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喂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9686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喂管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喂管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喂管机构在运输管子过程容易产生摩擦,管子表面易受磨损,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喂管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喂管机构在运输管子过程容易产生摩擦导致管子表面受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喂管机构,包括沿初始载管位置至终点喂管位置的方向水平形成的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一导轨同步移动的用于夹持管子的夹子组件和带动所述夹子组件升降移动的升降组件、以及带动所述夹子组件和所述升降组件沿所述第一导轨同步移动的第一驱动器,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夹子组件相连接,所述夹子组件和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可升降移动的主体,所述主体的一端与所述夹子组件相连接,在所述主体上形成有齿条,所述齿条上啮合有用于带动所述主体升降移动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连接有第二驱动器且所述第二驱动器为所述驱动轮提供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中,所述夹子组件和所述升降组件通过滑动连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滑动连接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相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夹子组件安装在所述滑动连接板的下方,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滑动连接板的上方,所述主体向下穿插至所述滑动连接板的下方并与所述夹子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和驱动轮安装在所述滑动连接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中,所述主体上形成有滑动导向轨,所述滑动连接板上安装有与所述滑动导向轨相匹配的滑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中,所述夹子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配置有带动所述第一夹板朝向所述第二夹板移动的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二夹板配置有带动所述第二夹板朝向所述第一夹板移动的第四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和第四驱动器分别相对应地带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同步相对运动实现夹紧动作和同步相背离运动实现松开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中,所述夹子组件还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导轨,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上分别设置有与每一所述第二导轨相匹配的第二滑块,每一所述第二滑块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中,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分别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的驱动端和所述第四驱动器的驱动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连接板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中,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柔韧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中,所述夹子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用于通过红外线感应最高点管子的感应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可将凌乱地放在载管车上的管子搬运到输送带或其它机构上,使管子只有一层而整齐的排好,再通过输送带传输,最后达到可以将管子一根一根地喂到任何一种管加工的设备上,整个过程不会产生摩擦,从而很好地保护管子免受磨损,该自动喂管机构适合所有管型,尤其是异型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的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的局部第一角度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的局部第二角度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喂管机构的结构及作用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喂管机构,包括安装架1,在安装架1上设置有沿初始载管位置至终点喂管位置的方向水平形成的第一导轨2,也就是第一导轨2从装载待喂管的载管车导向至用于传输管子的输送带等之类的,在第一导轨2上安装有沿第一导轨2同步移动的用于夹持管子的夹子组件3和带动夹子组件3升降移动的升降组件4,升降组件4与夹子组件3相连接,如图4所示,在安装架1上还安装有带动夹子组件3和升降组件4沿第一导轨2同步移动的第一驱动器5。其中第一驱动器5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电机等。

如图4所示,夹子组件3和升降组件4通过滑动连接板6安装在第一导轨2上,滑动连接板6上设置有与第一导轨2相匹配的第一滑块7,第一滑块7与第一导轨2滑动连接,夹子组件3安装在滑动连接板6的下方,升降组件4安装在滑动连接板6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4包括可升降移动的主体41,主体41的一端向下穿插至滑动连接板6的下方并与夹子组件3相连接,在主体41上形成有齿条411,齿条411上啮合有用于带动主体41升降移动的驱动轮(图中未标示),驱动轮连接有第二驱动器42且第二驱动器42为驱动轮提供动力。第二驱动器42可以为电机或马达等。第二驱动器42和驱动轮安装在滑动连接板6上。由第二驱动器42带动驱动轮转动,主体41上的齿条411与驱动轮啮合进而上下移动,进而夹子组件3随主体41升降移动。

在主体41上形成有滑动导向轨412,滑动连接板6上安装有与滑动导向轨412相匹配的滑槽43,滑动导向轨412与滑槽43之间滑动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计滑动动导向轨412和滑槽43。

在其它实施例中(未有图标示),升降组件4也可以通过钢丝绳吊住夹子组件3,通过导向轮导向,由驱动器(电机、马达等)带动钢丝绳移动,进而带动夹子组件3升降移动。

夹子组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支架31,在两个第一支架31之间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二导轨32,每一个第二导轨32的两端连接在两个第一支架31上。在两个第一支架31之间并列平行设置有第二支架33,主体41与第二支架33相连接,第二支架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导轨32相连接。

如图4-5所示,夹子组件3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板34和第二夹板35,第一夹板34配置有带动第一夹板34朝向第二夹板35移动的第三驱动器36,第二夹板35配置有带动第二夹板35朝向第一夹板34移动的第四驱动器37,通过第三驱动器36和第四驱动器37带动第一夹板34和第二夹板35同步相对运动实现夹紧和同步相背离运动实现松开动作。其中,第三驱动器36和第四驱动器37分别各自为气缸、液压缸或电机等等。

在第一夹板34和第二夹板35上分别设置有与每一第二导轨32相匹配的第二滑块38,每一第二滑块38与相对应的第二导轨32滑动连接。具体地,第一夹板34与第二滑块38之间以及第二夹板35与第二滑块38之间分别通过连接板39相连接,第三驱动器36的驱动端和第四驱动器37的驱动端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板39相连接。

在第一夹板34与第二夹板35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柔韧体40(图中未标示),该柔韧体40可以为橡胶、硅胶或海绵体等,进而方便夹持管子。

夹子组件3还包括至少一用于通过红外线感应最高点管子的感应器(图中未有标示),在本实施例中,感应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导轨32的下方,并比第一夹板34和第二夹板35的底端位置略低。在其它实施例中,感应器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四个。

工作原理如下:第一驱动器5驱动夹子组件3和升降组件4同步移动至载管车的位置,由升降组件4的主体41带动夹子组件3向下移动,当感应器探测到凌乱管子的最高点时,夹子组件3停止下降,启动第一夹板34和第二夹板35夹持管子,然后再通过升降组件4提升夹子组件3,之后由第一驱动器5驱动夹子组件3和升降组件4同步移动至输送带的位置,第一夹板34和第二夹板35松开,使管子落至输送带上。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改进或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