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真菌采集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0376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型真菌采集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真菌采集袋,包括:底壁;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铁丝;与所述侧壁相连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二铁丝;所述第一铁丝和第二铁丝可相互配合使上盖与侧壁封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在侧壁上设置第一铁丝、在上盖上设置第二铁丝,通过第一铁丝和第二铁丝的相互配合使得采集袋便于使用,大型真菌通过袋口顺利进入袋体后,将上盖折叠于含有第一铁丝侧壁外侧,然后将两个铁丝长出侧壁的部分分别对折至采集袋的对侧壁进行封口,保证采集袋不开口、不漏样,从而保证标本不会丢失。另外,采用两根铁丝的封口设计使得大型真菌进入袋体时不会受到粘贴、摩擦等外力作用,不会对标本造成不利影响。
【专利说明】一种大型真菌采集袋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真菌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真菌采集袋。

【背景技术】
[0002]大型真菌是指真菌中形态结构比较复杂、子实体大、容易被人用肉眼直接观察的种类,目前国内亦称蕈菌。大型真菌一般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
[0003]真菌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型真菌科研人员、广大蘑菇爱好者以及采蘑菇的村民对大型真菌现场采集的步骤、注意事项等形成了许多共识,但是大家使用的采集容器并不相同。例如,采蘑菇的村民一般使用篮子、背篓等,但是其体积较大,对于大型真菌科研人员而言,使用篮子、背篓等作为采集容器时,需要将各种标本混在一起,造成标本不易分开,采集信息无法记录,而且各种标本之间发生挤压,下层的标本很容易被压碎;另外,篮子、背篓等携带不方便,不利于使用。各种塑料材质的容器,如塑料袋、自封袋等,具有易得,价格便宜、携带方便等优点,成为真菌采集容器的选择之一,但是其透气性较差,标本很容易腐烂;而且,塑料袋等不易定型,容易造成标本破损。信封是大型真菌科研人员选择最多的一种采集容器,可以做到一份标本一个采集袋,信封表面可以记录采集信息,然而信封尺寸和形状比较固定,容易对标本造成挤压,导致标本破裂,另外,大型真菌一般比较潮湿,现场采集装到信封后容易使信封由于受潮而破损,导致标本丢失或混淆。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真菌采集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携带方便,用于采集盛装大型真菌时,不会对标本造成挤压,也不会导致标本丢失。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真菌采集袋,包括:
[0006]底壁;
[0007]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铁丝;
[0008]与所述侧壁相连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二铁丝;
[0009]所述第一铁丝和第二铁丝可相互配合使上盖与侧壁封口。
[0010]优选的,所述底壁为长方形底壁;
[0011]所述侧壁包括分别与所述长方形底壁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连接形成长方体袋体,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铁丝;
[0012]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三侧壁相连,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二铁丝。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铁丝长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铁丝长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一铁丝的两端和第二铁丝的两端可分别相互配合使上盖与第一侧壁封口。
[0014]优选的,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三侧壁为一体化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连接处、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的连接处、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的连接处、第四侧壁与第一侧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定型部件;
[0016]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与底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定型部件。
[0017]优选的,其为无纺布采集袋。
[0018]优选的,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刻度。
[0019]优选的,所述侧壁上设置有标尺。
[0020]优选的,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信息记录卡。
[0021]优选的,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二维码标识卡。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包括:底壁;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铁丝;与所述侧壁相连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二铁丝;所述第一铁丝和第二铁丝可相互配合使上盖与侧壁封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包括底壁和侧壁,两者构成采集袋的袋体,其中,底壁的存在使得采集袋底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用于盛放大型真菌时不会对标本造成挤压,导致标本破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在侧壁上设置第一铁丝、在上盖上设置第二铁丝,通过第一铁丝和第二铁丝的相互配合使得采集袋便于携带和使用,大型真菌通过袋口顺利进入袋体后,将上盖折叠于含有第一铁丝侧壁外侧,然后将两个铁丝长出侧壁的部分分别对折至采集袋的对侧壁进行封口,保证采集袋不开口、不漏样,从而使得标本不会丢失。另外,采用两根铁丝的设计使得大型真菌进入袋体时不会受到粘贴、摩擦等外力作用,不会对标本造成不利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的侧视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真菌采集袋,包括:
[0027]底壁;
[0028]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铁丝;
[0029]与所述侧壁相连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二铁丝;
[0030]所述第一铁丝和第二铁丝可相互配合使上盖与侧壁封口。
[0031]参见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的俯视图。其中,I为底壁,21为第一侧壁,22为第二侧壁,23为第三侧壁,24为第四侧壁,25为第一铁丝,3为上盖,31为第二铁丝。
[0032]本实施例提供的采集袋中,底壁I为长方形。底壁I的作用在于与侧壁形成具有空间结构的袋体,保证大型真菌的存放空间,不会对标本造成挤压,导致标本破裂。与长方形底壁I相适应,侧壁由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形成,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分别与底壁I的四条边相连形成长方体袋体。上盖3与第三侧壁23相连,便于对袋体进行封口。第一侧壁21上设置有第一铁丝25,上盖3上设置有第二铁丝31,第一铁丝25和第二铁丝31能够相互配合,使上盖3与侧壁封口。
[003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铁丝25包裹于第一侧壁21的上边缘,并长于第一侧壁21,即第一铁丝25两端露出;第二铁丝31包裹于上盖3的边缘,并长于上盖3,即第二铁丝31两端也露出,此时,可以将第一铁丝25的两端和第二铁丝31的两端分别缠绕或者通过其他方式相互配合使上盖3与第一侧壁21封口,例如,将第二铁丝31折叠至第一铁丝25的后部,将第二铁丝31的两端向上折叠,第一铁丝25的两端向下折叠,将采集袋封好。
[0034]在一个实施例中,上盖3与第三侧壁23 —体化连接,即第三侧壁23的长度大于第一侧壁21,大出的部分作为上盖3对采集袋进行封口。
[003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壁21与第二侧壁22的连接处、第二侧壁22与第三侧壁23的连接处、第三侧壁23与第四侧壁24的连接处、第四侧壁24与第一侧壁2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定型部件;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与底壁I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定型部件。定型部件的存在使得采集袋具有更稳定的空间结构,便于大型真菌的盛放,防止标本的破损。在一个实施例中,定型部件可以为具有一定硬度的材料,也可以为多层材料通过热法定型得到。
[003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型真菌采集袋为无纺布采集袋,无纺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耐热性,盛放的标本不容易腐烂,而且能够直接进行烘干处理。
[0037]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壁上设置有刻度,便于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尺寸的测量。刻度可以设置于侧壁的底部或者侧面,本申请对其并无特殊限制,能够实现对标本的测量即可。
[0038]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壁上设置有标尺,便于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尺寸的测量。标尺可以固定于侧壁的底部或者侧面,也可以在侧壁上设置盛放装置,将标尺盛放于其中,需要时取出使用。
[0039]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壁上设置有信息记录卡4,信息记录卡4的作用在于记录标本的详细信息,例如采集编号、拉丁名、采集地、寄主、海拔、GPS定位、采集日期、采集人等,便于对标本进行管理和鉴定。
[0040]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壁上设置有二维码标识卡,便于实现对大型真菌标本的信息化管理。
[0041]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壁可以为其他形状,此时,侧壁适应性的与底壁连接形成具有空间结构的袋体,本申请对此并无特殊限制。
[0042]在本申请中,采集袋的尺寸可以为12*7cm、17*12cm、22*17cm或32*22cm,分别用于盛放不同尺寸、不同种类的大型真菌。
[00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包括底壁和侧壁,两者构成采集袋的袋体,其中,底壁的存在使得采集袋底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用于盛放大型真菌时不会对标本造成挤压,导致标本破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型真菌采集袋在侧壁上设置第一铁丝、在上盖上设置第二铁丝,通过第一铁丝和第二铁丝的相互配合使得采集袋便于携带和使用,大型真菌通过袋口顺利进入袋体后,将上盖折叠于含有第一铁丝侧壁外侧,然后将两个铁丝长出侧壁的部分分别对折至采集袋的对侧壁进行封口,保证采集袋不开口、不漏样,从而使得标本不会丢失。另外,采用两根铁丝的设计使得大型真菌进入袋体时不会受到粘贴、摩擦等外力作用,不会对标本造成不利影响。
[0044]实施例1
[0045]本实施例提供的采集袋为无纺布采集袋,其中,底壁I为长方形;
[0046]与长方形底壁I相适应,侧壁由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形成,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分别与底壁I的四条边相连形成长方体袋体;
[0047]上盖3与第三侧壁23 —体化设计;
[0048]第一侧壁21的上边缘包裹有第一铁丝25,第一铁丝25两端露出第一侧壁21上边缘;上盖3的边缘包裹有第二铁丝31,第二铁丝31两端露出上盖边缘。
[0049]将真菌标本装入采集袋后,将第二铁丝31折叠至第一铁丝25的后部,将第二铁丝31的两端向上折叠,第一铁丝25的两端向下折叠,即可将采集袋封好。
[0050]实施例2
[005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侧壁21与第二侧壁22的连接处、第二侧壁22与第三侧壁23的连接处、第三侧壁23与第四侧壁24的连接处、第四侧壁24与第一侧壁22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定型部件;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与底壁I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定型部件。
[0052]实施例3
[005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第三侧壁23上设置有刻度。
[0054]实施例4
[0055]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第三侧壁23上设置有标尺。
[0056]实施例5
[0057]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第三侧壁23上设置有信息记录卡4。
[0058]实施例6
[0059]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第三侧壁23上设置有信息记录卡4。
[0060]实施例7
[0061]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第三侧壁23上设置有二维码标识卡。
[0062]实施例8
[0063]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第三侧壁23上设置有二维码标识卡。
[006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大型真菌采集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壁; 与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铁丝; 与所述侧壁相连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二铁丝; 所述第一铁丝和第二铁丝可相互配合使上盖与侧壁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为长方形底壁; 所述侧壁包括分别与所述长方形底壁相连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依次连接形成长方体袋体,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铁丝; 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三侧壁相连,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二铁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丝长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铁丝长于所述上盖,所述第一铁丝的两端和第二铁丝的两端可分别相互配合使上盖与第一侧壁封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第三侧壁为一体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的连接处、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的连接处、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的连接处、第四侧壁与第一侧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定型部件; 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与底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定型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袋,其特征在于,其为无纺布采集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置有刻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置有标尺。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采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信息记录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采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二维码标识卡。
【文档编号】B65D33/16GK203921524SQ201420262149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1日
【发明者】孙承业, 谢立璟, 李海蛟 申请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