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095阅读:3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吊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在狭小空间内作业的倒链。



背景技术:

在许多工厂、矿山、建筑工地、码头、船坞、仓库等场所,安装机器、起吊货物等作业均需要用到倒链起吊。在隧道掘进作业中,机器零件的安装,材料的吊运等工作均处在狭小空间,启用大型起吊装置无法轻松达到所需效果,并且耗费人力物力,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倒链,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且使用方便,能在狭小空间内轻松起吊重物,解决了启用大型起吊装置无法轻松达到所需效果的问题,减少了人力物力的耗费,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倒链,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壳、长轴、转动轴和起重链,所述罩壳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墙板、右墙板和外墙板,所述长轴穿过左墙板、右墙板和外墙板的中心且与左墙板、右墙板和外墙板均转动连接,所述左墙板、右墙板和外墙板三者固定为一体,所述左墙板固定在罩壳上,所述长轴的右端设置有传动齿,所述外墙板上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传动齿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转动轴穿过左墙板和右墙板且与左墙板和右墙板均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起重链轮,所述起重链的一端与起重链轮连接,所述起重链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右墙板左端面上的连接柱连接,所述起重链的中部设置有吊钩,所述吊钩位于罩壳外。

上述的一种倒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墙板的左侧设置有旋转盘,所述长轴的左端与旋转盘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位于罩壳内,所述旋转盘的左端面上固定有外六方螺母,所述外六方螺母外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结构与外六方螺母的外部结构相配合。

上述的一种倒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轴的左端与旋转盘的中心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外六方螺母与旋转盘的左端面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上述的一种倒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与左墙板之间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长轴穿过安装座的中心且与安装座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棘轮和两个垫片,两个所述垫片分别位于棘轮的两侧;所述左墙板的左端面上通过销子铰接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棘轮相配合。

上述的一种倒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墙板、右墙板和外墙板三者通过三根螺杆固定为一体,所述螺杆与左墙板、右墙板和外墙板均螺纹连接。

上述的一种倒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对称设置。

上述的一种倒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链轮位于左墙板与右墙板之间。

上述的一种倒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与转动轴花键连接。

上述的一种倒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盘为圆盘,所述旋转盘的直径为80mm~90mm,所述旋转盘的厚度为15mm~25mm。

上述的一种倒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为圆垫片,所述垫片的外径为25mm~35mm,所述垫片的厚度为1.5mm~2.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卸方便,使用与检修方便、生产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空间限制小,适用于小型设备和货物的短距离吊运,尤其便于在隧道类空间狭小的部位作业,起重量一般不超过3吨。

3、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气动扳手驱动,无需借助人力拉动,节省了人力;且与市场上的气动导链相比又节省了资费,缩短了工作时间,创造了经济效益。

4、本实用新型安全保护措施到位,起升和下降作业过程均平稳,安全可靠。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罩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墙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长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罩壳; 2—外墙板; 3—第一齿轮;

4—第二齿轮; 5—右墙板; 6—左墙板;

7—螺杆; 8—起重链; 9—吊钩;

10—起重链轮; 11—转动轴; 12—销子;

13—棘爪; 14—棘轮; 15—垫片;

16—安装座; 17—旋转盘; 18—外六方螺母;

19—套筒; 20—长轴; 20-1—传动齿;

21—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罩壳1、长轴20、转动轴11和起重链8,所述罩壳1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墙板6、右墙板5和外墙板2,所述长轴20穿过左墙板6、右墙板5和外墙板2的中心且与左墙板6、右墙板5和外墙板2均转动连接,所述左墙板6、右墙板5和外墙板2三者固定为一体,所述左墙板6固定在罩壳1上,所述长轴20的右端设置有传动齿20-1,所述外墙板2上转动安装有第一齿轮3,所述传动齿20-1与第一齿轮3啮合,所述转动轴11穿过左墙板6和右墙板5且与左墙板6和右墙板5均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1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4,所述第二齿轮4与第一齿轮3啮合,所述转动轴11上固定安装有起重链轮10,所述起重链8的一端与起重链轮10连接,所述起重链8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右墙板5左端面上的连接柱21连接,所述起重链8的中部设置有吊钩9。

该倒链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使用方便,节约了人力,所需空间小,特别适用于狭小空间内起吊作业,解决了现有靠人力拉动倒链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减少了人工和工时投入;相比于传统倒链其生产成本更加低廉,节省了成本。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左墙板6的左侧设置有旋转盘17,所述长轴20的左端与旋转盘17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盘17位于罩壳1内,所述旋转盘17的左端面上固定有外六方螺母18,所述外六方螺母18外套设有套筒19,所述套筒19的内壁结构与外六方螺母18的外部结构相配合,所述吊钩9位于罩壳1外。

本实施例中,所述长轴20的左端与旋转盘17的中心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述外六方螺母18与旋转盘17的左端面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旋转盘17与左墙板6之间设置有安装座16,所述长轴20穿过安装座16的中心且与安装座16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座16上设置有棘轮14和两个垫片15,两个所述垫片15分别位于棘轮14的两侧;所述左墙板6的左端面上通过销子12铰接有棘爪13,所述棘爪13与棘轮14相配合。起吊过程中,通过设置棘轮14和棘爪13,棘爪13控制棘轮14不能反转,以确保上升过程中的安全性,起重链8下落过程由于棘爪13阻力作用而不会速度过快。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左墙板6、右墙板5和外墙板2三者通过三根螺杆7固定为一体,所述螺杆7与左墙板6、右墙板5和外墙板2均螺纹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齿轮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齿轮3对称设置,可确保传动齿20-1的传动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起重链轮10位于左墙板6与右墙板5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4与转动轴11花键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盘17为圆盘,所述旋转盘17的直径为80mm~90mm,所述旋转盘17的厚度为15mm~25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垫片15为圆垫片,所述垫片15的外径为25mm~35mm,所述垫片15的厚度为1.5mm~2.5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在套筒19处连接气动扳手,驱动气动扳手进行驱动,吊钩9处连接重物。在狭小空间进行起吊重物,当转动轴11正转时,旋拧旋转盘17,使得垫片15与旋转盘17和左墙板6之间均无间隙,靠两垫片15的摩擦力贴紧,此时气动扳手扳动套筒19,套筒19带动外六方螺母18和旋转盘17整体旋转,在长轴20和转动轴11的连接作用下带动左墙板6与右墙板5之间的起重链轮10正转,则起重链8向上,重物被起升;棘轮14在棘爪13的作用下不能反转,因此重物不会中途掉落,保障安全。起吊完成时,导链向下自然降落,此时装置反转,反向旋拧旋转盘17,使得垫片15与旋转盘17和左墙板6之间均有间隙,重物自然下落,而此时因为有棘爪13的作用,棘轮14不会快速转动,保障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