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物流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141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升降物流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平台,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物流平台。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物流配送中,仓库存在高度差,人员、车辆无法通过,只能通过人工或起重机搬运货物,这不利于物流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升降物流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升降物流平台,其包括:

平台底框架,其左右两侧设置有底部角钢导轨;

通过两组支撑腿组件而设置于平台底框架上方的工作平台,其左右两侧设置有顶部角钢导轨,两组支撑腿组件对称分布于平台底框架左右两侧,支撑腿组件包括外支撑腿、内支撑腿,内、外支撑腿中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外支撑腿顶部铰接于工作平台的后端部,所述外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与底部角钢导轨配合的滑动轮,所述内支撑腿顶部设置有与顶部角钢导轨配合的滑动轮,所述内支撑腿的底部铰接于平台底部框架的前端;

设置于两组支撑腿组件的外支撑腿之间且靠近外支撑腿滑动轮安装端的第一连接钢管;

设置于两组支撑腿组件的内支撑腿之间且靠近内、外支撑腿铰接位置处的第二连接钢管,其与第一连接钢管之间设置有顶升工作平台的平台顶升油缸组件;

铰接设置于工作平台所设前横梁处且可展开后与工作平台共同构成工作面的舌板;

安装于舌板与工作平台之间且可将舌板展开的舌板展开油缸组件;

接于舌板展开油缸组件、平台顶升油缸组件的液压油供给系统。

进一步,所述工作平台的台面为防滑花纹板。

进一步,所述平台顶升油缸组件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于第一连接钢管。

进一步,所述工作平台底部设置有若干增强结构强度的U形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重载荷设计,采用进口优质泵站,起升平稳有力,结构上的四个方管支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保证台板面,舌板和地面间平齐,运作流畅。

附图说明

图1为升降物流平台升起状态图;

图2为升降物流平台降下状态图;

图3为升降物流平台主视图,其略去了舌板、平台顶升油缸组件、舌板展开油缸组件等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升降物流平台,其包括:平台底框架4,其左右两侧设置有底部角钢导轨A;通过两组支撑腿组件而设置于平台底框架上方的工作平台1,其左右两侧设置有顶部角钢导轨B,两组支撑腿组件对称分布于平台底框架左右两侧,保证整个工作平台顶升的稳定性、可靠性,支撑腿组件包括外支撑腿2、内支撑腿3,内、外支撑腿中部可转动地连接,例如:将内、外支撑腿中部利用转轴8、垫圈7以及锁定销16进行可转动连接,所述外支撑腿2顶部铰接于工作平台的后端部,所述外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与底部角钢导轨配合的滑动轮19,所述内支撑腿3顶部设置有与顶部角钢导轨配合的滑动轮19,所述内支撑腿的底部铰接于平台底部框架的前端。

设置于两组支撑腿组件的外支撑腿之间且靠近外支撑腿滑动轮安装端的第一连接钢管14。

设置于两组支撑腿组件的内支撑腿之间且靠近内、外支撑腿铰接位置处的第二连接钢管15,其与第一连接钢管之间设置有顶升工作平台的平台顶升油缸组件13。

铰接设置于工作平台所设前横梁17处且可展开后与工作平台共同构成工作面的舌板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横梁处设置有使得舌板处于常闭状态的扭簧,在舌板展开油缸组件未启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扭簧保持舌板处于非展开状态,而在启动舌板展开油缸组件的情况下,方可对舌板进行展开作业。

安装于舌板与工作平台之间且可将舌板展开的舌板展开油缸组件12。

接于舌板展开油缸组件12、平台顶升油缸组件13的液压油供给系统,例如,采用泵站对整个升降物流平台提供动力支持。

其中,所述工作平台1的台面为防滑花纹板。

其中,所述平台顶升油缸组件13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于第一连接钢管14。

其中,所述工作平台1底部设置有若干增强结构强度的U形钢。

为防止底部角钢导轨、顶部角钢导轨出现锈蚀,在底部角钢导轨、顶部角钢导轨边缘设置有润滑油存储腔体,该润滑油存储腔体设置有螺纹结构的封堵塞子,当需要释放润滑油到导轨之上,则手工拧开封堵塞子,在导轨布满润滑油的情况下,拧上封堵塞子。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顶部角钢导轨和底部角钢导轨在两个端部均设置有防止移动轮滑脱的限位挡块,而该限位挡块可设置橡胶垫块来对滑动轮的碰撞进行缓冲,作为另一种选择,为防止移动轮滑脱,可在顶部角钢导轨或者底部角钢导轨的两个端部设置弹簧缓冲机构,其包括设置于顶部角钢导轨/底部角钢导轨端部的挡板,该挡板设置有缓冲弹簧,该缓冲弹簧连接有可随着缓冲弹簧进行收缩移动,从而对移动轮进行碰撞缓冲。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