并避免对货物的破坏,没有增加摩擦的材料会导致当集装箱用于运输非圆柱形的物体和当支承构件转动到它们与水平支承平面一起形成均匀的负载平面时对枢转机构产生高的负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本发明现将通过两个实施例和参考附图的方式被更详细地描述,其中:
[0012]图1从一个端部示出了集装箱;
[0013]图2示出了图1的集装箱沿图1的剖面线I1-1I切开;
[0014]图3至6示出了处于第一使用位置的集装箱的中心操作机构;
[0015]图7至10示出了处于第二使用位置的集装箱的中心操作机构;
[0016]图11至18示出了处于不同的使用位置的集装箱的中心操作机构的设置(比较图3至6和图7至9中的使用位置);
[0017]图19是图13的放大视图并且旨在更详细地示出集装箱的中心操作机构及其结构;和
[0018]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包括与图1至19中的方案相似的操作机构。【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是端部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集装箱,图2是侧视图,示出了沿图1的剖面线I1-1I切开的图1的集装箱。集装箱的尺寸对应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的尺寸。因此集装箱的宽度是8英尺并且集装箱的高度是大约8.5英尺。
[0020]集装箱包括在其纵向方向上的斜槽1,其中三个卷筒2装载至斜槽中。所述卷筒是钢卷筒,但它们可以是纸卷筒或其他圆柱形物体例如管材。在集装箱的一端具有板材负载3 (见图2)。集装箱中包括的操作机构允许为斜槽I选择所需长度。在图2中斜槽I的长度已经被设置成等于大约三个卷筒,斜槽被充填至接近其一个端部,楔形支承构件10属于操作机构。支承零件的结构和操作在下面描述。支承构件10可以被认为包括三个主要表面和两个末端,它们形成支承构件的各个侧面。
[0021]集装箱可以通过在一端或两端提供的装载门4或通过集装箱的顶结构5装载。因此集装箱的顶结构5能够被打开。顶结构形成集装箱的顶部平面。
[0022]集装箱底部6的所有角落具有用于将集装箱紧固至运输车辆例如火车、船或卡车(未显示)的紧固装置7。推荐将常规地用于在集装箱中以便将集装箱紧固至车辆的平台或底部的装置用作紧固装置7。顶结构5的角落具有对应的紧固装置8。相似地,允许一个集装箱在另一个集装箱上装载的本领域现有技术的集装箱紧固装置被推荐用作紧固装置8。
[0023]在图2中,板材负载3被堆在集装箱的负载平面的顶部。
[0024]图1示出了斜槽I由底部13和从底部的两侧从底部向上延伸的下壁区11和上壁区12形成。上壁区12形成下壁区11的延伸部分。上壁区12形成为下壁区11的延伸。上壁区12成形为楔形支承构件10的支承表面14。支承构件10的下表面15由斜槽I的两侧上均有的水平支承平面9支承。卷筒2放置成抵靠下壁区11的上部区域。然而,需要上壁区12以阻止卷筒在运输过程中飘移至集装箱的支承平面9,这可以轻易地导致卷筒穿透集装箱的侧壁或者使下面的集装箱和车辆例如轨道运输车落在其侧面。尽管图中未显示,可理解的是卷筒2抵靠上壁区12放置。后者是在运输大的卷筒时可能发生的情况。
[0025]图2示出了每个卷筒2通过每一侧上的两个支承构件被支承,因此每个卷筒通过总共四个支承构件被支承。支承构件10由虚线示出。在板材负载3下面的支承构件10,全部3+3=6个,已经转动至允许板材负载3 (或某些其他负载)可以被放置在负载平面上的位置。支承构件的转动通过枢转机构实现,这在图2中通过参考标记28大致说明。
[0026]图3至6示出了卷筒2如何在斜槽中被支承。为简要起见,图3至6仅示出集装箱斜槽I的长度的一部分。图4是根据图3的操作机构和卷筒2的正视图,图5是侧视图而图6是俯视图。在图3至6中,支承构件10处于第一使用位置,支承构件的支承表面14形成斜槽的上壁区12。图3和4示出了支承构件10的支承表面14的下边缘16设置成接近斜槽的下壁区11的顶边缘17,以及支承平面9的高度位置设置于顶边缘17和下边缘16处。因为在下边缘16和顶边缘17之间没有宽和深的不连续,从斜槽I给卷筒2的支承是均衡的,甚至当卷筒暂时地例如在海上运输期间在斜槽I中向上偏移。在图3至6中支承平面9不作为实际的负载平面使用,而是作为支承构件10的支承表面15所抵靠的支承平面。
[0027]图7至10示出了支承构件10如何充填并覆盖斜槽。在图7至10中支承构件10已经被转动向下,它们的第一支承表面14抵靠斜槽的下壁区11放置并且支承构件10的相对短的支承表面18抵靠斜槽底部13放置。有可能具有仅抵靠斜槽的支承表面18或支承表面14放置的支承构件,但推荐提供具有通过斜槽的下壁区和斜槽底部13形成的大的支承表面的支承构件。
[0028]支承构件10是易于安装在图7至10所示位置内的,因为枢转机构28将支承构件10连接至斜槽的支承框架29。支承构件10的枢转机构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支承框架29的结构在图中未详细显示,因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是不需要特别费力地实现。当然,支承框架29必须足够坚固以便能够支承斜槽和其中放置的货物。支承框架29优选地很坚固以至于允许集装箱装满重的卷筒或其他货物而被起重机提升。
[0029]当支承构件10被转向图7和8所示位置时,它们的支承表面15设置成与支承平面9相同的高度水平。因此,支承构件10和支承平面9形成了均匀的负载平面,各种类型的货物(即通常在集装箱中运输的货物)被装载其上。如图7和10所示,在相邻的支承构件之间几乎没有缝隙但支承表面15在斜槽的纵向方向上继续,形成连续的支承表面。
[0030]图11至16示出了属于操作机构的支承构件10如何从图3至6所示的第一使用位置转动至图7至10所示的第二使用位置。
[0031]图11和12中,一个支承构件10已经被向上提升使得其支承表面15关于支承平面9大约35度角。在图13和14中该角度是大约120度,在图15至17中是180度,支承表面15与支承平面9处于相同水平。当图15至17的处于上部位置的全部支承构件被转动向下,则达到了图7至10中所示的情况。
[0032]支承构件10是用手转动的。为了辅助转动,全部的一或可能地仅部分的一支承构件10的支承表面15和14可以具有开口 21,见图14和16和17,开口(未示出)还可以在支承构件表面20中提供(见图15中的表面20)。开口 21允许被保持以提升支承构件10。[0033]在图19中,与斜槽I关联的操作机构比上面更详细地示出。支承构件10的端部的两侧均通过具有两个枢轴22、23的枢转机构28被铰接至支承框架。枢轴22、23互相间隔距离SI并通过枢转臂24连接。枢轴22、23之间的距离SI超过了第二枢轴22与下壁区11的顶边缘17之间的距离。距离SI优选地是10至20mm。枢轴22被链接至斜槽的支承框架29,枢轴23被放置于或非常接近支承构件的尖端部25 (更接近下壁区11的顶边缘17的支承构件尖端部)。枢轴22在支承平面9的下方,与支承平面相隔距离B。枢轴22优选地是在集装箱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条形(见图17中的参考标识31),枢转臂24具有开口以作为条部31的支座(见图17)。距离B优选地是5至10mm。枢轴23优选地是从支承构件10的一个端部向其另一端部延伸的条部(见图17中的参考标识32)。条部32 (见图17)已经在支承构件的端部被焊接至枢转臂24,支承构件的尖部25在其端部具有开口以作为条部32的支座。焊接至枢转臂24并将枢转臂连接的这种类型的条部32使枢转机构28稳定并极大地辅助了支承构件10向所需的使用位置转动。支承构件的支承表面15具有40至50cm的长度LI,优选地是大约45cm。斜槽具有30至40度的角度α,优选地是大约35度。在更广泛的应用中该角度可以是25至45度。这个范围之外可能导致斜槽不能很好地支承卷筒。支承表面9具有大约40至50cm的高度H,S卩,与底部6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是大约45cm。在更广泛的应用中与底部6之间的该距离H可以是25至50cm。与斜槽的下壁区的高度L3对应的支承构件10的表面20的高度L2是15至30cm。从端部可见,支承构件10具有直角三角形的形状,该三角形中最小的角度对应斜槽的倾斜度(即,大约35度)。给出的尺寸和数值是基于8英尺的集装箱宽度的,即,大约2.4m。
[0034]本发明的操作机构的不同零件的尺寸和布置允许当支承构件在其第一使用位置时支承构件10的支承表面14的下边缘16 (即接近支承构件的尖端部25并形成斜槽的部分)设置成接近下壁区11的顶边缘17,使得在顶边缘17和下边缘16之间的点Pl处没有有害的不连续。
[0035]本发明的布置还允许支承构件10的尖端部25被转动至下壁区11的顶边缘17上并超过它,而尖端部25在点Pl处不接触壁区11的顶边缘17,这将避免尖部25转动超过顶边缘。
[0036]由于本发明的布置,被转动向下的两个对向的支承构件10的支承表面15之间不存在有害的缝隙;见图8中的箭头19,示出了无害的极度小的缝隙。可以说实际操作中对向的支承表面15形成均匀的负载表面或负载表面区域。
[0037]由于本发明的布置,在被转动向下的支承构件10和下壁区11的顶边缘17之间的点P2处不存在有害的不连续;见图8中的箭头26。
[0038]由于本发明的枢转机构和布置,当支承构件10位于形成负载平面的一部分(参见图8)的第二使用位置时,没有枢转机构的部件(枢轴22、23或与枢轴连接的枢转臂24)到达负载平面的表面的上方。此外,由于本发明的枢转机构和布置,当支承构件10位于形成斜槽的一部分(参见图4)的第一使用位置时,没有枢转机构的部件(枢轴22、23或与枢轴连接的枢转臂24)到达由斜槽的倾斜的壁区11、12形成的支承表面的上方。
[0039]集装箱的斜槽I和支承构件10是用钢制成的。用钢制成的卷筒2与钢之间具有低的摩擦力。因此,推荐在斜槽的下壁区11或上壁区12的顶部一或在下壁区和上壁区两者兼有的顶部上一布置弹性体的层(例如橡胶层或橡胶涂层)。为简要起见,弹性体的层仅在图12中稍微更详细地示出,其中参考标识33示出了铺在下壁区11的顶部上的弹性体层以及参考标识34示出了铺在上壁区12的顶部上的弹性体层,即,支承构件10的支承表面
14。弹性体层33、34增加了斜槽I与被运送的货物之间的摩擦力,这降低了运输过程中货物在斜槽的纵向方向上滑动的趋势。弹性体层的又一优势是吸收负载被放置到斜槽I上时可能导致的冲击。枢轴22和23以及将它们相互连接的枢转臂24允许铺在支承构件10的支承表面14和壁区11的顶部上的弹性体层33、34被相互抵靠着平行地放置于图8中所示的位置(支承构件10已经被转动抵靠壁区),而枢轴22、23在将货物装载至支承表面15上的过程中没有受到高的扭转负载。
[0040]图2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集装箱包括位于横向于集装箱的纵向方向的三个斜槽。与图2相似,集装箱是标准尺寸的集装箱并且在其角落包括紧固布置以允许集装箱被紧固至平台和在其顶部接收另一集装箱。图20的集装箱具有四个卷筒2’:在斜槽la’中一个接着另一个的两个卷筒以及斜槽lb’中一个接着另一个的两个卷筒。集装箱的左手侧端部具有装载于负载平面上的板材负载3’以及板材负载的顶部上的另一负载30’。图20中集装箱的支承构件10’与图2中的支承构件10功能性地和结构性地相似。图20中的集装箱包括在集装箱的纵向方向上提供的装载门(未示出)。
[0041]本发明通过仅用两个示例的方式在上面描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细节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例如支承构件10、10’的数量可以变化。本发明与集装箱的斜槽关联的操作机构的尺寸可以变化至一定程度,但是不能变化太多,因为否则不能获得本发明的全部优势。本发明的尺寸具体地允许获得上面确定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本发明的尺寸是重要的。集装箱不需要是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如所公开的,而可以是例如40或45英尺的标准集装箱。集装箱不需要是8英尺宽,而其宽度可以对应已知集装箱的宽度例如货盘宽度的(pallet-wide)集装箱,该宽度稍微大于8英尺且是约
2.5至2.6m。集装箱不需要是8.5英尺高,作为高立方体集装箱的已知集装箱具有9.5英尺或约2.9m的高度是可能的。全部这些标准集装箱允许实现本发明的优势。至于修改的可能性,应注意的是集装箱的顶部不需要是可拆卸的,尽管从集装箱的装载方面看这被极力推荐。集装箱自然地适合运输不仅卷筒而且也包括其他类型的圆柱形负载例如纸卷、管材或圆条。
【权利要求】
1.一种集装箱,包括用于支承例如卷筒(2、2’)和管材的圆柱形物体的斜槽(l、la’、lb’),所述斜槽包括底部(13)、壁结构和用于支承斜槽的支承框架(29、29’),所述壁结构从斜槽的底部(13)在其两侧向上并向外延伸并且在斜槽的两侧由两部分组成,所述壁结构包括下壁区(11)和作为下壁区的延伸部分的上壁区(12),所述集装箱在斜槽(I)的两侧均包括水平支承平面(9、9’),其在集装箱中的高度位置设置于下壁区(11)的顶边缘(17)和上壁区(12)的下边缘(16),由楔形支承构件(10、10’)的第一支承表面(14)形成的每个上壁区(12)设置在支承平面(9、9’)上,当支承构件在第一使用位置时支承构件(10、10’)的第二支承表面(15)抵靠支承平面(9、9’)放置,支承构件(10、10’)可通过枢转机构(28)关于斜槽的支承框架(29、29’)转动使得支承构件的第一支承表面(14)抵靠斜槽(I)的下壁区(11)放置,并且支承构件的第二支承表面(15)放置成与支承平面(9、9’)具有相同的高度水平从而形成均匀的负载平面而且从而将支承构件放置于第二使用位置,枢转机构(28)包括两个枢轴(22和23、23’),其中第一枢轴(23、23’)在支承构件(10、10’)中,第二枢轴(22)在支承平面(9、9’ )下方与支承平面相隔一距离(B),枢转臂(24)将第一枢轴(23)连接至第二枢轴(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23)位于所述支承构件(10、10’)的尖端部(25),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第二枢轴(22)接近下壁区(11)的顶边缘(17 ),位于由下壁区(11)形成的支承表面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 求1或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机构(28)设置在所述支承构件(10、10’)的两个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10、10’)包括第三支承表面(18),所述第三支承表面(18)布置成当支承构件位于第二使用位置时被集装箱Cl)的底部(13)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槽的壁结构与水平面具有30至40度的角度(α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斜槽(I)设置在集装箱的纵向方向上并从集装箱的一个端部向另一个端部延伸,其特征还在于,所述集装箱在集装箱的端部包括装载门(4)。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互相间隔一定距离的多个支承构件(10、10’),在其两端均有枢转机构(2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10、10’)的端部成形为止动装置以避免圆柱形物体在斜槽的纵向方向上滑动。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当支承构件(10、10’)已经被转动至第二使用位置时,负载平台基本越过集装箱的整个底部表面延伸。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尺寸对应标准集装箱的尺寸,并且其底部(6)在底部的角落处包括用于将所述集装箱紧固至运输车辆的紧固装置(7),并且其顶部平面在顶部平面的角落处包括用于接收另一集装箱的紧固装置(8 ),所述紧固装置被确定尺寸以允许所述集装箱通过起重机被提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平面由可拆卸的顶结构(5)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包括横向于集装箱的纵向方向放置的多个斜槽。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10)的下壁区(11)或者第一支承表面(14 )包括弹性体层(33、34 )。
【文档编号】B65D90/00GK103459270SQ201280017330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7日
【发明者】L·朗-拉格洛夫 申请人:朗船舶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