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专用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2438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地专用起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地专用起重机,属于建筑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吊车,起重机在市场上的发展和使用越来越广泛,在建筑行业中起重机的使用更是经常见到,一些轻型货物的吊装均需要用到起重机。

但是现阶段的起重机配重的可调性较差,旋转不方便,缺乏必要的安全警报系统,且起重机移动不方便,结构设计不稳定,如何研制一种结构设计稳定程度较高,安全系数高,机动灵活的起重机成为一个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工地专用起重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地专用起重机,包括基座、移动轮、辅助加固装置、固定桩、一级起柱、横梁、操控箱、配重箱、注水管、 排水管、斜支架、主导轮、二级起柱、三级起柱、提升绳、吊钩、电动机和减速箱,所述基座下侧安装有移动轮,且基座上侧通过辅助加固装置固定连接固定桩,所述固定桩上侧通过一级起柱与二级起柱滑动连接,所述二级起柱与三级起柱滑动连接,所述一级起柱左侧通过横梁与斜支架、操控箱和配重箱固定连接,所述配重箱前侧安装有注水管与排水管,所述操控箱内侧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减速箱与主导轮相连接,所述主导轮通过提升绳与吊钩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级起柱可以旋转36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重箱体积2m3,配重范围0-2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级起柱上侧为“F”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吊钩下侧安装有超载倾斜警报器。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建筑工地专用起重机,本实用新型其中效果较为优秀,结构稳定性较强,配重的可调性较高,具有安全警示功能,此外该起重机移动方便,配重合理吊装安全,智能的自动超载倾斜报警装置可以灵敏的感觉到自身所处环境的安全与否,及时报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 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专用起重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建筑工地专用起重机操控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基座;2、移动轮;3、辅助加固装置;4、固定桩;5、一级起柱;6、横梁;7、操控箱;8、配重箱;9、注水管;10、排水管;11、斜支架;12、主导轮;13、二级起柱;14、三级起柱;15、提升绳;16、吊钩;17、电动机;18、减速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专用起重机,包括基座1、移动轮2、辅助加固装置3、固定桩4、一级起柱5、横梁6、操控箱7、配重箱8、注水管9、排水管10、斜支架11、主导轮12、二级起柱13、三级起柱14、提升绳15、吊钩16、电动机17和减速箱18,基座1下侧安装有移动轮2,且基座1上侧通过辅助加固装置3固定连接固定桩4,固定桩4上侧通过一级起柱5与二级起柱13滑动连接,二级起柱13与三级起柱14滑动连接,一级起 柱5左侧通过横梁6与斜支架11、操控箱7和配重箱8固定连接,配重箱8前侧安装有注水管9与排水管10,操控箱7内侧安装有电动机17,电动机17通过减速箱18与主导轮12相连接,主导轮12通过提升绳15与吊钩16相连接。

所述一级起柱5可以旋转360°,可以对不同方位的货物进行起吊或者将货物吊起后输送到任何地位;所述配重箱8体积2m3,配重范围0-2吨,2m3的体积最多可装2吨水,通过注水管9的注水,配重的可调性较为灵活;所述三级起柱14上侧为“F”形,有利于防止货物撞击到起重机上,支撑系统大大加强了三级起柱14的强度;所述吊钩16下侧安装有超载倾斜警报器,当起重货物超载或者倾斜后进行及时报警,保证起吊的过程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工地专用起重机,基座1下侧的移动轮2方便起重机的移动,上侧通过辅助加固装置3的加固,更加稳固的与固定桩4固定在一起,一级起柱5、二级起柱13、三级起柱14可以自行调节高度对不同高度的货物进行起降,配重箱8提供0-2吨的配重防止起重机倾斜,操控箱7内的电动机17经过减速箱18的减速带动主导轮12转动,主导轮12通过提升绳15控制吊钩16的升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