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409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瓶,尤其是能利用饮料瓶做为捕鼠陷阱的多功能饮料瓶。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饮料瓶仅作为盛装饮料使用,所盛装的饮料饮用完后便作为废弃物扔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多功能饮料瓶的瓶身的重心稍靠瓶口位置设计转轴,配合设有轴和封口墙的支架,利用杠杆原理将饮料瓶做成一个自动捕鼠陷阱,多功能饮料瓶在无老鼠进入时自动打开瓶口等待老鼠进入,当老鼠进入多功能饮料瓶后逃脱时老鼠自身的重量会使多功能饮料瓶转动,使多功能饮料瓶的瓶口和支架上的封口墙自动形成封口,将老鼠囚禁在多功能饮料瓶中,实现多功能饮料瓶的捕鼠功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饮料瓶由多功能饮料瓶和支架两部分组成,多功能饮料瓶瓶身重心稍偏向瓶口的位置设计有两个对称的轴,支架的两侧设有对称的两个轴,支架的一端设有封口墙,封口墙的背面设有进入斜面,支架上的两个轴分别安装在多功能饮料瓶瓶身上的两个轴上,将多功能饮料瓶限制在支架中,并使多功能饮料瓶能绕着支架上的轴在支架上转动,当多功能饮料瓶转动至瓶口端与支架形成的止点时支架上的封口墙能完全将瓶口封堵。当作为捕鼠陷阱使用时,将引诱饵料放入多功能饮料瓶的瓶底,多功能饮料瓶瓶口完全暴露在封口墙的上部,等待老鼠受引诱饵料的引诱进入多功能饮料瓶内,当老鼠进入多功能饮料瓶后想要通过多功能饮料瓶瓶口逃脱时,老鼠的体重会使多功能饮料瓶绕支架上的轴转动至多功能饮料瓶瓶口端与支架形成的止点,使支架上的封口墙能完全将多功能饮料瓶的瓶口封堵,达到囚禁老鼠的捕鼠功能。

由上可见,由于将多功能饮料瓶利用杠杆原理做成了自动捕鼠陷阱,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饮料瓶有以下有益效果:

多功能饮料瓶除实现盛装饮料的功能外还具备自动捕鼠的功能,实现了废物利用的功能,同时还能达到除鼠害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实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实例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实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获得这些附图的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实例多功能饮料瓶的轴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实例多功能饮料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实例多功能饮料瓶的前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等待状态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封闭状态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多功能饮料瓶2多功能饮料瓶上的轴3支架上的轴4支架5封口墙6进入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述的实施实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实例,而不是全部实施实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实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实例,都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4,附图5,附图6

如图4所示:多功能饮料瓶(1)的瓶身的重心稍靠瓶口位置设有两个对称的多功能饮料瓶上的轴(2),支架(4)的两侧设有对称的支架上的轴(3),支架(4)的一端设有封口墙(5)和进入斜面(6),支架上的轴(3)安装在多功能饮料瓶上的轴(2)上,使支架(4)将多功能饮料瓶(1)卡在支架(4)之间,使多功能饮料瓶(1)在支架(4)上能绕支架上的轴(3)旋转,需要捕鼠时,将引诱饵料放入多功能饮料瓶(1)的瓶底,此时多功能饮料瓶(1)的状态就如附图5,多功能饮料瓶(1)的瓶口高于进入斜面(6),等待老鼠受引诱饵料的引诱进入多功能饮料瓶(1),当老鼠进入多功能饮料瓶(1)后想要再通过多功能饮料瓶(1)的瓶口逃出,老鼠的体重会使多功能饮料瓶(1)绕支架上的轴(3)旋转,使多功能饮料瓶(1)旋转至如附图(6)所示的状态,此时封口墙(5)会将多功能饮料瓶(1)的瓶口封堵住,使进入多功能饮料瓶(1)的老鼠无法逃脱,达到囚禁老鼠和捕鼠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方法实施实例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的原理和所采用的技术和结构,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多功能饮料瓶,由多功能饮料瓶和支架两部分组成,多功能饮料瓶瓶身重心稍偏向瓶口的位置设计有两个对称的轴,支架的两侧设有对称的两个轴,支架的一端设有封口墙,封口墙的背面设有进入斜面,支架上的两个轴分别安装在多功能饮料瓶瓶身上的两个轴上,将多功能饮料瓶限制在支架中,并使多功能饮料瓶能绕着支架上的轴在支架上转动,当多功能饮料瓶转动至瓶口端与支架形成的止点时支架上的封口墙能完全将瓶口封堵。

技术研发人员:刘冉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冉阳
技术研发日:2016.11.09
技术公布日:2018.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