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028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瓶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瓶盖。



背景技术:

目前,在饮料及白酒包装领域,普遍采用防伪瓶盖进行防伪。在白酒封装后,必须要破坏防伪瓶盖才可以打开酒瓶,这样就防止了制假者回收利用白酒酒瓶。但目前的防伪瓶盖大多在打开后还能够通过强行复原来消除防伪标识,造成防伪效果不明显,无法起到防伪的作用,因此,发明一种无法复原、防伪效果好的瓶盖是本行业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防伪效果好的瓶盖。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瓶盖,包括内盖、外盖和一体套,所述一体套包括相连接的螺纹部和下套管,所述内盖与螺纹部连接,所述内盖设置在外盖内且两者之间周向滑动配合,所述外盖的底部与下套管的顶部接触,所述内盖的外壁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止动凸起,所述外盖上设置有与止动凸起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滑槽和限位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所述滑槽呈螺旋状设置,其旋向与螺纹部上的螺纹旋向相同。

进一步,所述滑槽包括平滑部和斜滑部,所述平滑部沿旋向延伸形成斜滑部,所述斜滑部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挡块。

进一步,所述弹性挡块相对设置并向内延伸形成止动凸起出口,所述止动凸起出口与限位部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弹性挡块处设置有弹性挡块活动槽。

进一步,所述止动凸起的宽度大于止动凸起出口的宽度并小于弹性挡块最大弹性时所形成的止动凸起出口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外盖的内壁上设置有缺口槽,所述缺口槽与滑槽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内盖底部设置有与下套管的顶部相匹配的下翻边。

进一步,所述瓶盖外围套设有外筒,所述外筒包括上外筒和下外筒,所述上外筒与外盖固定连接,所述下外筒的顶部设有向内收折的内折边,所述内折边包裹着下翻边。

进一步,所述外筒为金属外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滑槽和限位部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当止动凸起从滑槽滑向限位部后,所述外盖的底部与下套管的顶部之间形成防伪间隙,从而达到防伪目的,结构简单、新颖。

2、本实用新型的斜滑部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挡块,且弹性挡块设置为弹性结构,因此形成了具有弹性的止动凸起出口,可对止动凸起进行阻挡及限位。

3、本实用新型的止动凸起的宽度大于止动凸起出口的宽度并小于弹性挡块最大弹性时所形成的止动凸起出口的宽度,当止动凸起滑动到止动凸起出口时,只有通过加大旋转力度才能突破弹性挡块的阻挡,进入限位部,避免了非正常开启瓶盖的误操作,同时可保证止动凸起进入限位部后将被限位固定,不能反向旋转。

4、本实用新型的外盖的内壁上设置有缺口槽,缺口槽与平滑部相连通,内盖与外盖通过缺口槽即可装配在一起,安装简单、方便。

5、本实用新型的下外筒内折边紧密包裹着内盖的下翻边,当扭开内盖时,内盖的下翻边会从内折边中拉出,并翻露在外,同时,向内收折的内折边会阻挡下翻边再次进入外筒内,并无法恢复到原始状态,无法重复使用,起到了防伪作用。

6、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种防伪结构,能够加强防伪效果,确保了防伪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盖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盖与一体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瓶盖开启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瓶盖半开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瓶盖完全开启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瓶盖开启后再重新装回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1-内盖,11-止动凸起,12-前端面,13-后端面,14-上斜面,15-下翻边,2-外盖,21-滑槽,22-限位部,23-平滑部,24-斜滑部,25-弹性挡块,26-弹性挡块活动槽,27-止动凸起出口,28-缺口槽,3-螺纹部,4-下套管,5-防伪间隙,6-上外筒,7-下外筒,8-内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瓶盖,包括内盖1、外盖2和一体套,所述一体套包括螺纹部3和与螺纹部3连接的下套管4,所述内盖1与螺纹部3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内盖1设置在外盖2内且两者之间周向滑动配合,所述外盖2的底部与下套管4的顶部接触,所述内盖1的外壁上设置有止动凸起11,所述外盖2上设置有与止动凸起11匹配的滑槽21,所述滑槽2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22,所述滑槽21和限位部22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当所述止动凸起11从滑槽21滑向限位部22后,所述外盖2的底部与下套管4的顶部之间形成防伪间隙5,从而达到防伪目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防伪效果好的特点。

如图1所示,所述滑槽21呈螺旋状设置,其旋向与螺纹部3上的螺纹旋向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螺纹部3上的螺纹旋向为右旋,因此,当所述止动凸起11由滑槽21滑向限位部22后,所述外盖2的底部会上升,从而出现防伪间隙5,所述滑槽21包括平滑部23和斜滑部24,所述平滑部23沿旋向延伸形成斜滑部24,由于平滑部23平行设置,因此,当所述止动凸起11在平滑部23滑动时,所述外盖2的底部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当所述止动凸起11滑动到斜滑部24时,所述外盖2的底部便开始上升,出现防伪间隙5,但此时止动凸起11可以往回滑动,消除防伪间隙5,所述斜滑部24的端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弹性挡块25,所述弹性挡块25相对设置并向内延伸形成止动凸起出口27,所述止动凸起出口27与限位部22相连通,所述弹性挡块25设置为弹性结构,因此形成了具有弹性的止动凸起出口27,可对止动凸起11进行阻挡及限位,所述弹性挡块25处设置有弹性挡块活动槽26,为所述弹性挡块25提供活动空间,当所述止动凸起11穿过止动凸起出口27的阻挡时,所述弹性挡块25在止动凸起11的压迫下向外移动到弹性挡块活动槽26内,所述止动凸起11穿过后,所述弹性挡块25由于弹性结构会恢复到初始位置并对止动凸起形成阻挡及限位,所述止动凸起11的宽度大于正常状态下止动凸起出口27的宽度并小于弹性挡块25最大弹性时所形成的止动凸起出口27的宽度,当止动凸起11滑动到止动凸起出口27时,只有通过加大旋转力度才能突破弹性挡块25的阻挡,进入限位部22,避免了非正常开启瓶盖的误操作,同时,可保证止动凸起11进入限位部22后将被限位固定,不能反向旋转。

如图2所示,所述外盖2的内壁上设置有缺口槽28,所述缺口槽28与滑槽21相连通,所述内盖1与外盖2通过缺口槽28即可装配在一起,安装简单、方便,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动凸起11呈梯形结构,包括前端面12、后端面13和上斜面14,其中,所述前端面12的宽度小于后端面13,所述上斜面14的倾斜角度与滑槽的旋向相同,所述前端面12首先接触止动凸起出口27,其上斜面14的设置使得所述止动凸起11更容易通过止动凸起27进入限位部22。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所述内盖1安装在螺纹部3上,所述外盖2的的底部与下套管4的顶部接触,所述止动凸起11位于平滑部23的位置,所述瓶盖在开启时,由于内盖1与外盖2周向滑动配合,因此,首先转动的是外盖2,外盖2的转动使得止动凸起11从平滑部23移动到斜滑部24,外盖2的底部开始慢慢上升,当止动凸起11移动到止动凸起出口27处时,由于止动凸起11的宽度大于正常状态下止动凸起出口27的宽度并小于弹性挡块25最大弹性时所形成的止动凸起出口27的宽度,需要加大旋转力度才能使止动凸起11通过止动凸起出口27进入到限位部22,如图6所示,止动凸起11进入限位部22后,外盖2的底部上升与下套管4的顶部之间形成防伪间隙5,由于止动凸起11的宽度大于正常状态下止动凸起出口27的宽度,因此,止动凸起11被限制在限位部22内,不能反向旋转,所形成的防伪间隙5也不能消除,从而达到防伪目的。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的是:

如图3、4和7所示,所述内盖1底部设置有与下套管4的顶部相匹配的下翻边15,所述下翻边15与下套管4的顶部接触,所述瓶盖外围套设有外筒,所述外筒包括上外筒6和下外筒7,所述上外筒6与外盖2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盖2的顶部涂胶,所述上外筒6与外盖2胶粘在一起,所述下外筒7的顶部设有向内收折的内折边8,所述内折边8紧密包裹着下翻边15,所述外筒为金属外筒,可采用铝带、不锈钢、铁、铜及合金等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的瓶盖是通过如下步骤进行装配的:首先将内盖1与一体套中的螺纹部3扭装,将外盖2通过外盖2内壁上的缺口槽28与内盖1装配在一起,并在外盖2的顶部涂胶;再将外筒套在整个瓶盖上,并将外筒的底部向内弯折收口,使外筒底部紧包下套管4,使整个瓶盖连成一体;待胶干后,外盖2的顶部与外筒的顶部内壁胶粘在一起形成固定连接,使用切口装置在内盖1的下翻边15处对应的外筒上进行割口,将外筒分成上外筒6和下外筒7两部分,切口口型向内收折,上外筒6的底部收折包紧外盖2,下外筒7的顶部收折形成内折边8包紧内盖1的下翻边15。

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瓶盖半开启时的状态示意图,此时,止动凸起11进入限位部22后,外盖2的底部上升与内盖1的下翻边15之间形成防伪间隙5,内盖1的下翻边15在内折边8的包裹之中,如图9所示,继续扭动上外筒7,内盖1的下翻边15将从内折边8中被拉出,并翻露在外,如图10所示,当将瓶盖重新装回时,内折边8会阻挡下翻边15的再次进入,并无法恢复到原始状态,无法重复使用,起到了防伪作用,由于以上两个防伪结构使得该瓶盖防伪效果好,确保了防伪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