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6286阅读:18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袋。



背景技术:

无纺布袋,以无纺布为原料,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新一代环保材料,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用其制成的袋子,置于室内使用寿命长达5年, 燃烧时无毒、无味、且无任何遗留物质,从而不污染环境,被国际公认为保护地球生态的环保产品。现有的无纺布袋用于装东西的过程中,由于无纺布袋内的物体,承重均落于无纺布袋的底部(底壁)上,对于底部(底壁)、底部(底壁)与前部的连接处、底部(底壁)与后部的连接处以及底部(底壁)与左右部的连接处损伤较大,容易造成上述部位的损伤,从而影响了无纺布袋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增厚无纺布袋的底壁,加强底壁与前部、后部以及左右部的连接固定,提高了使用寿命的无纺布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纺布袋,它包括袋体和设在袋体上的提手;所述袋体包括前壁、左侧壁、右侧壁、后壁以及底壁;所述前壁的左侧通过左侧壁与后壁连接;所述前壁的右侧通过右侧壁与后壁连接;所述前壁的下侧通过底壁与后壁连接;所述左侧壁通过底壁与右侧壁连接;所述底壁的厚度为2-3mm,所述前壁、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壁通过面与面胶接实现与底壁连接;所述前壁、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壁与底壁连接处设有用于固定的缝合线。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提手上设有褶皱。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缝合线在前壁、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壁呈现间隔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相邻所述缝合线的间距为1mm。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底壁由多层无纺布相互黏合而成。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主要的发明点体现在:增强底壁的厚度,使得底壁的厚度维持为2-3mm,从而增强了底壁的承重能力,使得前壁、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壁通过面与面胶接实现与底壁连接;在前壁、左侧壁、右侧壁以及后壁与底壁连接处设置用于固定的缝合线,上述通过设置缝合线,同样也是增加了底壁的承重能力,从而提高了无纺布袋的使用寿命。

其中,在提手上设置褶皱,提高了摩擦力,防止手提时候出现打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01、前壁,102、左壁,103、右壁,104、后壁,105、底壁,2、提手,3、缝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无纺布袋,它包括袋体和设在袋体上的提手2;所述袋体包括前壁101、左侧壁102、右侧壁103、后壁104以及底壁105;所述前壁101的左侧通过左侧壁102与后壁104连接;所述前壁101的右侧通过右侧壁103与后壁104连接;所述前壁101的下侧通过底壁105与后壁104连接;所述左侧壁102通过底壁105与右侧壁103连接;所述底壁105的厚度为2-3mm,所述前壁101、左侧壁102、右侧壁103以及后壁104通过面与面胶接实现与底壁105连接;所述前壁101、左侧壁102、右侧壁103以及后壁104与底壁105连接处设有用于固定的缝合线3。

所述提手2上设有褶皱。

所述缝合线3在前壁101、左侧壁102、右侧壁103以及后壁104呈现间隔分布。

相邻所述缝合线3的间距为1mm。

所述底壁105由多层无纺布相互黏合而成。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