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9298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切机的张力控制,具体为一种张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分切机在生产过程中,极片收卷需要较小张力,而分切时张力大,而收卷和放卷之间安装的为固定过辊,无法对极片的张力大小进行调控,即目前分切机收卷和放卷之间的张力不可调控,这样会导致收卷的整齐度差,分切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制作方便、对极片张力进行调节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张力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张力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安装在收卷组件和放卷组件之间,包括电机、传动轴和牵引辊,所述电机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与牵引辊连接,所述牵引辊为转动过辊,所述电机驱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进而带动牵引辊转动进行张力大小调节。本实用新型张力调节装置主要由电机、传动轴和牵引辊构成,所述电机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与牵引辊连接,其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所述电机、传动轴和牵引辊均为常规零部件,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极片在较大张力条件下被分切后,通过其它固定过辊,传递到该张力调节装置,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牵引辊转动,从而将张力从大调小,然后在通过收卷组件进行收卷,该张力调节装置设置在收卷组件和放卷组件之间,实现了放卷和收卷之间的张力调节,提高了分切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辊的一侧设有张力辊,所述张力辊与牵引辊相邻设置,所述张力辊的一端设有用于感应张力的感应器。感应器安装在与牵引辊相邻的张力辊的一端,用于对张力的大小进行感应并检测出张力的数据,此数据和操作面板上设定的数据进行对比,保证两者一致,从而实现对张力的调控。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安装在传动板上,所述传动板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安装在分切机的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大板上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位于固定座的下方,所述传动轴上设有轴承外套,所述轴承外套与圆孔相配合。将传动轴设置在固定座下方的大板圆孔上,有效节省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与轴承外套之间连接有用于监控辊面打滑数据的编码器。编码器的设置,用于监控辊面打滑数据,记录实际速度,便于及时观察和掌控张力调节情况。

本实用新型张力调节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分切质量高,生产成本低,极片在较大张力条件下被分切后,通过其它固定过辊,传递到该张力调节装置,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牵引辊转动,从而将张力从大调小,然后在通过收卷组件进行收卷,该张力调节装置设置在收卷组件和放卷组件之间,实现了放卷和收卷之间的张力调节,提高了分切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二、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本实用新型张力调节装置主要由电机、传动轴和牵引辊构成,所述电机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与牵引辊连接,其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第三、原料成本低,所述电机、传动轴和牵引辊均为常规零部件,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张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张力调节装置,所述装置安装在收卷组件和放卷组件之间,包括电机1、传动轴2和牵引辊4,所述电机1与传动轴2连接,所述传动轴2与牵引辊4连接,所述牵引辊4为转动过辊,所述牵引辊4的一侧设有张力辊9,所述张力辊9与牵引辊4相邻设置,所述张力辊9的一端设有用于感应张力的感应器8。所述电机1安装在传动板5上,所述传动板5安装在固定座6上,所述固定座6安装在分切机的大板上,所述大板上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位于固定座6的下方,所述传动轴2上设有轴承外套3,所述轴承外套3与圆孔相配合,将传动轴2设置在固定座下方的大板圆孔上,有效节省安装空间。所述传动轴2与轴承外套3之间连接有用于监控辊面打滑数据的编码器7,编码器7的设置,用于监控辊面打滑数据,记录实际速度,便于及时观察和掌控张力调节情况。所述电机1驱动传动轴2转动,传动轴2进而带动牵引辊4转动进行张力大小调节,感应器8安装在与牵引辊4相邻的张力辊9的一端,用于对张力的大小进行感应并检测出张力的数据,此数据和操作面板上设定的数据进行对比,保证两者一致,从而实现对张力的调控。本实用新型张力调节装置主要由电机1、传动轴2和牵引辊4构成,所述电机1与传动轴2连接,所述传动轴2与牵引辊4连接,其零部件构成少,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所述电机1、传动轴2和牵引辊4均为常规零部件,其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极片在较大张力条件下被分切后,通过其它固定过辊,传递到该张力调节装置,电机1通过传动轴2带动牵引辊4转动,从而将张力从大调小,然后在通过收卷组件进行收卷,该张力调节装置设置在收卷组件和放卷组件之间,实现了放卷和收卷之间的张力调节,提高了分切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