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4471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梯的使用场合越来越多,电梯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的电梯安全系数很高,但是还存在着电梯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减震效果不是特别好,而且人的身体早收到强烈震动时,身体没有支撑点,容易受伤。针对上述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电梯控制系统,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以及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控制系统,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以及减震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电梯通道、轿厢以及电梯控制单元;所述轿厢的两端设有滑轨,所述电梯通道的内壁设有滑道,所述滑轨设在所述滑道内,所述轿厢滑动连接在所述电梯通道内;所述轿厢内设有位移传感器、报警器以及备用电源,所述位移传感器与电梯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轿厢下坠时的速度,并将轿厢的下坠速度反馈至电梯控制单元,所述报警器与备用电源连接,用于向外界发出救援信号,所述轿厢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安全气囊,所述电梯通道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部为第二安全气囊、下部为弹簧垫;当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轿厢的下坠速度大于预设值时,所述电梯控制单元触发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开启。

优选的,所述轿厢的下表面与第一安全气囊之间设有弹性层。

优选的,所述弹性层为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全气囊以及第二安全气囊内均设有缓冲感应器,所述缓冲感应器用于接收电梯控制单元发出的开启信号。

优选的,所述轿厢内设有扶手。

优选的,所述报警器为语音播报器或蜂鸣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控制系统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在通过备用电源连接报警器,可以在电梯降落异常时报警,当轿厢遇到故障时,电梯下坠速度大于正常运行时最大速度,位移传感器把信息反馈到电梯控制单元,电梯控制单元触发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开启,消除电梯下坠的冲击力,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电梯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梯通道;2.轿厢;3.滑轨;4.滑道;5.位移传感器;6.报警器;7.备用电源;8.第一安全气囊;9.底座;10.第二安全气囊;11.弹簧垫;12.弹性层;13.缓冲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发明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发明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上述及其它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梯控制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控制系统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控制系统,包括电梯通道1、轿厢2以及电梯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轿厢2的两端设有滑轨3,电梯通道1的内壁设有滑道4,滑轨3设在滑道4内,轿厢2滑动连接在电梯通道1内。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轿厢2内设有位移传感器5,位移传感器5与电梯控制单元连接,用于检测轿厢2下坠时的速度,并将轿厢2的下坠速度反馈至电梯控制单元。同时,为了防止轿厢2遇到故障,无法向外界发出救援信号,轿厢2内还设有报警器6以及备用电源7,报警器与备用电源连接,用于向外界发出救援信号,报警器6优选为语音播报器或蜂鸣器。此外,轿厢2内还可设有扶手,以便人们握持。

同时,本实施例中的轿厢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安全气囊8,电梯通道1的底部设有底座9,底座9的上部为第二安全气囊10、下部为弹簧垫11;当位移传感器5检测轿厢2的下坠速度大于预设值时,电梯控制单元触发第一安全气囊8和第二安全气囊10开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全气囊8以及第二安全气囊10内均设有缓冲感应器13,缓冲感应器13用于接收电梯控制单元发出的开启信号,并控制第一安全气囊8和第二安全气囊10开启。

为了提高轿厢的防震性能,轿厢2的下表面与第一安全气囊8之间设有弹性层12,较佳的,弹性层12优选为橡胶层。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通过备用电源7连接报警器6,可以在电梯降落异常时报警,当轿厢2遇到故障时,电梯下坠速度大于正常运行时最大速度,位移传感器5把信息反馈到电梯控制单元,电梯控制单元触发第一安全气囊8和第二安全气囊10开启,消除电梯下坠的冲击力,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虽然本发明主要描述了以上实施例,但是只是作为实例来加以描述,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做出多种变型和应用而不脱离实施例的实质特性。例如,对实施例详示的每个部件都可以修改和运行,与所述变型和应用相关的差异可认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实施例,其含义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地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说明书中出现于各处的这些术语不一定都涉及同一实施例。此外,当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都认为其落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其他实施例就可以实现的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