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137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生物质燃料,是指能够作为燃料的生物质材料,用以区别于化石燃料,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在目前的国家政策和环保标准中,直接燃烧的生物质属于高污染燃料,只在农村的大灶中允许使用,不允许在城市中使用。生物质燃料的应用,实际主要是生物质成型燃料(Biomass Moulding Fuel,简称“BMF”),是将农林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块状、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

生物质发电厂对生物质的用量非常大,当前生物质发电厂普遍存在入厂车辆卸车时间长,从而造成厂区等待车辆多。而料场内燃料装车及翻晒等作业基本都由铲车来完成,铲车一次的装载量小、运输次数频繁,工作效率低,无用功多。相对而言,使用铲车装卸料的燃油等经济性不高,环境污染大。

关于物料的输送,在一些实现中,可以采用输送机进行输送,生物质燃料也可以采用输送机进行输送。输送机种类较多,按照运作方式不同分为:皮带式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斗式输送机、滚筒输送机、计量输送机、板链输送机、网带输送机和链条输送机。可用于生物质物料输送的主要是皮带式输送机、链条输送机和板链输送机。

中国专利文献CN205346173U公开了一种智能生物质收集系统,所依赖的输送机是一种固定的皮带输送机,该类固定设置的输送机,还需要其他上料机构,且卸料位置确定,不能用于生物质料的码垛、转运等操作。

中国专利文献CN103043368A则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发电用水平链式输送机,水平式的输送结构显然不能用于码垛,同时,水平式的输送机可通过性相对较差,不能在场站相对自由的移动,使用功能相对单一。

如前所述,料场内不仅涉及到上料,还会涉及到生物质燃料的晾晒、翻晒、堆垛、转垛等作业,固定设置的输送机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相对而言,铲车具有在这方面比较高的灵活性,但其自身装卸效率低,整体的油耗偏高。

此外,对于所使用的输送机,普遍都采用固定设置的输送机,即便是将输送机安装在移动底盘上,也因为输送机在移动底盘上的相对固定,导致其作业灵活性非常差,典型地,如果调整进料口的位置,由于输送机支架的相对固定,那么出料口的位置必然变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该转载装置效率高,作业方式灵活。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包括底盘和设置在底盘上的输送机,所述输送机包括:

第二输送机,在底盘的前后方向上,前低后高地倾斜安装,且该第二输送机的出料口位于底盘的尾部;

第一输送机,通过转动轴线竖直的转盘安装在底盘的尾部,且该第一输送机的进料口承接第二输送机的出料口;以及

驱动装置,安装在底盘上,并与所述转盘连接以驱动第一输送机绕转盘轴线转动。

上述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机包括:

接料部分,为水平设置的输送机部分,用于承接第二输送机出料口抛出的料;

上料部分,为与接料部分一体的倾斜上料部分。

可选地,所述接料部分的两边具有向外延伸并上翘的翼缘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机和所述第二输送机均为皮带式输送机。

可选地,所述皮带式输送机的皮带的工作面带有V型筋;

V型筋的开口方向为皮带运行的方向;

V型筋的高度为1.5cm~5cm。

可选地,所述转盘具有两种结构:

第一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盘上的支架和直接上设置的轴承,其中轴承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输送机;

第二种结构:包括设置在底盘上的轴承和为该轴承承载的旋转支架,而旋转支架的上端与第一输送机固定设置。

可选地,第二输送机的出料口位于第一输送机进料口上方0.5m~1.5m处。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齿轮齿条机构、蜗轮蜗杆机构、齿轮组或者旋转电机。

可选地,所述底盘为移动底盘。

可选地,所述第二输送机的头部设有铲口。

可选地,在铲口后侧还设有扒料装置,该扒料装置包括:

龙门架,架设在第二输送机的两边;

转动支架,安装在所述龙门架上;以及

扒料铲,安装在转动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转动支架上还设有用于约束扒料铲转角的结构。

依据本发明,将输送机配置由两个输送分机组成,其中一个固定设置,从而可以根据料场情况,确定进料口位置,另一个则是承接前个输送分机来料的条件下,其出料口基于绕转盘轴线的摆动而位置可调,整体而言,如果把固定设置的输送分机,即第二输送机的进料口作为整体的输送机的进料口,第一输送机的出料口作为整体的输送机的出料口,那么输送机的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干涉在此被消除,从而可以根据料场情况灵活的使用,作业方式的灵活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左视结构状态图,图中省略扒料装置和第二输送机的主体,其中上料部分与底盘行进方向呈90度。

图2为相应于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上料部分。

图3为相应于图2的一种扒料状态示意图。

图4为一种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俯视结构状态图,图中上料部分与底盘行进方向在同一竖直面上。

图5为第一实施例中转盘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相应于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仅示出传动部分。

图7为第二实施例中转盘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相应于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仅示出传动部分。

图9为第三实施例中齿轮传动机构俯视状态示意图。

图10为第四实施例中旋转电机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输送机,11.上料部分,12.接料部分;2.操作室;3.第二输送机; 4.转盘,41.推力轴承,,42.旋转支架,43.蜗轮,44.蜗杆,45.齿轮,46.齿条,47.旋转电机;5.底盘,6.扒料装置; A.料仓。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对于例如底盘5,按照传统的观念,其具有明确的头和尾,或者前和后,而对于输送机,基于同样的考虑,一般从来料方向描述,进料侧为前侧,或者头,出料侧为尾或者后侧。

尽管料场所使用的用于例如堆垛或者往料仓A中上料的输送机都是倾斜设置的输送机,但其前后的基本约束不会改变,能够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如图1-10所示的一种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其中图1为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的前侧看,及车头方向,可见图中第一输送机1的输送料方向与其前后相垂直,是其中的一种状态,图4则示出了第一输送机1的再一种状态,在水平面内,第一输送机1的方向与第二输送机3的方向一致。

上述结构表明第一输送机1具有绕转盘4转动的能力,图1和图4示出了两种状态,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过没有底盘5上其它部件的干涉,例如图中所示的操作室2,则第一输送机1绕转盘4转动的范围不限于180度范围。

尤其是,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转盘4及所支撑的第一输送机1都位于底盘5的尾部,因此,在180度的转动范围内,受到其它部件干涉的可能性较低,此类,为了保护第一输送机1在转动过程中碰坏其它结构,可以对转角最大值处设置例如行程开关。

基于前述的结构,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的基本配置,应当具有一个一个底盘5,该底盘5优选为移动底盘,如图1-4中所示的履带式底盘,履带式底盘承载能力强,且稳定性比较好。

图1中还显示底盘5具有液压支撑,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采用轮式底盘,为了在装载时的稳定性,底盘5运行到位后,下放液压支撑,形成可靠的支撑后再进行物料的装载。

液压支撑配有4个或者6个,液压支撑的主体结构是柱塞缸,在底盘5上设置液压站,以提供液压缸的液压回路。

此外,液压站还提供底盘5上所安装设备的液压源,例如扒料装置6上所配置液压缸的液压源。

与现有技术相区别的是,在底盘5所安装的输送机为两个,具有承接关系,或者物料流转上的上下游侧。所述输送机如图1-4所示,具有第一输送机1和第二输送机3。

首先关于第二输送机3,其安装传统的移动式的疏散机进行配置,安装在底盘上,并且是在底盘5的前后方向上安装,图1中可以清晰的看出,第二输送机3在底盘5的左右方向上大致居中设置,操作室2设置在第二输送机3的一侧。

此类输送机普遍是倾斜设置,以便于将位于料场地面或者其他设备输送过来的物料输送到给定的高度,在此条件下,第二输送机3前低后高地倾斜安装在底盘5上,安装方式大致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整体的可移动性,第二输送机3的前头应当在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移动时脱离地面。因此,第二输送机3的中部靠后的位置设置一个水平的铰轴,第二输送机3依托铰轴构成类似于杠杆的结构,由于其头部具有其它部件,相对比较沉,因此在使用状态时能够维持前低后高的状态。

铰轴的存在以用于作业时第二输送机3的抬铲或者落铲操作,即让第二输送机3的铲口抬起或者落下,以提高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的可通过性。

而移动时,可以为第二输送机3设置一个顶推油缸,将其支撑起一定高度后,移动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

参见说明书附图2,图2为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的侧面结构,图中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出第二输送机3在底盘5上的配置结构,在图中操作室2的位置可以看出,配置给第二输送机3的铰轴支座。

第二输送机的前头是铲头,后端则延伸到底盘5的尾部上方,即第二输送机3的出料口位于底盘5的尾部,而尾部则通过转盘4安装第一输送机1的接料部分12,两者在物料流转上存在承接关系。

关于第一输送机1,通过前述的描述已经大致地了解其与第二输送机3的关系,图2中可见,将其通过转动轴线竖直的转盘4安装在底盘5的尾部,且该第一输送机1的进料口承接第二输送机3的出料口。

附图5~10则主要表示出多种转盘4的动力结构部分,转盘具有可相对转动的两个部分,以及提供转动所需摩擦形式的附件,例如图中所示的推力轴承41。转盘4两个可相对转动的部分中相对转动的部分是被驱动的部分,显然相对转动的部分需要与第一输送机1固定连接。因此,所配置的驱动装置应当对转盘4中可相对转动的部分进行驱动。

具体地,所述转盘4具有两种结构:

第一种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底盘5上的支架和直接上设置的轴承,其中轴承用于承载所述第一输送机1;

第二种结构:包括设置在底盘5上的轴承和为该轴承承载的旋转支架42,而旋转支架42的上端与第一输送机1固定设置。

上述两种结构主要涉及转盘4可相对运动的两个部件的要素关系,一个可动,另外一个即为固定。

基于前述的结构通过例如人工、铲车的近距离上料,或者配置独立的扒料装置6进行上料,例如利用扒料装置6来扒取生物质燃料,将生物质燃料扒入第二输送机3上,第二输送机3将生物质燃料输送至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后部的第一输送机1上,由于第一输送机1的承接部分位于第二输送机3出料口的下方,接料后,由第一输送机1卸料。

由于第一输送机1通过转盘4安装在底盘5上,可以根据转盘5的转动选定卸料位置,来实现生物质燃料的装车和分垛作业,操作灵活性大大提高。

此外,关于第一输送机1和第二输送机3,其基本构成如下: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主要由架体、驱动装置、输送皮带、托辊、传动滚筒等组成。第一输送机3与整机行走方向平行布置,用于将扒料装置6扒入铲口集料装置内部的物料输送到第一输送机1。第一输送机1通过铰支座和抬铲机构与行走装置连接,抬铲机构驱动第二输送机3的支架绕铰支座做上下运动,完成抬铲、落铲动作。

第二输送机3也可以与底盘上部组件连接固定,在抬铲机构驱动下,绕铰支座做上下运动,完成抬铲、落铲动作。

相应于第二输送机3,所述第一输送机1包括:

接料部分12,为水平设置的输送机部分,用于承接第二输送机3出料口抛出的料,其作用大致与铲口相似,用于承接第二输送机3抛射出的物料。

然后是第一输送机1的上料部分11,为与接料部分一体的倾斜上料部分,用于将来料输送到给定的位置。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如图2所示,如果输送机是整体的输送机,即上料部分沿着图2中所示的第二输送机3延续向上,不可避免的会使得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整体过高,影响整体的可通过性。

如前所述,所述第一输送机1和所述第二输送机3均为皮带式输送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皮带式输送机采用刮板式输送机,根据物料颗粒的大小,选择刮板的高度,刮板越高,颗粒越小。

对于一些成型的物料,所述皮带式输送机的皮带的工作面带有V型筋,结构简单,且输送效果比较好。

具体地,V型筋的开口方向为皮带运行的方向。

对于颗粒物的物料的输送,V型筋的高度不能小于1.5cm,而由于可能存在颗粒比较大,或者棒状的物料,所述高度不宜大于5cm。

此外,如图2所示,接料部分12用于承接第二输送机3输送过来的物料,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避免堆积,第二输送机3的出料口位于第一输送机1进料口上方不小于0.5m,而为了避免物料从第二输送机3扬出的物料落点可控性差,第二输送机3的出料口位于第一输送机1进料口上方不大于1.5m处。

关于转盘4的驱动,可见于图5和图6所示的蜗轮蜗杆机构,其中涡轮43与旋转支架42一体,由推力轴承41提供回转支撑,可以使用电动机或者液压马达提供动力。

在第二实施例中则采用齿轮齿条机构进行转盘4的驱动,其中的齿轮45与旋转支架42固定连接,齿条46驱动齿轮45转动。

而在第三实施例中,则如图9所示的齿轮组,没有直线运动部件,结构相对简单。

在第四实施例中,使用旋转电机47进行转盘4的驱动。旋转电机47应具有良好的转角可控性,例如步进电机。

关于第二输送机3的头部形成的铲口,主要用于铲装、堆集物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设置铲板,如图2中第二输送机3的右端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配置扒料装置6,扒料装置6的动力来源可以是底盘5上设置的动力部分,通过传动机构进行传动。

铲板优选锰钢板焊接而成,铲板包括底板和两侧设置的内侧溜板,用于收纳物料。溜板形成与竖直面成一定角度的斜面,以用于收料,在来料时,用于顺导物料。

如图2和3中铲口的左上角所示,形成一块大致的三角形板,为外飘结构,称为翼缘板,其倾角与其所连接的铲板部分形成漏斗形式的收料结构。

整个铲口的装载宽度大于扒料装置6的装载宽度,扒料装置6在其工作范围内的任意角度装载物料,都不会与铲口产生干涉。

铲口通过连接法兰与第二输送机3的主体部分进行连接,可以随第一输送机3进行抬铲、落铲等操作;铲口部分可以单独控制,用于抬铲或者落铲操作,从而使第二输送机3与地面脱离。

关于扒料装置6,将其设置在铲口后侧,该扒料装置6包括:

龙门架,架设在第二输送机3的两边;

转动支架,安装在所述龙门架上;以及

扒料铲,安装在转动支架上。

扒料装置用于扒取、装载物料,由转臂支撑、转臂总成、大臂总成、小臂总成、挖斗、大臂油缸、小臂油缸、挖斗油缸、回转油缸等组成。大体可以参考挖掘机的铲臂,只不过其转动有回转油缸直接控制。

进而通过转臂支撑与前所述的龙门架连接,承载扒料装置的重量和扒料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扒料装置基于前述大臂油缸、小臂油缸、挖斗油缸、回转油缸的控制,能够做前后、上下、左右运动,能将铲口集料装置前面的物料,通过挖斗扒入铲口集料装置内部。具体可见于附图4,扒料装置6的扒料范围。

挖斗也可以更换为滚筒、绞龙、耙斗等其他用于扒装物料的结构,向铲口集料装置内部扒装物料。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物质燃料转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架上还设有用于约束扒料铲转角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