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胶物料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6792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胶物料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盘,特别涉及一种去胶物料盘。



背景技术:

在光纤通信设备用到的零部件中,有些零部件需要陶瓷内穿光纤,然后上胶,上胶过后,两端会出现残留的余胶,这样会使得两端的胶量大小不一,会影响长度裁截的准确度,所以需要对上胶后的产品残胶去除,然后再人工对其进行研磨,现行去胶作业方式为人工去胶,人工去胶的不足之处在于:

1.人工去胶会因为每次施力的程度不同,造成去胶不均匀;

2.每次作业只能单颗去胶,费时费力;

3.人工去胶,每次只能去胶一端,另一端必须再换边去胶;

上述人工去胶问题急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胶物料盘,解决现行人工去胶费时费力、去胶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胶物料盘,物料盘为一整体式圆形结构,在物料盘圆心位置处设有圆孔,在物料盘靠近边缘处设有物料孔。

优选地,物料孔的内部设有金属件,金属件内部设有套管,套管通过黏胶与金属件连接,金属件通过薄片压住,并使用螺丝锁住固定,物料孔与螺丝同物料盘的圆心成一直线关系。

优选地,套管外径尺寸为1.78-1.80mm,内径为1.250-1.255mm,物料的直径为1.25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胶物料盘,物料盘为一整体式圆形结构,在物料盘圆心位置处设有圆孔,物料盘可通过穿过圆孔的轴由马达驱动旋转,在物料盘靠近边缘处设有物料孔,物料孔的内部设有金属件,金属件内部设有套管,套管通过黏胶与金属件连接,金属件通过薄片压住,并使用螺丝锁住固定,物料孔与螺丝同物料盘的圆心成一直线关系,套管的作用是固定兼导正物料,使物料在两片研磨砂轮研磨时不会晃动,本物料盘可以通过光纤感应器感应螺丝来感应物料的位置,通过光纤感应器结合物料盘可以保证物料的精准入料和精准出料,物料盘靠近边缘处设有30个物料孔,形成一个循环,每个物料孔的位置关系都是精准的,可以通过光纤感应器感应其中的一个孔,那么在装置的对应位置处自动送排料装置的运作定位就会很准,实现送排料及研磨的全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物料盘去胶均匀,对去胶物料两端同时去胶,省时省力,实现自动化操作,解决了现行人工去胶费时费力、去胶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物料孔内部及固定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物料盘,2-圆孔,3-物料孔,4-金属件,5-套管,6-薄片,7-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去胶物料盘,所述物料盘1为一整体式圆形结构,在所述物料盘1圆心位置处设有圆孔2,在所述物料盘1靠近边缘处设有物料孔3,所述物料孔3的内部设有金属件4,所述金属件4内部设有套管5,所述套管5通过黏胶与所述金属件4连接,所述金属件4通过薄片6压住,并使用螺丝7锁住固定,所述物料孔3与所述螺丝7同所述物料盘1的圆心成一直线关系,所述套管5外径尺寸为1.78-1.80mm,内径为1.250-1.255mm,所述物料的直径为1.25mm,这样的尺寸设计是为了防止物料在套管中晃动,保证去胶效果。

本实用新型物料盘去胶均匀,对去胶物料两端同时去胶,省时省力,实现自动化操作,解决了现行人工去胶费时费力、去胶不均匀的问题。物料盘为一整体式圆形结构,在物料盘圆心位置处设有圆孔,物料盘可通过穿过圆孔的轴由马达驱动旋转,在物料盘靠近边缘处设有物料孔,物料孔的内部设有金属件,金属件内部设有套管,套管通过黏胶与金属件连接,金属件通过薄片压住,并使用螺丝锁住固定,物料孔与螺丝同物料盘的圆心成一直线关系,将物料送至物料孔的套管中,通过物料盘的旋转将物料送至两片研磨砂轮中间进行研磨去胶,套管的作用是固定兼导正物料,使物料在两片研磨砂轮研磨时不会晃动,本物料盘还可以通过光纤感应器感应螺丝来感应物料的位置,通过光纤感应器结合物料盘可以保证物料的精准入料和精准出料,物料盘靠近边缘处设有30个物料孔,形成一个循环,每个物料孔的位置关系都是精准的,可以通过光纤感应器感应其中的一个孔,那么在装置的对应位置处自动送排料装置的运作定位就会很准,实现送排料及研磨的全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