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634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加工包装领域,特别为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本实用新型包括瓶盖、瓶子以及设置在瓶子内并套接在瓶口处的小容器套件;所述小容器套件包括上方为敞开口的主容器以及下方为敞开口的副容器;副容器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粗螺牙,粗螺牙与瓶口处螺牙的螺旋方向相反;主容器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与粗螺牙相互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副容器向下套设在主容器的内部,使得副容器与主容器的内腔相互连通形成密闭的容置腔室;所述副容器顶部和瓶盖内部设有相互配合的棘轮机构使得瓶盖沿开启方向旋转时驱动副容器旋转;副容器下端部设有至少两个均布的切割刀头;所述主容器的底部壁面为易开口。本实用新型密封性良好、易开口易打开、操作方便省力。
【专利说明】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加工包装领域,特别为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饮品的安全及健康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现有的饮品加工行业中为了延长保质期在饮料中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对人体不利的添加剂,长期饮用这些含添加剂的饮品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克服以上所述饮品中的添加剂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问题,发明出了许多带容器的瓶子,旨在实现固液分离,以达到避免添加添加剂的问题。
[0004]例如中国专利CN201110087873.7公开了一种可单独盛放多种物质的混装容器,然而该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0005]1.由于该发明是利用顶杆推顶的方式来打开底部的易开口,然而由于顶杆的横截面积有限导致对底部的推顶力不大,为了打开底部的易开口,底部的易开口就必须被迫设计成与小容器之间为可分离式连接以降低打开的难度,同时易开口也必须设计的足够薄;上述两点就造成了小容器底部的密封性能差,存放在小容器内的固体物质容易受潮进水从而导致无法食用,严重影响饮品的保存期限。
[0006]2.由于使用时存在随意性,顶杆推顶易开口时极为容易造成偏离的现象,这样会造成易开口不能完全被推顶出去,造成小容器内的固体无法完全与液体混合,影响饮用时候的口感。
[0007]3.顶杆的推顶力小,推顶易开口费力,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其密封性良好、易开口易打开、操作方便省力。
[0009]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瓶盖、瓶子以及设置在瓶子内并套接在瓶口处的小容器套件;
[0010]所述小容器套件包括上方为敞开口的主容器以及下方为敞开口的副容器;副容器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粗螺牙,粗螺牙与瓶口处螺牙的螺旋方向相反;主容器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与粗螺牙相互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副容器向下套设在主容器的内部,使得副容器与主容器的内腔相互连通形成密闭的容置腔室;
[0011]所述副容器顶部和瓶盖内部设有相互配合的棘轮机构使得瓶盖沿开启方向旋转时驱动副容器旋转;副容器下端部设有至少两个均布的切割刀头;
[0012]所述主容器的底部壁面为易开口。
[0013]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实用新型的易开口与主容器之间为一体式连接,因而密封性能良好,且打开易开口的方式为旋转切割,非常省力因而易开口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使得存放的固体不会受潮,存放期限大大增加;
[0015]2、旋转切割的方式既省力且切割稳定能够准确打开易开口。
[0016]3、旋转切割力量大,并利用旋开瓶盖的动作同时完成对易开盖的开启,操作方便且开启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0018]图2为瓶子截面示意图;
[0019]图3为主容器主视图;
[0020]图4为图3截面示意图;
[0021]图5为图3仰视图;
[0022]图6为副容器主视图;
[0023]图7为图6俯视图;
[0024]图8为盖子仰视图;
[0025]图9为图8截面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标号说明:1-瓶盖、2-瓶子、3-主容器、4-副容器、5-粗螺牙、6-内螺纹、7_单向转动盘、8-切割刀头、9-凹槽、10-易开口、11-非密封部、12-密封部、13-密封圈、14-密封圈凹槽、15-圈密封纹路、16-限位齿、17-限位凹槽、18-出水口、19-离合齿、20-外密封纹路、21-内密封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0029]如图1至图10所不,本实用新型包括瓶盖1、瓶子2以及设置在瓶子2内并套接在瓶口处的小容器套件;
[0030]所述小容器套件包括上方为敞开口的主容器3以及下方为敞开口的副容器4 ;副容器4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粗螺牙5,粗螺牙5与瓶口处螺牙的螺旋方向相反;主容器3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与粗螺牙5相互螺纹配合的内螺纹6,副容器4向下套设在主容器3的内部,使得副容器4与主容器3的内腔相互连通形成密闭的容置腔室;
[0031]所述副容器4顶部和瓶盖内部设有相互配合的棘轮机构使得瓶盖沿开启方向旋转时驱动副容器4旋转;副容器4下端部设有至少两个均布的切割刀头8 ;
[0032]所述主容器3的底部壁面为易开口 10。
[0033]这里,在本实用新型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采用了旋转切割的方式打开易开口10,相较于【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技术相比区别在于对比文件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只是利用了开盖动作的推顶力;而本实用新型不但利用了开盖动作中的推顶力而且还利用了旋转力,这就使得本实用新型开创性的发明出了旋转切割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至少有如下两大优点:1.充分利用了开盖的动作,因而无需使用者采用额外的动作来打开易开口 10,因而操作简单、使用方便;2.旋转切割大大延长了切割进程的长度而且通过旋转可以多次、反复切割易开口 10处,因而十分省力、切割效率高、切割面平整、切割稳定。
[0034]粗螺牙5的螺旋方向与瓶口处的瓶子2螺牙相反使得瓶盖I在旋出的过程中同时带动副容器4向下螺旋进入,与此同时,副容器4相对于主容器3向下移动并带动切割刀头8同步螺旋切割易开口 10直接将其打为止。
[0035]进一步的,所述主容器3和副容器4为横截面是圆形的筒状结构,主容器3自上而下分为非密封部11及密封部12,在密封部12内侧壁和副容器4外侧壁之间设有密封部件从而形成密封腔室;密封部12的外径小于非密封部11,非密封部11及密封部12之间为一体式连接;
[0036]所述内螺纹6设置在非密封部11侧壁的内壁面上。
[003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部件为密封圈13,所述副容器4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与密封圈13相匹配的密封圈凹槽14使得密封圈13能够套设并固定在密封圈凹槽14内;密封部12侧壁的内壁面上环设有若干条圈密封纹路15,圈密封纹路与密封圈13 二者配合密封。
[0038]这里,由于主容器3在使用时均要长时间的浸泡在液体当中,因此液体还容易从容器的上方进入到主容器3当中,而密封部12使得主容器3底部收紧,并配合副容器4上的密封圈13以及圈密封纹路15三者有机结合相互搭配从而使得密封部12中形成了良好的密封空间,大大延长了固体的保存期限。
[0039]为了防止对饮品的污染,这里密封圈13通常采用食品级的硅胶材料制作。
[0040]进一步的,所述非密封部11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出水口 18,出水口 18位于内螺纹6的上方,所述粗螺牙5位于副容器4外侧壁的上部。
[0041]这里,出水口 18的作用是提供一个出水通道,使得瓶子2内的液体顺利流至瓶口,让使用者在不将主容器3以及副容器4取下的情况下能够直接饮用瓶子2内的液体,便于使用。
[0042]进一步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设置在瓶盖I内的凹槽9以及固设在副容器4顶部的单向转动盘7 ;
[0043]所述凹槽9内侧壁面上设有若干个可与单向转动盘7相互配合实现单向转动的离合齿19,所述离合齿19为一边垂直于圆周的直角边、一遍为斜边的齿状结构;
[0044]所述单向转动盘7包括四方型的盘体,盘体四周各外侧壁面上分别设有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单向齿,单向齿与离合齿19相配合并驱动单向转动盘7单向转动。
[0045]瓶盖旋紧时,单向齿与离合齿19不会啮合因而不会带动副容器4运动,只有当瓶盖被旋开时,单向齿与离合齿19相互啮合从而驱动副容器4旋转向下运动。
[0046]进一步的,所述易开口 10斜设在主容器3底部,易开口 10与主容器3侧壁之间为一体式连接。
[0047]这里,易开口 10斜设是为了使切割刀头8能够对易开口 10进彳丁逐步切割,以提尚切割的效果和稳定性能。
[0048]进一步的,所述易开口 10边缘上带有C型薄壁区域,C型薄壁区域缺口处位于易开口 10最低处。
[0049]这里,易开口 10中央较厚的区域与主容器3壁面之间有厚壁连接,这样使得易开口 10被切开时不会全部切断使得易开口 10与主容器3之间仍然保持连接以防止易开口 10全部掉落到液体内影响饮用时的感官。
[0050]一般来说,切割刀头8的切割位置位于C型薄壁区,确保易开口 10被切割开来。另外,由于切割刀头8无法切断易开口 10与主容器3之间的连接区域,且一般来说,切割刀头8在切割易开口 10与主容器3之间的连接区域前就已经继续向下推进,和易开口 10与主容器3之间的连接区接触的一般是副容器4的侧壁,这个时候,副容器4还起到了将易开口 10顶开的作用,使得固体颗粒能够更好的落入水中。
[0051]同时,C型薄壁区设置在易开口 10最低处是为了防止易开口 10厚壁区与主容器3的连接处被切断从而造成易开口 10掉落。
[0052]易开口 10的斜度、粗螺牙5斜度以及切割刀头8的长度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在自然状态下切割刀头8的刀剑恰好与易开口 10最高点保持一致。
[0053]进一步的,所述主容器3敞开口边缘处侧壁的外壁面上周设有若干个间隔的限位齿16,所述瓶子2瓶口处的内侧壁面上周设有与各限位齿16 —一对应形成限位配合的限位凹槽17。
[0054]这里,限位齿16与限位凹槽17的作用是使得主容器3与瓶子2间保持相对静止,使得在旋转瓶盖I时副容器4能在主容器3内部周向旋转而不会打滑。
[0055]进一步的,所述主容器3侧壁外壁面上环设有若干条外密封纹路20,外密封纹路20位于出水口 18的上方。
[0056]进一步的,主容器3侧壁内壁面上环设有若干条内密封纹路21,内密封纹路21位于主容器3敞开口的边缘处。
[0057]这里,外密封纹路20及内密封纹路21起到密封作用,使得在瓶盖I尚未开启时,液体不会顺着出水口 18外流。外密封纹路20的作用是使得主容器3与瓶子2之间形成密封;内密封纹路21的作用是使得主容器3与瓶盖之间形成密封。
[0058]尽管本实用新型采用具体实施例及其替代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示意和说明,但应当理解,只要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均可实施。因此,应当理解除了受随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条件的限制外,本实用新型不受任何意义上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瓶盖(1)、瓶子(2)以及设置在瓶子(2)内并套接在瓶口处的小容器套件; 所述小容器套件包括上方为敞开口的主容器⑶以及下方为敞开口的副容器⑷;副容器(4)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粗螺牙(5),粗螺牙(5)与瓶口处螺牙的螺旋方向相反;主容器(3)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与粗螺牙(5)相互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副容器(4)向下套设在主容器(3)的内部,使得副容器(4)与主容器(3)的内腔相互连通形成密闭的容置腔室; 所述副容器(4)顶部和瓶盖内部设有相互配合的棘轮机构使得瓶盖沿开启方向旋转时驱动副容器⑷旋转;副容器⑷下端部设有至少两个均布的切割刀头⑶; 所述主容器(3)的底部壁面为易开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器(3)和副容器(4)为横截面是圆形的筒状结构,主容器(3)自上而下分为非密封部(11)及密封部(12),在密封部(12)内侧壁和副容器⑷外侧壁之间设有密封部件从而形成密封腔室;密封部(12)的外径小于非密封部(11),非密封部(11)及密封部(12)之间为一体式连接; 所述内螺纹(6)设置在非密封部(11)侧壁的内壁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为密封圈(13),所述副容器⑷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与密封圈(13)相匹配的密封圈凹槽(14)使得密封圈(13)能够套设并固定在密封圈凹槽(14)内;密封部(12)侧壁的内壁面上环设有若干条圈密封纹路(15),圈密封纹路与密封圈(13) 二者配合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密封部(11)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出水口(18),出水口(18)位于内螺纹(6)的上方,所述粗螺牙(5)位于副容器(4)外侧壁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机构包括设置在瓶盖⑴内的凹槽(9)以及固设在副容器⑷顶部的单向转动盘(7); 所述凹槽(9)内侧壁面上设有若干个可与单向转动盘(7)相互配合实现单向转动的离合齿(19),所述离合齿(19)为一边垂直于圆周的直角边、一遍为斜边的齿状结构; 所述单向转动盘(7)包括四方型的盘体,盘体四周各外侧壁面上分别设有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单向齿,单向齿与离合齿(19)相配合并驱动单向转动盘(7)单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开口(10)斜设在主容器(3)底部,易开口(10)与主容器(3)侧壁之间为一体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开口(10)边缘上带有C型薄壁区域,C型薄壁区域缺口处位于易开口(10)最低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器(3)敞开口边缘处侧壁的外壁面上周设有若干个间隔的限位齿(16),所述瓶子(2)瓶口处的内侧壁面上周设有与各限位齿(16) —一对应形成限位配合的限位凹槽(17)。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器(3)侧壁外壁面上环设有若干条外密封纹路(20),外密封纹路(20)位于出水口(18)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固液体分装的饮料瓶,其特征在于:主容器(3)侧壁内壁面上环设有若干条内密封纹路(21),内密封纹路(21)位于主容器(3)敞开口的边缘处。
【文档编号】B65D81/32GK204236947SQ20142073581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8日
【发明者】郑爱明 申请人:福清市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