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输送机换向滚筒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046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皮带输送机换向滚筒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带输送机换向滚筒改进结构;旨在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润滑效果好、加工方便的皮带输送机换向滚筒。它由滚筒、分别固定在靠近该滚筒两端的辐板、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所述两辐板上的筒轴、固定在轴承座上将所述轴承密闭的轴承盖、与所述轴承座连通的注油嘴构成;辐板(3)与轴承座(7)为连为一体的整体式结构,注油嘴(4)通过螺纹固定在轴承盖(5)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和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润滑效果好,是一种皮带输送机换向滚筒的改进结构。
【专利说明】皮带输送机换向滚筒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带输送机换向滚筒,尤其涉及一种皮带输送机换向滚筒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皮带输送机是煤矿用于输送煤炭的常用装置,它主要由带动输送皮带运行的两个换向滚筒构成。目前换向滚筒主要由滚筒、分别固定在靠近该滚筒两端的辐板、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所述两辐板上的筒轴、固定在轴承座上将所述轴承密闭的轴承盖、与所述轴承座连通的注油嘴构成;是皮带输送机承担较大载荷的主要部件。目前,换向滚筒的轴承座与辐板是采用螺钉连接的分体式结构,因此当运行一段时间后螺钉会发生松动脱落;当螺孔被磨损扩大以后螺钉甚至还会被剪断,造成设备停运。另外,润滑油是通过安装在位于筒轴两端油道中的注油嘴对轴承进行润滑,因此不仅存在油路过长、容易堵塞的缺陷,而且油道加工也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润滑效果好、加工方便的皮带输送机换向滚筒改进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由滚筒、分别固定在靠近该滚筒两端的辐板、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所述两辐板上的筒轴、固定在轴承座上将所述轴承密闭的轴承盖、与所述轴承座连通的注油嘴构成;辐板与轴承座为连为一体的整体式结构,注油嘴通过螺纹固定在轴承盖上。
[0005]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将原来分体式的轴承座和辐板改为了整体式结构,因此彻底避免了连接螺钉容易松动脱落或被剪断的缺陷、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将注油嘴设置在轴承盖上,因此既避免了加工细长孔油道困难、油道容易堵塞等不足,又缩短了润滑油路,改善了轴承的润滑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传统换向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滚筒1、筒轴2、辐板3、注油嘴4、轴承盖5、轴承6、轴承座7。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如图1所示:在滚筒1中靠近两端的位置各焊接有一块辐板3,各辐板3上有与之连为一体的轴承座7,轴承6固定在轴承座7中,筒轴2的两端分别支承在对应的轴承6上;各轴承6由固定在对应轴承座7上的轴承盖5密闭,各轴承盖5上有通过螺纹固定的注油嘴4。
[0011]将图2与图1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原来分体式结构的辐板3和轴承座7改为了整体式结构,因此既避免了连接螺钉容易松动脱落或被剪断的缺陷、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又简化了装配工艺。由于将注油嘴4改在了轴承盖上,因此既避免了加工细长油孔道困难、油道容易堵塞等不足,又缩短了润滑油路,改善了轴承的润滑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皮带输送机换向滚筒改进结构,由滚筒、分别固定在靠近该滚筒两端的辐板、两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承在所述两辐板上的筒轴、固定在轴承座上将所述轴承密闭的轴承盖、与所述轴承座连通的注油嘴构成;其特征在于:辐板(3)与轴承座(7)为连为一体的整体式结构,注油嘴(4 )通过螺纹固定在轴承盖(5 )上。
【文档编号】B65G23/04GK204038404SQ201420392803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6日
【发明者】刘云, 安建华 申请人:贵阳高原矿山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