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制砂设备入料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173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制砂设备入料量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制砂设备入料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制砂需求量的日益增多,对机制砂设备的生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给机制砂设备提供原料时,需要考虑机制砂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制砂效率。当入料量超过机制砂设备的处理能力时,将会导致设备发生堵料,严重影响设备寿命,甚至发生停机事故;入料量太少,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效率。

因此如何精确控制机制砂设备的入料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制砂设备入料量控制装置和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机制砂设备入料量控制不精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制砂设备的入料量控制装置,包括料斗和皮带输送机,还包括:

控制所述料斗的卸料口开口大小的闸板;

和所述卸料口连接,且位于所述皮带输送机上部的导料槽,所述导料槽和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上部构成防止物料溢出的腔室,所述导料槽上设有使所述腔室内的物料在所述皮带输送机的传送下卸出的出料口,所述腔室内设有检测所述腔室内的物料量的料位检测计;

根据所述料位检测计检测到的所述物料量,控制所述闸板工作的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导料槽的所述出料口为可以调整所述出料口开口大小的可调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皮带输送机上设有检测所述皮带输送机上物料重量的重量检测装置,所述重量检测装置和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皮带输送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闸板包括左闸板和右闸板。

优选地,所述导料槽上设有控制所述可调出料口的开口大小的可调挡板,所述可调出料口处的左右两侧上设有容纳所述可调挡板的左右两侧的卡槽,所述卡槽内均设有多个一端可在所述卡槽内移动,另一端位于所述卡槽外的调整柱。

优选地,所述调整柱的中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和所述卡槽的内壁抵紧,另一端和所述调整柱上位于所述卡槽内的一端抵紧。

优选地,所述可调挡板上部设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一种机制砂设备的入料量控制装置,包括料斗和皮带输送机,还包括:控制料斗的卸料口开口大小的闸板;和卸料口连接,且位于皮带输送机上部的导料槽,导料槽和皮带输送机的上部构成防止物料溢出的腔室,导料槽上设有使腔室内的物料在皮带输送机的传送下卸出的出料口,腔室内设有检测腔室内的物料量的料位检测计;根据料位检测计检测到的物料量,控制闸板工作的控制器。通过料位检测计检测腔室内的物料量,控制器根据料位检测计检测到的物料量控制闸板工作,例如当腔室内的物料量较少,无法满足机制砂设备入料量的需求,控制器会自动控制闸板开启,进而使料斗的卸料口变大,以此来增大腔室内的物料量,进而提高给机制砂设备供应的物料量;当腔室内的物料量过多时,控制器会自动控制闸板使料斗的卸料口变小,以此来减少腔室内的物料量,从而避免物料堆积,对皮带输送机造成过大压力,而且通过导料槽和皮带输送机的上部构成的腔室,不仅可以防止因物料过多而从皮带输送机上溢出的情况发生,而且还可以将物料落在皮带输送机上时产生的粉尘遮挡在腔室内,进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机制砂设备的入料量控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机制砂设备的入料量控制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调整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为料斗,2为导料槽,3为皮带输送机,11为闸板,12为电机,21为可调挡板,22为调整柱,23为把手,24为出料口,221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目前的机制砂设备的入料量难以精确控制,从而降低了机制砂设备的生产效率。

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制砂设备的入料量控制装置,通过料位检测计检测腔室内的物料量,控制器根据料位检测计检测到的物料量控制闸板工作,例如当腔室内的物料量较少,无法满足机制砂设备入料量的需求,控制器会自动控制闸板开启,进而使料斗的卸料口变大,以此来增大腔室内的物料量,进而提高给机制砂设备供应的物料量;当腔室内的物料量过多时,控制器会自动控制闸板使料斗的卸料口变小,以此来减少腔室内的物料量,从而避免物料堆积,对皮带输送机造成过大压力。而且通过导料槽和皮带输送机的上部构成的腔室,不仅可以防止因物料过多而从皮带输送机上溢出的情况发生,而且还可以将物料落在皮带输送机上时产生的粉尘遮挡在腔室内,进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机制砂设备的入料量控制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机制砂设备的入料量控制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导料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调整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机制砂设备的入料量控制装置,包括料斗1和皮带输送机3,还包括:控制料斗1的卸料口开口大小的闸板;和卸料口连接,且位于皮带输送机3上部的导料槽2,导料槽2和皮带输送机3的上部构成防止物料溢出的腔室,导料槽2上设有使腔室内的物料在皮带输送机3的传送下卸出的出料口24,腔室内设有检测腔室内的物料量的料位检测计;根据料位检测计检测到的物料量,控制闸板工作的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料位检测计检测腔室内的物料量,控制器根据料位检测计检测到的物料量控制闸板工作,例如当腔室内的物料量较少,无法满足机制砂设备入料量的需求,控制器会自动控制闸板开启,进而使料斗1的卸料口变大,以此来增大腔室内的物料量,进而提高给机制砂设备供应的物料量,当腔室内的物料量过多时,控制器会自动控制闸板使料斗的卸料口变小,以此来减少腔室内的物料量,从而避免物料堆积,对皮带输送机造成过大压力,而且通过导料槽2和皮带输送机3的上部构成的腔室,不仅可以防止因物料过多而从皮带输送机3上溢出的情况发生,而且还可以将物料落在皮带输送机3上时产生的粉尘遮挡在腔室内,进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导料槽2的出料口24为可以调整出料口24开口大小的可调出料口。通过可调出料口,可以控制皮带输送机3单位时间内输送的物料量,例如调大可调出料口的开口,可以提高皮带输送机3上单位时间内输送的物料量。其中皮带输送机3优选为变频皮带输送机3。

更进一步地,皮带输送机3上设有检测皮带输送机3上物料重量的重量检测装置,重量检测装置和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皮带输送机3连接。重量检测装置检测皮带输送机3上的物料重量,控制器判断重量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物料重量是否满足机制砂设备的入料需求,若否,控制器则会调整皮带输送机3的转速,例如当物料重量较小,无法满足机制砂设备入料量需求时,控制器则会自动调高皮带输送机3的转速,进而提高机制砂设备的入料量。

为了使保证皮带输送机3上物料的对中性,在本实施例中,闸板包括左闸板和右闸板。其中左闸板和右闸板各有一个电机12来控制其开合,控制器同时控制两个电机12的启动和停止即可保证物料落在皮带输送机3上的对中性,其中控制器可以为PLC控制器。其中,当机制砂设备停机时,左闸门和右闸门需要完全关闭,避免料斗1内的物料继续下落,增加皮带输送机3的负担,降低皮带输送机3的寿命。

进一步地,导料槽2上设有控制可调出料口24的开口大小的可调挡板21,可调出料口24处的左右两侧上设有容纳可调挡板21的左右两侧的卡槽,卡槽内均设有多个一端可在卡槽内移动,另一端位于卡槽外的调整柱22。其中左右两侧卡槽内的调整柱22需要相互对应,且相对应的两个调整柱22需要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可调挡板21自上而下插入卡槽内,当需要减小可调出料口24的开口,只需将相互对应的调整柱22自上而下从卡槽内往外拉动,然后将可调挡板21往下移动即可;当需要增大可调出料口24的开口,只需向上移动可调挡板21,然后将调整柱22自下而上往卡槽内插入即可。

为了便于调整可调出料口24的开口大小,调整柱22的中部套设有弹簧221,弹簧221的一端和卡槽的内壁抵紧,另一端和调整柱22上位于卡槽内的一端抵紧。因此当需要增大可调出料口24的开口时,只需将可调挡板21向上拉动即可,无需再向卡槽内插入调整柱22,因此提高了调整效率,而且位于可调挡板21左右两侧的调整柱22在弹簧221的作用下可以抵紧可调挡板21,使得可调挡板21更加稳固。

为了便于上下移动可调挡板21,在本实施例中,可调挡板21上部设有把手2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制砂设备入料量控制装置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