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2230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罐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罐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交往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制造业技术和产能不断提高,以及出口产品的技术和质量不断提升。带动了铁路制造装备的快速发展,自主设计和生产的铁路装备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目前的铁路硫酸罐车的筒体为圆筒或斜锥式,上部装有人孔、装卸料口和进风口,下部装有焊接的聚液窝、上鞍板。圆筒式罐体采用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上下鞍和卡带压紧的方式实现罐体与底架的连接;斜锥式罐体采用通过螺栓螺母连接上下鞍和压板压紧的方式实现罐体与底架的连接。

现有的圆筒或斜锥式罐车罐体的人孔、装卸料口均为独立的,设置在罐体的不同位置上,在需要使用时,打开对应功能的孔或口。由于上述的人孔、装卸料口均为独立的,导致罐体的制作困难,而且会导致罐体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罐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罐车罐体的人孔、装卸料口均为独立的,导致罐体的制作困难,罐体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罐车,所述罐车包括:罐体和人孔装置;

所述罐体的中部开设有人孔,所述人孔装置设置于所述人孔内;

所述人孔装置包括人孔座、人孔盖、装卸盖板,所述人孔座开设有通孔,所述人孔座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人孔内,所述通孔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所述人孔盖盖设于所述人孔座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上;

所述人孔盖上开设有装卸料口,所述装卸盖板固定于所述装卸料口内。

优选地,所述人孔装置还包括转动臂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人孔盖上,所述转动臂中部固定于所述装卸盖板上,一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人孔盖上,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人孔盖上开设有加压口,所述人孔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人孔盖上用于封闭所述加压口的加压口盖。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底部开设有聚液口,所述罐车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聚液口的聚液窝组成,所述聚液窝组成包括聚液窝和底部法兰,所述底部法兰固定于所述罐体上,所述聚液窝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底部法兰上。

优选地,所述罐体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罐体内的防浪板组成,所述防浪板组成包括防浪板、支板和底板,所述底板固定所述罐体的内表面上,所述支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防浪板固定在所述支板上。

优选地,所述防浪板为中部和边部开孔的圆板。

优选地,所述罐体还包括鞍座组成,所述鞍座组成包括侧管支柱、腹板和下盖板,所述侧管支柱和所述腹板固定于所述下盖板和罐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轴向端部开设有通风口,所述罐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通风口处用于封闭通风口的通风口装置。

优选地,所述罐体还包括内梯、容积标尺、导流板,所述内梯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壁上,且一端位于所述人孔处;所述容积标尺设置于所述罐体内;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外表面上,并位于所述罐体在水平方向上轴心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罐体包括两个封头、两个圆锥筒体和圆柱筒体,两个圆锥筒体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圆柱筒体的两端连接,所述两个封头分别与所述两个圆锥筒体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相连接。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通过开设人孔,并在盖设于人孔上的人孔盖上开设装卸料口,从而避免再在罐体上开设装卸料口,简化了罐体的制作,保证了罐体的强度和刚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罐车罐体的人孔、装卸料口均为独立的,导致罐体的制作困难,罐体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较佳实施方式一种罐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罐车的K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Ⅱ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Ⅰ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罐车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罐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罐车罐体的人孔、装卸料口均为独立的,导致罐体的制作困难,罐体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通过开设人孔,并在盖设于人孔上的人孔盖上开设装卸料口,从而避免再在罐体上开设装卸料口,简化了罐体的制作,保证了罐体的强度和刚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罐车罐体的人孔、装卸料口均为独立的,导致罐体的制作困难,罐体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罐车罐体的人孔、装卸料口均为独立的,导致罐体的制作困难,罐体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罐车。如图1所示,所述罐车包括:罐体1、人孔装置3、聚液窝组成6、内梯7、容积标尺8、导流板9、防浪板组成5、鞍座组成2、两通风口装置4、上鞍10。

罐体1包括两个封头11、两个圆锥筒体12和圆柱筒体13。两个圆锥筒体12的第一端分别与圆柱筒体13的两端连接,两个封头11分别与两个圆锥筒体12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相连接,以形成一容置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封头11、两个圆锥筒体12和圆柱筒体13均由低合金高强度合金钢制作,之间通过自动焊等手段组成一整体,形成一个闭合空间,是装运介质主要承载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1包括两个圆锥筒体12,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1也可以不包括圆锥筒体12,两个封头11直接与圆柱筒体13的两端连接,或者不包括圆柱筒体13,两个圆锥筒体12的第一端直接连接,两个封头11分别与两个圆锥筒体12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相连接,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具体地,所述罐体1的中部开设有人孔111,人员可以通过人孔111进入罐体1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孔111开设于所述罐体1的中部的上部。在所述罐体1包括圆柱筒体13时,所述人孔111开设于所述圆柱筒体13上;在所述两个圆锥筒体12直接连接时,所述人孔111开设于两个圆锥筒体12的连接处。

如图2、图3、图4所示,人孔装置3设置于所述人孔111内。人孔装置3包括人孔座17和人孔盖18。所述人孔座17中部开设有通孔171,所述人孔座17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人孔111内,所述通孔171与罐体1连通。所述人孔盖18盖设于所述人孔座17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介质从所述人孔座17和所述人孔盖18之间流出,所述人孔装置3还包括设置于人孔座17和人孔盖18之间密封圈19,从而防止介质从所述人孔座17和所述人孔盖18之间流出。

所述人孔盖18上开设有装卸料口20,向罐体内装入介质或从罐体内卸出介质可通过装卸料口20进行。人孔装置3还包括装卸盖板201、转动臂202和固定件203。所述装卸盖板201固定于所述装卸料口20内,用于在未进行装卸料时封闭装卸料口20。所述固定件203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人孔盖18上。所述转动臂202中部固定于所述装卸盖板201上,一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人孔盖18上,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203可拆卸连接。

在需要使用装卸料口20时,将所述固定件203与所述转动臂202之间的连接分离,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转动臂202相对于所述人孔盖1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装卸盖板201与装卸料口20分离,打开所述装卸料口20,可通过装卸料口20向罐体内装入介质或从罐体内卸出介质。在向罐体内装入介质或从罐体内卸出介质的动作完成后,施加作用力使得所述转动臂202相对于所述人孔盖18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装卸盖板201盖设于装卸料口20内,封闭所述装卸料口20,以便于进行运输。

为了方便所述固定件203与所述转动臂202之间的连接分离,所述人孔装置3还包括锁合件204,所述转动臂202和所述固定件203其中一个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转动臂202和所述固定件203中另一个穿过所述固定孔后,与所述锁合件204固定连接,防止所述转动臂202和所述固定件203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锁合件204通过螺纹与所述转动臂202和所述固定件203中另一个锁合,所述锁合件204上还设置有摇臂205,在需要所述转动臂202和所述固定件203分离时,转动所述摇臂205,在所述锁合件204与所述转动臂202和所述固定件203中另一个分离后,所述转动臂202和所述固定件203即可分离。通过设置所述摇臂205,从而无需采用其它拆卸工具,即可将锁合件204所述转动臂202和所述固定件203中另一个分离。

为了便于快速作业,所述人孔盖18上开设有加压口21。所述加压口21与装卸料口20并列设置。若需快速作业,或者向罐体内装入的介质量较大时,则可通过加压口21向罐体内装入介质。所述人孔装置3还包括盖设于所述加压口21上用于封闭加压口21的加压口盖211,加压口盖211可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于所述人孔盖18上。在需要使用加压口21作业时,拆卸掉螺栓等固定件,取下加压口盖211,通过将加压装置固定于加压口21上,即可进行作业。在使用完毕后,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将所述加压口盖211固定于人孔盖18上,封闭加压口21。

为了避免所述加压口盖211在取下后掉落或者掉入罐体1中,所述人孔装置3还包括链条212,所述链条21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加压口盖211上,另一端固定于人孔盖18上。

同时参阅图4、图5和图6,所述罐体1的底部开设有聚液口61,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聚液口61位于圆柱筒体13的中部,所述聚液口61是抽取聚集的残液部位和清洗液的排泄通道。聚液窝组成6包括聚液窝29和底部法兰31,底部法兰31固定于罐体1上,具体固定于圆柱筒体13。聚液窝29为窝状结构,聚液窝29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底部法兰31。罐体1的残液部位和清洗液经由聚液口61流出后汇集在聚液窝29内。具体地,底部法兰31焊接在圆柱筒体13上,密封圈30安装在底部法兰31上,聚液窝29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底部法兰31上。

为了防止介质从所述聚液窝29和底部法兰31之间流出,对聚液窝29和底部法兰31之间进行密封,所述聚液窝组成6还包括设置于聚液窝29和底部法兰31之间的密封圈30。由于上述的聚液窝29是可拆卸地固定在底部法兰31上,可以直接拆卸聚液窝29,对废液和废渣进行清理,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由于聚液窝直接焊接在罐体上,罐体内部清洗时,清洗的废液和废渣不容易排出罐体外,需从上部抽出,不宜清洗干净的技术问题。

内梯7设置在罐体1内壁上,并且一端位于人孔111处,内梯7是进入罐体1的扶手。容积标尺8也设置于罐体1内,是装载介质的测量位置。导流板9设置在罐体1的外表面上,并位于罐体1水平方向上轴心相对两侧,防止装卸硫酸时滴漏到罐体底部,对底架和制动装置造成腐蚀。

同时参阅图7,防浪板组成5固定于罐体1内,所述防浪板组成5包括防浪板26、支板27和底板28。底板28固定于罐体内表面上,具体固定在斜锥筒体12的内圆锥面上,支板27固定在底板28上,防浪板26固定在支板27上,防止防浪板26变形,使变形应力不能直接作用在罐体1上,只能作用在支板27上,保护罐体1,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罐体内部未安装防浪板,在装载介质较少时,容易产生冲击波,造成运输安全隐患,也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运输的需求的技术问题。具体地,所述防浪板26为中部和边部开孔的圆板。

同时参阅图8和图9,所述罐体1的轴向两端,即所述两个封头11上分别开设有通风口112,所述两通风口装置4设置在所述通风口112处,用于封闭通风口112。

所述通风口装置4包括端盖22、端部法兰23、密封圈24和密封圈25,端部法兰23固定在封头11上,密封圈24和密封圈25安装在端部法兰23上,端盖22压紧密封圈24和25在端部法兰23上,防止介质泄漏。具体第,端盖22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端部法兰23上。通风口112是维修罐体1时通风和人员进入罐体1的通道。

鞍座组成2包括侧管支柱14、腹板15和下盖板16,侧管支柱14、腹板15固定于下盖板16和罐体1之间,鞍座组成2为支撑罐体1和连接底架的承载部件。上鞍10设置于聚液窝29的相对两侧,固定连接于底架和罐体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侧管支柱14为圆柱钢管,增大抗弯刚度。下盖板16置于枕梁上方,用压板压紧在枕梁上,是承载罐体重量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口的数目为两个,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通风口的数目也可以为一个,即只有一个封头11上开设有通风口,对应地,通风口装置4也只有一个。通过设置通风口,在维修时,人员可以通过通风口或者人孔进入罐体1内,同时在通风口打开时,能够改善罐体1内的通风和照明条件,提高安全性。

本申请通过开设人孔,并在盖设于人孔上的人孔盖上开设装卸料口,从而避免再在罐体上开设装卸料口,简化了罐体的制作,保证了罐体的强度和刚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罐车罐体的人孔、装卸料口均为独立的,导致罐体的制作困难,罐体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影响的技术问题。

该罐车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经济实用,能满足现场制造工艺和组装工艺要求,提高了车辆的经济适用性,满足了铁路发展的需要,有很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