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宽度的线缆成圈组合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225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可调宽度的线缆成圈组合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成圈盘具,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宽度的线缆成圈组合盘。



背景技术:

目前,线缆在收线成圈时,成圈的线基本都是一个固定的宽度,线缆越长,成圈的线缆外圈直径就越大,这些直径不一的成圈线,在装箱时,因为外圈直径不同,就需要不同大小的纸箱,如果堆放也会造成宝塔形状,不美观,占用空间大,运输也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究设计一种可调宽度的线缆成圈组合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可调宽度的线缆成圈组合盘,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还包括组合盘芯,所述组合盘芯包括基础盘芯和叠加盘芯,所述叠加盘芯同轴可拆卸固定在基础盘芯上,所述基础盘芯的一个端面上设有第一内凹面,所述叠加盘芯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凹面配合的结构,所述基础盘芯与叠加盘芯通过螺钉固定,所述叠加盘芯为第一叠加盘芯、第二叠加盘芯和携行板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携行板为能放入第一内凹面且尺寸与第一内凹面配合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叠加盘芯一面设有与第一内凹面配合的第一凸起面,另一面设有第二内凹面,所述第二叠加盘芯一面设有与第二内凹面配合的第二凸起面,另一面设有能与携行板配合的第三内凹面,所述携行板与第一叠加盘芯上均设有携行孔。

进一步地,所述叠加盘芯为携行板。

进一步地,所述叠加盘芯为第一叠加盘芯。

进一步地,所述叠加盘芯为第一叠加盘芯和第二叠加盘芯的组合,所述第一叠加盘芯和第二叠加盘芯间隔设置,所述叠加盘芯的两个端面上均为第一叠加盘芯。

进一步地,所述叠加盘芯为第一叠加盘芯、第二叠加盘芯和携行板的组合,所述第一叠加盘芯和第二叠加盘芯的数量相同,所述携行板固定在最外侧的第二叠加盘芯的第三内凹面内。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盘芯为圆台形,所述组合盘芯的母线夹角为4~6度。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宽度的线缆成圈组合盘能通过调整组合盘芯的宽度控制线缆成圈的宽度,让不同长度的线缆成圈后的直径保持一致,进而可以包装在同一规格的包装箱中,合理利用空间,包装美观,运输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基础盘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叠加盘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叠加盘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C-C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爆炸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爆炸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爆炸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的组合盘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的组合盘芯的主视图。

图16是图15的左视图。

图17是图15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可调宽度的线缆成圈组合盘,包括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还包括组合盘芯3,所述组合盘芯3包括基础盘芯31和叠加盘芯32,所述叠加盘芯32同轴可拆卸固定在基础盘芯31上。所述组合盘芯3为圆台形,所述组合盘芯3的母线夹角为4~6度。

所述基础盘芯31的一个端面上设有第一内凹面311,所述叠加盘芯32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内凹面311配合的结构,所述基础盘芯31与叠加盘芯32通过螺钉固定。

所述叠加盘芯32为第一叠加盘芯321、第二叠加盘芯322和携行板323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携行板323为能放入第一内凹面311且尺寸与第一内凹面311配合的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叠加盘芯321一面设有与第一内凹面311配合的第一凸起面324,另一面设有第二内凹面325,所述第二叠加盘芯322一面设有与第二内凹面325配合的第二凸起面326,另一面设有能与携行板323配合的第三内凹面327,所述携行板323与第一叠加盘芯321上均设有携行孔328,携行孔328用于和轴套4凸缘上螺纹孔中装入的顶丝或螺钉配合,使成圈组合盘随成圈转轴一起转动。

实施例一

如图10所示,所述叠加盘芯为携行板323,携行板323内沉式设置在第一内凹面311内,整个组合盘芯3的宽度即为基础盘芯31的宽度,所述携行板323与基础盘芯31通过螺钉固定。

实施例二

如图11所示,所述叠加盘芯32为第一叠加盘芯321,第一叠加盘芯321的第一凸起面324与第一内凹面311贴合,组合盘芯3的宽度为基础盘芯31的宽度加上第一叠加盘芯321边缘处的厚度,所述第一叠加盘芯321与基础盘芯31通过螺钉固定。

实施例三

如图12所示,所述叠加盘芯为第一叠加盘芯321、第二叠加盘芯322和携行板323的组合,所述第一叠加盘芯321和第二叠加盘芯322的数量相同,所述携行板323固定在最外侧的第二叠加盘芯322的第三内凹面327内,第一叠加盘芯321、第二叠加盘芯322和携行板323依次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以一个第一叠加盘芯321、一个第二叠加盘芯322和一个携行板323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叠加盘芯321和第二叠加盘芯322还可以继续叠加。

实施例四

如图13至图17所示,所述叠加盘芯32为第一叠加盘芯321和第二叠加盘芯322的组合,所述第一叠加盘芯321和第二叠加盘芯322间隔设置,所述叠加盘芯32的两个端面上均为第一叠加盘芯321,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叠加盘芯 321的数量比第二叠加盘芯322多一,第一叠加盘芯321和第二叠加盘芯322依次通过螺钉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以两个第一叠加盘芯321和一个第二叠加盘芯322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以继续叠加。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成套生产,使一套组合盘芯3包括一个基础盘芯31、一个携行板323,两个第一叠加盘芯321和一个第二叠加盘芯322,使用时进行自由组合使用即可,最外侧的第一叠加盘芯321可以不设置继续叠加使用的螺纹孔。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第一叠加盘芯321和第二叠加盘芯322,自由组合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