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饮料赠品的保管瓶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6308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饮料赠品的保管瓶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饮料赠品的保管瓶罩。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商家在销售产品时,都希望商品可以打包出售,这样既可以占领不同领域的市场,同时还可以得到消费者的喜爱。在打包出售中,如果简单的捆绑组合势必造成货物不易搬运,且外观不受欢迎。为了达到商品的组合销售,目前不少厂家或商家,在饮料瓶的瓶盖上套设一个瓶罩,将其他商品放置于瓶罩内,如申请人早期申请的专利号为201520273129.X实用新型专利,由于该技术在放置外置物件时,需要先将外置物件放置瓶罩内,在搬运过程中,一旦外置物件出现位置倾斜,需要将瓶罩拆下,再放置。操作较为不便。因此需要对此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瓶罩在使用过程时,不易维护的问题,提供一种维护方便的且用于饮料赠品的保管瓶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饮料赠品的保管瓶罩,包括壳体,壳体的上端开口,且壳体的上端连接有可打开的盖体,壳体内部形成容置空间,壳体的下端设有用于与瓶盖或瓶口相配合的固定结构。

进一步地,壳体与盖体卡接。

优选地,壳体的上端外侧面设有内凹的环形卡槽,盖体的下端内侧面设有至少2个凸起的卡凸。

再进一步地,壳体与盖体之间设有连接结构,盖体通过连接结构可相对壳体转动。

优选地,连接结构包括柔性块,柔性块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盖体连接。

优选地,连接结构包括铰接孔和铰接轴,铰接孔、铰接轴分别设置在壳体、盖体上。

进一步地,壳体与盖体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与瓶盖或瓶口相配合的凹孔。

优选地,凹孔内部设有与瓶盖的凸齿相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容置空间内设有用于固定外置物件的固定座,固定座设有卡槽。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打开的盖体,使得在放置、调整外置物件角度时,无需将整个壳体拆下,调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时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外置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壳体 11——凹孔

12——固定座 13——卡槽

2——连接结构 3——盖体

10——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

一种用于饮料赠品的保管瓶罩,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上端开口,且壳体1的上端连接有可打开的盖体3,壳体1内部形成容置空间,壳体1的下端设有用于与瓶盖10或瓶口相配合的固定结构。

本技术方案在原有技术上进行改进,将壳体1壳体1的上端开口并连接盖体3,当需要调整壳体1内部外置物件位置时,只需要打开上壳体1即可,无需整体拆下。操作方便。壳体1与盖体3配合,外形可以为柱形、圆形、椭圆形等。在使用时,可以通过选择壳体1带动瓶盖10旋转并打开瓶盖10,也可以将壳体1从瓶盖10上取下。针对不同饮料瓶,这里的瓶口也包括瓶嘴。

进一步地,壳体1与盖体3卡接。参见图2。

优选地,壳体1的上端外侧面设有内凹的环形卡槽,盖体3的下端内侧面设有至少2个凸起的卡凸(未画出)。参见图3。

一般来说,壳体1、盖体3一般采用塑胶件,有一定的弹性。采用卡接结构容易打开和合闭。当然卡槽13可以设置在盖体3,卡凸设置在壳体1上。也可以采用其他卡接结构。如,盖体3设置带有扣孔的扣体,壳体1设有与扣孔相配合的凸体。

再进一步地,壳体1与盖体3之间设有连接结构2,盖体3通过连接结构2可相对壳体1转动。参见图1。

优选地,连接结构2包括柔性块,柔性块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盖体3连接。

柔性块可以为硅胶片,使用柔性块后,壳体1和盖体3不会完全分离,防止盖体3丢失。

优选地,连接结构2包括铰接孔和铰接轴,铰接孔、铰接轴分别设置在壳体1、盖体3上。

此时的壳体1和盖体3形成一个盒体结构。当然,连接结构2可以为合页结构。壳体1和盖体3打开、合并方便。

进一步地,壳体1与盖体3螺纹连接。

采用螺纹连接,可以防止壳体1与盖体3被误打开。

进一步地,固定结构包括与瓶盖10或瓶口相配合的凹孔11。

凹孔11与瓶盖10配合并固定连接,当需要打开瓶盖10时,直接旋转壳体1,壳体1带动瓶盖10旋转直到分离。当然,固定结构还可以为突出的卡环,卡环与瓶盖或瓶口紧配。

优选地,凹孔11内部设有与瓶盖10的凸齿相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地,容置空间内设有用于固定外置物件的固定座12,固定座12设有卡槽13。

目前在固定外置物件时,多以自然放置为主,这种放置方式,容易导致外置物件倾斜、放歪等。外置物件为饮料赠品,其包括儿童玩具、附赠品等。设置卡槽13后,用于辅助固定外置物件。

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