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规格的面巾纸折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4953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规格的面巾纸折叠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抽取式面巾纸的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可更换规格的面巾纸折叠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抽取式面巾纸折叠机一般是由定刀辊、动刀辊和折叠辊组成,定刀辊上设有定刀,动刀辊上设有底刀,当动刀辊与定刀辊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通过定刀与底刀的配合,对原纸进行切断,原纸切断后,将原纸通过折叠辊进行V型折叠或者N型折叠形成一张张等宽的折叠纸片。抽取式面巾纸由于宽度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规格,而现有的生产过程中,原纸的切断宽度由相邻两底刀之间的圆周距离决定,由于动刀辊上各底刀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原纸的切断宽度并不可调,因此采用该种面巾纸折叠机只能适用于生产一种规格的抽取式面巾纸,如果要更换生产其他规格的抽取式面巾纸,需更换至另一规格的面巾纸折叠机上进行生产,该操作步骤之繁琐显而易见,且无疑地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设备成本及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更换规格的面巾纸折叠机,通过该折叠机能够在一台折叠机上生产不同规格的抽取式面巾纸,且具有生产规格转换操作简便的特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更换规格的面巾纸折叠机,包括定刀辊、动刀辊和折叠辊,所述定刀辊、动刀辊和折叠辊各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定刀辊与动刀辊相邻设置,所述定刀辊上设有定刀,所述定刀与动刀辊对应配合,所述动刀辊上设有至少两个底刀,所述折叠辊与动刀辊相邻设置,且至少一个折叠辊与动刀辊相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刀辊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辊,所述辅助辊上设有至少一条凸槽,所述动刀辊上在相邻的两个底刀之间安装有至少一个可更换的第一嵌块,所述第一嵌块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设有第一吸气孔,所述第一吸气孔与设在动刀辊内的第一吸气通道连通,当动刀辊与辅助辊之间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凹槽与凸槽能够重合;所述折叠辊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可更换的第二嵌块,所述第二嵌块上设有与第一凹槽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上设有第二吸气孔,所述第二吸气孔与设在折叠辊内的第二吸气通道连通,当折叠辊与动刀辊之间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能够在两者的相切处位置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条第一凹槽之间的圆周间距与所述凸槽到凸槽之间的圆周间距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条第二凹槽之间的圆周间距与相邻两条第一凹槽之间的圆周间距相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刀辊、动刀辊和折叠辊的数量各为两个,两个动刀辊之间相切设置,两个折叠辊之间相切设置,且其中一个折叠辊与其中一个动刀辊相切设置,当两个定刀辊之间相对转动时,两定刀辊上的第一凹槽能够在两者的相切处位置对应,当两个折叠辊之间相对转动时,两折叠辊上的第二凹槽能够在两者的相切处位置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辊上均匀地设有两条凸槽;所述动刀辊上均匀地设有三个底刀,且均匀地安装有六个第一嵌块,每两个第一嵌块安装在相邻的两底刀之间;所述折叠辊上均匀地安装有六个第二嵌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刀辊与辅助辊之间相切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辊在凸槽的位置下安装有可更换的第三嵌块,所述凸槽设在第三嵌块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槽与第一凹槽的形状大小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凹槽的横截面为梯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在动刀辊一侧的导向轮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辅助辊上的凸槽用于将原纸顶入动刀辊的第一凹槽中,而在折叠辊上设有与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二凹槽,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设置,使原纸能够吸附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从而改变了原纸在相邻两底刀之间的宽度,因此,通过改变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规格,即可改变原纸的切断宽度,而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别设在可更换的第一嵌块和第二嵌块上,当需要生产其他规格的抽取式面巾纸时,只需更换相对应凹槽的第一嵌块和第二嵌块,即可改变原纸的切断宽度,具有操作简便、高效的特点。通过所述折叠机,使其能够适用于生产不同规格的抽取式面巾纸,无需更换至另一规格的折叠机上进行生产,能够有效地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购置更换设备的成本,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辅助辊与动刀辊相切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动刀辊与折叠辊相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可更换规格的面巾纸折叠机,包括定刀辊10、动刀辊20和折叠辊30,定刀辊10、动刀辊20和折叠辊30的数量各为两个,定刀辊10设在动刀辊20的上方,定刀辊10上设有定刀11,定刀11分别与两个动刀辊20对应配合,动刀辊20上均匀地设有三个底刀22,当动刀辊20与定刀11发生相对转动,底刀22转动至定刀11的位置上时,利用底刀22与定刀11的配合将原纸切断;两个动刀辊20之间并排相切设置;两个折叠辊30并排相切设置,且设在动刀辊20的下方,并且左侧的折叠辊30与右侧的动刀辊20相切设置。

每个动刀辊20上各相切设置有一个辅助辊40,辅助辊40上均匀地设有两条凸槽411,动刀辊20上均匀地安装有共六个可更换的第一嵌块21,每两个第一嵌块21安装在相邻的两个底刀22之间,第一嵌块21上设有第一凹槽211,相邻两条第一凹槽211之间的圆周间距与辅助辊40上相邻两条凸槽411之间的圆周间距相等,当动刀辊20与辅助辊4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一凹槽211与凸槽411能够在动刀辊20与辅助辊40的相切处重合;当两个动刀辊2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两个动刀辊20上的第一凹槽211能够在两动刀辊20的相切处位置对应。

第一凹槽211的底面设有第一吸气孔212,第一吸气孔212与设在动刀辊20内的第一吸气通道23连通,通过第一吸气孔212可将原纸吸附在第一凹槽211中。

折叠辊30上均匀地安装有六个可更换的第二嵌块31,第二嵌块31上设有与第一凹槽211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凹槽311,相邻两条第二凹槽311的圆周间距与动刀辊20上相邻两条第一凹槽211的圆周间距相等,当相切的折叠辊30与动刀辊2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第二凹槽311与第一凹槽211能够在折叠辊30与动刀辊20的相切处位置对应;当两个折叠辊3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两个折叠辊30上的第二凹槽311能够在两折叠辊30的相切处位置对应。

第二凹槽311的底面设有第二吸气孔312,第二吸气孔312与设在折叠辊30内的第二吸气通道32连通,通过第二吸气孔312可将原纸吸附在第二凹槽311中。

还包括用于原纸导向的导向辊组50,导向辊组50分别设在两个动刀辊20的一侧。

下面对所述的可更换规格的面巾纸折叠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动刀辊20和折叠辊30均为真空辊,可对原纸60进行吸附,两动刀辊20反方向同步转动,左侧的动刀辊20为顺时钟方向,右侧的动刀辊20为逆时钟方向;辅助辊40与相切的动刀辊20反方向转动;两折叠辊30反方向同步转动,左侧的折叠辊30为顺时钟方向,右侧的折叠辊30为逆时钟方向。两原纸60经导向辊组50导向后分别被两个动刀辊20吸附,辅助辊40上的凸槽411在辅助辊40与动刀辊20的相切处将原纸顶入第一凹槽211中,利用第一吸气孔212将原纸60紧紧地吸附在第一凹槽211中,原纸60随着动刀辊20的转动分别被底刀22和定刀辊10上的定刀11碰撞切断,切断的原纸60继续随着动刀辊20转动,当吸附着原纸60的第一凹槽211转动至两个动刀辊20的相切处时,此时两个动刀辊20的第一凹槽211在相切处位置对应,其中左侧的动刀辊20位于该位置的第一凹槽211关闭吸气,右侧的动刀辊20位于该位置的第一凹槽211继续吸气,使位于第一凹槽211上的原纸60被吸附到另一个第一凹槽211上,且利用两个动刀辊20的吸附配合,使左侧的动刀辊20上切断的原纸60被吸附到右侧的动刀辊20上,以此完成切断的原纸60的转移,切断的原纸60随着右侧的动刀辊20的继续转动,在右侧的动刀辊20与左侧的折叠辊30的相切处,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311位置对应,通过关闭位于该位置上第一凹槽211的第一吸气通道23,第二凹槽311继续吸气,使位于第一凹槽211上的原纸60被吸附到第二凹槽311上,且利用动刀辊20和折叠辊30的吸附配合,使切断的原纸60被转移到左侧的折叠辊30上,然后通过折叠辊30上的折叠凹凸槽对纸张进行折叠。本实施例中,由于相邻两底刀22之间的距离固定,因此通过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311使相邻两底刀22之间原纸60的宽度发生变化,并且利用形状大小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311,使原纸60在转移的过程能够保持规定的宽度。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311分别设在第一嵌块21和第二嵌块31上,通过更换不同凹槽规格的第一嵌块21和第二嵌块31,即可完成生产不同规格抽取式面巾纸的规格转换。

本实施例中,辅助辊40在凸槽411的位置下安装有可更换的第三嵌块41,凸槽411设在第三嵌块41上。为了将原纸顶入第一凹槽211中,凸槽411需要与第一凹槽211的形状大小相同,将凸槽411设在可更换的第三嵌块41上,可便于更换与第一凹槽211相适应的凸槽411。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1与凸槽411的形状大小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11、第二凹槽311和凸槽411的横截面为相对应的梯形状。

本实施例中,第一嵌块21、第二嵌块31和第三嵌块41均采用螺丝可拆卸地安装。

综上所述,本发明已如说明书及图示内容,制成实际样品且经多次使用测试,从使用测试的效果看,可证明本发明能达到其所预期之目的,实用性价值乃毋庸置疑。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来方便举例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