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箱体及其箱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1223发布日期:2018-07-31 17:09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换箱体及其箱板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交换箱体中,底架、侧墙、前墙、顶板、后门等几大结构件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六面体箱体结构。当交换箱体在一个国家生产,需要通过海运运往其他国家使用时,交换箱体只能以整箱的结构形式作为货物进行运输。这种运输模式下,交换箱体占用空间大,空间有效利用率低,且交换箱体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外界日晒雨淋、风吹霜打;这种运输模式运输效率低、运输风险大、运输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换箱体及其箱板结构,其中,箱板结构可作为整体独立发运,异地安装,改善现有的交换箱体制造工艺差、生产效率低、发运成本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交换箱体的箱板结构,包括墙体、连接在墙体上端的上边框,以及连接在墙体下端并向下突出的下边框; 所述箱板结构的高度小于集装箱的开门高度。

优选地,所述箱板结构还包括两侧边框,所述侧边框分别连接所述墙体的两侧边。

优选地,所述侧边框与所述上边框之间设有相适配的定位结构,以使侧边框与上边框定位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边框、所述下边框及所述侧边框上分别设有供紧固件连接的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上边框呈U型板状,上边框的U型开口朝下,并将所述墙体的上端包覆于上边框的开口内。

优选地,所述下边框设有竖直的第一连接面和竖直的第二连接面,且第一连接面位于第二连接面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用以与交换箱体的底架形成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边框包括竖直的第一对接板、由第一对接板的上端向内弯折延伸的承载板以及由承载板内端向上弯折延伸的第二对接板;所述墙体承载于所述承载板上,墙体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对接板的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二对接板的内表面构成所述下边框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对接板的内表面的下端构成所述下边框的第一连接面。

优选地,所述下边框还设有边框加强筋板,所述边框加强筋板连接所述下边框的第一对接板的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边框加强筋板呈槽型结构,槽型开口端与所述下边框的第一对接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边框加强筋板上用以与所述下边框的第一对接板相连接的结合面上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第一对接板上设有与该定位凸台相适配的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箱板结构为交换箱体的侧墙,所述两侧边框分别为侧墙的前边框和后边框;所述墙体包括外板和内板,所述内板上设有供固货装置安装的固货孔;所述外板和内板相连接,外板和内板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外板和/或内板在对应于墙体的两端处设有折边,所述前边框和后边框分别与所述折边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外板由至少两个外板分段沿所述侧墙长度方向拼接而成;各外板分段设有折边,相邻两外板分段的折边相连接,外板分段还通过折边与所述内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板由至少两个内板分段沿所述侧墙长度方向拼接而成;各内板分段设有折边,并通过折边相拼接。

优选地,所述外板和内板之间设有过渡连接板,所述过渡连接板具有第一连接部和位于第一连接部内侧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外板贴合并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内板贴合并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前边框为L型板,与所述侧墙墙体的前侧端面贴合连接并向前突出于墙体的前侧端面。

优选地,所述后边框至少包括垂直相连的两翼边,其中一翼边贴合在所述侧墙墙体的外表面,另一翼边贴合在所述侧墙墙体的后侧端面。

优选地,所述侧墙还包括后角柱,所述后角柱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后边框。

优选地,所述后角柱设有L型折弯边,该L型折弯边所述后边框搭接相连,且L型折弯边挡止在所述侧墙墙体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箱板结构为交换箱体的前墙,所述两侧边框为相同的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墙体的两侧并向外延伸;所述前墙还包括木板,所述木板设置于所述墙体的内侧,并与墙体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前墙的墙体两侧设有向内的呈L型的折边;所述前墙的侧边框呈Z型,具有第一连接板、从第一连接板端部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板和从第二连接板端部垂直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墙体的L型折边贴合,所述第三连接板向墙体外侧延伸;所述木板贴合于所述侧边框的第一连接板内表面,并通过紧固件与该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墙体的L型折边连接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交换箱体,包括如上所述的箱板结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箱板结构通过上、下边框与墙体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其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发运以及与交换箱体的其他模块进行组装。箱板结构的尺寸使得其可以装进集装箱中进行运输,通过集装箱运输至目的地后,再与交换箱体的其他结构相组装。通过这种结构,箱板结构强度可靠,优化交换箱体的发运模式,有效改善现行交换箱体制造工艺差、生产效率低、发运成本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中墙体外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中墙体内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中墙体的内、外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前上角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后上角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中后边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中后边框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中上边框与前边框连接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中上边框与后边框连接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中后下角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中带边框加强筋板的下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侧墙第一实施例与底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图14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侧墙第二实施例墙体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侧墙第二实施例墙体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侧墙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图18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侧墙第三实施例中后边框与后角柱的另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前墙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图21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交换箱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架;111、支腿;12、底架边梁;2、前墙;21、墙体;211、墙体分段;2111、折边;22、侧边框;221、第一连接板;222、第二连接板;223、第三连接板;23、木板;24、紧固件;3、侧墙;31、墙体;311、外板;3111、外板分段;3111a、基板部;3111b、L型折边;3112、外板分段;3112a、基板部;3112b、L型折边;3112c、L型折边;312、内板;3120、固货孔;3121、内板分段;3121a、基板部;3121b、折边;3122、内板分段;3122a、基板部;3122b、L型折边;3122c、折边;313、过渡连接板;3131、第一连接部;3132、过渡部;3133、第二连接部;32、下边框;321、第二对接板;322、承载板;323、第一对接板;324、边框加强筋板;33、上边框;331、定位槽;332、定位槽;34、前边框;341、翼边;342、翼边;343、定位块;35、后边框;351、翼边;352、翼边;353、翼边;354、定位块;36、后角柱;361、L型折弯边;3611、翼边;3612、翼边;37、紧固件;4、顶板;5、后门;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换箱体及其箱板结构,该箱板结构主要包括墙体、连接在墙体上端的上边框,以及连接在墙体下端并向下突出的下边框,箱板结构的总高度小于集装箱的开门高度。其中,集装箱较优地为ISO 40'、45'HQ等标准集装箱。

该箱板结构通过上、下边框与墙体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其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发运以及与交换箱体的其他模块进行组装。箱板结构的尺寸使得其可以装进标准集装箱中进行运输,通过标准集装箱运输至目的地后,再与交换箱体的其他结构相组装。通过这种结构,箱板结构强度可靠,优化交换箱体的发运模式,有效改善现行交换箱体制造工艺差、生产效率低、发运成本高等问题。

进一步地,箱板结构还包括两侧的侧边框,侧边框分别连接墙体的两侧边,进一步增加箱板结构的强度,并且可便于箱板结构与相邻的侧墙之间的连接。

该箱板结构可以是交换箱体的侧墙和前墙,其中,侧墙的下端和前墙的下端均与交换箱体的底架相连接,侧墙和前墙的下边框可采用相同的结构。侧墙的上端和前墙的上端均与交换箱体的顶板箱连接,侧墙和前墙的上边框也可采用相同的结构。前墙的两侧分别与两侧墙的前端相连接,侧墙的后端则与交换箱体的后门连接。依前墙和侧墙用途的不同,箱体结构的墙体和侧边框会具有不同的细节结构。在一些情况下,该箱板结构还可应用于交换箱体的顶板中,此时,上边框、下边框和两侧边框对应于顶板的四个周侧的边框。

以下分别以侧墙实施例和前墙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侧墙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侧墙3包括墙体31以及分别连接在墙体31周侧的上边框33、下边框32、前边框34和后边框35。

墙体31包括外板311和内板312,外板311和内板312一般采用钢板制成,内板312上设有供固货装置安装的固货孔3120;外板311和内板312之间形成有空腔,固货孔3120即与该空腔连通,供固货装置安装。较优地,为使外板311和内板312具有更好的强度,外板311由多个外板分段3111、3112沿侧墙3长度方向拼接而成,内板312同样由多个内板分段3121、3122沿侧墙3长度方向拼接而成。

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外板311由两种结构形式的外板分段3111、3112拼接而成,外板分段3111和外板分段3112均为薄板折弯件。

外板分段3111包括基板部3111a和从基板部3111a的两端弯折设置的L型折边3111b,两L型折边3111b的开口均朝向基板部3111a。

外板分段3112同样包括基板部3112a和从基板部3112a的两端弯折设置的L型折边3112b、3112c,以图3的视图方向为参照,位于左侧的L型折边3112b的开口背向基板部3112a,位于右侧的L型折边3112c的开口朝向基板部3112a。

外板分段3111和外板分段3112进行拼接时,以外板分段3111为外板311长度方向的一端,再根据需要依次拼接多个外板分段3112。外板分段3112的L型折边3112b包覆于外板分段3111的L型折边3111b的外侧;相邻两外板分段3112拼接时,一外板分段3112的L型折边3112b包覆于另一外板分段3112的L型折边3112c外侧。各L型折边贴合后,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或通过粘接、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

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内板312亦由两种结构形式的内板分段3121和内板分段3122拼接而成。

内板分段3121整体呈L型,包括基板部3121a和从基板部3121a一端垂直弯折的一字型的折边3121b。

内板分段3122包括基板部3122a、从基板部3122a一端垂直弯折设置的L型折边3122b,以及从基板部3122a另一端垂直弯折的一字型的折边3122c。其中,L型折边3122b的开口背向基板部3122a。

内板分段3121的折边3121b与内板分段3122的L型折边3122b的一翼边贴合,相邻两内板分段3122拼接时,其中一内板分段3122的折边3122c与另一内板分段3122的L型折边3122b的一翼边贴合。各折边贴合后,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或通过粘接、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

内板312和外板311相连接时,在对应于墙体31两侧的位置,内板312和外板311的折边相贴合;在对应于墙体31中间位置,参阅图5,外板311的L型折边3112b与内板312相贴合。内板312与外板311的连接可通过这些贴合处的粘接、焊接或紧固件连接的方式实现。

参阅图6,侧墙3的上边框33呈U型板状,其U型开口朝下,上边框33将墙体31包覆于其开口内,使墙体31的外板311和内板312的结合更可靠,增加墙体31的强度。上边框33与墙体31可采用紧固件形成可拆卸的连接,也可采用焊接或粘接的形式。上边框33上还设有用以与交换箱体的顶板相连接的安装孔,从而与顶板通过紧固件实现可拆卸地连接,方便组装。

仍然参阅图6,侧墙3的前边框34为L型板,具有相互垂直的两翼边341、342。其中,翼边341与墙体31的前侧端面贴合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翼边342向前突出于墙体31的前侧端面,且翼边342更靠近墙体31的外板311,该翼边342可用来与交换箱体的前墙进行连接。翼边341还可以与墙体31粘接或焊接固定。

参阅图7,侧墙3的后边框35包覆墙体31后端的外侧角,对墙体31后端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便于交换箱体的后门进行安装。图7所示的结构中,后边框35为L型板,其一个翼边351与墙体31的后侧端面贴合,另一个翼边352与墙体31的外表面贴合,后边框35与墙体31后侧端面通过紧固件形成可拆卸的连接,另外,也可采用粘接或焊接固定。

参阅图8,后边框35还可以呈U字型,将墙体31后端包覆于其U型开口内,对应于U型底边的翼边351与墙体31的后侧端面贴合,对应于U型两臂的翼边352、353则分别与墙体31后端的外表面、内表面贴合。该U字型后边框35在图7所示的L型后边框35基础上增加了翼边353,该U字型后边框35可同时对墙体31后端的内侧角和外侧角形成包覆。

再参阅图9,后边框35还可以呈Z字型,其翼边351、352构成L型包覆墙体31后端的外侧角,翼边351与墙体31的后侧端面贴合,翼边352与墙体31的外表面贴合,翼边353则向后突出于墙体31的后侧端面。相比于图7所示的L型后边框35,该Z字型后边框35增加了向后弯折的翼边353,翼边353上设有安装孔,可供后角柱的安装。

进一步,参阅图10和图11,上边框33的两端分别设有定位槽331、332,前边框34上设有与上边框33前端的定位槽331适配的定位块343,后边框35上设有与上边框33后端的定位槽332适配的定位块354。通过上边框33前端定位槽331与前边框34的定位块343的相互配合,使上边框33与前边框34可实现快速安装定位;同样地,上边框33后端定位槽332与后边框35的定位块354的相互配合,使上边框33与后边框35可实现快速安装定位。

参阅图12,侧墙3的下边框32包括竖直的第二对接板321、从第二对接板321下端水平向外折弯延伸的承载板322和从承载板322外端竖直向下折弯延伸的第一对接板323;第二对接板321、承载板322和第一对接板323整体为一体结构,可通过板件一体折弯而成。

第二对接板321和承载板322形成一直角,可对墙体31下端形成包角。墙体31的下表面承载于承载板322上,墙体31下端的内表面与第二对接板321的外表面贴合。

第二对接板321的内表面构成一连接面,用以通过连接件与交换箱体的底架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对接板321上设有供紧固件安装的安装孔,以与连接件形成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对接板323的内表面的下端构成另一连接面,用以与交换箱体的底架直接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板323下端设有供紧固件安装的安装孔,以与底架形成可拆卸地连接。

第一对接板323具有相对较大的高度,参阅图13,较优地,在第一对接板323的中部还设有边框加强筋板324,边框加强筋板324连接在第一对接板323的内表面,并沿第一对接板32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对第一对接板323起到加强的作用。边框加强筋板324与第一对接板323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

较优地,下边框32的边框加强筋板324呈槽型结构,其开口端的端面上设有定位凸台,相应地,第一对接板323上设置定位孔,通过定位凸台与定位孔的配合使边框加强筋板324快速定位至第一对接板323上,便于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边框加强筋板324的截面并不限于为槽型,定位结构设置在边框加强筋板324与第一对接板323相连接的结合面上即可实现快速定位连接的功能。

参阅图14和图15,侧墙3与交换箱体的底架1相连接时,通过一板状的连接件8进行连接。侧墙3垂直于底架1,侧墙3的下边框32从底架边梁12的外侧贴合底架边梁12,下边框32的第一对接板323与底架边梁12的外表面贴合,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侧墙3与底架1形成直角结构,连接件8从直角结构的内侧(亦可认为是交换箱体的内侧)分别连接侧墙3和底架1。连接件8上端和下端各设有一排连接孔,连接件8上端的外表面贴合下边框32第二对接板321的内表面,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连接件8下端的外表面贴合底架边梁12的内表面,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侧墙3、底架1及连接件8均通过紧固件形成可拆卸式的连接,安装方便,侧墙3、底架1及连接件8单独运输至目的地后可方便地组装成型。

侧墙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16和图17,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侧墙3墙体31的内板312和外板311可以统一成一种规格,内板312和外板311分别在各自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折边312a、311a,内板312和外板311先通过折边312a、311a咬合在一起,再紧固连接。内板312和外板311之间形成一空腔,在该空腔内,沿侧墙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过渡连接板313,通过过渡连接板313将外板311和内板312连接固定,同时过渡连接板313还能起到增加墙体31强度的作用。

图16所示的结构中,过渡连接板313呈Z字形,具有第一连接部3131、从第一连接部3131端部垂直向内折弯的过渡部3132,以及从过渡部3132端部垂直弯折的第二连接部3133。第一连接部3131和第二连接部3133上分别设有安装孔,第一连接部3131与外板311相贴合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第二连接部3133与内板312相贴合同样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另外,过渡连接板313还可通过粘接或焊接分别与外板311、内板312连接固定。

再参阅图17,过渡连接板313还可以呈工字形,其具有平行相对的第一连接部3131和第二连接部3133,以及垂直于两者之间的过渡部3132。同样地,第一连接部3131与外板311贴合并连接固定,第二连接部3133与内板312贴合并连接固定。

侧墙第三实施例

参阅图18和图19,本实施例中,侧墙3还包括后角柱36,后角柱36可供交换箱体的后门安装,后角柱36与侧墙3的后边框35通过紧固件37可拆卸地连接固定,后角柱36可从侧墙3上拆卸下来单独运输。紧固件37可为螺钉、铆钉等。

较优地,在图18和图19所示的结构中,后角柱36上设有L型折弯边361,该L型折弯边361包覆侧墙3墙体31后端的内侧角,L型折弯边361的一翼边3611与侧墙3后边框35通过紧固件37搭接相连,L型折弯边361的另一翼边3612贴合墙体31的内表面。翼边3612挡止在墙体31的内侧,可阻隔外界的水进入内部,能够保证良好的防水性能。

图18和图19所示的结构中,紧固件37直接将后角柱36、后边框35与墙体31相连接,即:后角柱36的翼边3611对应于墙体31的后侧端面,并连接固定。

再参阅图20,该结构中,后边框35具有向后突出于墙体31后侧端面的翼边353,此时,后角柱36直接与后边框35的该翼边353通过螺钉或铆钉连接。

前墙实施例

前墙2同样包括墙体21以及分别连接在墙体21周侧的上边框、下边框、两侧边框22,另外,前墙2还包括设置在墙体21内侧的木板23,木板23可用以缓冲货物的冲击。上边框和下边框的结构可参照侧墙3的对应边框的结构,本实施例主要对前墙2的墙体21及侧边框22进行具体介绍。

参阅图21和图22,墙体21为钢板结构,其由多个墙体分段211拼接形成,相邻的墙体分段211通过折边咬合并紧固。墙体21两侧设有向内的呈L型的折边2111。

前墙2的两个侧边框22为相同的结构,对称设置在墙体21的两侧并向外延伸。

侧边框22呈Z型,具有第一连接板221、从第一连接板221端部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板222和从第二连接板222端部垂直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三连接板223。第一连接板221和第二连接板222形成L形,与墙体21侧部的L型折边2111贴合。第三连接板223向墙体21外侧延伸,用以与交换箱体的侧墙3的连接件相连接。

侧边框22的第一连接板221还作为木板23的承接面,木板23的两侧贴合于两侧边框22的第一连接板221内表面,再通过紧固件24穿过木板23、该第一连接板221以及墙体21的L型折边2111连接固定。

交换箱体实施例

参阅图23,本实施例的交换箱体包括底架1、顶板4、前墙2、两侧墙3及后门5六大部分,其中,后门5为装卸货口。底架1设有支腿111,交换箱体可通过该支腿111站立;当交换箱体安装于车辆上运输货物时,底架1安装于车辆上,底架1的支腿111收起,交换箱体的前墙2朝向车头,后门5在车尾,两侧墙3分列两边。

其中,在该交换箱体中,前墙2及侧墙3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箱板结构。

前墙2、侧墙3分别作为独立的模块,通过集装箱运输至目的地后,再与底架1、顶板4等结构组装成型。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