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轿厢轿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3342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轿厢轿底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轿厢部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厢新型轿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楼大厦现在已经是比比皆是,电梯行业未来的发展变得十分重要,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的轿厢,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在电梯使用中,轿厢内是主要载人或物的,轿厢的承重能力尤其重要,而轿底的强度更是重中之重。高速电梯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技术问题,如轿厢的纵向振动、轿厢的横向摆动、乘客的不适感、噪音、安全装置和缓冲器长度等,目前轿底结构比较的复杂多变,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工作时间和提高了安装成本,而且会浪费大量的原材料和加工成本,目前 轿底的结构不够紧凑,这样在外观上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轿厢轿底,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轿厢轿底,包括轿底主体,所述轿底主体上方设置有上轿底板,所述轿底主体下方设置有若干减震垫一,所述减震垫一下设置有下轿底底板,所述下轿底底板两侧有向上的折边,所述下轿底底板下方设置有轿底纵梁一和轿底纵梁二,所述轿底纵梁一和轿底纵梁二两端设置有安装榫头,所述折边左侧设置有两块固定钢板,所述轿底主体左侧两端设置有减震垫二,所述固定钢板通过若干螺栓一连接着轿底主体和下轿底底板,所述下轿底底板在贴近折边处设置有若干安装卡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轿厢轿底,优选地,所述上轿底板其材质为大理石花纹的塑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轿厢轿底,优选地,所述减震垫一是由两块矩形钢板和长方体橡胶构成的,整体呈工型,其上下两个工型边上面设置有若干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轿厢轿底,优选地,所述减震垫一通过若干螺栓二连接轿底主体和下轿底底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轿厢轿底,优选地,所述安装榫头为圆柱形,在其左侧设置有圆形孔洞。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轿厢轿底,优选地,所述安装卡口(17)为圆柱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垫一是由两块矩形钢板和长方体橡胶构成的,整体呈工型,能够减少轿底与轿厢托架之间的上下震动,所述减震垫二减少轿底与轿厢托架之间的左右摆动,使得轿厢运行过程中更加平稳,同时减少两者摩擦,减少磨损,增加使用寿命,所述固定钢板通过若干螺栓一连接着轿底主体和下轿底底板,使得轿底结构紧凑、牢固,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所述轿底纵梁一和轿底纵梁二两端设置有安装榫头,在安装时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所述上轿底板其材质为大理石花纹的塑料,使得轿底更加美观而且耐磨,实用性大大提高,所述下轿底底板在贴近折边处设置有安装卡口,在轿厢安装的过程中使得轿厢托架与轿底契合在一起,不易松动脱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或者优选地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轿厢轿底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轿厢轿底的减震垫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轿厢轿底的下轿底底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轿厢轿底的安装榫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轿厢轿底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轿厢轿底,包括轿底主体1,所述轿底主体1上方设置有上轿底板2,所述上轿底板2其材质为大理石花纹的塑料,使得轿底更加美观而且耐磨,实用性大大提高。所述轿底主体1下方设置有四个减震垫一3,所述轿底主体1左侧两端各设置一个减震垫二11,所述减震垫一3是由两块矩形钢板15和长方体橡胶16构成的,整体呈工型,其上下两个工型边上面设置有八个固定孔12,所述减震垫一3能够减少轿底与轿厢托架之间的上下震动,所述减震垫二11减少轿底与轿厢托架之间的左右摆动,使得轿厢运行过程中更加平稳,同时减少两者摩擦,减少磨损,增加使用寿命。所述减震垫一3通过四个螺栓二13连接轿底主体1和下轿底底板4,使得轿底结构紧凑、牢固,节省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所述减震垫一3下设置有下轿底底板4,所述下轿底底板4两侧有向上的折边7,所述下轿底底板4下方设置有轿底纵梁一5和轿底纵梁二6,所述轿底纵梁一5和轿底纵梁二6通过冷铆方式与下轿底底板4相连接,所述轿底纵梁一5和轿底纵梁二6两端设置有安装榫头8,所述安装榫头8为圆柱形,在其左侧设置有圆形孔洞14,在安装时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折边7左侧设置有两块固定钢板9,所述固定钢板9通过六个螺栓一10连接着轿底主体1和下轿底底板4。所述下轿底底板4在贴近折边7处设置有八个安装卡口17,在轿厢安装的过程中使得轿厢托架与轿底契合在一起,不易松动脱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