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盖提升件的肩状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145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具有盖提升件的肩状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其具有与提升机构铰接的内部分。所述容器尤其用作细长吸烟制品(例如,香烟)的容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例如)细长吸烟制品的消费品包装于由折叠的板状坯料形成的容器中。举例来说,细长吸烟制品(例如,香烟和雪茄)通常是在铰合盖包中销售的,所述包具有用于容置吸烟制品的盒和围绕跨越容器的后壁延伸的铰合线连接到盒的上部分的盖。此类铰合盖包通常由单片式板状卡纸板坯料构造。内框架常常提供和固定于盒内。在使用时,盖围绕铰合线枢转而打开包,以仅露出吸烟制品的端部分,且能够获取盒内装纳的吸烟制品。

在一些配置中,容器的盒部分可包含收纳于容器的外盒内的内盒。举例来说,在一些肩状包的设计中,盖打开以展现处于外盒内的内盒。内盒相对于外盒可铰合于一端处,使得内盒可向上枢转以允许获取内盒内的消费品。然而,在一些状况下,难以使消费者枢转内盒且获取消费品。举例来说,可能难以使消费者同时抓握外盒、抓取和提升内盒且取出一个或多个消费品。



技术实现要素:

将需要在用于消费品的容器(例如,肩状包)内提供可靠的提升机构。将需要的是,一旦从关闭位置被释放,提升机构就相对于容器的外部分独立地铰接容器的内部分。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其包括收纳于外盒部分内的内部分和有助于轻松获取收纳于内部分上或内的消费品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从邻近于盖铰合线的顶侧提升内部分,且内部分沿着容器的底侧沿着铰合线铰接。例如香烟的消费品纵向地正交于铰合线。

外盒部分具有延伸于外盒左侧壁与外盒右侧壁之间的外盒后壁。外盒底壁正交于外盒后壁且延伸于外盒左侧壁与外盒右侧壁之间。盖部分沿着外盒部分的顶边缘从第一铰合线悬垂。盖部分具有延伸于盖右侧壁与盖左侧壁之间的盖前壁和正交于盖前壁且延伸于盖左侧壁与盖右侧壁之间的盖底壁。盖部分可围绕第一铰合线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内部分被配置成沿着开口顶侧收纳消费品。内部分收纳于外盒部分内。内部分包括在内部分右侧壁与内部分左侧壁之间的内部分后壁和正交于内部分后壁且延伸于内部分左侧壁与内部分右侧壁之间的内部分底壁。当盖部分处于关闭位置时,内部分后壁邻近于内部分后壁。内部分底壁邻近于外盒底壁,且第一铰合线邻近于内部分开口顶侧,且内部分以铰合方式附接到外盒底壁。

提升元件沿着内部分后壁从第一提升元件铰合线悬垂且固定到盖部分。提升元件适应于在盖部分从关闭位置行进到打开位置时移动内部分后壁远离外部分后壁。有利地,随着盖部分移动到打开位置,肩状盒提升机构铰接内部分后壁远离外盒后壁,从而确保内部分的可靠且一致的铰接。

提升元件沿着连接内部分底壁与外部分底壁的第二铰合线相对于外盒部分来铰接内部分。第二铰合线平行于第一铰合线。平行的铰合线提供肩状盒的简单构造和组装。

提升元件可包含分隔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的第二提升元件铰合线和分隔第二折片与第三折片的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优选地,提升元件包含沿着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的部分延伸且替换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的部分的突片切口。当第二折片和第三折片旋转到非共面配置时,突片切口产生可听的声音。有利地,这向消费者提供指示打开或关闭位置的可听的声音。

在许多实施例中,盖部分进一步包括延伸于盖右侧壁与盖左侧壁之间的盖顶壁和沿着外盒底壁的顶边缘从第一铰合线悬垂的顶壁。此处,提升元件固定到盖顶壁。优选地,第三折片固定到盖顶壁,且第一铰合线与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平行且同延。在许多这些实施例中,当容器处于关闭位置且第三折片与盖顶壁共面时,第一折片和第二折片折叠到彼此上且第三折片大致上正交于第一折片和第二折片。在此配置中,当盖打开到约至少45度的角度时,第二折片与第三折片共面。有利地,此配置提供简单的构造和早期可听的声音以指示内部分正相对于外盒部分而铰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外盒部分包括延伸于外盒右侧壁与外盒左侧壁之间的外盒顶壁,且盖前壁沿着外盒顶壁从第一铰合线悬垂。此处,第三折片固定到盖前壁且与盖前壁共面,且当盖打开到约至少180度的角度时,第二折片与第三折片共面。有利地,此配置提供简单的构造和可听的声音以指示内部分正相对于外盒部分而铰接。另外,即使容器后壁正放置在衬底上,此容器也可被打开。

外盒左侧壁和外盒右侧壁的顶侧部分可具有弯曲拐角,或盖左侧壁和外盒右侧壁的底侧部分具有弯曲拐角。此特征提供如下优点:当关闭容器时,盖与外盒侧壁不会彼此接触,从而提供容器的顺畅关闭动作。

收纳于内部分内的消费品为具有正交于第一铰合线的纵向轴线的细长元件。内部分可进一步包含延伸于内部分右侧壁与内部分左侧壁之间的内部分前壁,且内部分前壁平行于内部分后壁。内部分前壁有利地将细长消费品固持在内部分内。

在许多实施例中,第一铰合线将外盒连接到盖部分。外盒部分和盖部分是由相同板状坯料形成。此构造有利地简化了书盒的构造和组装。

在许多实施例中,内部分和提升机构是由相同板状坯料形成。此构造有利地简化了书盒的构造和组装。

本发明适用于包含内部包装的用于消费品的任何合适容器。众所周知,(例如)细长吸烟制品的消费品包装于由折叠的板状坯料形成的容器中。举例来说,细长吸烟制品(例如,香烟和雪茄)通常是在铰合盖包中销售的,所述包具有用于容置吸烟制品的盒和围绕跨越容器的后壁延伸的铰合线连接到盒的盖。盒可包含盒后壁、盒右侧壁、盒顶壁和盒底壁。盖可形成盒前壁和盒左侧壁。

术语“前”、“后”、“上”、“下”、“侧”、“顶”、“底”和用于描述容器的组件的相对位置的其它术语是参考盖形成前侧且消费品沿着后侧放置的容器来说的。术语“左”和“右”可在从前侧观察容器时参考容器的侧壁被使用。在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容器时,不论容器的取向如何,都使用这些术语。允许通过枢转移动来打开容器的盖部分的盖部分铰合线位于容器的“后部”相反地,容器的“前部”是指与容器的“后部”相对的容器的侧。

术语“内表面”贯穿本说明书用以是指当组装好的容器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容器的组件面朝容器的内部(例如,面朝消费品)的表面。

术语“外表面”贯穿本说明书用以是指容器的组件的面朝所述容器的外部的表面。举例来说,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容器包含内表面,其包含面向容器的外盒部分的外表面和面向装纳于容器中的消费品的内表面。

术语“铰合线”是指两个元件可彼此相对枢转所围绕的线。铰合线可为(例如)容器的壁或面板中或容器的两个壁之间的折线、穿孔线或刻痕线。

术语“面板”是指由材料的单个连续部分形成的容器的部分。面板可靠着从一个或多个其它面板开始的一条或多条折线。术语“折片”是指仅靠着从仅一个其它面板开始的一条折线的面板。

术语“壁”是指容器的面,且壁可由单个面板或折片形成,或壁可由两个或多于两个邻接或重叠面板或折片形成。

术语“高度”、“宽度”和“深度”是指当盖处于关闭位置且从前侧观察容器时容器或容器的组件沿着三个垂直轴线的外部尺寸。举例来说,容器的“高度”是指容器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垂直距离,容器的“宽度”是指容器的相对的右侧与左侧之间的距离,且容器的“深度”是指容器的前部与后部之间的距离。术语“内部高度”、“内部宽度”和“内部深度”是指容器或组件内部的对应尺寸。容器的外部尺寸与容器的内部尺寸之间差是由材料的厚度、层的数目和额外元件(例如,粘着剂的厚度)确定。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消费品的容器,其包括收纳于外盒部分内的内部分和有助于轻松获取收纳于内部分上或内的消费品的提升机构。提升机构从邻近于盖部分的顶侧提升内部分,且内部分沿着容器的底侧沿着铰合线铰接。

外盒部分具有延伸于外盒左侧壁与外盒右侧壁之间的外盒后壁。外盒底壁正交于外盒后壁且延伸于外盒左侧壁与外盒右侧壁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盒部分包含延伸于外盒左侧壁与外盒右侧壁之间的外盒顶壁且正交于外盒后壁。

盖部分沿着外盒的顶边缘从第一铰合线悬垂。第一铰合线形成本文中所描述的容器的边缘或拐角。盖部分包含延伸于盖右侧壁与盖左侧壁之间的盖前壁。盖底壁正交于盖前壁且延伸于盖左侧壁与盖右侧壁之间。盖部分可围绕第一铰合线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优选地,外盒部分和盖部分是由相同板状坯料形成。

用于沿着开口顶侧收纳消费品的内部分收纳于外盒部分内。内部分包含在内部分右侧壁与内部分左侧壁之间的内部分后壁。内部分底壁正交于内部分后壁且延伸于内部分左侧壁与内部分右侧壁之间。当盖部分处于关闭位置时,内部分后壁邻近于内部分后壁。内部分底壁邻近于外盒底壁,且第一铰合线邻近于内部分开口顶侧,且内部分以铰合方式附接到外盒底壁。

提升元件沿着内部分的后壁从第一提升元件铰合线悬垂且固定到盖部分。提升元件适应于在盖部分从关闭位置行进到打开位置时移动内部分后壁远离外部分后壁。优选地,内部分和提升元件是由相同板状坯料形成。

在许多实施例中,提升元件为折叠的衬底元件。提升元件可包含分隔第一折片与第二折片的第二提升元件铰合线和分隔第二折片与第三折片的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折叠的衬底元件可由具有约60g/m2到约200g/m2的基本重量的任何材料(例如,纸)形成。优选地,显著的纹理方向正交于折线以最大化提升元件的形状记忆。

优选地,提升元件包含沿着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的部分延伸且替换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的部分的突片切口。当第二折片和第三折片旋转到非共面配置时,突片切口产生可听的声音。突片切口具有细长“u型”形状。突片切口可替换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的总长度的约20%到约50%。突片切口可具有约10mm到约35mm的长度,更优选地具有约15mm到约20mm的长度。突片切口可具有介于约1mm到约10mm之间的高度(与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相隔的偏移距离),更优选地具有介于约2mm到约4mm之间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部分沿着外盒后壁的顶边缘从第一铰合线悬垂,且盖部分包含延伸于盖左侧壁与盖右侧壁之间的盖顶壁。在这些实施例中,提升元件固定到盖顶壁。优选地,第三折片固定到盖顶壁,且第一铰合线与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平行且同延。在许多这些实施例中,当容器处于关闭位置且第三折片与盖顶壁共面时,第一折片和第二折片折叠到彼此上且第三折片大致上正交于第一折片和第二折片。在此配置中,当盖打开到约至少90度的角度时,第二折片与第三折片共面。

在其它实施例中,外盒部分包含延伸于外盒右侧壁与外盒左侧壁之间的外盒顶壁,且盖前壁沿着外盒顶壁从第一铰合线悬垂。此处,提升机构固定到盖前壁且与盖前壁共面。在这些实施例中,提升元件可具有五个折片和五条折线,其中第一折片从内部分悬垂且每个后续折片从先前折片悬垂。第四折片可固定到盖前壁且与盖前壁共面。第五折片折叠回到第四折片上且在关闭移动期间提供回到第三折片上的杠杆作用力以允许提升元件顺畅地折叠到其自身上。第二折片在关闭位置中折叠到第一折片上。

此配置在打开容器时提供用于内部分的第一和第二双稳态位置。举例来说,一旦盖打开大于约90度,内部分就“跳”离或弹离外盒部分,从第一双稳态位置到第二双稳态位置。将盖部分关闭到小于约180度的角度会致使杠杆折片或第五折片接触和偏转第三折片且通过从第二双稳态位置移动回到第一双稳态位置来允许提升机构关闭或折叠到其自身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是,外盒左侧壁和外盒右侧壁的顶侧部分具有弯曲拐角。在其它实施例中,优选的是,盖左侧壁和外盒右侧壁的底侧部分具有弯曲拐角。两种型式均可改善容器的顺畅关闭且在关闭移动期间防止直边缘挡住和卡住。

容器、外盒部分、盖部分和内部分以及外包装纸可由任何合适材料(包含但不限于卡纸板、纸板、塑料、金属或其组合)形成。卡纸板的重量可介于约100克/平方米与约350克/平方米之间。

容器内的消费品可包裹在内衬中。内衬与消费品一起形成内部包装。第一次打开之前,装满消费品的容器可包裹在外包装纸中。

根据本发明的容器可呈长方体的形状,具有直角纵向和直角横向边缘。替代地,容器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倒圆纵向边缘、倒圆横向边缘、倒角纵向边缘或倒角横向边缘,或其组合。举例来说,根据本发明的容器可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盖壁(或前壁)和外盒后壁中的至少一个上的一个或两个纵向倒圆或倒角边缘;

●盖(或前壁)和外盒后壁中的至少一个上的一个或两个横向倒圆或倒角边缘;

●盖(或前壁)上的一个纵向倒圆边缘和一个纵向倒角边缘,或外盒后壁上的一个横向倒圆边缘和一个横向倒角边缘;

●盖(或前壁)上的一个纵向倒圆边缘和一个纵向倒角边缘,和外盒后壁上的一个横向倒圆边缘和一个横向倒角边缘;

●盖(或前壁)上的一个或两个横向倒圆或倒角边缘和盖(或前壁)上的一个或两个纵向倒圆或倒角边缘;以及

●右侧壁上的两个纵向倒圆或倒角边缘或左侧壁上的两个横向倒圆或倒角边缘。

在容器包含一个或多个倒圆边缘的情况下,优选地,形成容器(外盒和盖)的坯料包含三条、四条、五条、六条或七条刻痕线或折叠线,从而在组装好的容器中形成每个倒圆边缘。刻痕线或折叠线可在容器的内侧上或在容器的外侧上。优选地,刻痕线或折叠线彼此间隔约0.3mm到约4mm之间。

除了容置一捆吸烟制品外,容器可进一步包含其它消费品,例如,火柴、打火机、熄灭构件、呼吸清新器或电子件。其它消费品可附接到容器的外侧、与吸烟制品一起含纳在容器内、在容器的单独隔室中,或其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的外表面可印制、凸印、凹印或其它方式装饰有制造商或品牌徽标、商标、标语以及其它消费信息和标记。

包含盖和至少一个侧壁的纸箱可含有如本文中所描述的多个容器。

附图说明

现在参看图式,其中说明本发明的一些方面。

图1为处于打开位置的容器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容器包含外盒部分和安置于外盒部分内的内部分。

图2为形成外盒部分和盖部分的单个板状坯料的示意图。

图3为用于形成内部分和示例性提升元件的单个板状坯料的示意图。

图4为处于打开位置的图1的容器的示意性透视俯视图,其展示固定到盖的顶壁的提升机构。

图5为处于打开位置的容器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其中提升元件固定到盖的前壁。

图6为形成外盒部分和盖部分的另一单个板状坯料的示意图。

图7为用于形成内部分和另一示例性提升元件的另一单个板状坯料的示意图。

图8为图5的容器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9为图8的提升机构的示意性横截面近视图。

图10为处于关闭位置的图8的提升机构的示意性横截面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展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容器10。容器10包括外盒部分20、内部分50和盖部分30。一旦盖部分30朝向打开位置移动,提升机构就铰接内部分50远离外盒部分20。为了清楚起见,提升机构从[19图1中省略,但在图3和图4中予以展示且参考图3和图4进行描述。

外盒部分20包含延伸于外盒左侧壁27与外盒右侧壁28之间的外盒后壁22。外盒底壁24正交于外盒左侧壁27和外盒右侧壁28且延伸于外盒左侧壁27与外盒右侧壁28之间。

盖部分30包含延伸于盖底壁34与盖顶壁36之间和盖右侧壁38与盖左侧壁37之间的盖前壁32。盖右侧壁38和左侧壁37正交于盖前壁32且延伸于盖底壁34与盖顶壁36之间。

盖部分30沿着外盒部分后壁22的顶侧从第一铰合线40悬垂。盖部分30可围绕第一铰合线40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第一铰合线40延伸于外盒左侧壁27与外盒右侧壁28之间。

如图2所说明,外盒部分20和盖部分30优选地由单个板状坯料形成。外盒左侧壁27和外盒右侧壁28的顶部分优选地具有弯曲拐角以在盖部分30的关闭移动期间易于关闭且减少盖部分30挡在外盒左侧壁27和外盒右侧壁28上的发生率。

内部分50被布置和配置成收纳消费品。消费品可具有大体上正交于第一铰合线40的纵向长度。在许多实施例中,消费品为例如吸烟制品或香烟的细长制品,其中纵向长度或轴线大体上正交于第一铰合线40。消费品可从内部分50顶侧取出。

内部分50收纳于外盒部分20内。内部分50包括延伸于内部分右侧壁58与内部分左侧壁57之间的内部分后壁52。优选地,内部分50包括延伸于内部分右侧壁58与内部分左侧壁57之间且平行于内部分后壁52的内部分前壁51。内部分50的顶侧部分打开以用于获取容置于内部分50内的消费品。

当盖部分30处于关闭位置时,内部分后壁52邻近于外盒后壁22。外盒部分底壁24在内部分底壁54与盖底壁34之间且邻近于内部分底壁54和盖底壁34。如图3所说明,为了便于构造,内部分50和提升元件80是由相同板状坯料形成。内部分底壁54沿着第二铰合线以铰合方式附接到外盒部分底壁24。优选地,第二铰合线平行于第一铰合线40。

图3说明沿着提升元件第一折线81从内部分后壁52悬垂的提升元件80。第一提升元件折片85沿着提升元件第一折线81连接到内部分后壁52。第二提升元件折片86沿着提升元件第二折线82连接到第一提升元件折片85。第三提升元件折片87沿着提升元件第三折线83连接到第二提升元件折片86。

第三提升元件折片87固定到盖部分30以在盖部分30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相对于外盒部分20来铰接内部分50。当盖部分30行进到打开位置时,提升元件80移动内部分后壁52远离外盒后壁22。

图1到图4说明容器的一个实施例,其中盖部分30具有延伸于盖右侧壁38与盖左侧壁37之间的顶盖壁36。盖顶壁36沿着外盒底壁22的顶边缘从第一铰合线40悬垂。提升元件80固定到盖顶壁36。第三提升元件折片87固定到盖顶壁36。第一铰合线40与第三提升元件铰合线83平行且优选地同延。当容器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折片85与第二折片86折叠到彼此上且第三折片87大致上正交于第一折片85和第二折片86。第三折片87与盖顶壁36共面。在许多这些实施例中,外盒左侧壁27和外盒右侧壁28的顶侧部分具有弯曲拐角。

容器10进一步包含被配置成啮合盖部分底壁34上的盖部分锁配元件74且将盖30紧固于关闭位置的在外盒底壁24上的锁定元件72。

图5到图10说明容器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外盒部分20具有延伸于外盒右侧壁28与外盒左侧壁27之间的外盒顶壁26。盖前壁32沿着外盒顶壁26从第一铰合线40悬垂。提升元件80固定到盖前壁32。在许多这些实施例中,盖左侧壁37和盖右侧壁38的底侧部分具有弯曲拐角。

外盒部分20包含延伸于外盒左侧壁27与外盒右侧壁28之间的外盒后壁22。外盒底壁24正交于外盒左侧壁27和外盒右侧壁28且延伸于外盒左侧壁27与外盒右侧壁28之间。外盒顶壁26正交于外盒左侧壁27和外盒右侧壁28且延伸于外盒左侧壁27与外盒右侧壁28之间。

盖部分30包含延伸于盖右侧壁38与盖左侧壁37之间的盖前壁32。盖右侧壁38和左侧壁37正交于盖前壁32,且盖底壁34延伸于盖右侧壁38与盖左侧壁37之间。

盖部分30沿着外盒部分后壁22的顶壁26从第一铰合线40悬垂。盖部分30可围绕第一铰合线40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第一铰合线40延伸于外盒左侧壁27与外盒右侧壁28之间。

如图6所说明,外盒部分20和盖部分30优选地由单个板状坯料形成。盖左侧壁37和盖右侧壁38的底部分优选地具有弯曲拐角以在盖部分30的关闭移动期间易于关闭且减少盖部分30挡在外盒左侧壁27和外盒右侧壁28上的发生率。

内部分50被布置和配置成收纳如上文所描述的消费品。

内部分50收纳于外盒部分20内。内部分50包括延伸于内部分右侧壁58与内部分左侧壁57之间的内部分后壁52。优选地,内部分50包括延伸于内部分右侧壁58与内部分左侧壁57之间且平行于内部分后壁52的内部分前壁51。内部分50的顶侧部分打开以用于获取容置于内部分50内的消费品。

当盖部分30处于关闭位置时,内部分后壁52邻近于外盒后壁22。外盒部分底壁24在内部分底壁54与盖底壁34之间且邻近于内部分底壁54和盖底壁34。如图7所说明,为了便于构造,内部分50和提升元件80是由相同板状坯料形成。内部分底壁54沿着第二铰合线以铰合方式附接到外盒部分底壁24。优选地,第二铰合线平行于第一铰合线40。

图7说明沿着提升元件第一折线81从内部分后壁52悬垂的提升元件80。第一提升元件折片85沿着提升元件第一折线81连接到内部分后壁52。第二提升元件折片86沿着提升元件第二折线82连接到第一提升元件折片85。第三提升元件折片87沿着提升元件第三折线83连接到第二提升元件折片86。第四提升元件折片91沿着提升元件第四折线84连接到第三提升元件折片87。第五提升元件折片89沿着提升元件第五折线90连接到第四提升元件折片91。

第四提升元件折片91固定到盖部分30前壁32以在盖部分30移动到打开位置时相对于外盒部分20来铰接内部分50。当盖部分30行进到打开位置时,提升元件80移动内部分后壁52远离外盒后壁22。

图5到图10说明容器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提升元件80固定到盖前壁32。图8和图9说明处于打开位置的此五折提升元件构造,且图10说明处于关闭位置的此五折提升元件构造。第四折片91固定到盖前壁32且与盖前壁32共面。第五折片89折叠回到第四折片91上且在关闭移动期间提供回到第三折片87上的杠杆作用力以允许提升机构80顺畅地关闭。第二折片86在关闭位置中折叠到第一折片85上。

此配置在打开容器时提供用于内部分50的第一和第二双稳态位置。举例来说,一旦盖30打开大于约90度,内部分就“跳”离或弹离外盒部分20。将盖部分30关闭到小于约180度的角度会致使杠杆折片或第五折片89接触和偏转第三折片87且允许提升机构顺畅地关闭或折叠到其自身上。因此,杠杆或第五折片89长于第四折片91。

上文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并非为限制性的。与上文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一致的其它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