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发电的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746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储能发电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的运输工具。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

能耗制动采用的方法是在变频器直流侧加放电电阻单元组件,将再生电能消耗在制动电阻上来实现制动。这是一种处理再生能量的最直接的办法,它是将再生能量通过专门的能耗制动电路消耗在电阻上,转化为热能,转化为热能,因此又被称为电阻制动,它包括制动单元和制动电阻两部分。这部分被制动电阻消耗的能量是完全浪费掉的,这对于节能理念是违背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制动电阻在消耗电能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制动电阻产生高温,高温可能会导致电梯设备老化过快或更易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制动电阻浪费的电能,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发电的电梯装置,解决电梯浪费能源以及制动电阻高温发热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储能发电的电梯装置,包括包括电机和供电电网,还包括制动电阻、IPM电梯节能装置、逆变桥、直流母线以及用电设备;所述电机与逆变桥连接,所述逆变桥与直流母线连接,直流母线将数据和电量传送至制动电阻和IPM电梯节能装置,所述供电电网与直流母线连接,所述IPM电梯节能装置于用电设备连接;

所述逆变桥用于为电机提供直流电,同时也将电机产生的再生电传输给直流母线;所述直流母线将电能传输至制动电阻;所述制动电阻用于将电机的再生能量的载体;所述IPM电梯节能装置用于将制动电阻接收的再生能量吸收存储。

电机用于提供电梯上升和下降的动力和速度控制,逆变桥将电流转为交流电供电机使用,直流母线用于传输直流,确保电流的稳定性和快速性, IPM电梯节能装置将制动电阻吸收的能量吸收转换然后传送给用电设备使用,例如供空调使用,减少空调的能耗。

进一步地,IPM电梯节能装置将再生的电能送入用电设备使用。

进一步地,IPM电梯节能装置从制动电阻回收的电能是制动电阻产生的热量的50%。

进一步地,用电设备包括电梯空调、照明、报警以及按钮供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IPM电梯节能装置取代现有技术的制动单元,将本来消耗在制动电阻上的能量迅速回馈电网,供局域网周边设备用电,解决电梯浪费能源以及高温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储能发电的电梯装置,包括电机和供电电网,还包括制动电阻、IPM电梯节能装置、逆变桥、直流母线以及用电设备;所述电机与逆变桥连接,所述逆变桥与直流母线连接,直流母线将数据和电量传送至制动电阻和IPM电梯节能装置,所述供电电网与直流母线连接,所述IPM电梯节能装置于用电设备连接;

所述逆变桥用于为电机提供直流电,同时也将电机产生的再生电传输给直流母线;所述直流母线将电能传输至制动电阻;所述制动电阻用于将电机的再生能量的载体;所述IPM电梯节能装置用于将制动电阻接收的再生能量吸收存储。

电机用于提供电梯上升和下降的动力和速度控制,逆变桥将电流转为交流电供电机使用,直流母线用于传输直流,确保电流的稳定性和快速性, IPM电梯节能装置将制动电阻吸收的能量吸收转换然后传送给用电设备使用,例如供空调使用,减少空调的能耗。

IPM电梯节能装置将再生的电能送入用电设备使用;IPM电梯节能装置从制动电阻回收的电能是制动电阻产生的热量的50%;用电设备包括电梯空调、照明、报警以及按钮供电。

本实施例中,IPM电梯节能装置是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制动单元,IPM电梯节能装置和制动电阻配套构成了电梯的制动系统,制动电阻使用的是波纹电阻,波纹电阻采用表面立式波纹有利于散热减低寄生电感量,并选用高阻燃无机涂层,有效保护电阻丝不被老化,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