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泡制产品的包囊,产品特别是咖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785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用于泡制产品的包囊,产品特别是咖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例如,从WO2010/137955中可得知一种上述类型的包囊。

下面具体参考了其在咖啡包囊方面的应用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将其认为是一般可应用于用于任何其他泡制产品的包囊。

咖啡包囊通常包括杯状本体,特别是截锥形状的本体,该本体容纳咖啡,并且包括封闭杯状本体的盖。杯状本体通常由塑料材料制成。盖是与杯状本体分开的部件,通常也由塑料材料或由铝箔制成。

为了制造咖啡/水的泡制液,将包囊插入咖啡机的渗滤腔室内,其中,将一定量的热水在压力下通过多个位于杯状本体的底部中的孔注入包囊的杯状本体内,以与杯状本体内的咖啡混合。然后,通过泡制制造的饮料通过多个在包囊的盖中制造的开口从杯状本体离开。

在一些已知的解决方案中,饮料通过包囊的盖中的开口从包囊的杯状本体离开,通过在盖和多个从咖啡机的渗滤腔室的底壁向内伸出的伸出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这些开口。由于引入加压热水的原因而导致杯状本体内的压力增加的结果是,例如由铝箔制成的盖会变形,直到其接触渗滤腔室的伸出元件为止。伸出元件和盖之间的接触导致在盖的几个点中会被切割。泡制液通过由这些切口产生的通道从包囊离开,并将泡制液传送至最终容器,例如咖啡杯。

而且,众所周知,在咖啡机中越来越多地普遍采用多种措施来便于形成“奶状物(cream)”,其是咖啡消费者特别喜欢的。通过促使在离开包囊的咖啡泡制液内形成空气的紧密乳状液,来产生咖啡奶状物。为了获得可接受的咖啡奶状物,必须防止空气留在气泡中,因为这将容易导致形成咖啡泡沫,而这并不是普通消费者都喜欢的。

已经设计了特殊的用于装配至咖啡机的装置(叫做“乳化装置”),以促使形成咖啡奶状物。然而,在咖啡机中使用乳化装置会破坏咖啡机的整体设计,导致咖啡机的制造成本大幅增加,并导致饮料制备和配送过程的可靠性降低。

因此,特别强烈地感受到需要通过特定形状的包囊,而不是通过装配至咖啡机的乳化装置,来导致形成咖啡奶状物。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形成咖啡奶状物的咖啡包囊。

通过具有在所附独立权利要求1中规定的特征的包囊,来充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此目的及其他目的。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简单地说,本发明基于这样的理念:提供一种包囊,其中,杯状本体和盖以这样的方式构造:在使用中允许泡制液仅在盖的外围边缘(peripheral edge)处从包囊离开。泡制液从包囊离开可发生在单个沿着盖的整个外围边缘延伸的通道中,或发生在多个彼此分开的、沿着盖的外围边缘设置的通道中。由于当泡制液通过杯状本体和盖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外围通道从包囊离开时其所受到的外围摩擦的原因,不需要将适当的乳化装置装配至咖啡机,便可获得预期的咖啡奶状物。

优选地,用由盖形成的相应膜来封闭该单个外围通道,或封闭每个外围通道(其中,提供多个彼此分开的外围通道),所述膜适于变形,从而当包囊内的泡制液施加的压力超过设定阈值时,允许泡制液从包囊流出。因此,仅当超过所述压力阈值时,才会发生泡制液从包囊离开,反之将泡制液一直保持在包囊内,直到达到所述压力阈值为止,使得能够获得浓郁的咖啡。

优选地,盖可释放地耦合到杯状本体,从而使得包囊可循环使用,因为包囊的内容物可简单地与包囊本身的(塑料)材料分开。

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非限制性实例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咖啡包囊插入其中的咖啡机的渗滤头的一部分的前视图,咖啡包囊仅部分可见;

图2是图1的渗滤头的部分和插入其中的包囊的沿着剖面线II-II的剖视图;

图3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图2的细节B;

图4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图3的细节B1;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咖啡包囊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包囊的前视图;

图7示出了图5的包囊的顶视图;

图8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图5的细节D;以及

图9是图6的包囊的沿着剖面线IX-IX的剖视图。

首先参考图1和图2,用10表示传统咖啡机的渗滤头(图1和图2中仅示出了其一部分),同时,用100表示插入渗滤头10的根据本发明的咖啡包囊100。图1和图2示出了渗滤头10和包囊100,其相对于其在咖啡机中通常所具有的实际方向旋转180°。

渗滤头10包括第一板11、第二板12和渗滤腔室13,加压热水从第一板通过入口通道11A进入,如用箭头F1表示的,第二板具有多个出口孔12A,水和咖啡泡制液通过出口孔离开,如用箭头F2表示的,渗滤腔室插在两个板11和12之间,并具有用于容纳包囊100的腔体13A。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在第二板12的内面12B上提供多个伸出元件12C。

参考图2至图9,包囊100包括杯状本体200和盖300,盖在顶侧上封闭杯状本体200。如图2所示,在使用中,包囊100的盖300的外表面抵靠在渗滤头10的第二板12的伸出元件12C上。

杯状本体200包括侧壁201和底壁202,底壁在底侧上封闭侧壁201。优选地,杯状本体200具有总体截锥形的形状。

侧壁201在其顶部终止于上边缘203中,在平面图中,上边缘具有圆环的形状。有利地,但是并非必须地,侧壁201具有多个缝200A(图2和图7),其以本身已知的方式改进了在杯状本体200内形成泡制液。

这里将不详细描述底壁202,因为其结构与本发明的目的无关。指出底壁202具有多个开口202A就将足够了,加压热水通过这些开口流入包囊的杯状本体200,以形成预期泡制液。

如在图3和图4中更详细地示出的,在杯状本体200的上边缘203处设置肩部204,该肩部在平面图中也具有圆环的形状,并且盖300在使用中抵靠在肩部上。优选地,以这样的方式构造包囊100:使得盖300的上表面决不会超过杯状本体200的上边缘203的高度,也就是说,以这样的方式,使得盖300完全包含在杯状本体200内。

在杯状本体200的上边缘203处设置挂钩205,该挂钩沿着边缘203的整个外围向下伸出,并且在使用中,该挂钩在形成于渗滤腔室13的顶面上的对应的环形凹槽13B中接合。在使用中,一旦使挂钩205在凹槽13B中接合,便使第二板12朝向第一板11封闭,以将边缘203夹在渗滤腔室13的顶面上。

盖300包括实心圆形式的中间部分300A和包围中间部分300A的外围边缘300B。优选地,外围边缘300B具有比中间部分300A大的厚度,并朝向杯状本体200的内部伸出。通过适配于位于上边缘203中的环形座部206内,将盖300固定至杯状本体200,并且所述环形座部在其底端由肩部204封闭。

将盖300的外围边缘300B的形状构造为基本上是圆环的形状。优选地,在外围边缘300B中设置多个外围凹部300C(在图8中详细地示出),更精确地,是在面向包囊外部的外围边缘的侧面上设置。使每个外围凹部300C与对应的外围切口300D(图4和图8)相关联,上述切口具有例如基本上半圆形形状的横截面,并且其贯穿外围边缘300B的大部分厚度。由外围凹部300C和由相关联的外围切口300D形成的每一对限定了外围通道,外围通道在其底部由相应的膜300E(图4)封闭,该膜由外围边缘300B形成并抵靠在杯状本体200的肩部204上。

现在将描述包囊100的操作。

通过渗滤头10的第一板11的入口通道11A供应至渗滤腔室13中的加压热水,通过位于包囊的底壁202中的开口202A流入包囊100的杯状本体200内。

杯状本体200内的泡制液的压力导致盖300的中间部分300A(薄部)变形,但是此部分保持完整,从而防止泡制液离开包囊。

当杯状本体200内的泡制液的压力超过设定阈值时,由盖300的外围边缘300B形成的膜300E也变形,从而也由于盖300和杯状本体200的上边缘203之间的间隙的原因,允许泡制液通过由外围切口300D和由外围凹部300C形成的通道从杯状本体200流出,如在图4中用箭头F3表示的。

泡制液由于膜300E的变形的结果而通过在肩部204和膜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出,使得增加对泡制液的摩擦程度,从而增加泡制液中空气的乳化程度,然后通过泡制液对由渗滤头10的第二板12形成的伸出元件12C的冲击,来完成此乳化作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适当地选择盖300的中间部分300A和/或外围边缘300B的厚度,以及膜300E的数量和/或厚度,将能够优化泡制液中的空气的整个乳化过程,从而获得预期量的咖啡奶状物。

如按照以上描述将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的咖啡包囊的第一个优点是:其使得可能获得同时具有浓郁风味(归因于将泡制液保持在包囊内的第一泡制步骤)并具有高奶状物含量(由于泡制液当其通过在杯状本体和盖之间产生的通道从包囊流出时所受到的外围摩擦的原因,由于膜的变形的结果而导致该流出)的咖啡,不需要将适当的乳化装置装配至咖啡机,从而使得包囊能够在更简单且由此更可靠的咖啡机上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包囊是可循环使用的,因为盖可从杯状本体释放,从而包囊的内容物可简单地与包囊的(塑料)材料分离。

自然地,本发明的原理保持不变,相对于仅通过非限制性实例描述和图示的那些实施例和结构细节来说,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些实施例和结构细节,从而不背离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保护范围。

特别地,应指出,使用多对外围凹部和切口(每对形成相应的在其底部由相应膜封闭的外围通道)是一种可能的使得泡制液能够仅在盖的外围边缘从包囊离开的方式。

例如,代替多个彼此分离的外围通道,可在杯状本体的上边缘和盖之间设置单个外围通道,通过在使包囊的这些部件彼此耦合的区域中的盖和杯状本体的上边缘的适当成型,来产生此单个通道。在此情况中,盖将优选地形成单个外围膜,该单个外围膜适于正常地封闭杯状本体和盖之间的外围通道,但是如果包囊内的泡制液的压力增加至高于设定阈值便变形,以允许泡制液从包囊流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